自然观的社会文化内涵(一)

自然观的社会文化内涵(一)
自然观的社会文化内涵(一)

自然观的社会文化内涵(一)

摘要:自然观的形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总结,而是根植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诸如自然秩序、和谐统一、简单性等观念无不是对社会文化概念的推广,它们作为自然观的内容深刻影响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形式和特点,对自然科学起到了一种前提性知识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观;形而上学;前提性知识

Abstract:Theideaofnatureisnotaresultofthescience,butrootinthesocialculturalfield.Itwasthefunctionofthepr erequisiteknowledgethatitplayedscience.Theideas,suchasnaturalorder,harmoniousunifying,simpli city,etc.haveinfluencedcharacteristicandformofscienceformoderntimes.

Keywords:Theidealofnature,metaphysics,prerequisiteknowledge自然观由于其传统定义与自然科学的目的和内容有相当大的重合,人们又习惯于用自然科学的发展解释它的流变,于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科学世界中的自然图景”的印象。在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就对继续从事自然观的研究产生了怀疑。

在笔者看来,自然观的形成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总结,自然观的内容根植于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诸如自然秩序、和谐统一、简单性等观念都是对社会文化概念的推广,它们作为自然观的内容深刻影响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形式和特点,对自然科学起到了一种前提性知识的作用。因此,在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不仅不能放弃对自然观的研究,反而要加强对它的内涵和功能的阐释。一、自然观的划界

为自然观划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涉及到自然观与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关系。要澄清自然观的独特内涵,就必须追溯自然科学独立后,自然观又在自然哲学内部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的历史。

近代以来,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和数学方法的应用,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探索自然的排头兵。哲学的研究重心也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但是,本体论问题并没有随之消失,自然哲学仍然是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这个研究领域却在“自然观”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上前进。

就自然观而言,由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熏陶,逐渐形成了有关自然界的有序、和谐、统一、服从简单性原理等观念,这种自然观深刻影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特别是在自然科学进入新的领域、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科学家都要从这些观念出发寻求解决的途径,例如笛卡尔、康德、拉普拉斯有关星云的假说。而就形而上学来说,有些哲学家则孜孜不倦于追求“关于普遍性的、关于支配宇宙最普遍原则的知识”]。与神学不同的是,这些哲学家选择了利用自然科学成果继续营造包罗万象的自然体系的方式,黑格尔就是他们的典范。但是人们通常不仔细区分本体论的这两条路线,而是一概地称之为自然哲学或形而上学。这种混淆就给自然观带来了“连坐”的厄运。

19世纪,孔德和马赫开始反对形而上学;20世纪初,逻辑经验主义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认为这个领域里的全部断言都是无意义的,哲学对科学的作用仅仅在于对澄清命题。但是逻辑经验主义者也没有对形而上学进行详细分析,他们把自然观和纯粹的形而上学一起排斥在了科学之外。同时,他们对发现的上下文和证明的上下文的严格区分也使他们忽略了自然科学的发现过程和发现的机制,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观的作用。于是,逻辑经验主义者把婴儿和水一起泼出了盆外。

这一偏颇迟早要被纠正。20世纪40年代,W.V.O.蒯因恢复了本体论在哲学中的地位,提出了“本体论的承诺”的概念。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的发现过程中“形而上学”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库恩的范式、S.E.图尔敏的“自然秩序概念”、I.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L.劳丹的“研究传统”、麦克斯韦(N.Maxwell)的“形而上学蓝图”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自然科学研

究中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因素的作用。

然而,这些“形而上学”因素并不是黑格尔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前面所划分出来的、与形而上学同处一室的另外一个部分——自然观的内容。这种自然观才是自然科学探索中、特别是科学发现中影响科学家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库恩的范式中就包含科学共同体的信念,L.劳丹的研究传统也是“一组本体论和方法论规则”]。这种自然观才真正履行了W.V.O.蒯恩所说的“本体论的承诺”的功能,也就是说它所涉及的东西虽然与自然界相关,但却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一种关于自然的整体观念。它们通常不来源于自然科学、也不是主观思辨,而是根植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历数的自然秩序观念、自然的和谐统一观念、简单性原理等,实际上都是人对自然所做出的一种“规定”。二、自然观的承诺

人类开始探索自然的奥秘之初,其目的和动机也许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抱有的信念却大同小异,就是首先信奉自然是可以被认识或理解的,爱因斯坦就说:“……任何科学工作,除完全不需要理性干预的工作以外,都要从世界的合理性和可知性这种坚定的信念出发。”]相信自然界的存在和运动有规律可循、并且人类有能力认识和理解这种存在和运动,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首要观念。这种观念又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诸如自然秩序观念、自然律(因果律)、自然界和谐统一观念、自然的简单性原理等。

(一)自然秩序观念和自然律

怀特海说:“……,我们如果没有一种本能的信念,相信事物之中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尤其是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秩序,那么,现代科学就不可能存在。”]自然秩序观念应该是自然合理性的首要内容,但它并非源于自然科学,而是古代西方人把希腊神话、艺术以及中世纪神学等领域中所包含的秩序观念向自然界推广的结果。

在希腊神话中包含有一种宇宙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被安排的系统说明,也包含一套含蓄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法则和模式:从某种原初混沌状态和早期几代神为争夺统治地位的争斗中,浮现出一种秩序,各种事物按照一条其必然性是不可动摇的同一性规律被整理得出了秩序]。希腊戏剧作品、特别是悲剧作者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其中驱使着悲剧性事件不可逃避地发生的思想也成为现代思想中的自然秩序]。

中世纪的神学家,例如奥古斯丁、阿奎那,都力图通过自然界或自然秩序去证明上帝的存在。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和谐秩序最能证明存在着一种超人的智慧,因而最能证明存在着一位无所不能的有理性的上帝]。但是神学家的愿望之树却结出了意外的果实,通过自然界或自然秩序去证明上帝存在的理想逐渐异化成对自然界本身的秩序的认识。因为中世纪以后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上帝造好了世界后就离开了,人们只能通过他的作品来认识他。斯宾诺莎就提出,不能通过奇迹认识上帝的性质和存在,而必须倒是由自然的确定不移的秩序来窥察]。这样,自然秩序观念就演变成人们对世界的基本信念和从事自然探索的出发点。与自然秩序观念密切相关的自然律概念也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法律观念和中世纪的上帝创世说。

奥古斯丁最早提出了“自然律”概念。根据这一概念,一切被造物都按照最初的原则,在恰当的事件中,在合适的时间里出现,并且每一个都按照它的本性衰败消亡。自然律概念又逐渐演变成自然规律概念,人们企图通过认识自然从而认识上帝的做法也逐渐异化成以认识自然本身为目的。笛卡尔就说:“神用他创造物质的同样方式继续保存物质。既然神保存物质,那就必然推出,在物质的各部分里应当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我觉得真正说来是不能归给神的活动的,因为神的活动决不变化,我就把它们归给了自然。据以发生变化的那些规律,我就称之为自然规律。”]

从此,认识和总结这些自然规律就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任务,其中一个完备的、有关外在世界的规律就是:如果客体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完全是已知的,那么,它们在任何时态的状态就完全事由自然规律决定的]。牛顿说:“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

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经典力学体系恰恰就塑造了这样一个井然有序的自然图景。

(二)自然的和谐统一

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观念同自然秩序观念一样,最初也来源于社会文化领域。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某种单一的东西;而在中世纪的神学中存在的普遍信念就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是和谐、统一的,人们应该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中认识上帝。例如开普勒就认为他对天体和谐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行星运行三定律不过是对上帝创世过程的探索。而这一目的逐渐演变成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本身的探索,并成为物理学研究的基本信念之一。统一的目标在物理学史上为大家所熟悉。那时,每一种主要的理论都把物理学界当时所知道的主要事实统一起来,伽利略所概括的力学和牛顿用公式概括伽利略的理论就是这样;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和波尔兹曼的热力学也是这样。20世纪,爱因斯坦对突破了19世纪物理学统一的、突然反常的世界图景的解释做出了贡献——狭义相对论使经典物理学产生的谜得到了前后一致和精确的解答;广义相对论则出乎意料地把几何学和力学结合了起来。

要知道,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爱因斯坦一生的信念,他曾明确提出:“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他没有满足于几何学和力学的统一,他还进一步寻求所有已知物理粒子和已知的时空力结合在自身没有时间性的统一场理论矩阵中。爱因斯坦生前只尝试了四种相互作用的普遍力中的两种(引力和电磁力)的统一,而没有考虑弱力和强力。其后,物理学家则把四种普遍力都包含在内,并把20世纪后半期发现的一大批粒子也纳入其中。]欧文.拉兹洛总结说,在20世纪后期,“现在正在进行的科学革命比哥白尼的革命发展得更快,比爱因斯坦发起的革命更广泛。它的典型特点是把范围广泛的发现都整合进一个高度统一的、简单的(即使是抽象的)理论框架。”]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案例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今天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节日的严重冲击,许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淡漠,真正了解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使学生通过过节,能够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 三、活动方式 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就到了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了。

大家是不是非常期待?内心是不是非常的激动?其实除了春节之外,你知道还有哪些节日吗?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 (二)自主探究,感知节日 1、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人们基于原始信仰以及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节日。这些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传统节日是中国极其多样的习俗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 下面大家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查找各种资料,看看一年之中都有哪些重要节日,这些节日是怎么产生的?它又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大家查找完毕之后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2、我的过节方式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了解了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类别及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优秀版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初步了解春节、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活动、美食等一些相关知识和我国传统节日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围绕我国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如上网、查阅书刊、询问等)去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有计划做事及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师生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来初步感受、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初步构想计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二、整体感知:请按照农历时间顺序,说出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份:清明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冬月:冬至腊月初八:腊八节 三、自由交流:讲讲你最喜爱的传统节日,它会让你想到哪些诗词、故事。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讨 第一板块:端午粽飘香 1、端午节的由来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2、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 第二板块:春节知多少 1、了解农历新年的意义与典故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摘要】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例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 Abstract: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re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feel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 even wrong trans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some colors for instance to analyz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dden national feelings of vocabul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 colour vocabulary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比如巴西人忌讳绿色,日本人忌讳黄色,泰国人忌讳红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土耳其人忌讳花色,欧美国家大多忌讳黑色。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承载了不同的内涵。某些词汇包含多项文化内涵,其中某一个文化内涵可能与译入语完全契合,某一个可能部分对应,而另一个可能相互冲突。比如中文中,说一个人妒忌的“眼红”,英语却说“眼绿”-green-eyed。我们以颜色词为例,看看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转换的多样性。 RED(红色) 1.red 英汉中相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因为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 英: 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说起中国古代的建筑,不得不先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背景下营造出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所借鉴,而且他的作用也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建筑园林中的应用,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仅从五行学说,等级观念,这两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古人,乃至现代人一直所推崇的境界。所谓五行它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构成的,古人造房,喜用木材,木材扎根于土,生于水。又得大自然的滋润。用它来构造房屋,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古代认为这五种常见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说明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这种观念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成型之前,十分注意风水,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风水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的地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敲定建造地点,尽量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相协调。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这样的一种观念和文化也与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建房时用的房顶样式,装饰的材料,装饰的花纹都有明确的规定。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又称五脊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这种供地位一般的人使用。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形成了样式多变的建筑体系,比如有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江南的水乡建筑、河南和陕西的窑洞住宅,甚至到庄严无比的皇宫大殿。无一不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关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思考

第3卷第3期2001年7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U PT(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 o l13,N o13 July,2001 ?文学视野? 关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思考 徐 静 (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学院,北京 100876) 摘 要:本文探讨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首先定义了何为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接着从古希腊神话、圣经以及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着手,多方面地对文化内涵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应如何对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内涵方面的种种思考。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文学;神话;风俗习惯 中图分类号:H31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729(2001)0320059203 一、注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 虽然现在风行人工智能及多种电子字典,但是对于如何翻译一个汉语词汇或单字却不能提供很多的选择,它们永远也不能给你提供一个最佳的选择,因为人工智能及电子字典还远远没有丰富的文化意识。这里所要谈的问题正是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思考。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学家邓炎昌说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因此经过一定的英语词汇学习之后,必须要对学习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对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否则对很多英语词汇很难达到真正的掌握。 二、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具体分析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英语词汇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及生活细节等多方面相关联的含义或附加意义。英语词汇的来源和用法多种多样,有的源于希腊神话,有的源于圣经故事,有的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时还有源于法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的。这些词在长期的使用中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由于在某些场合的使用而逐渐积累了联想的意义,也就是积累了词汇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点在字典上一般是查不到的。本文主要从希腊神话、文学和风俗习惯三个方面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1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单词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神话便是古希腊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虽然科学的发展扼杀了神话的继续产生,正如诗人雪莱在知道了雪花的科学成份以后再也写不出歌唱雪花圣洁、雪白的诗歌一样,但是古希腊神话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却被继承了下来,并对西方文化,尤其是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渊源流长的影响。希腊神话中人物的名字往往作为独立的词汇流传至今,并在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N arcissu s原为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少年。在古代没有镜子,N arcissu s只能站在水边欣赏自己的容貌。他如此沉浸于自己的美貌,不愿离开水边,最后纵身跳入水中而被溺死。然而上帝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年,于是让他变成了一朵水仙花。这个美丽的希腊神话故事在西方广为流传。最后N arcissu s的名字变为了形容 收稿日期:2001202209 作者简介:徐静(19692),女,四川泸州人,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学院讲师,专业方向:文学。 95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文化”界说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文化”界说 (一)“文”的释义及扩展 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1)《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2)《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 (3)《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2、“文”的多重引申义 (1)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如《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如:《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以上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二)“化”的释义及其扩展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中庸》曰:“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中文的文化 西文中的文化: 结论2:广义与狭义 (一)广义的“文化” 1、广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 2、广义文化的结构 广义文化的结构,可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次。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二)狭义的“文化” 1、狭义“文化”的定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2、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也属于“小文化”范围。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 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里的文化,也属于狭义文化。 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关系及称谓类词汇

社会关系,称谓 我I 你you 他he 她she 它it 我们we 你们you 他们they 我(宾) me 你(们)(宾) you 他(宾) him 她(宾) her 我们(宾) us 他们(宾) them 我自己myself 你自己yourself 他自己himself 她自己herself 它自己itself 我们自己ourselves 你们自己yourselves 他们自己themselves 女士,太太,小姐madam 先生sir 人,男人man 先生,绅士gentleman 女人woman 女士,夫人lady 小姐(指未婚女子) Miss 先生(称呼男子) Mr 太太,夫人Mrs 女士(称呼已婚或未婚女子) Ms 亲爱的(冠于信函中的称谓) dear 成员member 邻居neighbor 人们,群众folks 同志,朋友pal 朋友friend 女朋友girlfriend 男朋友boyfriend 家伙,青年(口) guy 伙伴partner 同班同学classmate 同伴,朋友company 笔友pen pal 主人,东家host 小孩,年轻人kid 十几岁的青少年teenager 巨人,伟人giant 敌人enemy 外星人,另一世界来的生物alien 怪物,妖怪monster 人人,每人,大家everyone 没有人,无人nobody 任何人anyone 鬼,幽灵ghost 女巫witch 外国人foreigner 雪人snowman 谁who 谁(宾) whom 吵闹者barker 工作者,劳动者workman 执行者,实行者executor 访问者visitor 目击者witness 志愿者volunteer 获胜者winner 学习者,初学者learner 听者listener 业主,所有者owner 读者reader 讲话者,说话者speaker 受骗者,受害者victim (电影,运动等)迷fan 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 初学者,新手beginner 打电话者,来访者caller 村民,村夫villager 市民,居民citizen 观众audience 阿斗a weak-minded person (fool ) 阿飞hooligan (young rowdy) 恶霸despot 白面书生pale-faced young scholar 白衣战士medical worker 百事通know-all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翻译题中国传统文化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 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 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铁饭碗:Iron Bowl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孟子:Mencius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知识点结构图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同步自测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哲学都是( )。 A .智慧之学 B .科学之科学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调和折衷主义的观点 4.“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一种( )。 A .神秘主义的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A.革命性B.科学性 C.阶级性D.实践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世界 B.没有把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 C.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D.承认自然辩证法否认社会辩证法 E.没有把唯物主义坚持到社会历史领域 2.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 A.社会历史根源 B.剥削阶级的偏见和利益的需要 C.实践的需要 D.把感性认识绝对化并加以夸大 E.把理性认识绝对化并加以夸大 3.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确定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依据有()。 A.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B.它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根本问题 C.解决了这个问题等于解决了哲学中其他一切问题 D.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E.所有哲学派别都回避不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 A.它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B.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它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它包罗万象地回答了一切现实问题 E.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 A.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B.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C.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D.它能顺利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有具体问题 E.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完成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华人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 4 月 5 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 1/ 13

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 (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家庭主要成员和重要社会关系

家庭主要成员和重要社会关系 填报说明 1、“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栏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真实情况父母已去世的要如实填写去世前的情况并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内加括号注明已故 2、“称谓栏”的写法要规范配偶为妻子、丈夫子女为儿子、女儿多子女为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三女等父母为父亲、母亲 3、“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少数民族要填写全名 4、“出生年月栏”要如实填写年份用4位数表示月份用2位数表示如“1972.05” 5、“政治面貌栏”填写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或民主党派成员、群众 6、“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填写要准确已病休、退休、离休的在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括号分别注明。学生写明现在何校何专业学习。 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称谓姓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 11 鄯善县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报告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部门签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日期年月日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事项 1.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 2、本人承办或参与承办的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 3、本人及家庭成员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4、本人、配偶及子女因私出国境情况包括劳务输出或出国探亲、自费留学等 5、本人、配偶及子女接受国外单位或人士邀请赴外考察、参观情况 6、子女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通婚的情况 7、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及有关情况 8、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指同财共居的子女下同私人在国境外经商办企业的情况 9、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担任外国公司驻华、港澳台公司驻境内分支机构主管人员的情况10、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或宅基地转让情况 11、本人、配偶及子女购买汽车的情况 12、本人或本人家庭出现重大事故如患重大疾病或发生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情况 13、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在本地经商从事个体经营者、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买卖股票情况 14、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15、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招工、录聘干、大中专毕业分配、工作调动等情况 16、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在自己单位或所管辖的单位安排工作就业情况 17、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事项说明 1.本表由报告人亲笔填写填写不下时可另附页2.无需报告的事项应明示“无”。 11 鄯善县科级领导干部实绩公示表姓名单位及职务公示时间单位盖章序号主要工作实绩角色作用备注 1 2 3 4 5 .... 说明1、角色作用一栏填写时从完成、协助班子成员完成、班子成员协助本人完成三种情况中选一种填写在对应实绩后2、此表可复印也可另附纸。 11 鄯善县科级领导班子实绩公示表领导班子名称公示时间单位盖章章序号主要工作实绩备注 1 2 3 4 5 … 说明此表可复印也可另附纸 11 2008年干部考核参加群众评议人员花名册模板填报单位公章序号姓名单位及职务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人员类别备注说明单位干部职工、退休干部、基层站所干部、行政村社区干部、群众居民代表、服务单位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应分类统计并在“人员类别”栏目内注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