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高职,模式]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才培养,高职,模式]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才培养,高职,模式]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战略,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如今在高校教育中强调校企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校企双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形成职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平台,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结合我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情况,对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施的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各位交流,愿共同促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教学工作水平。

1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1 操作型会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是:建成了层次分明、各司其职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即以《会计法》为主、以相关会计法规为辅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满足了会计工作的需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和可信性;形成了以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构建了国际趋同、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方法选择上突出渐进性、稳健性和适用性,在会计国际化协调过程中,采取谨慎、适用为主,分步到位的原则,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建立了刚性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会计人员管理上,建立了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等一系列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但是,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会计人员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短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学历水平偏低,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偏低,使得许多完善的会计方法与科学的会计技术在实施时大打折扣。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

1.2 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

一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定位过高,会计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理论、厚基础、宽范围、面面俱到,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而大多企业招聘会计、审人才的条件之一却是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对会审人才的要求与学校对会审人才的培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单位埋怨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只有经过培训及历练才能胜任相关会计工作,导致单位用人成本增加。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这无疑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1.3 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相当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还没有真正形成与专业知识的必需性、操作的技能性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偏多、传统模式的会计专

业的课程偏多,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上出现重理论、厚基础、宽范围,面面俱到,而专业操作技能不扎实的现象。

1.4 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形式。近几年在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开设实验实训课程的广度不够;欠缺校内实训的岗位情景和职业氛围;尚未充分显现校企共同合作参与的深度和成效,顶岗实习的评价方法多以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上交的总结报告及实习单位的评价作为评定的依据,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内容欠全面和细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2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职业素养及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结合职业考证课程教学,推行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一中心是指以强化会计、审计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

双轨制是指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会计、审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三注重是指:

(1)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注重基础性。人才培养的就业面向基层;人才培养的层次为最基础的操作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这种广覆盖、低重心的就业准备、就业策略便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很好地切入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

(2)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时注重开放性。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质量。在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时奉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通过利用外系、外校、外单位等资源,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人才培养的过程注重实践性。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操作性、实践性,通过构建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岗位模拟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出纳、会计、收银员、统计员、内部审计员等岗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出纳、报税、成本核算、会计、审计等岗位业务,熟练掌握现金收支、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年报审计等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及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

会计、审计等工作岗位,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操作型会计人才。

4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行业调研,在明确了会计、审计等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及职业拓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路径为:确定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基于会计、审计工作岗位典型业务的课程体系,同时强化基础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功能,以专业课教学改革带动基础课程改革,结合专业属性开设和整合课程。按照上述思路,结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资格认证等因素,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又分为人文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第二课堂;专业课程分为岗位课程和认证课程。

总之,通过对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操作型会计人才。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在xx经济转调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招工难”与“就 业难”双重局面,就业结构失衡,青年创业创新动力不足。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青年的整体创业率仅有 1%左右,在xx地区近年新增就业人口 8.92 万人中,仅 3002 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仅占比 0.03%,青年创业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数百万劳动者在参加创业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生力军的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工作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青年学生专业技能扎实,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

需求紧密结合,在新产业领域青年学生就业状况普遍向好。 但青年学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结构改革、技术进步、新经济危机及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年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xx乃至xx中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有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经济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社会才能保持繁荣稳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当前的青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今后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研究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就业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备课讲稿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按照这一表述,中等学校应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郑州市社会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学校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应符合这一培养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以及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统计、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人才。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中职办学层次,适应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一)综合素质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4.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众所周知,建好专业,培养方向正确是首要前提。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就业情况的好坏。因此,在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当今,在会计作为一个相对热门但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会计学生的就业率,根据多年会计专业建设经验,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校企深度合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会计专业在许多高职院校均有设置,且招生规模也不小,特别是一些在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偏社会科学类的高职学校,由于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总量较大,其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直接关系整个学院的发展。但纵观会计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各个高职院校却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因此,如何建设会计专业,使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确不容忽视。而建好专业,培养方向正确是首要前提,所以必须首先考虑如何选择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与工作实际偏差较大 部分会计教材上的知识体系较陈旧,没有很好地与会计准则变化、政府政策改革挂钩,从而导致学生所学并非社会所用,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质疑,影响学生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负责专业建设的老师与政府和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联系不够密切,未能较好地将社会动向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之中,导致培养质量出现偏差。 1.2校企的深度融合在实施时遇到较大的困难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考虑的企业的商业机密和资金安全等因素,做到校企的深度融合却有一定困难,比如学校老师到企业培训、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都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和融合。因此,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从而出现学校培养的会计学生企业不满意,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学校又提供不了的奇怪现象。 1.3工学结合的模式已有涉及,但仍刻有学科教育模式的印记 虽然目前工学结合的模式已经被许多学校采用,但并不彻底,并且有些教师毕竟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开展教学,即使是有在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短暂经历,但还是缺乏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对会计实际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将自己所授的学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照搬到高职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重理论,

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含创新学分)()

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Accounting) 一、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代码:110203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对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经院校及会计师事务所等领域从事会计、财务、审计实务以及会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外语、会计、财务、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学习国内外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动态和发展;强化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 4、具有运用熟练的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会计工作; 5、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8、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五、核心课程(用*号注明): *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六、主要实验、主要实践环节及其具体内容 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企业财务分析;企业纳税筹划;军训及入学教育;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专业创新实践;发明专利;素质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 七、毕业学分及构成 (一)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 (二)学分(学时)构成表(其中创新体系构成表见表8.5)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2015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会计的管理作用,要加强会计的控制职能,把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内部环境因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刻认识、正确把握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要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化、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培养模式;能力递进;模块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先进可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复合会计人员的决定因素。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模式落后,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基础理论教学比重较大,专业理论课一般倾向于宏观的知识,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强化,与专业课的相关性不强。另外,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内容涉及的行业面窄,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在学生就业后业务处理过程中

不实用。 2.教材选用模式混乱,教材内容缺乏规范性和实用性 目前,市场上会计相关教材多、杂、乱,教材内容空泛没有新意,知识点粗糙不规范,对于相关的财经、税法的政策调整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弊端使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开启对教材的整合模式成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 3.人才培养模式不统一,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 我国会计制度正处于变革期,与会计制度密切相关的税务制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另外,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特殊性,产生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金融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处理制度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不稳定性造成了与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这就使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上难以实现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1.构建“多岗学习、能力递进、一岗提升、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多岗学习、能力递进、一岗提升、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培养岗位能力,并依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就业适应性。

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Accounting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会计学专业遵循“学历教育与国际(国内)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包括会计学ACCA方向和会计学CPA方向。 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是融合现代化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和职业教育内容,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专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双语)授课,旨在培养具有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执业资格,知识面广博,专业技能精深,适应现代商务需要,能在各大型跨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证券金融等行业从事高级管理事务的高级会计人才。 会计学专业(CPA方向)面向国内注册会计师职业市场,旨在培养具有CPA(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熟练掌握现代会计管理方法和技术,通晓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综合能力强的高级会计人才,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优秀后备资源。 The Accounting program is designed to follow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certificate education, including ACCA and CPA. The Accounting (ACCA) program is an innovative specialty achieved with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which is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accounting knowledge system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rogram, using textbooks of English edition in 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is design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professional with ACCA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qualification and to own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intensive expertise. Graduates can meet modern business needs and be engaged in senior management affairs in the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ccounting firms or securities. Under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constitution, a domestic professional market, the objectives of the accounting (CPA)are: (a)to enable our students to be professional with CPA qualification (b)to prepare students to be specialist with a sound grounding in the modern accounting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financial standards ·323·

浅谈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整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并融合现代高等学校职业教育优势和信息化资源,逐渐开始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要求进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各项育人支持政策,进一步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学生从仅仅具有“学生”的单一身份转变为具有“学生”、“徒弟”的双重身份,并且在“老师”、“师傅”的带领下开启职业生涯,学习本领、掌握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2高职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究其本质是为经济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能做好经济管理活动的会计人才。随着国内GDP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技能功底。为了让会计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会计专业育人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日益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 2.1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创造更多的会计实践机会 会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有限,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更少,不能承担也不可能承担高职院校全班几十人的实习和轮岗,企业很难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长期实训基地和合作对象,学生也不能时常感受到会计专业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行不仅可以增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信心,摆脱原先的实践教学时空的制约,而且可以解决原先因会计岗位分散使得实践教学组织的困难矛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更多

的核心工作。 2.2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育更高的会计实践素养 高职会计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现有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会 计专业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面对企业经 济业务缺乏基本的、快速的职业判断能力,信息敏感性不够。因此 迫切需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会计教学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学习 现状在学校内更新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倡导的 为了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育人模式。现代 学徒制紧密衔接了高职学生的在校学习,全面深化了针对会计学科 知识的多层次理解,增加学生处理账务的动手机会,应当能够指引 会计专业的同学们更多地参与会计综合实践。 3引企入校共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专业 育人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 紧密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设 计整改,审时度势引进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企业依托人才创造更多 经济效益,贡献社会效益;学校依托企业,整合信息化资源,改革 信息化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双方共赢,共同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这种现代育人模 式更有利于建立平稳、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教融合。为加 快推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依托社会会计服务公司等 成立会计服务分公司,共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平台。由合作企业提供经济业务原始依据,在徒弟面前呈现处理经济业务 的法律依据,保障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学校与合作企业 诸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等商讨合作培养意向,签订合作 协议,明确培养总目标和时段目标、合作培养期限、共同考核办法、

课题申报范本:4413-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从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特色不明显,专业特色不明显,“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的情况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同质化现象严重,毕业生没有特色,更加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业质量低、有业不就或者就业困难。 所以,对于高校,如何坚持创新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出适合产业转型与发展的人才,培养出社会紧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以“出口”带动“进口”,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增加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与就业能力非常有必要,这是高校转型时期必须面对的和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 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20世纪中后期,创业型大学在英国、美国、芬兰等西方国家勃然兴起,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早在1987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等英国高校不断探索,积累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中国高校逐渐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2012年4月,我国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形势下,深化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以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漠,创业能力依然不足,创业成功率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约为10%,美国为2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 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成员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思考。本项目在以市场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对我学院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教学进行改革,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通过对我学院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根据高校建设的目标,在提升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以提升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以我院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推进我院的教学改革的同时,建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发展契机 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动态调整、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特色,大力推进会计等专业建设的精神,我校会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特色产业群的逐步完善,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专业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专家与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的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立足吉林、面向全国。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坚持专业特色发展与学校整体层次提升相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从高职院校要完善培养模式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例如,教学形式单一、重视理论、课程体系不完善等,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完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下完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1.“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在当前社会来讲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并没有实体,通过网络能解决很多问题。之前的记账凭证以及账簿基本上是采用手工的模式,但是现在不需要手工,是在软件中进行登记,经过软件处理,自动生出,与纸质相比,网络是虚拟的。速度快,信息存储大,还能实现共享。现在行业都在使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信息不用纸质储存,传输速度非常快,不需要很大的媒介,也便于携带,只要授予权限就可以查看相关信息,提高了生活的便洁性。在集团企业中,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共享会计,对于不同部门或者不同的事业部,其运营的基础信息可以直接在企业所共同运用的软件中留存,这样集团有权限的部门可以跨部门查看,实现了信息共享,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互联网+”下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改变了市场上很多行业的工作方式,会计行业也深受影响,具体来看,主要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偏向财务决策与管理。之前的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核算财务数据与指标,并且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但是现在运用互联网,各个软件计算能力提升,会计电算化应用广泛,核算以及登记人员越来越少,更多的倾向于财务决策人员。市场上,一个会计人员可以代理记账几百家公司,从报税到核算每个人员分工合作,核算人员并不缺少,而是企业运行进行财务决策与管理人员需求增大,会计行业不仅仅是只会算账,而是需要财务决策与管理能力。企业的核算数据可以交给代理公司,但是企业在运行中的投资以及筹资等方式还需要自己去决策,这些都需要财务分析,而这部分工作在网络化的今天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互联网无法帮助财务人员最终决策。只能帮助财务人员计算相关数据,提出智能化的建议。第二,会计行业效率提高,需求复合型财务人才。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网络记账,而不是手工记账,在手工记账下,可能会出现手工数据计算错误,并且效率比较低,凭证一个一个填制,并还得粘贴上相应的原始凭证,可是现在互联网下,利用会计电算化等各种软件,根据原始凭证,在软件的有关界面进行填列,就能生成记账凭证;之前每个月进行月末记账以及汇总时,需要手工一一汇总并核对,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下,利用相关软件,记账会后台自动运行,只需要会计人员操作一下而已。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数据核算等人员的需求。因此,之前的财务人员可能只需财务管理相关

论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影响日益强烈,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标签:会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故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1 我院项目背景以及专业定位 从2005年开始,我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开设了中澳会计合作项目,按照澳大利亚AQTF教学认证体系标准,引进澳大利亚全英文教材,采用我院教师和澳方派遣教师联合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中澳会计专业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借鉴澳洲,和国内相关大学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招生经验,招生范围包括非艺术类高中毕业生,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招生类别限制,实现了考生不分专业自由报考的机制。 学生在入校后,通过第一学年英语的强化学习,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选择,把中澳会计专业分成出国留学方向班和国内升学、就业方向班。学生毕业之后也有多种选择途径,既可以选择国内就业,专升本继续深造,也可以按照3+2留学模式赴澳大利亚留学两年,获得本科学位。兼顾考生国内就业和出国留学两方面的职业规划。 因此,本专业与国内普通会计专业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我国会计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国内相关执业证书,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的双语专业课程,使其掌握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知识,获得国外同等学力水平。毕业时如顺利通过外方测试,并完成全部双语专业课,学生即可同时获得我院毕业证及澳大利亚TAFE证书。 2 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知识大爆炸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法学和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法学和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需要大量法学、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这种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精通法律、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上。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是:创新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 [关键词]复合型法学人才定位素质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申报法学本科专业,广西财经学院法律系于2004年开始组织部分教职工到广西区内的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及今后相当时期内,我国社会融经济与法律问题为一体的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这些纠纷案件中相当部分又涉及财务会计问题,如证券民事侵权案件中有关方面是否有财务“虚假陈述行为”问题,财政、税务部门在监督检查产生的行政纠纷案件中“有争议的会计行为是否违法”问题,保险理赔、合同纠纷、物质损害赔偿、海运损失理算案件中的专业性会计问题等。这些纠纷案件涉及的问题不是靠具有单一法律知识或会计知识的办案人员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办案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既精通法律又掌握会计审计知识。然而,目前我国法学人才与会计审计学人才培养体系相互独立,法学知识与会计审计知识结构脱节,懂法律的办案人员往往缺乏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会计审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往往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上述复合型法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弥补这种人才供给的缺位,高等法学教育应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既精通法律、又熟悉会计审计知识的学科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法学本科教育为例,探讨法学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基本定位和素质要求 1.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基本定位。广西财经学院的法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教育部审批,同年9月开始招生。为了办好该专业,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我们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开展了办学思想研讨会。经过认真的研讨后认为,在当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09-11-23T13:10:09.4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6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尤兰兰 [导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尤兰兰(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挑战,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模式的设置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适应当前形势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本文针对会计专业教学情况,从当前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会计专业教学新模式的初步设定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为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尤其应该着力于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特别是会计专业这样一个知识+技能性的的专业。当前的金融危机、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的政策调整,这都为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不能再照以前的会计专业课堂上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对挑战,探索新的能符合当前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 当前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改制和实施新的财税体制后,国内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进一步出现了数量庞杂的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的单位和岗位,在这一形式下,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需求的增加并不是单纯的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对会计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更高要求。在加强技能要求的同时,社会上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毕业生就业时,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个人品质、道德观念和在校变现尤为关注,对很多在校入党的同学是欢迎,这些要求也是与近年来经济犯罪频频发生相关。会计岗位面对着企业的资金往来核算,面对的诱惑也是巨大的,企业用人主张“疑人不用”,关注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当前形势下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的内容。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高职院校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要求也成为高职院校在各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着重加强的内容。 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高素质”体现在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经济和会计法律法规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灵活多变的适应不同环境能力。“高技能”人才要求定位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较完善的会计工作技能,综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会计技能包括的主要内容。 2.1 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通晓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掌握国内企业常用的几款财务软件,比如金蝶软件和用友软件,并能扩展财务处理系统数据库知识。 2.2 财务核算技能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门人才,对财务核算知识的掌握是重中之重的内容,这可能是基于毕业生就业的去向而设定的。我们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会计工作都是基层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是当前最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当然这并不排除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从事中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即便是这样,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也是必备的条件。 2.3 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技能该项技能是培养学生的较完善的成本核算知识和技能。不同的行业成本管理内容大不相同,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统筹的教会学生对于不同行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4 财务管理和分析技能。这是基于在财务核算技能和成本管理技能形成的基础上给予的较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能给他们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和钻研。 2.5 纳税申报和审计技能纳税申报工作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协调与沟通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现在很多的中小企业都期望能有一个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会计人员,需求上也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另外审计技能的培养也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内部审计技能的培养。 2.6 与时俱进的财务规范认识技能财务工作是一项规范性十分强的专业工作,依据于正确规范的会计准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于会计准则的修订不断在变化,加强对财务规范知识认识的技能,让学生能够灵活应对专业知识的变化,培养他们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新模式的初步设定 3.1 一专多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等专门人才,现代企业对各岗位的在职人员都要求会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能以尽量少的人干尽量多的事情,提高效率,养员工一专多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也需要极大考虑培养学生的在校期间的一专多能,不仅要掌握会计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要较熟练的掌握常用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财务分析与管理等会计专业工作;在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上,有高层次的要求,掌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证券分析、国际贸易等基础理论,能从事营销、管理、证券分析、财务管理、外贸等工作。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启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这种方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让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中,让每个单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全部都是依据仿真的原始凭证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银行存款的核算知识时,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仿真的银行业务票据,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动手填制这些票据,填写清楚后,再在记账凭证上规范的写出会计分录,或者用财务软件输入记账凭证,最后使用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这样一个流程基本上

0821 xx市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探索

xx市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探索 中共xx市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根据xx部长关于“立足四川长远发展和下一轮换届需要,大力推进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的重要指示精神,xx市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从教育培训、实践锻炼、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对递进培养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递进培养模式。 一、主要做法 20xx年以来,xx市在全力做好市本级240名县级培养对象分类培养的同时,联动开展了区县960名乡科级培养对象和240名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后备人选的递进培养工作,为做强县域经济、夯实底部基础提供了坚实的干部人才保障。 (一)坚持开门开放,着眼事业未来“选优”干部人才。立足未来5—10年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需要,落实“好干部”标准,真正把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选出来。一是面向事业未来统筹选。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干部现状,市县统筹差异化确定培养类别和数量,实现分类选才、按需选才。比如,市本级加大了对经济金融、城建规划类干部的选拔;xx县围绕园区建设和扩权强镇,侧重遴选熟悉工业经济和乡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二

是鲜明“三重”导向严格选。坚持“四必看”,即看政治品质,是否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严守纪律;看工作作风,是否务实重行、勤勉敬业、敢于担当;看能力素质,是否改革创新、兴利除弊、善谋发展;看工作经历阅历,是否多岗历练、基层锤炼、群众公认。市本级240名县级培养对象中,乡镇正职有76人、工作一线人员92人;区县两批1200名培养对象中,来自园区一线115人、艰苦边远乡镇172人、援藏一线57人、村(社区)一线238人。三是坚持五湖四海竞争选。采取党组织推荐、个人自荐、领导署名推荐和群众联名推荐“四荐公推”方式开放式遴选,并通过调研测试和结构化面试,着重考察遴选对象政策理论、科学决策、领导管理等方面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二)着眼提能升级,聚焦发展战略“育强”干部人才。突出理想信念、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三个重点,增强年轻干部助推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素质。一是突出党性锻炼醒脑补钙。依托市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进党校、进课堂、进支部,经常化不间断地对年轻干部人才进行理想信念、群众观念、党性作风专题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人才始终保持定力。二是强化能力培训强基固本。根据经济金融、现代管理、城建规划、现代法律、农业农村等不同专业领域因材施教,分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到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开展专业理论培训,到沿海园区、城市新区等开展现场教学、挂职锻炼,提升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推动发展能力。三是注重实践锤炼墩苗壮骨。针对培养对象能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