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地图集
浅谈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论文

浅谈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论文一、总体进程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
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媼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來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它的成果往往仅被视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而已。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传入,逐渐冲破了舆地学的藩篱,学者们口觉不口觉地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來研究历史时期发生的一切地理现象,并探索这些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这样,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1934年由顾颉刚、谭其骤创办的禹贡学会就是有志丁-开创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团体,口费筹办的《禹贡》半月刊既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更培养了一批历史地理学人才,但不久因日寇侵华而停办。
历史地理学得到充分发展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则是解放后的事。
当然,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
在""以前,历史口然地理因其阶级属性不强而有所发展,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经济地理含历史经济地理因受苏联影响而呈一枝独秀式地畸形发展,某些分支只能依附丁•经济地理而苟延残喘;但人文地理长期被视作伪科学,作为历史地理学重要内容的历史人文地理口然也遭了殃。
所以,真正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在基础理论研究、新领域开拓、相关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结合四化建设的专题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成就,主要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即20世纪最后二十几年里所取得的。
关于学科的性质,五十年代以來即展开了学术讨论,并在主要方面达成了共识。
侯仁之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
他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意义,说明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向后延伸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景观,而II还要探求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谭其骤、史念海对此均表示赞同。
谭其骥认为它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完全一致,仅仅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但同时乂多次强调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指出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不仅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利用成果,同时乂能从历史文献中汲取丰富的、无法替代的泉源。
《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内容及特点

摘要:介绍了《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的内容及特点。
全图集由序图、政区、城镇、自然、人口、经济、文化和军事共8个图组与1个大事记组成。
图集的特点是资料详实、内容客观全面,主题突出, 图幅版面设计精美,符号设计艺术性强,体现了较高制图水平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山西, 近代史, 设计, 地图一、引言山西素有“京畿藩屏”和“表里山河”之称。
近代史上,山西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山西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团结抗战的重要战场,二战时期东方战场的战略支点,演绎出影响全国的血火浇筑的革命史。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又凭借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对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人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把山西建设成为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山川更加秀美的新山西。
为客观反映山西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探索山西社会发展规律,继2000年出版的《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之后,近日,由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辑,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用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呈现山西自1840年至2009年政区、城镇、自然、人口、经济、文化、军事等内容,对世人深入科学认识山西近现代历史,全面系统了解山西省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二、图集内容图集与《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年代衔接,并保持较为一致的体例和编制风格,具体内容包含序图组、政区图组、城镇图组、自然图组、人口图组、经济图组、文化图组和军事图组共8个图组与1个大事记。
(一)、序图组选用中国政区、政区、卫星影像、地势、革命老区、文物、土特产共7幅地图。
各图幅紧扣山西区域特征,用独特的代表性和深刻的内涵,总体展现山西的地理位置、地面景观、地势特点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禀赋。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第四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
政策 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类别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性质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出现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 通商口岸 沿海、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各朝代地图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
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
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
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
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
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
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
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
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
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
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
1840-1901年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1840—1901年一、考点1.鸦片战争: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新思潮的萌发,英法发动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2.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及其失败。
3.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侵略的加剧,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黄海、辽东、威海之战、《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4.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康有为提出变法的施政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辛丑条约》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联系中外历史,针对时代特征,把握这一阶段历史在世界史中所处的地位,以便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如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民族企业、资本输出、门户开放等。
2.通过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门户开放政策,实质反映了美国的实力增长,并随之确立的侵华政策。
洋务运动实质是在维护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移植,因而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和太平天国运动所具有的新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中法战争中,中国政府不败而败,是清政府长期腐败无能、屈膝求和的结果;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等。
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价。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共25张ppt)

夺战争
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和影响——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 战争结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11个),领土、主权遭到更多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阶段
鸦
第二阶段
片 战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结果 中美《望厦条约》
争
的 冲
探究问题 1
英国为什 么要向中 国输入鸦 片?清政 府为什么 要开展禁 烟运动?
鸦片的危害
1. 毒害身心
吸食鸦片让人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人终日神 志不清。
2. 白银外流
1821-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1亿元以上,平均 每年流出50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10。
3. 腐蚀国家机器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 入不敷出
军事
船坚炮利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02 第一次鸦片战争 ——硝烟滚滚日将夕,列强叩关悲风至
? ——
不君不君杀我彻请百请 知知知知人所夜君炮君 陈买 火 吃 炮 不 畏 才 莫 才 莫 澧烟 箭 烟 打 计 者 烧 畏 闻 畏 《费 破 肠 肢 亿 鸦 二 火 几 大 炮尽 产 胃 体 万 片 三 箭 人 炮 子囊 业 皆 裂 千 烟 里 烧 死 子 谣中 , 熬 , 。 , 。 , , 》钱 煎 。,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 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 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 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 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 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 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 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 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 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的传承和开拓者--林家有教授学术访谈

2021年第2期第61卷(总290期)No.22021Vol.61General No.290编者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在三、四代学人的辛勤经营和共同努力下,于该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名家辈出,成果叠现。
林家有教授是蜚声中外的孙中山研究学者,他安贫乐道,勤于耕耘,痴心学术近六十载,在思想引领、学术研究、立德育人、服务社会方面,成绩斐然,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尤其是在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国家建设、社会建设、近代人物等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
本刊此稿,旨在发扬中山大学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的优良传统,推动我校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的传承与开拓者——林家有教授学术访谈林家有,张金超摘要:此篇访谈主要是林家有教授忆述自己的学术经历及治学体会。
林教授认为,学术拓展是学术研究的使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与正确掌握评判、衡量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成败的基础。
问题意识、资料的积累以及研究问题的立场、思维和方法是学术研究成败的关键。
学术成果是时代和特殊条件下的思想产物,学术研究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力求做到真实,给人以正确的导引。
广大青年学子要树立永不停步的奋斗精神和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DOI :10.13471/ki.jsysusse.2021.02.002一、学术研究只有传承和拓展才有生命力张金超:林老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您在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果,您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经验对后学有很大启发。
那么,首先请问您高中毕业后为什么选择中山大学历史系作为报考志愿呢?您又是如何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呢?林家有:我出生在粤西的一个农民家庭,其时家里很穷。
初中毕业之际,老师建议我参加工作,但我立志要继续读书。
1955年初中毕业考到廉江中学读高中,1958年高中毕业就直接考上了中山大学历史系。
因为之前有师兄在中大历史系读书,告之这里有名的教授很多,故我第一志愿就报考中大历史系。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英鸦片战争(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4.左宗棠收复新疆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课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性质: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4)口号:“自强”、“求富”(5)内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江南制造总局(李)、福州船政局(左);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汉阳铁厂(张)、湖北织布局(张)(6)评价: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主观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兴办了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要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戊戌变法(1)领导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2)时间:1898年(3)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4)目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图强。
(5)内容: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办报,开放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