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校史3(含图片)

合集下载

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

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

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国立中正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创办的综合性大学。

熊式辉在大学创办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中正大学的创办,填补了江西高等教育的空白,改善了我国战时教育的布局,在高等教育发展史和江西近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中正大学的创办过程可谓波澜迭生,从上层人物的物议怀疑,到筹备期中的诸多阻难,种种波折,不一而足,致使熊式辉有时也“感觉棘手,难以应付”。

自始至终参与其事、深悉内情的马博厂事后说过一句很有感触的话:“设非天翼先生毅力坚强,勇往迈进,大学之筹备,或有中断之危险”,“恐已久成泡影”。

[16](P6)这大体是一个实情。

可以说,尽管应该肯定江西省政府和一大批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但如果没有熊式辉的创议、坚持与实干,就不会有中正大学的出现。

中正大学的创办过程,颇能反映出熊式辉的个人性格、从政作风以及民国政治运行的关节。

创办中正大学是熊式辉主赣10年中操持的一件重大政务。

熊式辉是江西民国史上一位有较大作为的省政府主席。

他在抗战非常时期与一省主席的繁杂政务中,能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办一所大学上,归根结底,与他对大学在地方政治、文化发展和抗战大业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密切相关。

大学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在文化传承、精神建构、人才培养和国家建设上,其作用极为重要,非一般机构所能替代。

正是从事物的性质和意义上看,尽管他在省主席任上做了不少有影响的事情,但比较而言,当以创办中正大学为最。

这一点,当时人已经见及,认为熊式辉“毕生之事业,将以中正大学之成立,最值得称颂”[16](P12),称赞创建中正大学是熊式辉“最伟之事业”[30](P3-4)。

这个评论,在今天看来,仍是站得住脚的。

中正大学的创办,改善了战区学生升学困难和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是我国战时教育事业尤其是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江西近代化进程中富有标志性意义,对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立中正大学是民国时期江西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江西师大概况1

江西师大概况1

国立南昌大学
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 大学,设政治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理学 院、工学院、农学院,16个系。1949年 更名后,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 中南局领导。
校园景观
校名石(正大门) 正大门位于学校南面,紫阳大道北侧。我校最大的特 点就是没有围墙,而且不做高大的校门,正大门也是如 此。简单的花丛环绕八块巨大的石块,上刻“江西师范 大学”字样,两旁进出车道、校门和值班室,简单明了。

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 业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1860余人,博士(含在读)500余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 比例为43%;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 师比例为73%。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0人,江 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4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6人; “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选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 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江西省跨 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 学科带头人62人,博士生导师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7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9人。
校史纪念碑 校史纪念碑又称校史柱 ,坐落在学校正门入口 的中正广场中央,由八 根巨大石柱组成。每根 石柱下有大理石雕刻的 校史图文围绕四周基座 。

静湖 静湖是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最大的人工 湖。静湖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傍着庞大 的图文信息中心,静湖周围有一圈小路, 路旁有许多石凳,这里每天清晨都有许多 读书的身影。

南大历史概括

南大历史概括

南大历史概括
南大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校阶段(1902年-1949年):南京大学建校于1902年,
初期承袭了西方大学模式,以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为目标。

在这一阶段,南大经历了多次校址迁移和改名,并逐渐形成了以文科为主的学科布局。

2. 解放初期(1949年-196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大学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的作用。

学校成为新中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科研成果显著。

然而,在上世纪60
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南大经历了严重的政治运动和学术冲击,师生关系遭到破坏。

3.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大遭受
了长时间的停课、破产和学术整乱,许多师生被迫下放和劳动。

学校的学术秩序和教育品质遭受重大损失。

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南大开始
逐渐恢复和发展,学科设置不断扩充和增强,校园面貌改变。

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盟,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之一。

总体来说,南京大学的历史经历了创校阶段、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西式大学模式到现代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南大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迁,但
始终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使命,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重要一员。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格物致新厚德泽人摘要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和江西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南昌大学校徽主体色为蓝色,蓝色套边类似蓝色青花瓷盘,富有江西特征。

圆环中是一棵樟树,茂密的枝干表示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象征昌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树人”的教学风范。

樟树是江西省的省树。

“南昌大学”校名由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先生题写。

赵朴初先生的字,浑圆饱满、抱璞守真、雍容酋劲、严谨流畅。

字如其人,赵先生的字,反映了他慈悲、奉献的一生。

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历史如何发展,赵先生题的校名都不会被换掉。

关键字校史 90周年昌大正文自南昌大学建校以来,“格物致新厚德泽人”即作为校训。

“格物”取自于《礼记大学》“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致新”,致,达到的意思。

致新,即创新之意。

“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泽人”,学校以人为本,修德才能品德高尚。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

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

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江泽民、李鹏等先后为学校题词,习近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江西省委、省政府将南昌大学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确立了将南昌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南昌大学简介(PPT)

南昌大学简介(PPT)

南昌大学
知名校友
黄克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南昌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土木工程系。 邱定蕃,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冶金专家,广昌县人,1962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 南昌大学)化工系。 钟登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现任天津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 长。1985年毕业于原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土建系。 丁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医学院78级校友。 饶毅,2007年任北大终身讲席教授、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78级校友。 赵白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 管轶,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医 学院78级校友。 过国亮,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高级记者。江西鹰潭人,2003年毕业于新闻系。 余孝忠,现任新华社江西分社党组成员、业务副社长、总编辑。93年毕业于中文系。 杨玲玲,江西电视台台长、党组书记。93年毕业于中文系。80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今南昌 大学)新闻专业。 刘回年,解放军分社社长,毕业于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 谢茹,现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毕业于原江西大学(。现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 王萍,现任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 冷新生,现任江西省赣州市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 杨宪萍,现任江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吴道闻,现任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侯为贵,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孔栋,原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外部董事。
南昌大学简介ppt南昌大学ppt模板南昌大学论文答辩ppt南昌大学ppt背景南昌大学毕业答辩ppt南昌大学答辩ppt模板南昌大学ppt南昌大学答辩ppt南昌大学简介南昌大学食堂坍塌
南昌大学 Nanchang University
(江西)

南昌大学经典人物系列

南昌大学经典人物系列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经典人物系列潘际銮——南昌大学的首任校长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九江,1944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夏,年仅21的潘际銮以排名第四的成绩毕业留校,成了著名的机械工程师,教育家刘仙洲教授的助手。

在此期间,在焊接专业,电弧研究方面,有显著成绩。

从教从研四十余年,学识广博,造诣甚深,思想新颖且作风朴实,深受师生们拥戴,再加之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名校的环境氛围,逐渐形成了务实的办校理念。

虽年逾六旬,潘校长上任却无丝毫老态,根据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提出了定位江西,服务江西,紧密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南昌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办好南昌大学的十项改革措施。

在潘校长看来,本科以上的复合型人才最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要求打破原有的文理工相互脱节的状况。

自上任伊始,潘校长开始对照国家“211工程”入选条件,准确地找到南昌大学的各个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组建学科群的设想。

1994年夏,在潘校长的主持下,学校对院系、学科、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1995年,取得显著的成绩,兑现了“江西省举全省之力建设南昌大学,南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

一个有根的国家,是富有希望的国家;一个有根的民族,是意气风发的民族;一个有根的校园,是源远流长的校园。

而历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校园而言,就是根之所在。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尽管没有千百年的历史,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大”)在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重点大学之一,被列入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

它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便是“华中大”的历史,弥长而悠远。

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理工大学,再到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其中蕴藏着光辉灿烂的校史——既有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也有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丁肇中来校讲学;既有老院长查谦等创校元老的丰功伟绩,也有前校长朱九思、杨叔子等历任领导颇具特色的治校办学思想;既有裘法祖、张培刚等著名学者的斐然成就,也有遍布海内外杰出校友的丰硕成果……在并不久远的的历史里,它秉持着“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办学理念。

“华中大”凭借其严谨的学风荣获了“学在华工”的美誉。

建校之初1953年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的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在武昌举行。

新中国从1952年开始,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国家从195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根据高等教育部统一规划,决定在中南地区设立华中工学院。

华中工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设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工艺及其工具、汽车、内燃机、水力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设备)、电机与电器、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8个本科专业,金工、铸造、汽车修理与维护、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4个专修科。

1953年5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聘任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乾才、朱九思为副主任委员。

江西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ppt

江西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ppt

静湖
江西师范大学校园风景(二)
校史纪念柱
中央大道 中央大道Fra bibliotek生日快乐
为母校生日干杯
年份 2005 2005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8 2008 2009 2009
2005 2005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8 2008 2009
录取批次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二、三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一批 本科二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二、三批 本科提前 本科二批 本科一批
江西师范大学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最低 494 494 496 496 496 521 521 505 461 505 461
509 509 516 520 520 528 542 503 487 510
最高 593 574 592 562 562 608 568 567 522 512 492
588 570 599 565 565 598 542 586 542 520
化学和艺术7科,学校改为江西师范学院,性质由综合性大学改变为培
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与此同时,在江西,以国立南昌大学
农学院为基础,单独组建了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1962年,
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又被调至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上世纪50-70
年代,江西师范学院还积极支持省内各地市兴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江
2010年10月31日
目录
江西师范大学的历史 学校走过的历程 学校的辉煌成就 校徽 校训 校园风景展示 为母校生日举杯 历年高考录取成绩 photosho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史回眸
2008年9月15日
◆国立中正大学校门
◆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胡先马肃先生
●1940年,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

●1949年,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1952-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南昌大学建制撤销,部分学科并入其他院校,其中生物系参与组建江西师范学院。

●1958年,江西省创建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原南昌大学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

●1965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均初具规模,江西大学设7个系、12
个专业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学院设4个系、9个专业。

●1969年,江西大学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并入江西工学院,改名江西理工科大学;江西大学中文系、政教系并入江西示范学院,改名为江西井冈山大学。

●1972年,撤销江西理工科大学和江西井冈山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恢复原建制。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共青垦殖场联合创办了江西大学共青学院。

●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组建南昌大学,同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授予单位。

●1997年,南昌大学率先在全国地方院校中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立项审核,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首批投资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2年,周文斌出任南昌大学校长,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奠基。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协议,南昌大学实行省部共建。

●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2007年,郑克强出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图文:南轩)
◆1946年,现南昌大学生物系前身——国立中正大学师生合影。

前排就座的为生物系先贤。

◆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52年起兼八一革大校长)在给学生作报告。

◆七十年代,原江西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谷霁光教授与同事在一起(右一)。

◆1993年5月,南昌大学成立揭牌仪式。

◆2002年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隆重奠基。

◆2004年12月,江西省政府和教育部决定共建南昌大学,并签署了省部共建协议。

◆2005年8月24日,南昌大学和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