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吉林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吉林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吉林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作者:***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契机与关键。

吉林省在城乡空间结构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城镇化速度放缓以及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一致等问题;在经济层面,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尚需转型优化、收入与消费水平较低以及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逐步缩小的态势。

同时,城市群建设、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都对吉林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推动催化作用。

要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吉林省依然面对着诸多困难。

通过建立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机制,以城镇化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为撬动支点,是实现吉林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人口收缩;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吉林省一、引言與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相比,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其将城市和乡村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强调各自在自身系统内,糅合利用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等各种要素,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合理流转配置、产业经济相互支持、社会福利和谐共享的格局。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又是老工业基地,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吉林省实现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第一,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实现吉林振兴的重要契机。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吉林省面临着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与产业布局调整。

在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影响下,部分产业向卫星城或城乡结合部转移,对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吉林省作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处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阵地前沿。

如何利用农业农村经济后发优势,撬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吉林省经济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

通过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快要素资源合理流转,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2010年各省份人均GDP

2010年各省份人均GDP

4、深圳市 9510.91亿元 增长12.0% (广东2)
5、苏州市 9168.00亿元 增长13.0% (江苏1)
6、天津市 9108.83亿元 增长17.4% (津)
7、重庆市 7894.24亿元 增长17.1% (渝)
8、杭州市 5945.82亿元 增长12.0% (浙江1)
26 文莱 31239
27 西班牙 30639
28 以色列28686
29 塞浦路斯28237
30 希腊e 27302
31 斯洛文尼亚23706
32 巴哈马21879
33 葡萄牙21559
34 韩国20591
35 巴林 20475
36 马耳他 19746
27、长春市 3369.70亿元 增长15.6% (吉林1)
28、西安市 3241.49亿元 增长14.5% (陕西1)
29、石家庄市3110.00亿元 增长11.1% (河北2)
30、潍坊市 3090.92亿元 增长00.0% (山东4)
2011年城市GDP排名(31-40)
168 几内亚比绍509
169 乌干达 501
170 多哥459
171 莫桑比克458
172 几内亚448
173 中非 436
174 厄立特里亚398
175 马达加斯加392
176 尼日尔381
177 埃塞俄比亚350
178 塞拉利昂326
18 山西 3806美元
19 新疆 3682美元
20 河南 3628美元
21 湖南 3607美元
22 青海 3545美元
23 海南 3517美元

最新吉林省人口数据,吉林省人口数量最新比例数据

最新吉林省人口数据,吉林省人口数量最新比例数据

最新吉林省人口数据,吉林省人口数量最新比例数据2023年最新吉林省人口数据,吉林省人口数量最新比例数据【准确】吉林省统计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吉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11月1日全省常住人口为27462297人。

2023年-2023年的10年间,我省净增人口182406人,增长0.67%,年平均增长率为0.07%。

我省人口10年慢涨182406人公报显示,1990年到2023年的十年之间,我省人口净增长2277542人,年均增长0.98%,而2023年到2023年的十年之间,我省净增人口182406人,增长0.67%,年平均增长率为0.07%。

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209.51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202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16%下降到2.05%,下降0.11个百分点。

对此,吉林省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分析,这表明我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很好地控制。

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每个家庭平均不到3个人普查结果显示,这次人口普查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比2023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了0.38人。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的家庭规模小于全国0.16人。

对于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的原因,工作人员分析主要是由于我省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普查结果显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67,比2023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92下降2.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3。

大学生占吉林人口总数近一成在人口性别结构微调的同时,结果显示,我省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

与2023年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926人上升为989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5076人上升为1686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5687人上升为420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3598人下降为24059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吉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吉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吉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吉林市统计局2011年7月2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2]为441468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8549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70813人,下降1.58%。

年平均递减0.1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78631户,家庭户人口为42457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9人减少了0.4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234521人,占总人口的50.62%;女性为2180160人,占总人口的49.3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6下降为102.49。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88500人,占11.06%;15-64岁的人口为3514444人,占79.6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1737人,占9.3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6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6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1782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88356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3813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07891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715人上升为946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7273人上升为2001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304人上升为3937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915人下降为24439人。

东三省人口

东三省人口

吉林省市区人口长春市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2007年)。

吉林市吉林市:452.4万,船营区54.9万,龙潭区62.8万,昌邑区70万,丰满区28万,永吉县42万,磐石市54万,桦甸市45万,蛟河市47万,舒兰市67万。

四平市总人口330万人(2005年),市区人口62.4万人通化市人口226.1万人(2010年引)东昌区50万,二道江区14万白山市全市总人口130.8万人(2009年),市区人口60万松原市人口290万人(2010年)宁江区人口61万,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口58万辽源市人口1176645人(2010年)龙山区人口28万,西安区人口17万白城市人口230万人(2010年)。

洮北区人口58万。

延吉市人口约50万黑龙江省市区人口哈尔滨市区域总人口1063.597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7.9万(2010年统计数据)。

[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2011年最新人口普查:齐齐哈尔全市人口536.7万,市区人口155.4万,中心城区97.9万。

牡丹江市人口2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2万人。

佳木斯市人口259.7万人(2008年)市区80万。

大庆市290万人口,市区136万鸡西市2010年12月31日总户籍人口190万,市区六区户籍人口92万双鸭山市1512626(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人口67万人,建成区人口35万伊春市人口132万(2003年)。

市区人口85万人七台河市人口92万(2010年)。

市区人口42万鹤岗市人口109万(2010年)。

市区68万黑河市人口173万(2003年)市区70万。

绥化市全市总人口为5416439人辽宁省市区人口沈阳市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大连市市区613 万人(2008年)鞍山市截至2010年11月份鞍山市区总人口达364.59万,市区人口约170万人,抚顺市目前全市总人口222万人,其中市区人员140万人本溪市总人口156.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1.3%。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全文)人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口排名及GDP排名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口排名及GDP排名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口排名及GDP排名36时间:2014-5-15 16:00:27编辑:水痕依旧热度:89311 ℃数据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排名,中国339个城市人口排名,看下你的城市有多少人吧?201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1,182万人,占52.5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4,222万人,占47.42%。

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

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注1:人口数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选自:365知识网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2010、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 转自365知识网/ ]注3:美元汇率按2010年全年平均价:1美元=6.7695元人民币计算。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均GDP排名注1:人口数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2010、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注3:美元汇率按2010年全年平均价:1美元=6.7695元人民币计算。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GDP总量排名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2010、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长春市统计局
2011年7月2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政府和县(市)区及以下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②为7677089人。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1354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41650人,增长7.59%。

年平均增长率为0.73%。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329737户,家庭户人口为71733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1人减少了0.3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878513人,占总人口的50.52%;女性为3798576人,占总人口的49.4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72下降为102.1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21367人,占12.00%;15-64岁的人口为6137509人,占79.9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8213人,占8.05%。

同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24890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20805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99796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70521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8157人上升为1626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426人上升为1573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253人上升为3905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3404人下降为2221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16351人,同200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4991人,文盲率③由4.92%下降为1.52%,下降了3.40个百分点。

六、人口县(市)区分布
注释:
①本公布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②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③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④城区人口密度数(双阳区除外)含四个开发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