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竞争状况

2013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竞争状况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安全性要求,我国对进口血液制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
1、行业竞争格局自2001 年起,为了规范血液制品行业的无序竞争,国家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企业,大大提高了血液制品行业的行政进入壁垒。
目前,我国共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2 家,分布在全国25 个省。
1)行业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不大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安全性要求,我国对进口血液制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
1985 年开始国家禁止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的进口,2002 年起禁止从疯牛病疫区进口人血白蛋白。
为了缓解凝血因子Ⅷ供应紧张的局面,满足血友病人的用药需求,从2007 年11 月开始国家允许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但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进口不会对国内血液制品的供求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在人血白蛋白方面,由于国外原料血浆来源较为充足并且利用率较高,且主流产品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因而人血白蛋白的售价较国内产品便宜或者基本相当,人血白蛋白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国产白蛋白的价格。
目前进口的人血白蛋白约占我国目前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的40%左右,近年来占有率趋于稳定,目前国内人血白蛋白需求依然旺盛,对国产人血白蛋白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
在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方面,目前国家批准其最高零售价为1,320 元/250IU,价格远高于我国目前人凝血因子Ⅷ的销售价格(目前市场价为396 元/200IU 左右)。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入了2009 年版的国家医保目录,但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仅限于无人血源凝血因子Ⅷ情况下血友病人严重出血时使用。
因此,基于高价格和使用范围的限制,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也不会对国内人凝血因子Ⅷ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主要在国内现有32 家企业间进行,自2004 年国家加强对全国单采血浆站的整顿管理以来,血液制品原材料供应紧张,血液制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企业销售费用极低,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进入高毛利润率时代,就目前终端医院货源紧张的情况来看,血液制品的卖方市场仍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血液制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生物制品,在医疗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分析血液制品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在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液制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
然而,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众多,竞争压力较大。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争夺市场份额。
2.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作为一种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存在不合规范的生产行为,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国际市场需求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水平以及医疗体制的差异,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血液制品行业一直在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疗效。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治疗手段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增加。
个性化治疗是未来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多元化发展和多层次市场需求。
血液制品不仅用于疾病治疗,还可以在美容、健康养生等领域应用。
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不同市场需求的差异也将越来越大,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
三、建议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血液制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1. 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不法企业,净化市场环境。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品,主要从人体血液或血浆中提取的生物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处理工艺制成的药品。
血液制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国家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
在国内市场,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力较强,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实力,企业的技术设备、实验室条件和技术研发水平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市场份额,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产业链上,血液制品行业的主要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其中,采集环节是关键环节,采集到的血液或血浆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质量安全和传染病风险的排除。
加工环节是核心环节,需要进行提取、纯化、过滤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的血液制品。
此外,包装、运输和销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产品的有效性和使用期限。
血液制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血液制品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外科手术、器官移植、血液病治疗等领域,血液制品的应用和需求将更加迫切。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血液制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然而,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复杂,对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其次,血液产品的贮存和运输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低温、无氧和洁净环境等,这对物流和仓储设施提出了严格要求。
同时,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其管控和管理也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制品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同时,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实力、加强管理能力,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血制品行业研究报告

血制品行业研究报告血制品行业是指以血浆为原料,生产各类血液制品的行业。
血液制品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体重要成分丧失或缺少的药物。
这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的推动,一是医疗技术进步,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血制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
包括与之配套的血浆采集、血浆运输、血浆加工等环节,这些都成为血制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血制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血制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备受追捧。
然而,血制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血浆资源的紧缺和供需矛盾。
血浆作为血制品的主要原料,市场供应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其次,血制品市场存在一定的价格竞争和利润空间缩小的压力。
尽管价格上涨带来了部分利润的增长,但是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此外,血制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血制品与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的关联性。
针对以上问题,血制品行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加强血浆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增加血浆的采集量,提高血浆的利用率。
其次,加强血制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最后,加强行业内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总之,血制品行业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制品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血制品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是医疗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到血液及相关血液制品的采集、加工、储存和分发等环节。
该行业的发展受到人口增长、医疗水平提高以及疾病治疗需求的影响。
以下是血液制品行业研究报告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察:
1. 市场规模: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随着人口增长和医疗水平提高而扩大。
据统计,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内平均每年增长约5%-7%。
2. 供需关系:血液制品的供需关系对该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供给依赖于血液的采集和加工能力,而需求则受到疾病治疗需求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3. 主要产品:血液制品的主要产品包括血浆制品、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和白细胞制品等。
其中,血浆制品是最常用的血液制品之一,其市场规模最大。
4. 主要参与者:血液制品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医疗机构、血液中心和研究机构等。
制药公司在该行业中起到了关键角色,他们负责血液的采集、加工和生产销售等。
5. 市场竞争:血液制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关注点在于产品质量、研发创新和价格竞争等因素。
制药公司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能力,以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总结而言,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医疗行业,其发展受到人口增长、医疗水平提高和疾病治疗需求的驱动。
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参与者需要关注产品质量、研发创新和价格竞争等因素,以保持竞争优势。
血液制品行业调查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调查报告仅此提示:对于血制品行业跟踪有些时日了,自己动手调查了一下血制品行业,算是心里有数吧!资料和数据基本上是个人收集整理的,虽然做了相关核实,但无法保证全部的有效和真实,仅供参考和讨论。
个人感觉: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生命线拼采血浆站,生存空间拼分离技术,而未来的决胜拼转型实力。
一、血液制品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传统的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制成生物活性制剂;现在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突破原范畴,涉及到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
2、产品种类:目前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以凝血因子为代表的小产品,其中以凝血因子包含的产品种类最多;血液中有150种蛋白因子。
3、行业风险:血液制品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人源性、必须性和潜在的疾病传染性等。
(注1)二、血液制品市场现状1、国内外总体差距国际血液制品集中度非常高、寡头垄断,由市场需求决定,供需较为平衡,市场增长主要靠新产品和新适应症的推出。
国内血液制品独立和封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受政策影响,由政府主导,企业相对分散,但趋于集中;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将由血浆资源拥有量及血浆综合利用能力决定。
(注2)①提取能力:国外大型血液制品企业能分离出17~20种产品,凝血因子类占主导地位,人血白蛋白占比相对较小;国内最多能够提取11 种,一般能分离3-4 种产品,主要还是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对于凝血因子类产品产出量很少。
图表:我国与发达国家血制品品种比较血浆中可提取产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产凝血因子类品数量产值占比值占比产值占比中国 4-11种 50% 42% 8%发达国家 10-20种 25% 25% 50%②生产能力:目前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年投浆量30000吨左右,主要生产厂家40余家,全球总消耗量约为100 亿美元;国内年投浆量4000吨左右,国内有大约32家的血液制品企业,政府对浆站的严格控制,实行审批制,2013年开始有松动。
2013年血液制品和疫苗生物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血液制品和疫苗生物制品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3月目录一、血液制品行业 (3)1、资源型行业,稀缺性 (3)(1)原料稀缺性带来的产品供不应求长期存在,行业景气未来3年不会改变 (3)(2)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 (5)2、投资机会——强者恒强 (6)(1)强者恒强的局面有望出现 (6)(2)新版GMP认证带来行业整合的机会 (8)3、重点企业简况 (8)(1)华兰生物——开拓浆站能力最强 (9)(2)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贵族,稳健型企业 (10)(3)天坛生物——背靠大树好乘凉 (12)二、疫苗行业 (14)1、行业特点—处在发展初期,未来新产品会给小行业带来大机会 (14)2、投资机会——分享行业上升期,新产品给企业长大带来投资机会 (17)3、疫苗行业重点企业简况 (20)(1)智飞生物 (20)(2)沃森生物 (22)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行业,享受供给稀缺带来的供不应求溢价,重点看浆站获取能力。
一、血液制品行业1、资源型行业,稀缺性(1)原料稀缺性带来的产品供不应求长期存在,行业景气未来3年不会改变血液制品行业年需求量7000吨,我国年采浆量不到3500吨,仅能提供一半。
产品除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八可以进口,其他产品均不允许进口。
除白蛋白基本满足需求,局部地区短缺外,其他产品如静丙、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免、破免)、八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九因子)等产品长期短缺。
由于新批浆站从建设到发动浆员采浆、窗口期、生产批签发周期,至少需要3年,预计未来3年内投浆量不会有大起色,由供给不足带来的行业景气会持续。
行业稀缺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血液制品公司数量有限,2001年后不再审批,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可能继续提高:2011年,预计前5大企业占投浆量的52%,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32家血制品企业,23家在生产产品,9家未生产。
其中年采浆超过300吨的仅6家,2012年可能为5家(贵州黔峰因关停浆站影响,采浆量预计大幅下降)。
2013年血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血制品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2月目录一、血制品供给不足,行业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3)1、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供需失衡 (3)2、卖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3)3、血制品人均消费量较低,产能是主要制约因素 (4)4、2011年贵州浆站关停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5)5、卫计委鼓励增设浆站,解决原料瓶颈 (6)二、标杆分析:华兰生物 (7)1、公司基础扎实,发展迅速 (7)(1)管理层控股的民营企业 (7)(2)民营体制,发展迅速 (7)2、血制品行业龙头,浆站拓展能力强 (8)(1)公司浆站资源丰富 (8)(3)河南、重庆两地采浆量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10)(4)公司是国内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血制品企业 (11)3、疫苗业务发展迅速,拓展单抗产品线 (11)(1)进军疫苗,开辟新的成长点 (11)(2)借助甲流机遇,疫苗业务爆发式增长 (12)(3)疫苗产品线不断丰富,期待海外出口 (13)(3)进军单抗领域,拓展业务蓝海 (14)(4)股权激励有利于长期发展 (14)4、盈利预测 (15)一、血制品供给不足,行业具备较大成长空间1、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供需失衡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全国理论血浆需求量为8,000 吨,而2012年我国总体采浆量不足4,000 吨,供需失衡的状况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持续。
人血白蛋白和体外重组凝血VIII 因子能够通过海外进口来弥补供需失衡,但静丙无法进口。
目前我国进口人血白蛋白比例已经超过40%,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单靠进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血白蛋白的供应问题。
2、卖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供不应求,因此产品定价属于卖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大部分血液制品属于医保产品,其终端价格被发改委管制,在市场推动下,发改委的最高零售限价持续上调。
即便如此,终端市场患者仍然是“一药难求”。
在供需平衡短期难以改善的背景下,血液制品卖方市场的格局仍将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血液制品行业
分析报告
2013年2月
目录
一、血液制品简介 (4)
二、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概述 (5)
1、全球血浆分布----美国贡献主要血浆来源 (5)
2、美国血液制品行业分析----市场化机制造就全球领导地位 (7)
3、目前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垄断竞争格局确立 (10)
4、案例:行业走向集中过程中,优质企业获超额收益—CS的历史 (11)
三、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分析 (13)
1、血液制品行业政策沿革 (13)
2、行政影响浆站审批进度,浆站数量不多,且分属多个企业 (15)
3、分离技术高低影响企业效益 (16)
4、血液制品进入医保,最高零售价格有所提升 (17)
5、我国血液制品企业盈利结构与国外不同 (18)
6、我国血液制品企业间并购在发生,并购估值略高于国外水平 (19)
7、总结:供不应求将延续,走向集中仍需时间,期待政策放宽 (20)
四、我国未来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供不应求,持续景气 (21)
1、血液制品市场增速平稳,国内企业主导 (21)
2、供给远未满足需求 (22)
3、相比于白蛋白,对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需求增长会更加明显 (23)
4、白蛋白:进口增速大于国产增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仍处于景气周期 (25)
5、免疫球蛋白市场:潜在需求巨大 (26)
6、凝血因子制品市场:供需矛盾激烈 (30)
五、我国血液制品重点公司比较 (32)
六、行业总体发展趋势 (33)
1、发展趋势 (33)
2、投资建议 (34)
一、血液制品简介
血液由血浆(50%)、红细胞(42%)和白细胞及血小板(8%)构成。
其中,血浆以水(90%)和蛋白质(7%)为主,血液制品即指由血浆中蛋白质经分离、提纯制成的蛋白组分,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各类凝血因子等。
目前对人血浆成份的认识已有200 余种,但常规生产成药品并用于临床的只有20 多种,基本分属三大类,即白蛋白、各种人免疫球蛋白、各类凝血因子。
二、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概述
1、全球血浆分布----美国贡献主要血浆来源
美国年采浆能力在1.5-2 万吨之间,约占全球总采浆量约70%,不但能满足本国对血液制品的需求,还有超过50%的血浆以原料血浆或产成品的形式出口到国外。
美国有约400个单采采浆站,主要归属于Grifols(150)、CSL(65)、Baxter(61)、Octapharma(45)等四家,占比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