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看懂血液制品企业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批签发情况及龙头企业对比分析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批签发情况及龙头企业对比分析一、批签发情况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
人血浆中有92%-93%是水,仅有7%-8%是蛋白质,血液制品就是从这部分蛋白质分离提纯制成的。
最早的血液制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品品种已由最初的人血白蛋白发展到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等20多个品种。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医改覆盖率的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支付能力增强,加之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液制品市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2020年中国血液制品批签发量为9907.0万瓶,较2019年的9226.3万瓶同比增长7.4%。
《2021-2027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血液制品批签发量中,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较大,占比为60.7%,免疫球蛋白占比34.3%,凝血因子占比5.1%。
二、龙头企业对比:天坛生物VS上海莱士VS华兰生物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开始时生产厂家仅2-3家。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血浆蛋白的分离工艺开始由盐析法逐步过渡到低温乙醇法,分离技术也由离心法过渡到压滤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血站、各大军区下属血站及一些科研机构单位也开始生产血液制品,生产厂家总数达到70家左右。
随着国家卫生部明令淘汰冻干人血浆的生产和禁止盐析法工艺的使用,大部分小型生产厂家被淘汰。
至1998年,国家对血液制品行业率先实行GMP认证制度,只有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才能生产经营血液制品。
自2001年起,国家未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截至2020年,正常经营的企业不足30家,这些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大多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有超过半数的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的资格。
近年来,大型血液制品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使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
血液制品行业:国内市场透析

血液制品行业:国内市场透析行业背景血液制品行业的原料来自于人的血液,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病人使用。
血液制品具有人源性、必须性和潜在的疾病传染性等特点,属于重点监管的行业血液制品分类在去除血细胞以后,人体血浆含有各类蛋白,每一种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以前在没有弄清各种蛋白的作用的时候,患者往往会被输入全血或血浆来缓解症状。
现在利用技术将各种蛋白分离,得到各种血液制品,然后可以针对病症选用不同的制品来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血浆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率。
目前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以凝血因子为代表的小产品,其中以凝血因子包含的产品种类最多。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常见疾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的疗效。
凝血因子等产品用于治疗各类凝血障碍类疾病,并且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其包含组分种类众多,各组分对应的适应症又有不同,是未来新产品开发的重点。
血液制品的特点人源性血液制品是唯一一种只能从人身体组织提取的药品,由于血液各蛋白成分结构复杂,很难在合适的成本下进行体外合成(目前仅能用转基因技术体外合成VIII因子等少数产品)。
人源性的特点也决定了血液制品产业的原料血浆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此拥有清洁,稳定的原料血浆收集渠道,保证稳定的原料来源成为血液制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需性血液中的每一种蛋白成分在人体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和特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血液制品具有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短期内,难有能够全面推广的替代品出现。
疾病传播性每位献血者贡献的血液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厂商需要收集大量不同人的血浆混合在一起来进行工业化生产。
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血液制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生物制品,在医疗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分析血液制品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在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液制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
然而,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众多,竞争压力较大。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争夺市场份额。
2.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作为一种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存在不合规范的生产行为,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国际市场需求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水平以及医疗体制的差异,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血液制品行业一直在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疗效。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治疗手段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增加。
个性化治疗是未来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多元化发展和多层次市场需求。
血液制品不仅用于疾病治疗,还可以在美容、健康养生等领域应用。
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不同市场需求的差异也将越来越大,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
三、建议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血液制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1. 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不法企业,净化市场环境。
血液制品行业深度报告:高壁垒,新征程

高壁垒,新征程血液制品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4月26日分析师:杜永宏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40001联系方式:分析师:陈成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80001联系方式:☐全球血制品行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呈寡头垄断格局。
全球血制品行业市场规模2021年为417亿美元,预计将以年均9.33%的复合增速增长,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31亿美元。
当前全球年采浆量在6万吨左右,其中美国采浆量占比在60%以上;全球血制品行业呈寡头垄断格局,CR5>80%。
☐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两端都有巨大成长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我国年采浆量在10000吨左右,2021年浆站数为287家;相较于美国,我国在血浆供给端存在4-5倍的差距;十四五期间多个省份陆续推出浆站建设规划,我国浆站数和人均采浆量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目前仅有14个血制品品种,在产品种类、人均使用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新冠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于血制品的临床认知得以进一步提升。
☐白蛋白国产替代,免疫球蛋白空间广阔,凝血因子类快速成长。
从我国目前血制品使用结构来看,白蛋白为市占率最高品种,其中约六成为进口产品,国产人血白蛋白具备较大进口替代空间;免疫球蛋白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品种,但在我国由于相对缺乏学术推广和临床认知,人均使用量远远低于美国,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处于快速成长期。
☐投资建议:当前我国血制品上市企业在浆站数量、采浆量、产品种类结构、营收规模等方面,与海外血制品龙头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总体呈收缩态势,随着十四五新浆站的陆续获批,我国血制品行业有望实现供需扩张,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
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浆站建设和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血液制品毛利率下降风险;血液制品终端学术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等。
血制品,将成23年大机会,看看股价,还能上车!

血制品,将成23年大机会,看看股价,还能上车!血液制品行业:短期看好23年疫情后复苏,中长期看行业供需两旺一、血液制品行业概览1、血制品公司股价复盘20年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经历了开始的静丙需求短期激增,以及采浆受限后市场预期会“供不应求”,可能后面会存在“涨价预期”,带动股价出现上涨;但到20年中预期并未兑现,以及20年整体血制品业绩表现承压,股价出现回调,到21年疫情影响有所好转,血制品行业采浆有所恢复;到22年,疫情影响加剧,行业整体采浆受到影响,股价进一步承压。
目前,血制品行业估值目前相对底部:血制品行业估值自2021年7月开始整体呈现回调趋势,目前处于较低位置。
2、血液制品概览人体血液由4部分组成:血浆(55%)、红细胞(42%)、白细胞和血小板(3%),其中血浆中大部分为水(90%),仅有小部分体积为血浆蛋白(7%)。
血浆蛋白中血蛋白占据60%体积,其余依次为其他蛋白(21%)、免疫球蛋白(15%)和凝血因子(1%)。
我国血制品生产采用单采血浆:即把人体的血液经过离心机分离出血浆成分,并且把其余的成分(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重新回输到体内的一个过程。
单采血浆是从血液中去除血浆的最有效方法,整个过程较短只需要50-70min。
这种方式促进了更高频率的血浆捐献,献浆者能够在24小时内再生捐献的血浆蛋白质,并且献浆者的健康不会受到影响。
美国采浆量中约90%来自单采血浆,剩下的10%来自回收血浆。
国内方面,目前只有单采血浆允许用于血制品生产。
血液制品生产过程、血浆管理制度较为严苛:不同血制品生产批周期存在差异,血制品生产周期(从分离纯化到批签发)2-4个月不等。
国内外企业普遍采用低温乙醇法分离出原料血浆的不同组分,并通过离心或过滤方法分离各种蛋白组分。
国内外血液制品上市产品对比:国内目前上市的血制品产品主要集中于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丙等常规品种,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凝血因子类产品,整体来看,国内血制品公司产品丰富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新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一览表说课材料

1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一览表安徽安徽大安生物制品药业有限公司1安徽绿十字生物制品药业公司 1安徽汇总2甘肃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1甘肃省汇总1广东省广东省血液制品所 1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三九集团湛江开发双林药业有限公司 1深圳卫武光明生物制品厂1广东省汇总4广西省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生物制品分公司 1广西省汇总1贵州省贵州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贵州省汇总1海南省海口圣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海南省汇总1河北省河北大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河北华凯生物技术联合有限公司 1河北省汇总2黑龙江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黑龙江汇总1北省武汉瑞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1北省汇总2南省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南省汇总1江苏华兰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1江苏汇总1江西省江西博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 江西省汇总1辽宁省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辽阳血液技术分公司 1辽宁省汇总1山东省山东省血液制品研究所 1山东省汇总1山西省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山西省汇总1陕西省西安回天血液制品有限公司 1陕西省汇总1上海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 1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1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上海汇总3四川省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 1四川省汇总2新疆区新疆豪斯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新疆区汇总1浙江浙江省海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浙江汇总1重庆市重庆益拓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重庆市汇总1北市北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北市汇总1河南省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济南军区生物制品药物研究所 1河南省汇总3练习【函数的使用】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在考生文件夹(D:\EXAM\龚帆)打开名为“Excel_客户表1-7.xls”的工作簿,完成以下操作:(1)用函数求出所有客户的“称呼1”(2)用函数求出所有客户的“姓氏”(3)用函数求出所有客户的“称呼2”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该工作簿保存在考生文件夹(D:\EXAM\龚帆)下,文件名为:客户姓氏.xls效果如下图所示:打开工作簿“Excel_销售表2-3.xls”,对工作表“销售表”进行以下操作:分别计算出“三位销售代表”表格中各行中的“金额”(金额=单价*数量);多表计算:在“销售总表”中利用函数直接计算三位销售代表的销售总金额;在“销售总表”中利用函数计算总销售金额;在“销售总表”中,对“销售代表总金额”列中的所有数据设置成“使用千分位分隔符”,并保留1位小数。
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发、零售,血液制品的研究、开发及科研成果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血液制品行业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分析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是衡量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血液制品市场近几年呈稳定增长趋势。
其中,红细胞制品、血浆制品和血小板制品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血液制品。
需求主要来自医院、诊所和科研机构等领域。
3. 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态势分析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激烈,涉及到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大型制药公司和血液中心,它们在血液制品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在积极进入这一领域,加剧了竞争的程度。
4.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4.1 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液制品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新的技术手段和工艺的应用,使得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一些新型血液制品不断涌现,满足了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4.2 临床应用拓展血液制品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疾病治疗,如贫血、出血等,血液制品还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免疫治疗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3 区域市场发展差异化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发达地区的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竞争也较为激烈。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医疗资源不足,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体系的完善,血液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5. 血液制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1 挑战血液制品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临床应用风险、技术门槛、合规要求等。
此外,血液制品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困难。
5.2 机遇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制品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和地区的快速发展也为血液制品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帖看懂血液制品企业: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由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产品供不应求,所以血液制品企业主要看两点:采浆成本及能力;血浆利用率。
一、公司介绍:$博雅生物(SZ300294)$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及分离纯化技术将其中有效组份分离出来而制备成各种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
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用量大、有效期短的问题,其主要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和传染性疾病的被动免疫和治疗、血友病治疗以及大手术止血等方面,并用于医疗急救、重大灾害以及战伤抢救上。
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
二、行业介绍1、血液及血液制品人体血液主要由血浆(50%)、红细胞(42%)、白细胞和血小板(8%)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血浆组成部分包括水(90%)、蛋白质(7%)、糖类电解质(3%)。
血液制品是从血浆中7%的蛋白质分离提纯而成的物质,其成分主要包括:白蛋白(60%)、免疫球蛋白(15%)、凝血因子(<1%)、其他蛋白成分(24%)。
按照功能和结构的不同,血液制品可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广泛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等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国内白蛋白一度严重紧缺,被称为“黄金救命药”;免疫球蛋白主要指血液中原有的免疫球蛋白和接受特异免疫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多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传染性疾病的被动免疫和治疗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凝血因子在血液中含量最少,凝血因子类产品主要用于止血,提取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只有部分企业能从血液中提取凝血因子类产品。
一般来说,新鲜血液保质期为21 天,血液制品保质期短则 2 年,长的可达5 年。
2、产品定价2010 年3 月,国家发改委调整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将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列入发改委定价目录中。
除了乙肝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等少数品种之外,目前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几乎全部列入定价目录中。
已上市销售但发改委尚未制定价格的,暂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现行市场情况自行制定价格,但进入目录的所有品种,都会由发改委适时制定公布价格。
3、经营模式:血液制品的原料是健康人血浆,其由血液制品企业自身投资控股的血浆站采集,采集对象是血浆站采浆区域内的居民。
由原料血浆采集到产品生产整个过程在血液制品企业内部完成,产品经过批签发后,直接销往医院、渠道商或是出口,最终由医院提供给患者。
由于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比较短,生产企业占据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从供血浆者、浆站、产品设计到经销商、医院再到患者,生产企业控制了浆站及产品,加之由于血液制品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血液制品企业基本控制了整个产业。
4、国际市场概况国外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属于寡头垄断的产业格局,全球原来最早的血液制品行业有102 家企业,随着世界范围内政府和民众对血液制品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逐步加强,加上企业的兼并重组行动升级,目前全球仅剩下不到20 家企业(不含中国),其中美国5 家,欧洲8 家,而贝林、百特、拜耳、基立福、奥克特珐玛几家大型企业的产品就占了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80%-85%。
目前,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年投浆量30,000 吨左右,所生产的产品中凝血因子类产品占主导地位,按产值比例计算约占50%左右,其余为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约各占25%的比例。
2008 年市场总规模约69 亿美元。
5、国内市场概况尽管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发展,但经济的持续增长、极低的消费基数、人口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用药习惯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我国血液制品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而我国原料血浆的限制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导致血液制品的供给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
因而,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血液制品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市场容量仍将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单采血浆站140多家。
而据统计,2010年全国只有66家单采血浆站年采浆量大于30吨,最少的采浆量仅为1.3吨。
2010年,全国年采浆量为4180吨,只相当于需求量的50%;2011年前3季度,采集单采血浆2909吨,比上年同期降低约6个百分点。
2009 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7.96 亿元。
目前,我国主要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技术已经较为成熟,1 吨血浆平均大约可得到2,500 瓶白蛋白和1,700 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提升空间有限,血液制品的产量基本受制于投浆量,而投浆量又受制于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供血浆者的数量等因素。
基于保障血液制品安全的考虑,我国对单采血浆站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新设浆站设定了严格的要求和条件,新建单采血浆站的难度很大,浆站数量增长十分缓慢。
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农村人口减少,以及较多单采血浆站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等原因,导致发展新供血浆者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我国严格规定供血浆者每次献浆不超过580ml,两次献浆间隔不得少于14 天,这都限制了浆站产能的增长。
,由于多种原因,国内白蛋白一度严重紧缺,被称为“黄金救命药”,允许进口后紧缺程度缓解,目前进口的人血白蛋白约占我国目前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的40%左右。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效用是普通免疫球蛋白的 3 倍。
2004 年以来,该产品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2009 年以来更是实现爆发式增长,但使用量、价格等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
凝血因子类产品近五年在国内血液制品中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目前达到8%左右,但相较于国外约50%的市场份额,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6、竞争情形我国共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2 家,分布在全国25 个省。
①行业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不大1985 年开始国家禁止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的进口,2002 年起禁止从疯牛病疫区进口人血白蛋白。
为了缓解凝血因子Ⅷ供应紧张的局面,满足血友病人的用药需求,从2007 年11 月开始国家允许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Ⅶα。
目前进口的人血白蛋白约占我国目前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的40%左右,近年来占有率趋于稳定,目前国内人血白蛋白需求依然旺盛,对国产人血白蛋白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
在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方面,目前国家批准其最高零售价为1,320 元/250IU,价格远高于我国目前人凝血因子Ⅷ的销售价格(目前市场价为396 元/200IU 左右)。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入了2009 年版的国家医保目录,但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仅限于无人血源凝血因子Ⅷ情况下血友病人严重出血时使用。
因此,基于高价格和使用范围的限制,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也不会对国内人凝血因子Ⅷ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市场上凝血因子类产品已经进入用药主流,其次是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而在我国,人血白蛋白仍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近几年虽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但与成熟市场的血液制品市场构成差别仍然很大。
按产值比例计算,我国目前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50%、42%和8%。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疗体系对血液制品的报销比例将直接影响血液制品的消费量。
我国医疗体系对血液制品消费报销范围的扩大将为相关产品的销售提供有力支持,该种效应将在未来逐步得到体现。
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由血浆资源拥有量决定。
1吨血浆平均大约能得到2,500 瓶白蛋白和1,700 瓶静丙,提升空间有限,其产量基本受制于投浆量。
所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浆站资源及对供血浆者的管理、采浆规模仍然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的关键,因而,拥有一定数量的浆站并具有良好的浆站管理水平成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长远看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看血浆综合利用和研发销售能力纵观国外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研发能力、血浆综合利用率等才是企业真正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原料血浆供应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人血白蛋白市场逐渐饱和以后,企业能否在保持和增强现有主流产品之一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宝贵的血浆资源,开发利用其他高附加值的凝血因子类产品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产品等的生产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我国目前除人凝血因子Ⅷ外,其他凝血因子类产品还属于较新的药物,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因此新产品市场培育、销售推广能力也十分重要。
所以从长远看,研发销售能力强、拥有完善的产品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竞争概况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有32 家,正常生产的仅20 余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从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种类上分析,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竞争概况如下:以$中国生物制品(CBPO)$、$华兰生物(SZ002007)$、$天坛生物(SH600161)$、$上海莱士(SZ002252)$和四川蜀阳等为代表的企业浆站数量多,投浆量大,产品线较为丰富;而以博雅生物等为代表的企业所拥有的浆站数量和产品线也比较多,并且部分企业在所在区域还拥有浆源垄断优势,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这类公司目前经营状况也比较好,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另外的十余家企业则产品线较为单一,浆站数量很少,目前经营状况一般,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大。
国外血液制品厂家一般可从血浆中提取15 种以上血液制品,血液制品巨头的分离能力能达到22-24 种。
国内厂商在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目前最多能够提取的产品种类为11 种,较多企业只能分离3-4 种产品。
国内企业目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血浆提纯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上,因为在血液制品行业有一条很简单的逻辑——产品线越丰富利润率越高,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都是同一批血浆,因而如果能从同一批血浆中提取更多种产品就能够有效地摊薄成本。
7、行业壁垒①政策壁垒从2001 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在进口方面,我国在1985 年禁止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进口,2002 年规定禁止从疯牛病疫区国家进口人血白蛋白。
②浆源壁垒“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单采血浆站应当符合当地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注册的血液制品不少于6 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少于5 个品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