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总分80分)一、单选题(共36分)1.(3分)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一根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2.(3分)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以下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A.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1.5mB.一个中学生的步幅约为16cm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3.(3分)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跑100m约需8sB.考试专用的中性笔长约10dmC.一个成年人身高约为1.70m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4.(3分)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室内舒适的温度约为37℃B.一本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kg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D.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5.(3分)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寓意“风凰展翅”。
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央大厅中心O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A.1000m B.500m C.200m D.100m6.(3分)学习了误差知识后,小明和小花同学对误差和错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那么他们俩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7.(3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8mB.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2mm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D.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t8.(3分)下列是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D.空调的功率约为10W9.(3分)已知测得某小钢球的直径分别是1.73cm、1.73cm、1.72cm、1.74cm、1.74cm,则该球的直径应取()A.1.72cm B.1.74cm C.1.732cm D.1.73cm 10.(3分)以下长度单位中,比米大的单位是()A.千米B.分米C.厘米D.毫米11.(3分)在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70m=70m×10-2cm=0.7cm B.108km/h=108×13.6m/s=30m/sC.2×105mm=2×105×106nm=2×1011nm D.6.2cm=6.2cm×10-5=6.2cm×10-5km 12.(3分)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D.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为0.18A二、填空题(共14分)13.(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0km=______m;(2)2min10s=______s;(3)2m/s=______km/h;(4)800mm=______m。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含课后习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含课后习题)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学生一步的距离大约是70()A.mB.dmC.cmD.mm【答案】C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8848.86m=8848.86×100cm=8.84886×105cmB.50μm=50x109m=5×10-10mC.2.4×107nm=2.4×107×10-9nm=2.4×10-2mD.0.5h=50min=500s【答案】A3. 学习长度的测量以后,老师布置了测量物理课本长和宽的任务。
某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为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B.1dmC.1cmD.1mm【答案】D4. 下列事件中最接近1秒的是()A.人心脏跳动一次B.人打一个哈欠C.人正常呼吸一次D.中学生从起跑到10m处【答案】A5.某同学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mm、51.5mm、50.3mm、50.2mm、50.3mm,他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0.48mmB.50.5mmC.50.2mmD.50.225mm【答案】C 解析①51.5mm这个值的倒数第二位与其它值不一致,说明它是错误值,应先把错误值去掉再求平均值。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6.物理课堂上,为了准确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度,同学们对误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 只要测量工具足够精确就不会产生给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数据方面的错误,细心就可以避免C. 再读数时,多估读几位也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答案】D7.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是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
(第7题图)(第8题图)【答案】B 3.40cm 解析①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一、选择题1.中新网北京2015年11月30日电(记者 阚枫 曾鼐)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当前北京正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从27日开始,北京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持续4天,PM2.5浓度在12小时内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监测站点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
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μm=2.5μm×10-6mB .2.5μm=2.5×10-5dmC .2.5μm=2.5×10-5cmD .2.5μm=2.5×10-9m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3.关于误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B .无论用多精密的仪器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4.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八年上册)的宽度,并作了下面的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18.8cmB.1.88dmC.18.80cmD.188mm5.用刻度尺测圆柱体不同位置的直径,结果分别为3.38cm ,3.40cm ,3.39cm 和3.38cm ,则这个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A .3.39cmB .3.388cmC .3.3875cmD .3.38cm6.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 ,第二次15.82cm ,第三次15.27cm ,第四次15.29c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 .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C .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D .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7.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的宽度,然后把钢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次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相比将会(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无法比较8.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B.2.5 dmC.2.5cmD.2.5 mm二、填空题9.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单选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A.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B.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C.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D.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2.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A. 0.5mm和1.2m/sB. 0.5dm和1.2m/sC. 0.5m和1.5m/sD. 0.5cm 和4.5km/h3.下列方法中最能减小误差的是()A. 仔细地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B. 多次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C. 测量10枚相同硬币重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硬币的厚度D. 分别测量10枚相同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4.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 比真实值偏大B. 比真实值偏小C. 不受影响D. 和真实值完全一样5.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sB.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C. 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D. 普通中学生跑lOOm用时约10s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D.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7.某同学在课本的不同位置测得课本的宽度值分别为12.89cm,12.87cm,12.88cm,12.87cm,那么课本的宽应该是()A. 12.89cmB. 12.88cmC. 12.87cmD. 12.8775cm8.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9.如图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0.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A.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B. 教室宽约为60C. 小明的身高为1.68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1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夯基达标1.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
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物理课本厚度约5 cmB.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在40~50 cm 之间C.做一套眼保健操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 minD.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m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3.关于实验中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值误差较大,便是错误B.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错误和误差均是人为造成的D.误差时大时小,因而无法减小误差4.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
上体育课时他跑100 m 所需时间约为16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5.如图所示,用A、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cm。
A、B 两把刻度尺精确度更高。
6.给下列数字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珠穆朗玛峰峰顶海拔8 844.43 。
(2)伦敦奥运会运动员手持的火炬长800 。
7.1908 年第四届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如图甲所示,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min s, 合s。
8.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3 mm。
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
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误差”或“错误”)。
二、培优促能1.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D.中学生身高约为1.682.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A.60 mmB.8 dmC.8 mD.60 m3.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测量时若用力拉皮尺,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4.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共8题)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CB.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2.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3.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CB.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C.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30次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4.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C.用托盘夭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D.体温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5.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6.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A.一枝铅笔的直径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7.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实验总会产生误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C.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也是不能避免的D.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误差8.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将装水的量筒放上天平左盘,能同时称取质量和水的体积B.称取质量时,可以通过增减砝码或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C.用弹簧测力计测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时,应使测力计水平放置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后仍可使用二、填空题(共5题)9.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金属片的长度是cm。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填空题1.学生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0.5m= Km= dm (2)20cm= mm= m (3)30s= min (4)1h= s(5)3h28min= s。
4.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2)教室的高度约为3 ;(3)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 ;(4)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1 . (5)做一次眼保健操所用时间约为5 ;(6)一般100m赛跑所用的时间约为15 .共5个长度值,其中,壹元硬币的厚度接近5.现有10m,2m,lcm,1.5mm,l m于,小手指的宽度接近于,教室门的高度接近于.6.“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坐火车到上海旅游,列车21:20出发,次日凌晨6:35到达目的地,历时 h min.7.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cm.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圆筒的直径为 cm.9.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s.第9题图第10题图10.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25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二、选择题1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800mm的是()A.一张纸的厚度 B.两层楼房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厚度 D.课桌的高度1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第13题图14.小明同学想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15.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 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参考答案1.1.刻度尺;米;m2.秒表;秒;s3.(1)0.0005;5 (2)200;0.2 (3)0.5 (4)3600 (5)124804.(1)cm (2)m (3)cm (4)dm (5)min (6)s5. 1.5mm;lcm;2m6. 9;157. 0.1cm(1mm); 1.84-1.888. 0-5cm;1.209. 92.010. 5.00;2.011.D 12.C 13.C 14.D 15. 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基本单位:,符号是:。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微米(um)、纳米()等。
(2)单位换算:1km= m= dm;1m= cm= mm;1um= m;1m= nm。
(3)常考的长度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17cm,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m,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是0.8m,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刻度尺的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读数时,正确的视线方向是;还要估读到的下一位;物体的长度=末端所对刻度—初始端所对刻度,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唯一要求估读的测量仪器)3.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秒,符号,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等;(2)单位换算:1h= min= s;(3)停表的读数:停表有两个表盘,小表盘示数的单位为;大表盘示数的单位为。
停表的读数等于小表盘读出的分针数+大表盘读出的秒针数,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s。
(4)常考的时间估测: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s,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为46 ;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4.误差与错误:(1)误差: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办法:提高精度,改进方法,可采用多次测量求的方法减小误差;(2)错误:能避免。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它能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那你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一遍所需的时间为()A.5min B.3min C.46s D.10s2.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教室高约为30C.小明的身高为1.68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3.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因其仅在我国分布,所以也被称为“中国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题
1.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下列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 )
2. 如右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8 cm=_____ m=________________km。
(2)3×105 nm=_____________cm=________________dm。
(3)50 mm=_____ m=________________km。
4.下列不是时间单位的是( )
A.小时B.分C.年D.时(点)
5.停表的示数如右图所示,该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 min_________s,合___________ s。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7.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铅笔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2)如图所示的停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s。
8.某同学在测一支铅笔的长度时,将刻度尺按如图放置,其读数时的视线如图所示,则图中的错误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记录的数据中,单位是米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1.75 B.一名同学的身高:1.64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0.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
10.小超为了探究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
11.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8 cm=18 cm÷100=0.18 m
B.18 cm=18 cm×1
100m=0.18 m C.18 cm=18÷(100 m)=0.18 m
D.18 cm=18×1
100m=0.18 m
12.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13.“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
它的浓度直
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
其中2.5 μm相当于( )
A.2.5×10-2 m B.2.5×10-3 m
C.2.5×10-6 m D.2.5×10-9 m
14.(物理与生产)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的结果会( )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都可能
15.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B.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来重合测量
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
16.(辅助工具法)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17.(积累法)小吴用刻度尺测出一包A4型号复印纸(共500张)的厚度为5 cm,那么一张纸的
厚度为_____mm。
18.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
(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的是____________。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
19. 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的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8 mm,乙卷铜线的标签已模糊不清。
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
答案
1. A
2. A1mm 2.20
3. (1) 0.18 1.8×10-4
(2) 3×10-23×10-3
(3) 0.05 5×10-5
4. D
5. 3 38.3218.3
6. A
7. (1) A 1mm 5.25
(2) 0.1 71.2
8. (1)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2)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9. B
10. D
11. D
12. C
13. C
14. B
15. D
16. C
17. 0.1
18. (1) 1mm (2) 17.28cm(3) 18.805cm(4) 18.82cm
19. 解:取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或铅笔),先用细铜线乙在木棒上紧密排绕适当长度L,记下所绕的圈数n1,取下铜线乙,再将铜线甲在木棒上紧密排绕同样的长度L,记下所绕的铜线圈数n2,则细铜线乙的直径是d=0.8n2/n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