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检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总分80分)一、单选题(共36分)1.(3分)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一根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2.(3分)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以下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A.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1.5mB.一个中学生的步幅约为16cm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3.(3分)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跑100m约需8sB.考试专用的中性笔长约10dmC.一个成年人身高约为1.70m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4.(3分)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室内舒适的温度约为37℃B.一本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kg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D.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5.(3分)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寓意“风凰展翅”。
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央大厅中心O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A.1000m B.500m C.200m D.100m6.(3分)学习了误差知识后,小明和小花同学对误差和错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那么他们俩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7.(3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8mB.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2mm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D.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t8.(3分)下列是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D.空调的功率约为10W9.(3分)已知测得某小钢球的直径分别是1.73cm、1.73cm、1.72cm、1.74cm、1.74cm,则该球的直径应取()A.1.72cm B.1.74cm C.1.732cm D.1.73cm 10.(3分)以下长度单位中,比米大的单位是()A.千米B.分米C.厘米D.毫米11.(3分)在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70m=70m×10-2cm=0.7cm B.108km/h=108×13.6m/s=30m/sC.2×105mm=2×105×106nm=2×1011nm D.6.2cm=6.2cm×10-5=6.2cm×10-5km 12.(3分)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D.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为0.18A二、填空题(共14分)13.(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0km=______m;(2)2min10s=______s;(3)2m/s=______km/h;(4)800mm=______m。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同步测试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石家庄市冬天的气温一般在﹣20℃B.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D.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 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35cmB. 12.34cmC. 12.50cmD. 12.36cm4.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第二次15.82cm,第三次15.27cm,第四次15.29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B. 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C. 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D. 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5.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A. B.C. D.二、填空题6.下图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7.某同学在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31cm,12.29cm,13.52cm,12.30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8.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是:L1=1.88dm,L2=1.87dm,L3=1.86dm,L4=1.78dm,L5=1.882dm.(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________;(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________;(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________.9.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三、实验探究题10.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1)如图1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更准确些,其分度值是________mm.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正确的读数应为________cm.(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11.如表是某班同学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跳动次数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人数 4 6 16 30 4 2(1)请你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成直方图:(2)根据直方图回答:脉搏1min跳动在65﹣75次之间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________ .由此说明青少年学生正常脉搏1min跳动________ 次.四、综合题12.在下列空格处填上适当单位:(填符号)(1)一场足球赛的时间90________;(2)一个中学生高16________;(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_ .五、解答题13.某人测一物体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6.23cm,6.52cm,6.20cm,6.2cm,6.19cm,指出错误数据,算出物体长度应为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带答案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米的符号是m。
2.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例: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_____,(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____nm。
【详解】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 m,1.7 m=170 cm;9×10-8m=9×10-8×109 nm=90 nm。
练一练:1.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如图所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身高17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单人课桌长3拃(zhǎ),约0.6m B.黑板长2.5庹(tuō),约9mC.教室长15步,约30m D.文具盒宽4指,约0.005cm答案:A2.完成单位换算或在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76cm= m;(2)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 ;(3)升旗仪式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为46 。
答案:0.76;cm;s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1)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测量的范围、分度值的刻度尺.(2)放: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4)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还必须注明单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2 •单位换算(1) 1m = dm = cm (2) 1cm = ______ mm = _______ n m(3) 250cm = _______ m ______ km (4) 2X 105卩m = ______ cm _______ m3、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70 ______ (2)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0 _______(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 ____ (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 __________(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 ____ (6)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9 ________4、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0.820mB、82.0cmC、82.00D、820.0mm5、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B (图 1)6. 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
钢板尺:量程25 cm ,分度值是 mm 钢卷尺:量程2 m ,分度值是 mm 皮卷尺:量程20 m , 分度值是cm 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 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 _________ ;(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 绩用 __________ ;(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 __________ 。
7. ______ 和 _______ 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产生误 差的原因是 ________ 和 ______ 。
8.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使用一个刚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B.测量时必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9.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记录测量)B. 误差就是测量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1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则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所测物体的6长度是 ________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测量课桌的宽度时,为了减小误差,王亮同学分别采取了下列四种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A.校准测量工具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D.分别用卷尺和米尺各测量一次,然后求平均值2 .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3 . 下列数据与生活实际最不相符的是()A.正常人1min的脉搏数约为70次B.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0.2s4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B.一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0.5 NC.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 m/s D.普通居民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 m5 . 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200gB.我市二环高架路主干道上汽车限速为1km/hC.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dm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6 . 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49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7 . 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B.巴中市6月平均气温约为6℃C.两个鸡蛋的总重力约为100N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长度约为3m二、填空题8 . (1)0.25 km=________m=_______cm;(2)75μm=_______mm=_______nm9 . 小刚学了测量知识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一片药片的质量大约是20_______,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A. B.C. D.2.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C. D.3. 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失误B. 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D. 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4.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A. B. C. D.5.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的是A. 人脉搏跳动一次B. 人眼睛迅速一眨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哈欠6.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7. 如图所示,关于摆的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B.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C.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D.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8.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 中学生行走一步D. 人打一个哈欠9. 用最小刻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A. 毫米B. 厘米C. 分米D. 毫米10.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速列车某次运动时刻如表所示,则列车在济南西与南京南站之间的运行时间为A. 小时分B. 小时分C. 小时分D. 小时分11. 若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其记录为:,,,,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A. B. C. D.12. 在一次实验课上,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B. 茶杯的高度是C. 物理书的长度是D. 他自己的身高是13. 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无法判断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判定测量的准确程度可以达到A.m B.dm C.cm D.mm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并且方法符合要求,就不会有误差B.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仪器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C.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4.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下:L1=2.45cm,L2=2.44cm,L3=2.44cm,L4=2.46cm,那么,更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A.2.4475cm B.2.46cm C.2.45cm D.2.44cm5.以下是一些男生为中考体育项目制定的运动目标.其中,他们无法实现的是A.1000m长跑100s B.三级蛙跳8mC.立定跳远2.55m D.跳绳每分钟180次6.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9.6nm=9.6×10-3μm=9.6×10-6mm B.9.6cm=9.6cm×10mm=96mm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小明同学测量圆柱直径,他的方法正确的是A.B.C.D.10.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1.243米,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米B.1分米C.1厘米D.1毫米二、填空题三、综合题(1)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之间;(2)身高在158cm~168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3)155cm=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工具不属于长度测量工具的是()幄R尺D,摇钟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A . km B. mC. mmD. nm3.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A . 18 m B. 18 mmC. 18 cmD. 8 dm4.测量排球场的长度应选择的工具是()A.米尺B.卷尺C.三角尺D.毫米刻度尺5.下列不是时间单位的是()A.小时B.分C.年D.时(点)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K屈娴序尺恻量用块的K度B槐蹉,尺面的也量—IIH|I ll|HI||IIIV Illipill| I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 . 81 cm = 81 cm >10—2 m = 0.81 mB. 5.9 m = 5.9 103=5900 mmC. 6 nm = 6X 103D. 5 mm = 5M0—3 m= 0.005 m9.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的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3 m,分度值1 mm10.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 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1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6 cmB. 2.357 cmC. 2.35 cmD. 2.4 cm11.下列做法不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A.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字12.要测量某硬币的直径,几位同学的测量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最佳的是()A B CD13.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过程抄录在下面,其中正确是()A.25.64 cm = 25.64 志=0.2564 mB.25.64 cm= 25.64 cm 会m= 0.2564 m 100C.25.64 cm= 25.64 100 m = 0.2564 mD.25.64 cm = 25.64 需m= 0.2564 m14.下列几组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 .珠穆朗玛峰峰顶海拔新高8844.43 mB.乒乓球的直径是40.00 cmC.中央一台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历时0.5 hD.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为0.1 s15.某同学学过长度的测量”知识以后,想研究一个测量项目,如图所示,某商场的一楼与二楼间的高度不能直接测量,他用直尺测出一个踏步”的宽和高分别是a和b,然后用软绳顺着踏步从A点铺到B点,所用绳子长为L,则一、二楼间的高度为()aL B.- a+ b、填空题16.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物体的长度为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检测高垚骏(安徽省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一、选择题1.(2014年青海中考题)某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A.体温37℃B.身高16m C.质量40kg D.1min 心跳75次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
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3.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教室宽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为1.68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4.在通常情况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A.0.9s B.10s C.1min D.1h5.我国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长度为1.76×109nm 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用较厚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如图1,正确的是()图18.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是指人的脚跟到脚尖的距离的厘米数。
白雪同学请林圆圆帮她买一双鞋,林圆圆使用了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刻度尺测出白雪的脚长23.0cm,则林圆圆应该买的鞋的号码是()A.22 B.22.5 C.23 D.23.59.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B.一样大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11.测一张报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且正确的是()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B.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C.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32D.上述方法都不正确二、填空题12.(2014年泰安中考题)(1)如图2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cm,机械停表读数是________min,________s。
图213.如图3所示,小明测量的A、B、C三个物体的长度分别为________cm、________cm、________cm。
图314.如图4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
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图415.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5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
图5三、综合题16.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
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17.如图6,一块砖头,如何测出它内部对角线AB的长度?说出你的办法。
图618.挂在弹簧下的物体在位置O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甲所示,将物体拉到A处,松手后,物体会在A、B间上下振动,如图9乙所示。
小盼、小汉和小宁已经知道物体每振动一次(由A经O到B再回到A)所用的时间相等。
为了精确测定该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小盼的测量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再次运动到位置A时停止计时,直接测量出物体振动一次的时间。
小汉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次,再回到A处时停止计时,用测得的时间除以30,求出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小宁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位置O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次,再回到位置O时停止计时,最后求得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你分析他们三个人的方法谁的最好?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9参考答案:一、1、答案:B解析:试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物体的估测能力,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数据更应该关心。
中学生的体温在37℃左右,所以A正确;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m,所以B错误;中学生的质量40kg左右,所以C正确;中学生1min心跳75次,所以D正确。
2、答案:D解析:要从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方面去分析。
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观察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以上都是测量前必须做的。
3、答案:D解析:题目考查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和常见物体的估测能力。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所以应该约为9毫米;教室宽约为6米,合60分米;小明的身高应该为1.68米;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厘米。
4、答案:A解析:要对脉搏的跳动有所了解,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脉搏为每分钟60~70次。
5、答案:A解析:1.76×109nm这个数值太大,而单位太小,把它换算成大单位。
根据1m=109nm,所以1.76×109nm=1.76m,显然这是一个人的高度。
6、答案:A解析: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测量必然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答案:D解析:A项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B项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C项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能紧贴被测物体;D项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8、答案:D解析:受潮膨胀的木尺,分度值变大。
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3.0cm稍长。
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热胀冷缩后微小长度变化的判断比较能力.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由于铜尺的分度值变得更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分度值变得更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10、答案:D解析:精确测量时,要求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因此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也是1cm。
结果不一样只是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不同的测量者,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
两人的读数都是正确的。
11、答案:C解析:报纸的厚度是比较小,用毫米刻度尺是无法测出的,所以采用积多算少法,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这样报纸的厚度就变成了32张报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其厚度,再除以32,可求出一张报纸的厚度。
二、12、答案:2.85 3 38.3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刻线对齐,右侧在4.7cm和4.8cm中间,估读为4.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85cm﹣2.00cm=2.85cm;观察表盘可知,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6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
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13、解析:测量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被测木块A长度准确值为3.2 cm,估读值为0.07 cm,所以木块长为3.27 cm(3.26 cm、3.28 cm也对)。
被测木块B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3.4 cm,估读值为0.00 cm,所以木块长为3.40 cm。
被测木块C的末端恰好落在长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4.0 cm,估读值为0.00 cm,所以木块长为4.00 cm。
14、答案:3.27(或3.26、3.28)3.40 4.00答案:A B 2.20 cm(或22.0 mm)解析: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2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
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
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15、答案:1 1.10解析: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长度是1mm,所以其分度值是1mm;纽扣的准确值是:1.1cm;估读值是:0.00cm;纽扣的直径是:1.1cm+0.00cm=1.10cm。
三、16、答案:(1)先测量出走10步的距离,再折算出一步的距离;(2)42米解析:步距是指人正常步行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为了准确测量步距,可以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比如先测量出走10步的距离,再折算出一步的距离;已知一步的距离,可求84步的距离,进一步求出教学楼的长度。
17、答案:方法1:取三块砖按图3方法放置,量出CD间的长度即为所求。
图7方法2:取三块砖按图4方法放置,两端的砖块不动,抽去中间的一块,然后量出EF间的长度即为所求。
图8解析:刻度尺无法进入砖块内部测量,把要测量的长度转化到砖块外部就好办了,怎样实现这个转化,确实需要动动脑筋。
答案:(1)小宁的方法最好。
(2)小盼的方法误差最大,小汉进行了改进,但小汉选择的测量位置不如小宁,小宁选择的测量位置处,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大,时间的测量会更准确。
解析:小盼是直接测量物体振动一次的时间,由于物体是运动的,人的眼睛不可能对物体是否已在A位置做出准确的判断,即使眼睛判断准了,手也不可能使停表及时走动和停止,人在读表时还会有误差等。
如果测量物体振动30次的总时间,再求出物体平均振动一次的时间,方法就要好一些。
这不是说上述误差不存在,而是说上述操作产生的误差只有一次,但被平均到30次里,每一次的时间误差变小了,所以更精确一些。
显然,选择物体振动的次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
小汉和小宁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注意到物体在AOB之间的振动情况,物体在O点振动最快,由O向A运动速度越来越慢,物体是否已到A点呢?这极易使人的眼睛做出误判断,从而增大了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