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测试题(附解析)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测试题(附解析)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的发明()

2.(2018?湛江学业考)据《湛江日报》报道,预计2016年湛江到广州将建成高速铁路,届时两地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史蒂芬孙

B.瓦特

C.本茨

D.富尔顿

3.(2018?乐山中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C.电力的广泛运用

D.内燃机的发明

4.(2018?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60—1910年英、法、、美实力变化表

国别

项目英法德美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5.(2018?菏泽学业考)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

A.钢铁时代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火车时代

C.蒸汽时代棉花时代

D.电气时代网络时代

6.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这则材料反映出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A.工业革命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时的科学成就

7.(2012?孝感中考)如今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方便、省事、快捷,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这应该感谢()

A.电话的广泛应用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航天技术的应用

D.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应用

8.从火车和汽车最早出现来看,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都带动了相关产业兴起与发展

C.都带来了能源与环境相关问题

D.都体现了电力技术的运用转化

9.(2018?盐城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好奇心是人天生就有的求知欲望。因为好奇心而改进了蒸汽机的人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富尔顿

11.(2018?扬州模拟)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的汽车品牌,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

A.宝马

B.奔驰

C.大众

D.福特

二、非选择题

12.(2018?宜宾中考)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变着世界面貌,影响着人们生活。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唐到宋末(8到13世纪)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物质的进步可自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知其端倪……这些都是一

个生气勃勃的社会在其历史兴盛时期的产品,远远比欧洲先进。——摘自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作者认为中国这一时期“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两例宋代科技成就来说明。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衰落,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下列是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2)按序号排列材料二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二中陆地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请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科技发明,论证科学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辨析能力。图A是珍妮机,图B是汽船,图C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图D是火车机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部门,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及其发明者: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并制造出汽车。B、C、D均与题干不符,故选A。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干中时间信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可判断此事件为工业革命,分析得出:A、B均为工业革命的成就,A为开始标志,B为核心发明,而C、D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故选B。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表格中时间要素为“1860—1910”,分析图表现象得出: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世界第一,而在1913年,美国、德国经济实力明显上升,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一、二号强国,英国排名则变为第三,由此可确定,产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强大起来的国家为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是美、德,故选C。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

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通过分析可知“蒸汽时代”“火车时代”“棉花时代”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网络时代”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故B、C、D可排除。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钢铁使用广泛,故“钢铁时代”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选A。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遗传基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网上购物”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8.【解析】选D。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比较分析能力。A、B是火车和汽车出现的积极意义;C是消极意义;火车和汽车主要靠蒸汽机和内燃机带动,使煤炭、石油产业得到发展,故D叙述不正确。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战争中为了克敌制胜,各国想尽办法发明新式武器,由此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故C符合题意。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史料链接所学可知,经过多次试验,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造。1783年,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力的革命性飞跃。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链接所学

知识可知,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后来,我们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车。

12.【解析】本题以科技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题要抓住“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特点”等要求,仔细分析材料可得出答案。第(2)题中,①是飞机,发明于1903年;②是汽车,发明于1885年;③是电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④是火车,发明于1825年,由此可知本题答案是④②①③。第(3)题要抓住“陆地交通工具”“动力”两个关键词来组织答案。第(4)题,第一问要弄明白,“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指科技发明积极的一面,“潜在的危险”是指其负面影响,可任选一项成就从两方面分析;第二问可从多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特点:远远比欧洲先进。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

(2)④②①③

(3)②是内燃机;④是蒸汽机。

(4)例如:火车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煤炭的大量使用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这两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

材料三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公民的科学素质通常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虽比2001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但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些科技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请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举一例即可)

(2)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因素。

(3)说出两种提高自己科学素质的具体做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再结合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即可回答本题。第(2)题答案从材料二、三中概括、归纳。第(3)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举例: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②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③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一例即可)

(2)①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及自主创新能力)。③公民的科学素质。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对国际先进科技成果的学习、借鉴和吸收)。

(3)①学好科学文化课。②阅读科普类图书、报刊杂志。③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④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所。⑤收听和收看科普类节目。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科学知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