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概括散文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散文阅读常考九大题型解析

散文阅读常考九大题型解析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聚);(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散文不像小说,散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
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聚”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聚”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四文学类阅读散文21分析概括形象__因形悟神立象尽意课件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 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 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 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 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所讲的光影、色调、透视, 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他自从住到这 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 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 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 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 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 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 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 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 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
点拨关键 (1)分析主体物象作用 ①内容主旨(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
体):表现主旨,寄托作者感情。 ②艺术构思:线索,串联材料;象征,衬托(人物)。 (2)分析次要物象作用 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略,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 ③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考点明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显示事物差异,或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词语。
(4)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如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5)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
如在特定语境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
解题模板1.审清题干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提示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思路(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
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
二联:联系散文标题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揣测词语含义。
三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等。
四联:联系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3.规范答题理解词语含义=手法十内容(词语意思,词语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课时作业7:分析概括散文形象特点和作用

考点训练五分析概括散文形象特点和作用一、类题精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
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
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
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
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为了穿麻鞋。
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
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
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
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
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
”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
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
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
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
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
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
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
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
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
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
散文专题四——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题型熟知
•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 结 构上的作用。
•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3.以某种物象为标题有何妙处? • 4.某种物象多次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从祁连山飘来的雪》 (2011年北京卷) “雪”是本文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全文说
结构、内容、情感
主要物象作用题的答题角度 ——— 强化角度意识
结构形式;内容主旨; 作者感情
1.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能把材料组织贯穿起来,使文章紧凑;衬托 作用 ;呼应作用。 2.内容:联想的触发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渲 染作用。 3.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象征某 种 含义,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培养文本意识
①写景散文 物象——抒情
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作者的感悟和情感
②状物散文 物象——言志
具体事物——从“外观、特性、用途”到“精神、 品质、 价值观等”
③偶感散文 情缘物起——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 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情感或思考的一个 例证; 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的 作用。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 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 【参考答案】
• 情境: • 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寒冬,欣赏梅的一树繁花。 • 在风雪夜后,欣赏千年干枯老梅琼枝吐艳,让人感到绝处逢生的希
望。 • 在为情所困,辗转反侧之时,幽香袭来。 • 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赏梅,伴以诗酒琴笛,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 品质与格调: • 不畏风雪,坚忍不拔 •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 高洁孤傲淡然 • 超凡脱俗
2025散文阅读——分析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 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 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 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 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 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 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 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 样沉默。
二、掌握解题通法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两结合”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主题、
两结合
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
时代背景
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构上:线索、伏笔、铺垫、照应等; (2)内容上:深化主旨、寄托情感等。
考点解读
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 再答准题目
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解析:
教考衔接
•教考衔接 【选必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结合文本,分析刘和珍形象特点?
• 【参考答案】
教考衔接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三§2: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 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 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 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 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 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 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课时65精准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能够从物象的内在、外在特点和作者蕴含的情感分析概括其特征,全面分析其作用。
2.能够从正侧描写及作者的介绍、评价文字中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全面分析人物的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天津《送一位远征的友人》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主要人物的特点①散文形象对于全国卷来说是冷考点,不排除未来考查的可能。
②考查主要是“一象三考”:一个形象,考特点,考作用,考技巧。
以前两者为主。
2019 天津《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次要人物的特点与作用2017 北京《根河之恋》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主体物象的意蕴天津《挺拔之姿》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主体物象的意蕴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次要物象的作用知识图要活动一一文练透[提升物象分析概括能力]散文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物象是作者抒情说理的主要载体,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悟。
阅读时要抓住“物——情(志)”这对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水边,那只白鹤李汉荣星期天,我到河边散步,随身带了一本《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现在是4月,看着远方的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色的波浪铺张成海洋,你不能不佩服植物的单纯和伟大。
它们并没有用心策划,也不发什么宣言,只是简单地随了季节和阳光的感召,就让整个大地换了一个模样。
这季节最幸福、最忙碌的,当是蜜蜂们。
它们纷飞于花海,吟唱于暖风,把春天的精华,运往它们的秘密工厂。
我坐在临近河湾的一片油菜地边,“检阅”了数千只蜜蜂以后,想锁定某只蜜蜂,看看它的“花篮”是否已经盛满,看看它劳作时的表情,听听它对春天、对花的评价。
高考散文复习(5)——概括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风骨高洁”;由第 6 段中“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 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 可 概括出竹子的“清简”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 尽量答全面。
答案 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 争先向上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 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 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 优雅。” 可概括出竹子的从容优雅;可从扭曲的竹子奋力向上 的细节中得出竹子的“坚韧忍耐”;由第 5 段“竹子在我眼中 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可概括出竹子的“孤高兀傲”;由 第 5 段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 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可概括出竹子的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一)解题角度 思考角度
[解题建模] 具体阐释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
点
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
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 特点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 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本部分就从形象特 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两大方面进行复习,意在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一]
(2013·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 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 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 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 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 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古 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 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 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 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 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 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分析概括散文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 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 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 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 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 (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 阅读散文,要能辨清文中形象的主次关系,明白主 要形象承载抒情言志的任务,次要形象和主要形象构 成对比、衬托或类比关系,以突出主要形象。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 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 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 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 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 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 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 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 “ 家里有人 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 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 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 “有吃的吗?”那中年 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 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 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 60 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 “让 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 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题型一
人物形象概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散文以写实为主,更多的是作者的个人感情在人 物形象上的直接投注;另外,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不讲究完整性,讲究的是突出具体事件、某个细 节,这些具体的事件、细节对理解作者感情和文 章主题非常重要。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 重点把握:①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它所揭 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②艺术 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 高考散文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 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主 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有时命题 者也会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 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 60 元。给老代一 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 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 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 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 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 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年天津高考 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 2013年江苏高考 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2面湖南高考 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其他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结合文中的画线句子,请概括×××的性格特点。 (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情感态度变化。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 用最好吃的肉来招 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 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 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 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 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 一览无余。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 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 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 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 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 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 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 ”我有 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 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 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