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模板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模板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模板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摘要:丧葬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相关的制度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文章从南昌海昏侯角度对西汉侯制丧葬制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对西汉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从而起到了解历史的目的。西汉在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丧葬研究方式能够在实际中起到分析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海昏侯;西汉;侯制丧葬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借助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丧葬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南昌海昏侯墓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海昏侯墓的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对西汉的侯制丧葬制度研究和规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入性的研究能够起到推动历史研究发展的目的。

海昏侯墓结构呈居室化倾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使用汉代葬制的西汉列侯墓,之前发现的一些汉墓多沿用楚制,其椁室面积达400平方米,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閤、主椁室构成,布局完整,说其像一座地下“豪宅”一点也不夸张。整个墓室内部的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北回廊按功能区分为衣笥库、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回廊按功能区分为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

器库;东回廊按功能区分为厨具库;南回廊甬道两侧为车马库,甬道按功能区分为乐车库。此外,每个功能分区均发现有属遣策一类的带有文字的木牍和各式造型的青铜灯。其中木牍文字墨书,属汉隶,在全国汉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发现,说明这位海昏侯不仅“豪”,而且很有文化,这一发现对国内当前有关西汉侯制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该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如玉璧和佩饰、耳杯、剑具、印章等等。根据石文嘉的研究,目前出土的汉代随葬玉璧数量在500件左右。从形制上看,汉代随葬玉璧可以分为非出廓璧和出廓璧两大类,出廓璧目前仅出于男性墓葬中,只有诸侯使用。海昏侯墓只见到了非出廓璧,包括分区和不分区的非出廓璧,从中可以看到海昏侯墓张扬“王气”的同时又很内敛约束。随着出土文物的整理,这位故王所藏的财富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多。海昏侯墓无论是墓葬形制或者是其他礼制形式,都遵循了列侯级别葬制,随葬品中表现出的“王气”主要体现在财富方面,没有指向僭越侯制到王制,也就是说,海昏侯墓富而不贵,这种情况的存在表明了在实际中,海昏侯的墓主人在财富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但是在社会地位方面与帝王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刘贺做过西汉的皇帝,但是被废之后,其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二、西汉诸侯丧葬制概况

已知的汉代诸侯墓看,西汉仍流行侯、后异穴合葬形式。东汉则采用民间早在西汉中期已出现的同穴合葬由此看来,诸侯及后的墓向和穴位安排可能是根据地形风水来决定的,与汉代社会男尊女卑以右为尊的习俗关系不大。殉葬真车马或象微性的车马器,也是西汉诸侯墓的一项重要内容。殉葬真车真马原是先秦旧制,西汉初期仍多在墓葬附近挖坑另埋,以后逐渐移置敖墓门前或墓室内,专设车马库陈放车马。这种在墓门前和墓室内专设车马库埋置真车马的做法,盛行于西汉中期,一般是一辆木车,11一13匹生马。或以为所殉三车似即载死者衣冠至墓穴的乘、道、桑三魂车川,西汉帝陵也有大型真车马殉葬川,列侯墓则少见阁,推测真车马殉葬可能是西汉皇帝、诸侯所专用,列侯勋戚只能由皇帝特赐,海昏侯墓真马车的发现,表明了西汉列侯在丧葬中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待遇。与此同时,以真车马器和车马明器代替真车马殉葬的现象也开始流行,使用者不限于皇帝、诸侯,一般汉墓中也时有发现,大约到了西汉末年,真车马器和车马明器

已完全取代真车马殉葬制度。

汉代的埋葬制度等级分明,汉律有相关的规定,一旦政治权贵人物葬埋过制被朝廷发现,如果在实际中出现了违反朝廷规定的行为,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且惩罚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如“孝景三年,侯不害嗣,十二年,后二年,坐葬过律,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刘贺所犯1127条罪状中就有“服斩缞,亡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汉书·霍光传》)因为有了这些忌惮和政治上的约束,无论是作为海昏侯活着时候修建的墓园或是其家人为其修建的坟丘和葬制,只要是负责监侯使命的扬州刺史或豫章官员视域范围内的丧葬过程和祭祀,都不应该有超乎列侯礼制的僭越。西汉王朝建立后,为强化集团统治,仍以种种方法使奴隶社会的宗族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其中一法是让每个宗族成员固定在一个地缘土地上,世代聚族而居,同时以丧葬形式强化这种血缘与地缘关系。使每个成员都视祖茔神圣不可动摇,生是亲属,死必同茔,即使远离故乡而生活,死后也要“叶落归根”,葬入祖茔。东汉的郑玄为之诠解说:“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一宗一祖“生相亲爱,死相哀痛”。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宣传,使同地而居,同族而葬的观念代代相传,影响深远。与目前发现的其他地方的西汉王墓内的玉衣不同的是,在海昏侯墓中并没有发现相应的玉衣,这说明西汉在玉衣的使用方面有着严格的固定,西汉对玉的喜爱程度是非常高的,高级贵族在死后都会使用相应的玉器作为陪葬品,刘贺墓中发现了相应的玉器,但是没有高等级的玉衣,这与其身份有着很强的吻合度,社会定位的高低与其死后的丧葬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墓室的建造方面,汉代竖穴木椁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圹,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这种时代特征典型的墓室结构是研究西汉诸侯墓室构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分析中可以看出,椁室之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之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棺木之形状,仍以长方箱形为主,亦有头部较宽之例,至于现代普遍使用的弧形棺盖则极为少见,棺板之结合以榫卯或棺钉为之。椁室之外,填土亦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而设者有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底有排水设施,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

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于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于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值得说明的是砖室墓的墓葬形式并非突然出现于西汉中期,其源头也许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山西、陕西地区所使用的土洞墓习俗。

土洞墓的洞穴形制其实与砖室墓的横穴概念相似,即由地面向下开掘一竖穴墓道,到底部之后,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最初做为放置随葬品之用的龛室,后来逐渐扩大,成为放置棺木之墓室,不过战国时期的洞穴为宽浅洞,到后来才转变为深长洞,说明西汉的墓葬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的。在建造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礼仪来进行,避免出现违反规制大的问题出现,这样才能够在建造中实现合理利用的目的,避免了后期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三、从海昏侯墓看西汉侯制丧葬

(一)封土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一座墩墩山上,整个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等构成,东边不远处就是当时生活的海昏城遗址,由内外城组成,面积3.6平方公里。关于汉代墓地的选址,大约遵守两个方面的规律,一是墓葬堪舆术的介入,即俗称的风水说。根据记载,汉代的堪舆术已经非常盛行,《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了堪舆金匮十四卷。二是当时的礼俗传承,即汉代约定俗成的规定。西汉时期陵墓的选址绝大多数是在都邑的附近高地埋葬,海昏侯也不例外。墓地的布局,也遵循了西汉帝王陵多数为“帝西后东”的习俗,为海昏侯在西,夫人墓在东,汉律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四丈是九米多高,海昏侯墓的封土呈覆斗形,高约七米,没有超出规定。

(二)棺椁

比较观察墓葬形制和棺椁制度,海昏侯墓只有一条南向的墓道,墓室总面积400平方米,墓道宽5.92-7.22米,长15.65—16.17米。目前,已经发掘的西汉列侯墓有十几座,如河北邢台南郊刘迁墓、山东临祈西汉刘疵墓、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四号墓(刘祖墓)、济南市西郊腊山汉墓、湖南马王堆轪侯利仓家族墓、湖南永外陈陵侯墓、湖南沅陵虎溪山沅陵侯墓、安徽双古堆汝阴侯夫妇并穴

合葬墓、徐州韩山西汉墓一号墓(刘女宰墓)、徐州宛朐侯刘埶墓、江西莲花县安成侯墓、陕西新安机砖厂利成侯墓、咸阳杨家湾汉墓、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汉景帝阳陵陪葬的周应墓和丙武墓等列侯墓葬等。这些列侯可分为万户侯、千户侯和百户侯。如富平侯张安世“益封万六百户”,降侯周勃“食降八千一百八十户”,轪侯利仓为“七百户”。不同层次的列侯埋葬的墓室面积有一定差别,富平侯张安世的墓室部分长35米,宽24.5米,面积为857.5平方米,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利苍之妻辛追的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8米,面积为327.6平方米。所以,海昏侯的墓葬大小不越制。

棺椁制度在两周时期的表现为“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海昏侯用的是二椁二棺,诸侯之下,大夫之上,不合周制单数,但也不越制。实际上,棺椁制度是否多重不是汉代陵墓等级区分的关键,核心要素是玉衣制度、“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和外藏郭制度等。海昏侯墓没有发现黄肠题凑,也没有“祭享”为功用的便房,是否用了梓木的棺材,等待确认。外藏(车马)坑只有一个,比起富平侯的六个外藏坑,已经是侯制中的至简。

(三)礼乐

比较探讨用鼎与乐悬制度。媒体报道,海昏侯出土了九鼎,表明墓主的身份不一般,合乎《公羊传·桓公二年传》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的规定,对应了刘贺当过27天皇帝的背景。其实,张闻捷在《试论马王堆一号汉墓用鼎制度》(《文物》2010年第6期)一文考证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有正鼎三套:太牢九、七两套并各有陪鼎三,(漆)太牢七鼎一套。西安张家堡发掘的一座王莽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中也出土有铜鼎5件、大釉陶鼎4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张家堡新莽九鼎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5期)。这些实例表明,铜质九鼎之数虽反映一定的等级身份,但已经不是汉代区分帝、王、侯等级的核心要素。

乐悬制度也是这样,山东洛庄西汉齐王陵墓出土编钟19件(钮钟14件、甬钟5件),编磬六套,13件、14件各一套、20件四套。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编钟19件(钮钟14件、甬钟5件),编磬两套,8件、10件各一套。海昏侯墓出土两组编钟24件,编磬一套(数不详)。三者比较,西汉时期的乐悬制度,若诸侯用19件套为一组,海昏侯作为列侯用12件套两组,也基本合乎规范。其实,在

汉代正式设立了“太乐”与“乐府”这两个机构,专司管理与创作“雅乐”与“俗乐”,西汉王侯墓出土的乐悬器物重点反映的是一种歌舞习俗的演变,即《盐铁论·散不足》所说“今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芋调瑟,郑舞赵讴。”

发现了以紫金城城址、历代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是我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其中,出土的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以及贴金编钟等器物,装饰精美、工艺精湛,显示了我国西汉时期手工制器的高超水平;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实用真车马陪葬坑,属于我国长江以南首次发现;发掘所揭示的以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殿、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构成了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用鼎和乐悬的数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王气指向,那么众多带“昌邑二年”“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年款的器物出土,充分说明了海昏侯把作为昌邑王时期的物品带进了坟墓,其作为“事死如事生”的最好体现,反映了墓主人财富的积累以及曾经为诸侯的历史事实。海昏侯墓出土了378枚金块(含麟趾金、马蹄金和金饼)以及数件金版,还有千余件成套的漆木器和10余吨五铢钱,约有200万枚,年代应该是跨越了武昭宣时代。据前文资料所述,“故王家财物皆与贺”,这也成为海昏侯1号汉墓出土很多两周秦汉时期青铜漆木器物的最好注解。

四、结论

汉代为我国古代墓葬方式发生大转变的时代,以来为墓葬主流的竖穴木椁土坑墓,在汉代转变为砖室墓。若我们相信一个汉人处理死者的方式基本上乃是根据一套固定的习俗,而这习俗也反映出社会中所普遍流行的价值观与宗教观,因此这习俗的变动也代表人们在某些信仰的想法上,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有了改变。

参考文献

[1]秦铁柱.两汉列侯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4.

[2]昌菲菲.关于汉代官员致仕问题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谢忠樑.关于两汉食封制度的几个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9,03:83-105.

[4]尤佳.漢晉紹封制度論考[J].中华文史论丛,2014,03:201-227+395.

[5]梁云.从梁王陵看西汉帝王的丧葬制度[J].华夏考古,2003,02:68-76.

[6]邸楠.西汉帝陵布局浅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7,01:30-35.

[7]薛玉彤.西汉平帝康陵及其保护发展初探[J].秦汉研究,2014,00:236-244.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以科技手段确保文物安全

专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属重大发现创多个“第一” 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西汉列侯墓园 经过多年的艰苦发掘,经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考古发掘具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取得丰硕成果,属于重大发现,价值十分重大。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所揭示的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规模宏大的侯墓本体,覆斗状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内清晰的功能区划,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在中国的考古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特别是海昏侯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9千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与实用安车、轺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大量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车马坑作为侯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反映了西汉列侯车舆、出行制度,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 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独特的大遗址。 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基本可以确认紫金城城址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中,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亮点。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杨军说:“一切高科技考古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文物发掘和保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现场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文物是否科学发掘、提取与记录,关乎我国列侯墓葬的规制等重大课题。”发掘与保护紧密结合、大量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关键词。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_王子今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6日/第014版 理论周刊?史学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王子今 海昏侯墓虽然发掘工作尚未完成,但已出土的珍贵文物品级之高已经令人们震惊,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 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形成了社会影响。有评价以为其价值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汉墓。这可能是从出土文物数量和部分文物品质得出的判断。其实,发现文物数量从来不是考古工作判定古代遗存价值的主要标准。不过,发掘工作尚在进行,特别是已经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简牍,经清理、保护后进入释读研究程序,我们期待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简牍资料内容充实,保存良好,或许可以获得信息量超过以往各处秦汉墓葬出土随葬文书的新的丰收。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墓主身份与海昏侯家族有关,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因刘贺曾经卷入上层政治斗争,有短暂践帝位的经历,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海昏侯封国南昌,考古收获也有益于深化区域文化研究。该墓的保护与发掘实践,将为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的进步提供可贵的经验和多方面的积极启示。 1.刘贺际遇:霍光时代政治史的写真 汉武帝晚年曾有被班固称作“仁圣之所悔”的政策转变,即所谓“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深陈既往之悔”。史称《轮台诏》者,明确表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诏文内容显然并非仅仅限于对西域局部地方军事规划的调整,而具有全面转换政策导向的意义。《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载录此诏文之后,言“由是不复出军”,随即写道:“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一个“明”字,告知我们“富民”二字是指义明朗的政治信号。《新序?善谋下》曾写道:“孝武皇帝后悔之”,下诏拒绝桑弘羊轮台军屯建议,以为“非所以慰民也,朕不忍闻”,宣布“当今之务,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于是“封丞相号曰‘富民侯’,遂不复言兵事,国家以宁”。可见,《轮台诏》所宣示的政策转变,很早就为史家和政论家所认识。司马光说,汉武帝具有的政治才智和政治表现,包括“晩而改过,顾托得人”,使得汉王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后元二年”)。此“顾托得人”,主要肯定的是霍光的作用。汉武帝晚年“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政策原则,在霍光执政时代得到了切实推行。 霍光在汉武帝身边服务20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武帝临终,“受遗诏辅少主”。汉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政事全由霍光主宰。霍光虽“政自己出”,但“资性端正”,沉静稳重,据说言行“不失尺寸”。他多次支持汉昭帝下诏削减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田租和赋税,对于贫民开放禁苑加以救济,并赈种子贷和口粮。昭帝时代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进步,霍光起到了积极作用。汉昭帝执政13年去世,由于没有后嗣,执政集团面临确定帝位继承人的问题。霍光否定群臣所议广陵王刘胥,借“承皇太后诏”的名义,迎昌邑王刘贺入长安。刘贺“既至,即位,行淫乱”,霍光召集群臣相议未央宫:“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朝会中使用“昌邑王”称谓,实际已经不承认刘贺“帝”的身份。霍光的决定得到了“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的强力支持,议者都表示“唯大将军令”。霍光安排拘捕刘贺从昌邑带来的“故群臣从官”,在武士执兵器陈列殿下的情况下,宣布刘贺罪责,以其“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确定“当废”。“皇太后诏曰:‘可。’”刘贺就车,“涕泣而去”。严格说来,霍光是以政变的方式变更了最高执政者的人选的。事后“昌邑群臣”被诛杀200余人。丞相张敞等向皇太后的报告中说: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的内容,具体内容: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简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距今2000多... 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之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墓园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平面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墓园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在墙东、北两面辟有园门,门外有阙,墓园内错落有致分布着大小8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通过对周边更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门,还有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和贵族及平民墓葬区,并发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汉代紫金城址。墓地及紫金城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之发掘现场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完成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其中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还未完成。 2015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

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2015年11月15日,2000年前西汉列侯墓出土发现10余吨铜钱;11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11月18日,在对东室的发掘中出土一枚韘形佩; 2015年12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12月23日,初步判定墓主身份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12月28日,出土屏风。 2016年1月5日11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含棺床在内)完成装箱打包。[1]1月10日,出土的万余文物入选工艺美术十大事件; 2016年1月15日,海昏侯墓主棺整体提取到实验室,已经打包完毕,整个箱体重约4吨。据悉,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都是可控的,有利于内棺中珍贵文物的保护。[2]1月15日上午9点,吊运主棺柩,将主棺柩转运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主棺将会在16日开启。[3] 2016年10月9日,历经5年多时间,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截至目前最新成果有: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赫然别在腰间;考古专家已经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4] 拟建公园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摘要:丧葬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相关的制度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文章从南昌海昏侯角度对西汉侯制丧葬制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对西汉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从而起到了解历史的目的。西汉在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丧葬研究方式能够在实际中起到分析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海昏侯;西汉;侯制丧葬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借助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丧葬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南昌海昏侯墓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海昏侯墓的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对西汉的侯制丧葬制度研究和规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入性的研究能够起到推动历史研究发展的目的。 海昏侯墓结构呈居室化倾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使用汉代葬制的西汉列侯墓,之前发现的一些汉墓多沿用楚制,其椁室面积达400平方米,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閤、主椁室构成,布局完整,说其像一座地下“豪宅”一点也不夸张。整个墓室内部的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北回廊按功能区分为衣笥库、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回廊按功能区分为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 篇一 南昌海昏侯墓最近火了,考古专家称其考古价值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位 于南昌新建区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占地面积约4万平米,相当庞大。最新考古发现,海昏侯墓现车马坑,其中有每乘4匹马拉动、共计5辆木质彩绘马车。海昏侯墓现车 马坑,4匹马一辆车是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配备,可见其身份之高。不过尽管海昏侯墓现 车马坑,墓主人的身份仍然难以确定,究竟海昏侯是谁仍有待考证。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尽的椁顶板痕迹判断,椁室高约0.5米。随葬木质彩绘车辆5辆,为实用高等级安车,马车经过拆卸,被拆卸下的车马器装入彩绘 髹漆木箱内放置在椁底板上。陪葬马匹20匹,骨架已腐朽殆尽,仅存痕迹。 篇二 除了海昏侯墓现车马坑,根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消息,海昏侯墓北藏閤钱 库出土有10余吨五铢钱有200万枚,换作现在得值多少钱呀!考古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相 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由此换算得出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1000多万元。 按照汉代赙赠制度如此盛行可以看出,之所以海昏侯墓内会出土10余吨的五铢钱, 除了其本身拥有着诸侯身份之外,极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后,其后人受他人送赙,由此有 着如此土豪。当然,在目前来说,这些都仅是一种猜测,其中详情还有待考古专家的后续 研究。 除了海昏侯墓现车马坑,根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消息,海昏侯墓北藏閤钱 库出土有10余吨五铢钱有200万枚,换作现在得值多少钱呀!考古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相 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由此换算得出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1000多万元。 按照汉代赙赠制度如此盛行可以看出,之所以海昏侯墓内会出土10余吨的五铢钱, 除了其本身拥有着诸侯身份之外,极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后,其后人受他人送赙,由此有 着如此土豪。当然,在目前来说,这些都仅是一种猜测,其中详情还有待考古专家的后续 研究。 网友一定非常好奇,海昏侯到底是谁?目前只知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南昌西汉海昏 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 历史。 专家介绍,南昌海昏侯墓主人是西汉中晚期的某一代海昏侯墓。由于竹简和木牍还在 认定中,棺椁已经被损毁,现在不能认定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需要在主墓区开掘 后及通过实验室找到充分证据,才能宣布海昏侯是第几代。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主要职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洪府厅发[2016]49号 【发布部门】南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5.27 【实施日期】2016.05.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洪府厅发〔2016〕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5月27日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江西省编委《关于设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等事宜的批复》(赣编文〔2016〕1号)精神,组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副厅级规格,委托南昌市人民政府管理。省文化、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做好相关工作;南昌市负责建设、人事和日常管理。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按照遗址保护规划,制定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遗址区内文物保护、研究、利用与考古发掘工作。 (四)负责全国旅游5A级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他有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负责遗址公园、博物馆等区域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建设和管理。 (六)负责遗址区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七)负责协调、参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 (八)负责管理、协调遗址区内社会事务工作。 (九)负责遗址区内的招商引资、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的指导和管理。 (十)负责遗址公园的管理、运营、维护与对外交流工作。 (十一)负责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十二)负责对遗址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管理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摘要:丧葬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相关的制度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文章从南昌海昏侯角度对西汉侯制丧葬制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对西汉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从而起到了解历史的目的。西汉在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丧葬研究方式能够在实际中起到分析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海昏侯;西汉;侯制丧葬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借助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丧葬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一、南昌海昏侯墓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海昏侯墓的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对西汉的侯

江西省博物馆西汉海昏侯墓

江西省博物馆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调研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调研人员 三:调研时间 四:调研地点 五:个人认识 六:调研目的 七:调研对象 八:博物馆简介 九:参观须知 十:提纲 (一)海昏侯墓 - 发掘进程 (二)海昏侯墓 - 历史 (三)海昏侯墓 - 现状 (四)海昏侯墓 - 文物价值 (五)海昏侯墓 - 评价 (六)海昏侯墓 - 吃住衣用行 十一:感悟 十二:总结

一:引言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周密组织、大力协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按照“一流的考古工作,一流的保护工程,一流的展示工作”的要求,经过五年的科学发掘,逐步揭开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神秘面纱。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此次汇报展,精选了部分具代表性的文物和图片,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成果。 二:调研人员 胡泉泉 三:调研时间 2015年11月20日上午10:00 四:调研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博物馆新洲路99号

五:个人认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微观而言,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宏观而言,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每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中放松从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这是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让每个龙的传人都能熟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六:调研目的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通过对博物馆的考察,让我们了解到西汉海昏侯墓作为南昌市新建城区历史留下的印记和

中国,殡葬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殡葬制度 篇一: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6d605068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xx-2020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3520xx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service@https://www.360docs.net/doc/6d6050683.html, 在线阅读:/yjbg/qthy/qt/20xx0515/3520xx.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正文目录 第1章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殡葬服务行业的定义 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分类 三、行业属性分析 1、环保属性分析 2、社会公益属性分析 第二节殡葬服务行业进入障碍 一、业务资质障碍 二、资金实力障碍 三、人力资源障碍 四、技术能力障碍 第2章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殡葬服务行业标准 一、殡葬行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1、殡葬标准体系立体结构 2、殡葬标准的层次划分 3、殡葬标准体系的平面结构 二、殡葬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殡葬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建设 1、殡葬管理条例 2、殡葬事业管理 3、遗体运输管理 4、公墓管理方面 5、殡葬改革方面 6、殡葬习俗改革 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1、行业管理体制变革 2、殡葬事业单位转型 三、地区惠民殡葬政策概述 四、现行殡葬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殡葬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再辨“海昏”之“海”

第38卷第2期2019年4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No.2 Apr.2019 文章编号:1674-0076(2019)02-0001-06 再辨“海昏”之“海” 赵明 (江西师范大学海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关于“海昏”的含义,既然不能够从汉字本身的训诂得到合理的解释,就应该从民族融合和民族语言的角度加以考察。在汉文典籍中保存了大量非汉族语言资料,尤其以人名、地名为多,“海昏”即其中一例,是先秦赣鄱地区古越族地名在典籍中的记录。“海昏”一词的构成符合古越语地名的齐头式结构。“海昏”之“海”是齐头式地名的冠首字,或为没有实质意义的语气词,与“昏”构成了古越语多音节单字地名,与古越族部落名有关;或为古越语地名的中心词,对照古越族后裔的侗台语族壮语中“海”的“河滩”之义,可以发现“海昏”之“海”与缭河附近的历史地理环境相当吻合。这可以作为"海昏”是古越族地名的参考。 关键词:海昏;海;古越族;侗台语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在2015年底取得重大成果,西汉昭宣之际那段宫廷变局,以及刘贺生平等相关历史事件,又重新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海昏”也成为网络媒体热搜词汇之一。由于“海昏”是已经消亡的历史地名,除了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文物记载外,现代已经很少用到,了解其中含义的读者不多。所以,当海昏侯、海昏侯国、海昏县等专名进入大众的眼帘之时,“海昏”的含义不免引起猜测。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海”字印似乎也昭示着“海昏”的某种神秘性。笔者曾于2016年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海昏”之“海”与“南海海昏侯”之“南海”辨》一文,初步考订古代南方没有将湖泽称之为“海”的案例。但是,“海昏”之“海”究竟为何义?该文并未提出自己的意见。可是在一般大众中,把“海昏”释为“湖西”之说仍然十分流行。有鉴于此,仍需对“海昏”之“海”字作出必要的考辨。 把“海”解释为鄱阳湖或彭蠡泽,把“昏”解释为日落的西方的观点,在学术界已经少有认同口勺。这是因为鄱阳湖在秦汉时期并未形成,汉代海昏侯国或海昏县的东面并没有像海一样的大水,所以,“海昏”就是“湖西”的说法不攻自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又有学者以“海昏”为彭蠡泽西南方的解说⑶。这一说从文字训诂上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中国南方的湖泽一般没有称作“海”的⑷,故“昏”也就失去了对应的方位。还有学者认为“昏”又通“婚”,把“海”释为“湖”“泽”,把“昏”释为“婚”。“海昏地望”系“总纳十川”。“海昏”并举,说的正是彭蠡泽的“父母”结合为其水源之地⑸。“湖婚”之说虽然意指“海昏”是彭蠡泽的水源,但目前的海昏侯墓园距古彭蠡泽尚有近百里之遥,从这里到靠近长江的彭蠡是一大片区域,彭蠡水源处的聚落显然不止一处,为何单以此称为“海昏”?因此,未免也有牵强之处。 不过,关于“海昏”之“海”的解释,早年还有学者认为是指“豫章海”。其根据是唐人徐坚《初学记》卷27《宝器部?珠》引伏无忌《古今注》佚文“明珠出豫章海底,大如鸡子,围四寸八分”,以为唐人称引古本《古今注》详及撰人,远较二百八十余年后的北宋辑本翔实,并认为“豫章海”即彭蠡泽;又引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9《地理?慨口》“今往来者,不究其义,以’海口’称之,如云江、海之口也”,“慨”与“海”古音声母相同互通,而“昏”为“阍”字省假,“阍”即门,弓冲为门口,故民间称“海口”旧传相类同。此说虽未引起广泛关注,却也在此公案中颇有影响。然而,《古今注》为汉代佚书,辑佚版本众多,所谓“豫章海底”显然是“豫章海昏”刊刻之误,“底”与“昏”形近而讹。 查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有前泮林辑,伏无忌撰,题名《伏侯古今注》一册,出版者注:“此据十种古逸书本排印。”这应当是该书最全的辑佚本。其文曰:“明珠出豫章海昏,大如鸡子,围四寸 收稿日期:2019-04-02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16WTZD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6@ZH022)作者简介:赵明(1956-),男,教授,521121860@https://www.360docs.net/doc/6d6050683.html,.

海昏侯墓考古记(DOC)

海昏侯墓考古记 作者:李茂君张嘉瑜 泱泱中华史,只有一个人,先是“王”,再是“帝”,后又“侯”。他的墓葬,被多重证据指向是备受海内外瞩目至今的海昏侯墓。新中国考古史上,由国家派出专家组的此前仅有两次,即上世纪70年代的马王堆汉墓与80年代的南越王墓发掘,这是第三次。 它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定为“江西第一号考古工程”。墓葬挖掘引发民众持久的热情,去年以来现场每天都有人流前来窥探,现场监控非常严密,外围设有警务站,从大门进入墓室要经过逐层审批并佩戴证件,通过一道公安、两道武警的检查;文物保护站内,除了有360度无死角监控外,还有警察24小时轮流值守、警犬随时戒备。 考古队队长杨军、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外围奔走的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忙到废寝忘食,记者尾随等到晚饭后方才有空“促膝畅聊”。他们认为,重见天日的海昏侯墓,目前可解读出的信息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悉,新闻发布会很快就要召开了。 汉代考古之最 “海昏侯墓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各项要素齐备的西汉列侯墓园,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信立祥表示,从业大半生他一直在寻找一座汉代标准的列侯墓,可要么没有墓园,要么周围都城不明。尽管此前挖掘的长沙马王堆也属于列侯墓葬,但葬于工作之地而非封国,并且是以战国楚制埋葬而非汉代,因而不够典型。据其介绍,该墓还是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葬的典型代表。

专家组表示,迄今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可生动再现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江西省已决定今年起建设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并按照“物址合一”原则,将出土文物全部交回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存放展示。 “切忌急功近利。”鉴于该考古项目挖掘研究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专家们建议设立专门机构,集全国各方面专家之力,分工、定期推出阶段性成果。 2000多年前的虫草 专家们认为:根据此前的发掘及出土情况,已有多重“闭合证据链”,指向墓主人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刘贺的生平信息主要见于《汉书》的《武五子传》,其为汉武帝刘彻之孙,其父刘髆为刘彻第五子,公元前97年刘髆受封“昌邑王”,9年后刘髆去世,其独子、年仅5岁的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王。 侯不似王。徐长青解释,当时海昏县与海昏侯国是并行的两个体系:海昏县是行政编制,是汉代高祖刘邦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而海昏侯国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的一个侯国,是由皇室成员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因此海昏县的地域显然要比海昏侯国大,“侯国不能干预县里的基本行政管理,但有4000户人家为他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汉书》记载刘贺为“纨绔子弟”。他19岁时膝下无子嗣的汉昭帝驾崩,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但“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见刘贺如此不堪重任,便联众废弃,又将刘贺逐回昌邑,削为平民,昌邑国也被废除,代之而立的是山阳郡。刘贺29岁时,霍光病死,亲政的汉宣帝认为刘贺不足忌惮,诏封其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在南国江西。至于“海昏”二字释义,学术界倾向认为是“(鄱阳)湖西”之意。 信立祥介绍,墓中出土的陶器最有时代标志意义,和此前发掘的汉代张安世墓出土的陶器几乎是一样:“张安世死于公元前62年,刘贺死于公元前59年,相差3年。陶器一般50年发生较大的变化,显然他们属于同一期。” 杨军认为,椁室发现的2米多长的床榻,按照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说明墓主生前经常使用床榻,信立祥认同这与史料中称刘贺曾患有比较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相吻合。此外,墓地处与文献记载刘贺的封地吻合,在真车马陪葬坑中出土的青铜车马器,与《后汉书·舆服志》所载的“王青盖车”吻合: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诸侯王车马陪葬制度。主椁室西侧发掘出3个装着金器的漆盒,里面有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成色都很好。“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赐给诸侯的。主椁室还发现了一枚佩,上面有龙、凤、虎三种纹饰,也是皇帝或者诸侯才有的器物。”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发现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发现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发现》的内容,具体内容: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又称南昌西汉大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海昏侯墓考古发现,欢迎大家阅读。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刘贺牙齿尚存,遗骸下现百枚金饼;主棺剥离出5000余枚竹... 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又称南昌西汉大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海昏侯墓考古发现,欢迎大家阅读。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 刘贺牙齿尚存,遗骸下现百枚金饼;主棺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成功释读出多部典籍内容......9日下午,江西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情况。 "此次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历经五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池红说道。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历经5年多时间,该墓出土青池红说,目前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还在继续,"考古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们还在努力清洗2000多年的淤泥,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还在耐心拼对、修复残破的陶瓷、青铜,力图有更多的文物展现在大家面前。"

自考古部门全面启动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程序,经过五个月持续不断地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将刘贺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内外棺组合结构正在梳理之中。 铜器、金银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均创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池红透露,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并有精美的贴金漆盒随葬。从遗骸头部至腹部依次可见覆面、玉枕和数块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剑、书刀和带钩、佩玉等;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也赫然别在腰间。清理发现,刘贺遗骸躺在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上,牙齿尚存,而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着100枚金光灿灿的金饼。 池红说,如此,海昏侯墓发掘出土的金器数量多达478件,是中国考古最多的一次。同时,专家对棺内漆盒遗存进行X光成像技术分析,还发现有精致玛瑙珠、鎏金青铜盒、精美玉片饰、镶玉青铜牌饰等。 "对简牍的提取,也是惊喜不断",池红说,经过艰苦保护处理和剥离工作,考古人员已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通过对剥离出竹简的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通过初步的文字释读,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 池红表示,目前,对简牍的进一步固化、清理和扫描即将进行,预计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护、资料提取工作,2017年开始进入到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海昏侯墓出土论语知道篇小考

海昏侯墓出土《论语?知道》篇小考 (首发) 王楚宁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考古》杂志2016年第7期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一文中言:“《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并公布了两张《论语?知道》篇的竹简图片1。竹简图片“M1:剖面2 564反”与“M1:剖面2 564正”的数字编号相同,当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一般情况下,竹简上的文字多书于一面,此简正、反两面均书文字,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首简。为便于探讨,现附笔者所做摹本、释文如下(“M1:剖面2 564正”为镜像图片,现调整后制作摹本):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智道

图一“M1:剖面2 564反”与“M1:剖面2 564正”文字摹本,王楚宁绘 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关于《齐论语》与《论语》其他版本的区别,《汉书·艺文志》有所记载: 《齐(论语)》二十二篇……有《问王》、《知道》。2 “智道”即“知道”,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题。汉代“知”、“智”互通,稍早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今本《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3。由此可知,“M1:剖面2 564反”上所书“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智道”背面书写有:“孔子智道”等二十四字,笔者试标点如下: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篇题“智道”即取自本句开头“孔子”之后的两个字,这符合《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如《论语?乡党》篇的篇题即取自首章“孔子于乡党”中的“乡党”二字。据此,此句当为《知道》篇的首章。 综上所述,此简当确定为《论语?知道》篇的篇首简。因此可以

南安丧葬制度

南安丧葬习俗 内容摘要:丧葬是一种传统庄重的仪式,暗含着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敬重。本文介绍笔者的家乡——南安的丧葬习俗,从发丧、收殓、入殓、出殡、下葬等步骤略微的介绍丧葬制度。关键字:南安丧葬习俗 小时候就听大人提起“生宜在苏杭二州,死宜在福建泉州”。苏杭二州往往把孩子的出生看成是生命的延续,因此要举行容重的庆典活动。而泉州人却是对老年人的去世非常重视。不管是官宦世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极尽铺张之能事,让死者走得体面。不管是古时还是当代,人们都崇尚灵魂不死的观念,遵循儒家倡导的孝道,又盛行鬼神迷信,因此泉州的丧事都是礼节繁缛,隆重纷繁。南安作为泉州较发达的县市,丧事自然是草率不得。 南安人忌讳说自己亲人的死亡是"死",而是称为"老了"或"过身"。人死而不言死,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南安人对“死”这个传统观念的独特看法,死去的只是死者的肉体,活着的则是死者的灵魂。死者的灵魂居住在另一个世界――地府,过着和活人没有两样的生活,逢年过节还要“回到”原来的家里到处走走看看。 在南安,长辈寿数将尽,家属们要日夜守护在病榻前,子孙即使在他乡也须回来送终。病危者若为女性,还须及时通知娘家人。老人濒危时,要立即"净厅",即用红布把供有祖龛(内置祖先灵位)和神龛(内直神明像)遮盖起来,俗称“遮神”。逝者的房门要用红布遮起来。儿孙们要赶到病榻前,聆听遗嘱,死者临终前要有儿孙到齐才算“有福气”。老人断气后,儿孙要不断呼唤老人,期望通过呼叫将死者的灵魂招回阳间,俗称“精神”或“叫精神”。呼叫一段时间老人无反应,才可确信已经去世。 在死者咽气后,家属(俗称“孝男”)要在尸体未变冷之前及时为死者合闭双眼,把四肢和头部与身体摆直。要用新布沾水给死者擦洗身体,然后替死者梳头、整理面容。接着给逝者穿寿衣,寿衣以“重”(件数)计,上身七重,下体三重,都是逝者生前最好的衣服,最外面穿着绣着“福寿”的枣红色的特制寿衣,一般是生前定制好的。男的穿长衫马褂,女的则披凤衣裙,脚上都穿着黑布鞋。最后死者被从头到脚盖上一条中间缝着红绸布的白被单,俗称"水被",头下的枕头被换上了白枕头。死者脚边点上了白蜡烛或油盏,称为“长明灯”为他照亮了通往阴间的黑暗的路,驱赶恶鬼,所以它不能被熄灭。逝者头边又供上一碗饭,插上一双筷子,放着几个包着红纸的芋仔,这碗饭就叫“枕头饭"。孝男们要去外头拔稻草,散乱的放在逝者的房间里,供孝男们跪着哭号,称为“温狗窝”。丧家跪在死者脚边,边嚎哭,边不断地烧"银仔纸"(阴间用的纸钱),供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用。孝男们都要披麻戴孝,穿着白色孝服,男的腰间绑着稻草,挂着一双草鞋,女的要穿白色长裙,男的头上绑着白布,而女的要戴着用白布做成的斗笠状,用没有线头的白线缝成的“头白”,没参加过丧事的孩子“头白”上缝一块红布,以减少丧气。孝男们的鞋子上,要用白胶带粘成“一”字形,代表家里有丧事。 大门被斜贴上白色的长纸条,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则只贴一条白纸成“/”状,双亲既亡则贴“×”状。父丧贴左边,母丧贴右边,双亲皆已亡的左右都贴,这叫"挂孝"。大门外还摆上一顶半人高的纸轿,供死者乘着去阴间,叫做"过山轿"。轿前轿后都立有纸做的轿夫。放置纸轿时,要串上几串"银仔纸",给轿夫挂上,作为工钱。纸轿夫背后写有张三李四之类的姓名,类似对死者呼唤。"过山轿"是丧家最显著的标志,又显示死者的性别。男性的过山轿为绿色红顶,女性的"过山轿"为白色红顶。大门上有挂着纸糊的白灯笼,白底黑字,称为“孝灯”,一边写着姓,一边写着“某某代大夫(大母)”,以有几代男性计,有孙男称“四代”,有曾孙男称“五代”。 丧家除了挂白灯笼,置"过山轿"外,还要派人把死讯迅速报告与死者有关的亲属。死者是已婚女性的,一定要报告女方家庭,俗称"外家"。“外家人”未到,或到后未作许可,逝者不可殓葬。南安人俗语说:"死老爸扛去埋,死老母请外家来。"报告死讯的使者一般走得飞快,行色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 作者:王子今《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6日 14版)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及发掘的“铜火锅”、雁鱼灯、“蒸馏器”新华社发

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新华社发 海昏侯墓虽然发掘工作尚未完成,但已出土的珍贵文物品级之高已经令人们震惊,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 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形成了社会影响。有评价以为其价值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汉墓。这可能是从出土文物数量和部分文物品质得出的判断。其实,发现文物数量从来不是考古工作判定古代遗存价值的主要标准。不过,发掘工作尚在进行,特别是已经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简牍,经清理、保护后进入释读研究程序,我们期待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简牍资料内容充实,保存良好,或许可以获得信息量超过以往各处秦汉墓葬出土随葬文书的新的丰收。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墓主身份与海昏侯家族有关,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因刘贺曾经卷入上层政治斗争,有短暂践帝位的经历,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海昏侯封国南昌,考古收获也有益于深化区域文化研究。该墓的保护与发掘实践,将为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的进步提供可贵的经验和多方面的积极启示。 1.刘贺际遇:霍光时代政治史的写真 汉武帝晚年曾有被班固称作“仁圣之所悔”的政策转变,即所谓“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深陈既往之悔”。史称《轮台诏》者,明确表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诏文内容显然并非仅仅限于对西域局部地方军事规划的调整,而具有全面转换政

策导向的意义。《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载录此诏文之后,言“由是不复出军”,随即写道:“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一个“明”字,告知我们“富民”二字是指义明朗的政治信号。《新序·善谋下》曾写道:“孝武皇帝后悔之”,下诏拒绝桑弘羊轮台军屯建议,以为“非所以慰民也,朕不忍闻”,宣布“当今之务,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于是“封丞相号曰…富民侯?,遂不复言兵事,国家以宁”。可见,《轮台诏》所宣示的政策转变,很早就为史家和政论家所认识。司马光说,汉武帝具有的政治才智和政治表现,包括“晩而改过,顾托得人”,使得汉王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后元二年”)。此“顾托得人”,主要肯定的是霍光的作用。汉武帝晚年“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政策原则,在霍光执政时代得到了切实推行。 霍光在汉武帝身边服务20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武帝临终,“受遗诏辅少主”。汉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政事全由霍光主宰。霍光虽“政自己出”,但“资性端正”,沉静稳重,据说言行“不失尺寸”。他多次支持汉昭帝下诏削减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田租和赋税,对于贫民开放禁苑加以救济,并赈种子贷和口粮。昭帝时代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进步,霍光起到了积极作用。汉昭帝执政13年去世,由于没有后嗣,执政集团面临确定帝位继承人的问题。霍光否定群臣所议广陵王刘胥,借“承皇太后诏”的名义,迎昌邑王刘贺入长安。刘贺“既至,即位,行淫乱”,霍光召集群臣相议未央宫:“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朝会中使用“昌邑王”称谓,实际已经不承认刘贺“帝”的身份。霍光的决定得到了“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的强力支持,议者都表示“唯大将军令”。霍光安排拘捕刘贺从昌邑带来的“故群臣从官”,在武士执兵器陈列殿下的情况下,宣布刘贺罪责,以其“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确定“当废”。“皇太后诏曰:…可。?”刘贺就车,“涕泣而去”。严格说来,霍光是以政变的方式变更了最高执政者的人选的。事后“昌邑群臣”被诛杀200余人。丞相张敞等向皇太后的报告中说:“陛下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仍称刘贺为“陛下”。而皇太后斥责之辞,言“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已经明指为“人臣子”。刘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