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模板

合集下载

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

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

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一、为西汉列侯葬制研究提供了典型标本长期以来,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一直是一个难解的学术课题。

自1972年马王堆一号墓即西汉軑侯夫人辛追墓发掘后,一些学者也曾对这一学术课题进行过探索和研究①,但诸多问题依然语焉不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三个。

首先是文献资料的阙如。

相关的文献记载极其零散,大多散见于《史记》、《汉书》各篇及后人的注释中,而且不成系统。

二是历史情况的复杂。

“汉承秦制”,西汉承袭了秦国商鞅所创设的二十等爵制,彻侯是二十等爵中的最高等爵,为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称列侯,其地位仅次于诸侯王。

但列侯并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封爵,封户的差距极大。

小侯封户只有五六百户,如軑侯利苍封户只有七百户,而大侯封户往往超万户,如权臣博陆侯霍光的封户就高达二万户。

当然,他们的墓葬也就必然存在着很大差别。

特别是担任朝廷重臣的列侯,大多由皇帝赐茔地陪葬皇陵,由于皇帝的恩宠,其葬制也往往超过律令规定,霍光的葬制就是一个典型。

据《汉书·霍光传》记载:“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

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左纛,发财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丧。

”也就是说,霍光是按照皇帝葬制埋葬的。

此外,在西汉王朝二百年的时间里,墓葬形制的变化也很大。

据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研究,西汉的墓葬形制发生过两次大的变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依靠严酷的法制,强行将秦的葬制推行到全国,六国原有葬制迅速消失。

西汉王朝建立后,原关东六国地域马上恢复原有战国葬制。

马王堆一号墓就是用楚制埋葬的。

直到武帝时期,汉家葬制才推行全国,各等级的墓葬形制也基本确定下来,其最大特征就是墓室高度居室化和宅院化。

其后不久,又发生了砖石结构墓葬取代木椁墓的巨大变化。

古墓葬形制初探

古墓葬形制初探

【作者简介】刘恒娟,女,汉族,安徽天长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072 Vol.206
文物鉴定与鉴赏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婚姻、亲友、丧葬等,其中更不乏出自大家之作。明清时 期提倡薄葬,在随葬品逐渐大量减少的同时,在墓场的营 造中更多地体现出古风民情。这一时期,帝皇陵寝的建造 达到了巅峰,符合中国封建制度和等级观念的传统思想, 是中国最高的丧葬规格。明清帝陵的建造也为后人留下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高规格的建筑技术和规划理念体现 了中国持续了五百年的权力观及世界观。
春秋时期,据《周礼·春官·基大夫》载,不论公墓 还是邦墓,每个人安葬都要按照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 严格的规定和安放位置方面的要求。但那时候战事连连, 因而很少有商周时期的大型陵寝,墓葬大多简化,陪葬品 多为玉器、金银器、青铜器、泥烧器。著名的鸿山贵族墓 地处于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 差别明显,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墓葬形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制,属于生产关系的 范畴。
生产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 互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 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
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仪更加复杂,不仅隆重烦琐,而且 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明清时期的帝陵可以说是中国建筑 史上的巅峰之作,随葬品数量众多,虽然经过多个朝代的 演变,剔除了一些陋习,但是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 厚葬之风仍然盛行,仅仅在随葬品上出现差异而丧葬理念 从上至下都是空前一致。

侯制与“王气”——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的特征

侯制与“王气”——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的特征

侯制与“王气”——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的特征作者:韩国河《光明日报》(2016年02月03日14版)近日,随着南昌西汉大墓的揭棺,人们对海昏侯墓的关注度达到了高潮。

经过专家论证,墓主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因为刘贺的身份经历比较特殊,封过昌邑王,又当过不足一个月的皇帝,对应的墓葬也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随葬品。

那么,这座墓的下葬规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是否体现有皇帝或者诸侯王的气象呢?2015年12月22-23日,笔者有幸实地考察了发掘现场和部分出土文物,下面结合文献记载谈谈海昏侯墓的一些特征。

文献所见刘贺被封海昏侯的政治生态《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

立十三年,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徵王贺典丧。

”“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

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

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

语在霍光传。

国除,为山阳郡。

”这段史料表明刘贺5岁继封昌邑王,19岁时为帝,当政27天被废,从此失去了封国为王的政治权力,沦落为一名自取2000户赋税的“故王”。

即使这样,汉宣帝仍不放心。

“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

毋下所赐书!’”忌惮之意跃然纸上。

当宣帝得知山阳太守报告,故王刘贺“疾痿,行步不便”“清狂不惠”“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的调查结果,“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可见,19-29岁时的刘贺不但身体已有疾病,“白痴癫狂”,而且又被朝廷监视深居在昌邑旧宫,每天“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

政治的失意、生活的郁闷和不平,成为刘贺33岁便早早离世的重要原因。

汉宣帝为了政治上彻底了却“废帝”因素的干扰,打着“骨肉之亲,析而不殊”的旗号,“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远徙当时边远贫瘠的豫章郡,且不能“奉宗庙朝聘之礼”,明显与一般的列侯政治待遇不同。

海昏侯社会实践报告

海昏侯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海昏侯,作为西汉时期一位重要的诸侯王,其墓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

为了深入了解海昏侯的历史背景及其墓地的文化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海昏侯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报告将详细记录我们的实践过程、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感。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海昏侯刘贺,西汉时期的一位诸侯王,因“昌邑海昏”而得名。

其墓地在2011年被考古学家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墓中出土的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实践目的(1)了解海昏侯的历史背景,包括其生平、政治地位、家族关系等。

(2)考察海昏侯墓地的考古发掘情况,了解墓地的结构、布局以及出土文物。

(3)探讨海昏侯墓地的文化内涵,分析其反映的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实践过程1. 调研准备(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海昏侯及其墓地的历史背景。

(2)联系考古专家,了解海昏侯墓地的考古发掘情况。

(3)制定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内容等。

2. 实践实施(1)参观海昏侯博物馆我们首先参观了海昏侯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出土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海昏侯的生活用品、丧葬习俗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

(2)实地考察海昏侯墓地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海昏侯墓地。

墓地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由墓室、墓道、陪葬坑等组成。

墓室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玉器、金银器、铜器等。

通过对墓地的实地考察,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汉代诸侯王的丧葬制度。

(3)访谈考古专家我们访谈了多位考古专家,了解海昏侯墓地的考古发掘过程、出土文物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学术观点。

专家们详细解答了我们的疑问,使我们受益匪浅。

3. 实践总结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海昏侯的历史背景和墓地文化内涵,还学习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

以下是我们对本次实践的总结:(1)海昏侯墓地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礼制性建筑研究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礼制性建筑研究

汀:两 南 昌 两 汉 海 昏 侯 刘 贺 墓 ,是 近 年 来 汉 代 考 古 的 人 发 现 ,海 昏 侯 墓 蓥 园 (图 一 )是 日 前 保 存 较 好 、 结 构 完 整 、 布 局 精 晰 、拥 有 祭 记 遗 存 的 两 汉 列 侯 墓 旧 . 为 研 究 两 汉 列 侯 慕 园 的 园 寝 制 度 提 供 了 重 要 资 料 本 文 拟 以 两 汉 海 昏 侯 刘 贺 基 发 现 的 礼 制 性 建 筑 为 埘 象 ,结 合 文 献 记 载 ,对 西 汉 列 侯 墓 的 礼 制 性 建 筑 性 质 进 行 相 关 论 述 ,不 当之 处 ,敬 请 方 家 指 教 。
:二 十 等 爵 位 中 最 高 等 级 的 爵 位 ,….般 其 身 份 仪 次 于 皇 帝 与 诸侯 王 , 在 汉 代
军 事 各 方 面 均 具 有 要 的 影 响 地

位 ,其 纂 葬 一 般 也 比 照 帝 陵 和 王 陵 修 建 , 但 规 格 低 于



。列





‘‘彻


海 昏 侯 国 考 古
图一 南 昌西 汉 海 昏 侯 墓 园 平 面 图
■————T
爱舞 - :参






. , .
: I 蛩_ 柱涸
麓踵
图 二 主 墓 前 寝殿
,— —

灰坑
96 一
图 三 主 墓 前 祠 堂
二 、汉 代 列 侯 的 宗 庙 与 寝 园 问 题
一 、 海 昏 侯 墓 园 的 礼 制 性 建 筑
海 昏 侯 基 园 礼 制 性 主 体 建 筑 为 似 丁 刘 墓 (M 1) 及伐 火 人 墓 (M2) 南 侧 共 用 的 一 组 F1、F2以 及 东 (FI3)、两 (F14)心 房 组 成 的 大 型 建 筑 群 F1位 于 刘 贺 罐道 【]正 南 方 ,长 宽 均 约 为 1()米 , 而 趴 约 1O0平 力

浅析西汉列侯墓葬墓外设施——兼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外设施的价

浅析西汉列侯墓葬墓外设施——兼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外设施的价
之处 , 以求 指 正 。
已 发 掘 并 可 确 认 的 西 汉 列 侯 墓 葬 中 , 较 多 发 现
与 墓 外 设 施 有 关 的 遗 迹 和 遗 物 ,但 均 遭 受 不 同 程 度 的破 坏 。少 量 墓 葬 有 相 关 遗 迹 可 寻 , 有 的 湮 埋 地 下 得 以存 留 , 有 一些 仅存 相 关遗 物 , 还 有 一 些 暂 无 相 关 发
较 大 的 墓 葬 。山 东 聊 城 阳 谷 县 吴 楼 M 1 附 近 有 4唑
时 代 M 1接 近 的 汉 藜 0 ; 五莲 张 家 f I u 崮 村 M4附 近
“ 列侯薨 , 遣 太 中大 夫 吊 祠 , 视丧事 , 因立 嗣 ” ⑧、 《 周
汉 墓封 土 周边 有 墓 园墙 垣 , 东西长约 1 1 0米 @。 西 安
凤 栖 原 M 8与 M 2 5为 富 平 敬 侯 张 安 世 及 其 夫 人 墓 , 二 墓 外 有 兆 沟 围 成 的 略 呈 方 形 的 墓 园 , 张 安 世 墓 位


与 西 汉 列侯 墓 葬 墓 外 设 施 相 关 的 考 古 资 料
现。
江 西 莲 花 罗 汉 山 老 虎 坳 刘 苍 墓 周 围 的 迹 象 表 明, 该 处 很 可 能 存 在 墓 园 及 相 关 建 筑 ⑩。 蓝 田 支 家 沟
与西 汉 列侯 丧 葬有 关 的 内容 , 史 书 中记 载不 多 , 如“ 以列侯葬淮 南王( 刘长 ) 于雍 , 守冢三 十户” ⑦、
门阙、 罘思、 祠 堂 等⑩ 。整 体来 看 , 《 葬律 》 所 载 西 汉 列
《 从 西 安 凤 栖 原 西 汉 家 族 基 地 来 看 西 汉 列 侯 墓 葬
的 几 个 问题 》 ⑤ 等。 整体 来看 , 西 汉 列 侯 墓 葬 既 包 含 墓

汉代的丧葬制度

汉代的丧葬制度

汉代的丧葬制度
汉代的丧葬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低估的。

在汉代,人们非常重视丧葬仪式,认为这样可以慰藉死者的灵魂,使其得到安宁。

本文将介绍汉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其丧葬仪式、葬地选择、葬礼用品等方面的内容。

一、丧葬仪式
汉代的丧葬仪式十分复杂,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吊丧:死者的家属在灵堂前哀悼,哭泣不已。

2.孝服:死者的家属为死者穿着孝服,以表示哀悼之情。

3.灵车:死者的遗体被送上灵车,运送到墓地。

4.安葬:死者的遗体被放在墓地中,并进行祭拜。

5.烧纸:家属在墓地前烧纸,以祭拜死者的灵魂。

二、葬地选择
汉代的葬地选择十分严格,一般选择死者生前居住的地方或者祖先的墓地。

对于统治者和贵族来说,他们的葬地通常选择在山上或者在河边,以体现其高贵的地位。

同时,汉代的葬地也注重风水,认为葬地的好坏会影响死者的灵魂。

三、葬礼用品
汉代的葬礼用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丧车:丧车是用于运送死者遗体的工具,通常由多个车辆组成。

2.孝服:孝服是死者家属为死者穿着的服装,通常由多个颜色组成,以区分不同家庭的孝服。

3.灵杖:灵杖是用于主持葬礼的工具,通常由长杖和短杖组成。

4.香烛:香烛是用于祭拜死者的灵魂的工具,通常由多个蜡烛组成。

5.冥器:冥器是用于纪念死者的工具,包括花瓶、镜框、杯子等。

四、总结
汉代的丧葬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仪式复杂,葬地选择严格,葬礼用品丰富多彩。

通过了解汉代的丧葬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传统。

西汉海昏侯国职官设置札记

西汉海昏侯国职官设置札记

第52卷第1期2021年2月Vol.52No.1Feb.202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西汉海昏侯国职官设置札记温乐平(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99)摘要:根据汉代侯国职官制度,海昏侯国职官制度相对完善。

在行政职官中,设置相1人,官秩400石;丞1人,秩200石;尉2人,秩200石;又设乡有秩、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若干人,皆为百石以下斗食少吏:分别主管海昏侯国的吏治、民政、赋税、诉讼、治安等行政事务。

在侯国家臣职官中,设置家丞1人,官秩比300石;仆、行人、门大夫各1人,庶子1人,先马、中庶子14人。

此外,海昏侯国家臣中还可能有傅、主簿、舍人、私府长、食官等职官。

关键词:西汉;海昏侯国;职官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21)01-0099-08随着海昏侯墓园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及信息公布,学术界对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及其他研究的热度持续不断。

以西汉海昏侯刘贺为中心的议题逐步拓展开来,特别是与海昏侯国有关的专题一直备受关注。

关于海昏侯刘贺、墓葬及出土器物的研究成果有许多,主要有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1](P45-62),杨军等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论语-知道〉简初探》[2](P72"75).王子今的《海昏:刘贺的归宿》[3](P3"9).黄今言和温乐平的《刘贺废贬的历史考察>[4](P10-'9).王意乐和徐长青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奏牍》[5](P9'-97).赵明的《试论海昏文化的历史维度>[6](P91"99).温乐平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奢葬僭制问题探讨》[7](P100-'07)o然而,限于史料不足,对海昏侯国的城市遗址、地理范围、人口户数、社会经济、职官制度等诸多问题仍未深入研究,尤其是海昏侯国职官制度一直是疑难问题,不见专文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摘要:丧葬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相关的制度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文章从南昌海昏侯角度对西汉侯制丧葬制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对西汉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从而起到了解历史的目的。

西汉在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丧葬研究方式能够在实际中起到分析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海昏侯;西汉;侯制丧葬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借助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丧葬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南昌海昏侯墓简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海昏侯墓的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对西汉的侯制丧葬制度研究和规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入性的研究能够起到推动历史研究发展的目的。

海昏侯墓结构呈居室化倾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使用汉代葬制的西汉列侯墓,之前发现的一些汉墓多沿用楚制,其椁室面积达400平方米,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閤、主椁室构成,布局完整,说其像一座地下“豪宅”一点也不夸张。

整个墓室内部的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北回廊按功能区分为衣笥库、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回廊按功能区分为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东回廊按功能区分为厨具库;南回廊甬道两侧为车马库,甬道按功能区分为乐车库。

此外,每个功能分区均发现有属遣策一类的带有文字的木牍和各式造型的青铜灯。

其中木牍文字墨书,属汉隶,在全国汉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发现,说明这位海昏侯不仅“豪”,而且很有文化,这一发现对国内当前有关西汉侯制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该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如玉璧和佩饰、耳杯、剑具、印章等等。

根据石文嘉的研究,目前出土的汉代随葬玉璧数量在500件左右。

从形制上看,汉代随葬玉璧可以分为非出廓璧和出廓璧两大类,出廓璧目前仅出于男性墓葬中,只有诸侯使用。

海昏侯墓只见到了非出廓璧,包括分区和不分区的非出廓璧,从中可以看到海昏侯墓张扬“王气”的同时又很内敛约束。

随着出土文物的整理,这位故王所藏的财富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多。

海昏侯墓无论是墓葬形制或者是其他礼制形式,都遵循了列侯级别葬制,随葬品中表现出的“王气”主要体现在财富方面,没有指向僭越侯制到王制,也就是说,海昏侯墓富而不贵,这种情况的存在表明了在实际中,海昏侯的墓主人在财富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但是在社会地位方面与帝王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刘贺做过西汉的皇帝,但是被废之后,其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二、西汉诸侯丧葬制概况已知的汉代诸侯墓看,西汉仍流行侯、后异穴合葬形式。

东汉则采用民间早在西汉中期已出现的同穴合葬由此看来,诸侯及后的墓向和穴位安排可能是根据地形风水来决定的,与汉代社会男尊女卑以右为尊的习俗关系不大。

殉葬真车马或象微性的车马器,也是西汉诸侯墓的一项重要内容。

殉葬真车真马原是先秦旧制,西汉初期仍多在墓葬附近挖坑另埋,以后逐渐移置敖墓门前或墓室内,专设车马库陈放车马。

这种在墓门前和墓室内专设车马库埋置真车马的做法,盛行于西汉中期,一般是一辆木车,11一13匹生马。

或以为所殉三车似即载死者衣冠至墓穴的乘、道、桑三魂车川,西汉帝陵也有大型真车马殉葬川,列侯墓则少见阁,推测真车马殉葬可能是西汉皇帝、诸侯所专用,列侯勋戚只能由皇帝特赐,海昏侯墓真马车的发现,表明了西汉列侯在丧葬中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与此同时,以真车马器和车马明器代替真车马殉葬的现象也开始流行,使用者不限于皇帝、诸侯,一般汉墓中也时有发现,大约到了西汉末年,真车马器和车马明器已完全取代真车马殉葬制度。

汉代的埋葬制度等级分明,汉律有相关的规定,一旦政治权贵人物葬埋过制被朝廷发现,如果在实际中出现了违反朝廷规定的行为,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且惩罚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如“孝景三年,侯不害嗣,十二年,后二年,坐葬过律,免。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刘贺所犯1127条罪状中就有“服斩缞,亡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

”(《汉书·霍光传》)因为有了这些忌惮和政治上的约束,无论是作为海昏侯活着时候修建的墓园或是其家人为其修建的坟丘和葬制,只要是负责监侯使命的扬州刺史或豫章官员视域范围内的丧葬过程和祭祀,都不应该有超乎列侯礼制的僭越。

西汉王朝建立后,为强化集团统治,仍以种种方法使奴隶社会的宗族关系继续存在下去。

其中一法是让每个宗族成员固定在一个地缘土地上,世代聚族而居,同时以丧葬形式强化这种血缘与地缘关系。

使每个成员都视祖茔神圣不可动摇,生是亲属,死必同茔,即使远离故乡而生活,死后也要“叶落归根”,葬入祖茔。

东汉的郑玄为之诠解说:“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一宗一祖“生相亲爱,死相哀痛”。

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宣传,使同地而居,同族而葬的观念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与目前发现的其他地方的西汉王墓内的玉衣不同的是,在海昏侯墓中并没有发现相应的玉衣,这说明西汉在玉衣的使用方面有着严格的固定,西汉对玉的喜爱程度是非常高的,高级贵族在死后都会使用相应的玉器作为陪葬品,刘贺墓中发现了相应的玉器,但是没有高等级的玉衣,这与其身份有着很强的吻合度,社会定位的高低与其死后的丧葬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墓室的建造方面,汉代竖穴木椁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圹,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这种时代特征典型的墓室结构是研究西汉诸侯墓室构造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分析中可以看出,椁室之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之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棺木之形状,仍以长方箱形为主,亦有头部较宽之例,至于现代普遍使用的弧形棺盖则极为少见,棺板之结合以榫卯或棺钉为之。

椁室之外,填土亦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而设者有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底有排水设施,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

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

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于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于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

值得说明的是砖室墓的墓葬形式并非突然出现于西汉中期,其源头也许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山西、陕西地区所使用的土洞墓习俗。

土洞墓的洞穴形制其实与砖室墓的横穴概念相似,即由地面向下开掘一竖穴墓道,到底部之后,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最初做为放置随葬品之用的龛室,后来逐渐扩大,成为放置棺木之墓室,不过战国时期的洞穴为宽浅洞,到后来才转变为深长洞,说明西汉的墓葬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的。

在建造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礼仪来进行,避免出现违反规制大的问题出现,这样才能够在建造中实现合理利用的目的,避免了后期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三、从海昏侯墓看西汉侯制丧葬(一)封土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一座墩墩山上,整个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等构成,东边不远处就是当时生活的海昏城遗址,由内外城组成,面积3.6平方公里。

关于汉代墓地的选址,大约遵守两个方面的规律,一是墓葬堪舆术的介入,即俗称的风水说。

根据记载,汉代的堪舆术已经非常盛行,《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了堪舆金匮十四卷。

二是当时的礼俗传承,即汉代约定俗成的规定。

西汉时期陵墓的选址绝大多数是在都邑的附近高地埋葬,海昏侯也不例外。

墓地的布局,也遵循了西汉帝王陵多数为“帝西后东”的习俗,为海昏侯在西,夫人墓在东,汉律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四丈是九米多高,海昏侯墓的封土呈覆斗形,高约七米,没有超出规定。

(二)棺椁比较观察墓葬形制和棺椁制度,海昏侯墓只有一条南向的墓道,墓室总面积400平方米,墓道宽5.92-7.22米,长15.65—16.17米。

目前,已经发掘的西汉列侯墓有十几座,如河北邢台南郊刘迁墓、山东临祈西汉刘疵墓、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四号墓(刘祖墓)、济南市西郊腊山汉墓、湖南马王堆轪侯利仓家族墓、湖南永外陈陵侯墓、湖南沅陵虎溪山沅陵侯墓、安徽双古堆汝阴侯夫妇并穴合葬墓、徐州韩山西汉墓一号墓(刘女宰墓)、徐州宛朐侯刘埶墓、江西莲花县安成侯墓、陕西新安机砖厂利成侯墓、咸阳杨家湾汉墓、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汉景帝阳陵陪葬的周应墓和丙武墓等列侯墓葬等。

这些列侯可分为万户侯、千户侯和百户侯。

如富平侯张安世“益封万六百户”,降侯周勃“食降八千一百八十户”,轪侯利仓为“七百户”。

不同层次的列侯埋葬的墓室面积有一定差别,富平侯张安世的墓室部分长35米,宽24.5米,面积为857.5平方米,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利苍之妻辛追的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8米,面积为327.6平方米。

所以,海昏侯的墓葬大小不越制。

棺椁制度在两周时期的表现为“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海昏侯用的是二椁二棺,诸侯之下,大夫之上,不合周制单数,但也不越制。

实际上,棺椁制度是否多重不是汉代陵墓等级区分的关键,核心要素是玉衣制度、“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和外藏郭制度等。

海昏侯墓没有发现黄肠题凑,也没有“祭享”为功用的便房,是否用了梓木的棺材,等待确认。

外藏(车马)坑只有一个,比起富平侯的六个外藏坑,已经是侯制中的至简。

(三)礼乐比较探讨用鼎与乐悬制度。

媒体报道,海昏侯出土了九鼎,表明墓主的身份不一般,合乎《公羊传·桓公二年传》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的规定,对应了刘贺当过27天皇帝的背景。

其实,张闻捷在《试论马王堆一号汉墓用鼎制度》(《文物》2010年第6期)一文考证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有正鼎三套:太牢九、七两套并各有陪鼎三,(漆)太牢七鼎一套。

西安张家堡发掘的一座王莽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中也出土有铜鼎5件、大釉陶鼎4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张家堡新莽九鼎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