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分类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光、温、水和一般 的营养物外,一类含量甚微(1µmol/L以下), 但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起到调节 和控制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
植物激素 包括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源产生的活性物质, 它可以由何处的器官或组织,运转到别的器官或 组织,这些物质在体内含量极微,但起的作用却 很大,参与调节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
不同植物激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同一激素往往 又具有多种生理作用。植物的同一生理过程一般又受到 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控制。 各种植物激素之间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又相互 拮抗,它们共同协调和控制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 理效应,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 并施用于植物的外源化学物质。
十、贮藏保鲜防衰老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延长水果、蔬菜和花卉 在采收后的保鲜期,防止衰老、变质和腐烂,提高 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减少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 损失。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有延缓衰老的功能,如用6-BA处理 甘蓝等蔬菜,能有效地保持采收后的新鲜状态,对提高食 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十分有利。应用比久、矮壮素和2,4-D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大白菜、洋葱、大蒜、马铃薯等蔬菜, 可防止在贮藏期间变质、变色和发芽。
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器官分化、开花、结果、 成熟、脱落和休眠等,均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控制。
植物如果缺少了这些活性物质,便不能正常生长发 育,甚至会死亡。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促进植物的生 长发育,也可以抑制或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从胚的 形成,种子萌发,营养体生长,开花结实,到植株衰老、 死亡,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
植物生长调节剂

8.促进成熟。乙烯利渗入到植物体内,促进乙 烯释放,引起一系列成熟的代谢变化。用乙烯 利催熟的果实有番茄、辣椒、香蕉、柿子、桃 、梨、苹果、西瓜、菠萝、柑桔等。
9.化学杀雄。甲砷酸盐、2,4-滴丁酯可破坏 雄蕊的花粉,而不影响雌蕊发育,从而得到雄 性不育花粉,使自花授粉植物实现异花授粉, 获得杂交种子。
另外还可用于农产品贮存保鲜,调节性别分化 ,抗逆境等方面。
二.使用方法
1.浸蘸法。
2.喷洒法。
3.土壤浇施。
4.涂布法。用毛笔或其它用具把药涂在待处理 的植物某一器官或特定部位称为涂布法。
三.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的因素
1.环境条件。①温度。②湿度。③光照。 2.栽培措施。 3.植物生长发育状况。 4.使用时期。 5.使用浓度。 6.使用方法。
一.应用范围
1.矮化防倒,改造株型。矮壮素(CCC)能使小麦 节间缩短,茎秆粗壮,叶片变小,直立型,造成 很好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了倒伏的危险。 调节啶使棉花节间紧凑,叶片变小,防止徒长, 塑造合理株型和群体结构,改善棉铃生育条件, 成铃数增加,铃重增加。
2.控制休眠与萌发。用α-萘乙酸甲酯(MENA)、 青鲜素(MH)等在贮存期或采收前处理马铃薯块 茎、洋葱和大蒜的鳞茎可减低萌发率,延长贮存 期。萘乙酸(NAA)钠盐、MENA、MH可防止根菜类 如胡萝卜、萝卜、芜菁、甜菜贮藏期间的萌发。 赤霉素可解除马铃薯在二季栽培时的休眠。
4.乙烯类。促进果实成熟衰老,抑制细胞的伸长 生长,引起横向生长,促进器官脱落,诱导花芽 分化,促进发生不定根的作用。如乙烯利(2-氯 乙基膦酸)。
5.脱落酸类。促进休眠,抑制萌发,阻滞植物生 长,促进器官衰老、脱落和气孔关闭。其特点是 促进离层的形成,导致器官脱落,增强植物抗逆 性。如赛苯隆。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类可以改变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抵抗病虫害并延长储藏期。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可分为植物激素和非激素两大类。
1.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植物内部合成并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它们在植物体内起到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发育的作用。
2. 非激素类调节剂非激素类调节剂是指那些虽然不属于植物激素,但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例如,多种微量元素(如锌、硼、铜等)和一些有机酸(如柠檬酸、琥珀酸等)都属于非激素类生长调节剂。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与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反应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
1. 激素类调节剂的作用机制激素类调节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来调节植物生长。
它们可以刺激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促进幼嫩组织生长;或者抑制伸长侧芽和根系的生长,从而提高主茎和果实的产量。
激素类调节剂对植物的作用很多,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 非激素类调节剂的作用机制非激素类调节剂的作用机制相对复杂,与植物的养分吸收、代谢过程以及酶活性等有关。
例如,微量元素调节剂在植物体内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状况。
有机酸类调节剂则能调节植物生长中的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过程。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抵抗病虫害和延长储藏期。
1. 促进植物生长适量使用激素类调节剂可以增加植物根系的生物量,促进根系伸长和分支,增强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
2. 提高农作物产量激素类调节剂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节律,促进穗分蘖的发育和花粉电镜管插入秀丽隐绵腺舌才明;而非激素类调节剂则可以调节植物的矿质吸收和养分平衡,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香焦生的时候运输,用乙烯利催熟。
土豆有矮壮素。
果菜运输中用乙烯拮抗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
微量使用这类物质,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达到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目的,但用量过大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致可分为六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生长延缓剂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以下作用特点:①作用面广,应用领域多。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适用于几乎包含了种植业中的所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如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海带、紫菜、食用菌等,并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合、呼吸、物质吸收与运转,信号转导、气孔开闭、渗透调节、蒸腾等生理过程的调节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改善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按人们所需求的方向发展。
②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
③可对植物的外部性状与内部生理过程进行双调控。
④针对性强,专业性强。
可解决一些其他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形成无籽果实、防治大风、控制株型、促进插条生根、果实成熟和着色、抑制腋芽生长、促进棉叶脱落。
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最佳。
气候条件、施药时间、用药量、施药方法、施药部位以及作物本身的吸收、运转、整合和代谢等都将影响到其作用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素类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
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指南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指南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植物激素、抗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效果。
本文将介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使用指南。
一、植物激素1.生长素(Auxins)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苗期,可以使用生长素浸泡种子,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在育苗过程中,可以喷洒生长素溶液,促进幼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
2.赤霉素(Gibberellins)是一类能够促进植物幼苗生长和开花的植物激素。
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浸泡种子、喷洒叶面或根部处理方式添加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3.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侧芽生长的植物激素。
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促进植物侧芽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枝条数量。
4.脱落酸(Abscisic acid)是一种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在果树果实成熟期,可以通过喷洒脱落酸溶液,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二、抗生素1.链霉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植物生长的抗生素。
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洒链霉素溶液,抑制植物细胞分裂,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
2.庆大霉素是一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抗生素。
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浸泡种子、喷洒叶面或根部处理方式添加庆大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1.糖类是一类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洒糖溶液,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有机酸是一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物质。
在土壤酸碱度调节中,可以通过添加有机酸,调节土壤pH值,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
以上是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使用指南。
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说明书严格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词解释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词解释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药剂。
这类物质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植物的生长效率和抗性,有利于植物的健康发育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合成激素,细胞分裂素,营养促进剂,抗生素,抗病毒剂和叶面肥等。
植物激素通过诱导植物胚芽萌发、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以及增强植物抗性,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和抗病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细胞分裂素用于调节植物的内质的活力,加快伤口的愈合,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体积,提高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营养促进剂是指一类物质,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细胞表面特性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增强植物对环境和病原菌的抗性,提高农作物的根柄和叶片表面的光亮度,使植物更加健康,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抗生素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保障植物的健康发育,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受病害的影响。
抗病毒剂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保障植物的健康发育,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受病害的影响。
叶面肥可以快速添加植物的营养,起到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用,使植物更加健康。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叶片衰老、枯萎、萌发不良、开花不艳等植物生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植物的生长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能会对植物及其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使用应当慎重,多注意科学使用。
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引入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及植物的特性,施用的量和频率等因素而定,以保证植物获得最大的生长调节效果。
综上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和抗病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也有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当科学施用,合理分配。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延长贮藏器官休眠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青鲜素,萘乙酸钠盐,萘乙酸甲酯。
2,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赤霉素、激动素、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硫脲,氯乙醇,过氧化氢。
3,促进茎叶生长赤霉素、胺鲜酯(DA-6),6—苄基氨基嘌呤,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
4,促进生根吲哚丁酸,萘乙酸,2,4—D,比久,多效唑,乙烯利,6—苄基氨基嘌呤。
5,抑制茎叶芽的生长多效唑,优康唑,矮壮素,比久,皮克斯,三碘苯甲酸,青鲜素,粉绣宁。
6,促进花芽形成乙烯利,比久,6—苄基氨基嘌呤,萘乙酸,2,4—D,矮壮素。
7,抑制花芽形成赤霉素,调节膦。
8,疏花疏果萘乙酸,甲萘威、乙烯利、赤霉素、吲熟酯,6—苄基氨基嘌呤。
9,保花保果2,4-D,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防落素,赤霉素,6—苄基氨基嘌呤。
10,延长花期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比久。
11,诱导产生雌花乙烯利,萘乙酸,吲哚乙酸,矮壮素。
12,诱导产生雄花赤霉素13,切花保鲜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氨氧乙酸,硝酸银,硫代硫酸银。
14,形成无籽果实赤霉素,2,4-D,防落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15,促进果实成熟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乙烯利,比久。
16,延缓果实成熟2,4-D,赤霉素,比久,激动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17,延缓衰老6-苄基氨基嘌呤,赤霉素,2,4-D,激动素。
18,提高氨基酸含量多效唑,防落素,吲熟酯。
19,提高蛋白质含量防落素,西玛津,莠去津,萘乙酸。
20,提高含糖量增甘膦,调节膦,皮克斯。
21,促进果实着色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比久,吲熟酯,多效唑。
22,增加脂肪含量萘乙酸,青鲜素,整形素。
23,提高抗逆性脱落酸,多效唑,比久,矮壮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模拟或干扰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理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等方面。
根据它们的作用和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生长促进剂:这类调节剂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如赤霉素(Gibberellins,GAs)、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生长素(Auxins)、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等。
2.生长抑制剂:这类调节剂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如脱落酸(Abscisicacid,ABA)、乙烯(Ethylene)、多效唑(P aclobutrazol)等。
3.生长延缓剂:这类调节剂能够延缓植物生长,使植物表现出矮化和紧凑的株型,如多效唑(Paclobutrazol)、矮壮素(Chlorocholine chloride,CCC)等。
4.保鲜剂:这类调节剂用于延长水果和蔬菜的货架寿命,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等。
5.抗旱剂:这类调节剂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如脱落酸(ABA)等。
6.其他调节剂:还有一些调节剂具有特定的功能,如促进生根、抑制生根、促进开花、防止落花落果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栽培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量。
过量或不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导致不良效果,甚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遵循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GA1、GA3、GA4、GA7等。
O CO HO H3C H
GA1
O CO HO H 3C H COOH HO H 3C H CH2
H
OH CH2
HO
O CO
H
OH CH2
COOH
H3C
H
COOH
GA3
O CO H COOH H CH2
GA4
GA7
研究表明,在大量的赤霉素类物质中,只 有少数几种赤霉素具有生物活性,其它都是 活性赤霉素的代谢产物或中间产物。 赤霉素主要通过发酵来生产,其中以GA3 (赤霉酸,也称为九二0)为主,也有GA4、 GA7的混合物,目前通过发酵法的改良,可 以单一生产GA4。
1938年菽田和住木又从赤霉菌培养物过滤 液中分离纯化出两种活性物质,命名为赤霉 素A和赤霉素B。 1955年Jake MacMillan首次从高等植物 (未成熟的菜豆种子)中提纯出赤霉素GA1。 后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在此方面开展了卓有成 效的研究,从多种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中分离 出118种结构类似的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 GAx,其中x是数字序号,按发现的顺序命名。
这些天然存在的生长素类物质的结构如下:
(CH2)3COOH N H
Cl N H
CH2COOH
吲哚-3-丁酸
4-氯-吲哚-3-乙酸
(indole-3- butyric acid, IBA)
(4-chloro-indole -3-acetic acid,4-CI-IAA)
CH2CH2OH N H
CH2COOH
第九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
绪论
第一节 植物生长促进剂 第二节 植物生长延缓剂 第三节 植物生长抑制剂
绪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和各种 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植物 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同时,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如温度、光照、湿度等变化的影响。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在低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使植物产生 明显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反应。目前已发现并公认的 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 素、脱落酸和乙烯。
(三)赤霉素类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赤霉素的作用方式之一是提高多种水解 酶的活性,其中a-淀粉酶、核糖核酸酶、脂 肪酶等,都能通过赤霉素的诱导重新形成; 另一方面赤霉素也能促进溶酶体等释放出贮 藏的酶类,以提高水解酶的活性,使贮藏物 质大量分解,输送到新生器官共生长用。 因此,应用赤霉素可打破种子、块茎、 鳞茎等植物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赤霉素 的另一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可促 进植物茎节的伸长和生长。另外,赤霉素还 可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改变雌、雄花比例。
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在 番茄、冬瓜、西葫芦和黄瓜防止落花落果, 但由于2,4-D在高浓度下可以作为除草剂应 用,因此,使用时一定掌握使用方法和剂量。 防落素较2,4-D应用安全,不易产生药 害,主要用于番茄防止落花落果,也可用于 茄子、辣椒、葡萄、柑橘、苹果、水稻、小 麦等多种作物增加产量。
(二)赤霉素类的结构与活性 赤霉素是一类双萜酸化合物,其基本骨架 为赤霉烷(ent-gibberellane),它有四个环 组成,含有20个碳原子见图1。根据碳原子数 量,赤霉素可分为两类:一类含20个碳原子 的,称为C20赤霉素;另一类含有19个碳原 子,称为C19赤霉素。C19赤霉素是在代谢反 应过程中失去了第20位的碳,结果19位碳上 的羧基与10位碳形成一个内酯桥。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简写为PGR)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 活性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较低的浓度下 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 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 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进 展之一。 1928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P. W. Went) 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生长活性物质,1934年 柯格尔(F.Kogl)和哈根一史密特(A.T.HaagenSmit)、1939年西曼(K.V.Thimann)分别从人 尿和根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吲哚乙酸(IAA),后 不久又人工合成了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 (NAA)。
赤霉烷骨架结构
O CO H 3C H
H
CH2
HO
H
COOH
H3C
H
COOH
GA9(一种C19赤霉素)
GA29(C2位羟化反应导致失活)
图1赤霉素的化学结构
具有活性的赤霉素有下列特征:①7位碳 原子上均为羧基;②C19赤霉素的相对生物活 性高于C20赤霉素;③3β-羟基、3β,13-二 羟基或1,2不饱和键是赤霉素具有最高生物活 性的特征,如GA1、GA3、GA4、GA7等;④ 具有2β-羟基的赤霉素不具备生物活性,如 GA29。
二、赤霉素类(Gibberellins)
(一)概述 1926年日本人黑泽发现水稻恶苗病可引 起稻苗徒长,这是受赤霉菌(Gibberella kujikuroi)感染的缘故。 1935年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科学家菽田 首次从水稻恶苗病菌中提取得到赤霉素 (Gibberellic Acid, GA)晶体。
赤霉素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种植无核葡萄、 促进成熟及果实肥大,在盛花期两周前,开 花后10天,用100mg/L溶液浸渍处理两次, 即可使葡萄无核,成熟期提前2~3周。 赤霉素对谷物种子的a-淀粉酶的生物合成 有促进作用,所以在啤酒工业制备麦芽时, 用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麦芽的a-淀粉酶的 活性。 赤霉酸(GA3、九二0)用于水稻、芹菜, 增产作用明显。苄氨基嘌呤与GA4、GA7混 用可促进坐果、调节果型。GA4、GA7混用 可使黄瓜雄花比率大大提高。
生长素类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差。吲哚乙 酸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在酸性介质中极不稳 定,已被强光破坏,在植物体内也易被吲哚 乙酸氧化酶分解。而后来合成的吲哚丁酸 (IBA)在光照下会慢慢分解,对酸稳定,也 不易被植物中的氧化酶分解,而是代谢为吲 哚乙酸。萘乙酸难溶于水,结构稳定,耐贮 存性高。
(三)生长素类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根、茎、 叶、花、果吸收,并传导到作用部位,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诱导和促进植物细胞分化, 尤其是促进植物维管组织的分化;促进侧根 和不定根发生;调节开花和性别分化;调节 坐果和果实发育;控制顶端优势。
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概括为三类: 一是芳香环为吲哚环,主要品种为:吲哚乙 酸、吲哚丁酸、4-氯-吲哚-3-乙酸、吲哚-3-乙 醇、吲熟酯; 二是芳香环为萘环,主要品种为:萘乙酸、 萘乙酰胺、萘氧乙酸; 三是芳香环为苯环,该类品种也称为苯氧羧 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结构为在苯环上连接氧基羧酸,品种之 间的差异主要在苯环上取代基团和羧酸不同。 典型代表为2,4-D。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波尔斯 -汤姆生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从大量的苯 氧类化合物中筛选出了2,4-D,它具有比 IAA、萘乙酸的生理活性大许多倍的效应。后 来相继发现了其它内源植物激素:乙烯 (1962年),细胞分裂素(1964年),脱落 酸(1965年)。
20世纪末,新发现了很多种植物生长物 质,其中主要的有多胺(polyamine)、芸苔 素内酯(brassinolide)、茉莉酸(jasmonic acid)等,均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及应用前 景。Moore已把芸苔素内酯列为第六类激素。 在此期间,也相继人工合成了具有相同活性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且在农业、林业、园 艺上广泛应用。
第一节 植物生长促进剂 (Growth stimulators)
植物生长促进剂是指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 分化和伸长的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或活 性的不同,又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类和油菜素甾醇类等。
一、生长素类(Auxins)
(一)概述
植物激素中最古老的是生长素。在达尔文 等对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研究的基础上,荷 兰科学家F. W. Went于1928年首次分离出生 长素。后来科学家从孕妇的尿中提纯出生长 素,并经检定出化学结构为3-吲哚乙酸 (IAA)。同时在酵母提取物和根霉 (Rhizopus suinus)培养物中也提纯了IAA。 此后大量的实验证明IAA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 的生长素。后来IAA已被人工合成。
NHCH2 N1 6 5
2 3 4 7N 8
H
O
N
NHCH2
C=C N
吲哚-3-乙醇
(indole-3- alcohol)
苯乙酸
(phenyl acetic acid, PAA)
随着天然生长素的人工合成与应用,导致 了后来大量非天然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的合成与发展,它们与吲哚乙酸具有相似的 活性和相同的生长调剂功能。
(二)生长素类的结构与活性 从化学结构看,具有生长素生物活性化合 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为:①具有一个芳香环 (吲哚环、萘环、苯环);②具有一个羧基 侧链(乙酸、丁酸、丙酸、羧酸酯、酰胺 等);③有些物质在芳香环与羧基侧链之间 有一个氧原子间隔。
以上述两种结构为基础,通过C20氧化状 态、环上羟基数目和位臵,以及手性的不同, 形成了赤霉素类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2 3
1 20 4 10 5
11
18 19
12 13 17 9 8 14 16 6 15 7
CH3
H
CH2
H COOH H3C COOH
GA12(一种C20赤霉素)
O CO OH CH2
三、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s)
(一)概述 1955,Miller在加热灭过菌的鲱鱼精子 DNA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具有促进细胞分裂 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将其命名为激动素 (Kinetin,KT),1956年经提取、纯化后, 发现是一种腺嘌呤衍生物,即为6-呋喃氨基 腺嘌呤(N6-furfurylaminopurine)。实验证 明KT可以促进不含维管束组织的烟草茎髓部 外植体在含有IAA的培养基上分裂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