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工作方法提纲
河道水文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水文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的治理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河道水文工程的施工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河道的水文工程,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水文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项目概况该项目为城市中心区的一条主干河流,总长度约为10公里,流经区域人口密集,河道环境恶劣,河道水质差,河床狭窄,流速较快,易发生洪水。
为改善河道环境,提高河道的水质,减缓洪水的影响,需进行水文工程的施工。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岸线整治、水质处理等。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应对施工的整体目标和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确定施工的时间安排和计划。
包括确定施工范围、施工时间、选定施工方法等。
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等问题。
2. 河道疏浚在河道疏浚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疏浚。
首先应对疏浚的目标和范围进行合理的确定,然后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疏浚。
在疏浚过程中应注意对疏浚物的处理,应合理布置沉沙池和处理设施,以保护周边环境。
3. 岸线整治岸线整治是河道水文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岸线整治旨在保护河岸,加大河道容积,提高水质。
岸线整治的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到岸线的保护和改造。
应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岸线整治,并应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
4. 水质处理水质处理是河道水文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水质处理的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到水质的改善目标。
应选用合适的水质处理设备进行水质处理,应对水质处理设施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以保证水质处理的效果。
5. 施工后的保养与维护在水文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的成果进行保养和维护。
保养与维护的工作应包括定期巡查和维护、定期清理和修整等,以确保水文工程的长期效果。
四、施工方案的实施在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按照规划和方案进行。
同时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城市水务管理复习提纲

水务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1. 水务规划的概念;水务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涉及内容——水务规划涉及的内容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水利工程经济学等多门科学,涉及到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切与水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
2. 城市水务管理的概念;城市水务管理——就是实行在城市区划内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体制,即对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地下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比)不仅考虑自然资源系统如何满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而且要考虑如何调整人类的水资源需求,以谋求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水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1 统一管理水资源,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为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提供依据3 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加强供水管理,加速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5 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保证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6 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7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市水务现代化水平8 进一步加强各项防洪措施,确保城市安全9 统筹规划,实施区域间调水,保证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10 保护、改善水生态与环境,建设国际化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任务:1、防洪2 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3 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4 供水(输水)的保证5 排水的保证6 污染处理7 水环境与生态保护8 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工作9 制定水价10 制定法规4. 城市水文学的概念;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着重研究城市及周围地区的水分循环,水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与城市人群的相互关系。
5. 城市水文的研究手段;(1)上下游对比把城市地区河流的上游与同一条河流下游所收集的数据加以比较(2)前后期对比把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前后数据进行对比(3)流域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水文数据进行对比。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复习提纲

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水文水资源系
2013.4
老师写在前面的话
同学们本着认真、客观、中肯的态度对课程及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和建议,其中多有建设性,老师非常感动并已归纳整理,相信在以后 的教学实践中会逐步试用。在此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应部分同学要求,这次给大家发了新版PP复习提纲,复习范围和重点 可以此提纲为准。 答疑时间:第9周(即本周)周四上午3-4节,过期不候,呵呵! 考试时间:第9周(即本周)周六晚上7:00-9:00,同样过期不候。 考试地点:六教6201、6301、6401,一班一教室,按班级顺序自下而 上排。教室座位安排采用隔列隔行方式坐。 学院越来越强调考试纪律,希望同学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复习,争 取考出好成绩!
径流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1、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水量,m3/s。
2、径流总量:时段T内通过某一断面总水量,m3。 3、径流深: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mm。 4、径流模数: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流量,m3/(s·km2)。 5、径流系数:径流深与降雨量之比,表示流域产流能力。对于 闭合流域,α<1。
W QT R 1000F 1000F
10 1.30 1.32 1.33
50 -0.03 -0.07 -0.10
90 -1.26 -1.23 -1.20
99 -2.18 -2.03 -1.88
100 -10.00 -5.00 -3.33
0.20 0.40 0.60
均值为中心考察
(二)统计参数矩法初估
2
( xi x ) xi —称为离均差
二、水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1.成因分析法:建立水文现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物理方
程,预测未来水文现象。
2.数理统计法: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推求水文现象的统
最新水文学原理复习提纲

水文学复习提纲使用说明:本资料为NJU-GEO水文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腊春版。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
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1.成因分析法2.数理统计法3.地理综合法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其中海洋水为13.38×108km3,占地球总水量96.5% 5、中国水资源及其特征。
降水总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万亿m³,地区分布不均匀;河川径流量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地面蒸发返回大气,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m³;土壤水通量土壤水通量4.2万亿m³,其中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地下水资源量全国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³特征:(1)总量大,人均少(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3)年际年内变化大(4)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6、什么是水危机。
水资源缺乏、水生态环境恶化和因缺水引发的冲突,是构成当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危机三大方面。
7、水文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又称“水分循环”、“水循环”。
8、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水分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
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
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由于此水分交换广及及全球,故名大循环。
小循环:水分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
水文部门的工作方案

水文部门的工作方案水文部门是负责监测、预测和管理水资源的重要部门。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水资源的管理变得越发重要。
因此,水文部门的工作方案至关重要,它将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文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网络。
这包括建立水文站点、安装水文监测设备、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等。
水文监测网络的建立是水文部门工作的基础,只有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才能为后续的预测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因此,水文部门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水文部门需要开展水文预测工作。
水文预测是对未来水文情势的预测和预警,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水文部门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多种信息,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未来的水文情势进行预测。
水文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防汛抗旱、水资源配置等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水文部门需要不断改进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另外,水文部门还需要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
水资源管理是水文部门的核心职责,它包括水资源的利用、保护、调配等方面。
水文部门需要根据水文监测和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水文部门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防止水质污染、水量过度开采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水文部门还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文监测、预测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水文部门需要加强科研工作,推动水文监测、预测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资源管理水平。
最后,水文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公众的水文意识和水资源意识对于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水文部门需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向公众传达水文知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公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综上所述,水文部门的工作方案涉及到水文监测、预测、管理、科研和技术创新、公众宣传等多个方面。
水文部门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案,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水文学》复习提纲

《工程水文学》复习提纲一、流域径流形成过程(1)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
(2)河流、流域、降水、下渗、蒸散发、径流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并掌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二、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1)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三、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1)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流域降雨径流相关要素的计算。
(2)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
(3)考核对单位线、瞬时单位线、时段单位线的理解;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四、水文预报(1)水文预报的原理、常用的预报方法以及对预报成果误差的修正方法。
五、水文统计(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皮尔逊III型、经验频率曲线参数的初估方法,掌握矩法公式在水文随机变量推算中的应用;水文频率计算的适线法。
(2)相关系数、回归系数。
六、设计年径流分析(1)年径流和年输沙量的资料审查;年径流量的频率分析计算;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及插补延长。
(2)设计年径流量的推求、设计年径流的年内分配;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时、具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时、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三种情况下设计年径流分析的方法和计算。
七、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洪峰、洪量样本系列的选样,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特大洪水的处理。
(2)设计洪水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典型洪水的选择及放大方法,掌握设计洪峰流量、洪量和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
八、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点雨量、面雨量、时段雨量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暴雨资料的选样;不同资料情况下设计暴雨的计算。
(3)掌握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和步骤,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定义
2、系统的组成及其任务、系统的工作体制
3、自报式、应答式遥测站的定义
4、信号形式的分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5、格雷码的定义、传输速率
6、无线电电磁波:接收功率=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传播损耗
7、数据通信的基本传输形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
第二章水文数据自动遥测
1、传感器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
2、数字传感器的类型
3、水位编码器的型式:增量编码器、全量编码器
4、翻斗式雨量计的工作原理
5、遥测水位计的种类、浮子式遥测水位计的组成
6、遥测站的主要功能、设备结构图
7、固态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与传感器的连接方式
第三章水文数据传输
1、超短波遥测站的组网方式
2、中继站的主要功能及分类
3、水文数据传输通信信道、各通信信道的遥测站设备结构图、站网组网方式
4、应用于水文中的卫星种类:
工作频率
气象卫星上行UHF 下行L波段
海事卫星移动站—卫星L 地面站—卫星C
通信卫星KU波段
北斗卫星L波段
5、同步静止卫星的定义、应具备的条件
6、海事卫星的组成:空间段、地面站、移动站
7、Inmarsat、VSAT通信信道的遥测站设备结构图
第五章系统的规划设计、鉴定验收与运行管理
1、在系统建设时,要收集的基本资料。
2、系统的供电:遥测站的日耗电量计算
3、系统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精度
1。
水文与水资源(给排水)复习提纲

一、判断1.水资源的概念P4广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2.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与区别P46概率:总体频率:样本区别:概率是理论值,频率是经验值关系:随着对水文现象的测验次数增多,频率值趋近于概率值3.汇流时间,流域汇流时间的含义P133汇流时间:净雨从流域上某点至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汇流时间流域汇流时间:净雨从流域最远点至其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4.地质年代的划分P180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主要依据生物演变和地壳运动等重大变化来划分的,它不能给出地质形成的确切时间,但可以给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是指利用同位素技术测定岩石形成后所经历的实际时间5.岩石空隙类型及描述指标P197空隙类型:孔隙、裂隙、溶隙描述指标: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6.岩石水理性质及指标P201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指标: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渗透系数7.含水层:是指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水量的岩层。
透水层:只是透水而不储层水的岩层称为透水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也不能给出水量的岩层。
8.地下水的两种分类方式及内容P204分类方式:埋藏条件、含水类型内容: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又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9.V渗透与V实际的区别和联系P245渗透速度是一种假想速度V实是实际速度比大小:V实大于V渗二、填空1.P6水量平衡原理的作用:方程式计算未知量、分析检验水文水资源计算是否合理水量平衡原理:在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2.P15流域的概念:指汇集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区域3.P20降水三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其特征表示方法P21:①降水累计曲线②降水过程线③等雨量线)4.P38水文信息采集的三个途径:水文年鉴、水文手册和水文图集5.P99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6.P173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7.P314、317物探、钻探与水文地质的关系:间接直接8.P346地下水污染的特性:(1)隐蔽性(2)难以逆转性(3)延缓性三、计算1.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P26(包括径流系数)某条河工程所在的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71km2,年径流模数为18.4(L/s*km2),其年径流量、径流深度和径流总量分别为多少?径流总量W=QT径流深度Y=11000w F径流模数M=1000QF径流系数α=YX2.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P23①算术平均法③泰森多边形法四、简答1.水文循环的特点P5①水循环永无止境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水文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探的重点和基本工作方法简要提纲黄连明二00八年五月于沈阳Ⅰ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一、查水源1、矿坑水来源(1)地下水;(2)大气降水;(3)地表水:(4)老窑水。
2、工作手段(1)地表测绘;(2)简易水文;(3)水文钻探;(4)水文物探;(5)坑道调查。
3、解决问题(1)划分含水层(带);(2)确定水力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地下水之间);(3)水文地质单元;(4)地下水运动特征及规律(补、径、排关系)。
二、找通道1、矿体赋存规律(1)层状;(2)脉状;(3)星点块状;(4)与围岩接触关系。
2、矿区构造发育规律(1)构造发育程度;(2)矿体围岩与含水层的关系;(3)断裂破碎带发育规律。
3、可能充水形式(1)顶板;(2)底板;(3)含水层中;(4)断裂导水;(5)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补充(露天采场或大破碎带导水);(6)未封的钻孔;(7)地面塌陷。
三、算水量1、准备工作(1)分析确定可能充水的来源和通道;(2)收集并研究已有资料(水文气象,长期观测,地下水,地表水的运移规律及水量);(3)确定计算方法和采用的参数值(各种水文地质试验)。
2、计算方法(1)比拟法;(2)涌水量与水位降低关系曲线法;(3)水均衡法;(4)地下水动力学法。
要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预测计算方法;一般比拟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应用的比较多。
Ⅱ矿区工程地质勘探一、划分勘探类型1、依据矿体、围岩特征等问题的主要层位,划分四类:(1)松散、软弱岩类;(2)块状岩类;(3)层状岩类;(4)可溶盐岩类。
2、依据复杂程度,划分三类:(1)简单型;(2)中等型;(3)复杂型。
二、勘探要求1、一般要求(1)划分岩组。
查明不利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和分布;(2)查明构造。
确定结构面的级别及主要不良优势结构面,对矿床开采的影响;(3)矿体及围岩稳定性评价;(4)岩溶发育程度和主要特征,充水,充填情况及厚度,岩性,结构特征;(5)风化带的划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蚀变带的性质及范围;(6)系统、完整的测定各种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7)特殊岩土,特殊矿区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边坡、松散区、块状岩、层状岩查清稳定性,并提出开采时对边坡的影响。
3、剥离的强度勘测。
三、勘探方法1、工程地质测绘;2、工程地质钻探(编录);3、坑道工程地质;4、工程地质测试。
主题词:岩组、构造、风化带(蚀变带)、RQD值、物理力学性质。
四、工程地质评价主要进行稳定性评价,要结合开采方式,对边坡稳定性或井巷稳定性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评价。
1、露采边坡(1)坚硬、半坚硬岩,注意结构面的组合关系,软弱夹层情况进行判别,给出最终边坡角。
(2)松散软岩类,划分不同区评价,有饱水砂层应疏干试验及饱水抗剪后,建议边坡角。
2、井巷围岩,用两种方法对比评价。
(1)岩体质量系数法Z=I×f×SZ—岩体质量系数;I—岩体完整系数(可用RQD值);f—结构面摩擦系数(主要结构面);S—岩石坚硬系数,S=Rc/100,Rc—岩块饱和轴向抗压强度。
(2)岩体质量指标M=(Rc/300)×RQD3、地下水溶开采的矿床,根据顶、底板岩(矿)石、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溶解性,膨胀性和液柱压力大小,结合开采方案综合分析,初步评价溶腔的稳固性。
Ⅲ矿区环境地质勘探一、环境地质调查1、区域稳定性,收集矿区附近历史地震资料,新构造活动情况,分析有否活动断裂。
2、调查矿区所处社会环境(建筑物类型、密度),自然地理环境(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
3、勘探矿区调查内容(1)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
(2)有影响的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
(3)可能污染源的物质的赋存状态、含量和分布规律。
(4)热水(气)查清分布,控制因素,水温,流量,化学成分,补、径、排关系。
(5)矿体埋深>500米时要进行地温测量,确定恒温带,温度和地温梯度。
(6)有放射性元素,要进行调查,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4、扩大延深勘察矿区调查(1)矿坑排水,引起区域水位下降,井、泉干枯及地下水补、径、排的变化。
(2)地查水污染调查,排放物的量、途径和方向,处理和利用情况。
(3)矿坑水污染调查,硫化矿体、放射性、汞砷等的污染,排放浓度,分布范围,危害程度。
(4)矿山开采引起的塌陷,山体失稳,崩落,地裂,沉降等。
(5)收集矿山不同开采中段的井巷温度,确定地温梯度。
(6)尾矿和废石堆的稳定性,可否形成泥石流及复垦还田的情况。
二、矿区环境地质评价1、确定矿区环境地质类型(三种)(1)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2)质量中等;(3)质量不良。
2、区域稳定性评价(地震影响、断裂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影响)3、矿区水环境质量评价4、矿区环境地质评价(灾害地质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岩溶充水矿床要预测开采时的泥砂溃塌及疏开排水引起塌陷的程度,分布范围,及地表水渗漏、倒灌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5、扩大延深勘探矿区环境地质评价(1)已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水污染,塌陷,滑坡,地层开裂,泥石流,山体失稳。
(2)在表明条件的基础上,对现状评价,预测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意见。
Ⅳ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和要求一、水文地质测绘(地表调查)1、分区域和矿区。
区域比例尺采用1:50000—1:10000;矿区采用1:10000—1:2000;区域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重点,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测绘。
矿区测绘范围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以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重点。
2、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应全面收集和充分利用航(卫)片解释、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相邻矿区的资料。
3、具体做法(1)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
(2)详细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天然(泉)和人工(井)露头及水化学特征,岩溶发育情况,第四系松散层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3)调查矿山老窿的分布。
(4)对现有生产矿井和勘探坑道进行水文地质编录,系统收集生产矿井(或露天采矿场)的水文地质资料。
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1、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掉钻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测量涌(漏)水量,有条件时,应观测钻进中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必要时应测量稳定水位并进行简易放(注)水试验。
2、描述岩心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密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溶率。
3、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位。
三、水文地质钻探1、采用清水钻进,地层破碎采用泥浆钻进时,应采取有效洗井措施。
2、揭露多个含水层,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
分层抽水试验和分层测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
3、钻孔口径视目的而定,一般不小于91mm。
观测孔要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需要。
4、岩心采取率,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60%,粘土大于70%,砂土大于50%。
5、孔斜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要求。
6、钻孔控制深度以揭穿主要目的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少数孔兼顾矿体主要储量分布标高。
对底板冲水的矿床,应按勘探剖面加深控制,其深度以揭穿含水层的裂隙、岩溶发育带为原则。
7、结合矿区的物性条件,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水文物探测井(含井中测流)。
8、钻孔除留作长期观测孔外,均应封孔。
封孔方法可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的开采方式研究确定。
四、抽水试验1、抽水试验前应获得自然流场水位,流量变化趋势和速率的资料。
试验过程中严禁抽出的水就地排放造成回渗或侧灌,注意地面塌陷、沉降现象。
2、抽水方法分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可根据概化的水文地质模型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要求选择。
3、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1)水位降深应根据试验目的和含水层富水程度确定,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其值宜不小于10m;当采用涌水量与降深相关方程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进行三次水位降低。
(2)稳定时段延缓时间宜根据含水层特征、补给条件确定。
单孔抽水试验不少于8小时,潜水层抽水、带观测孔抽水和有越流及潮汐影响的抽水,必须延长。
(3)水位、流量稳定程度应结合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确定。
水位波动相对误差:抽水孔不大于1%;观测孔水位变化不大于2cm。
涌水孔波动相对误差:当q>0.1L/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当q≤0.1L/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
波动相对误差按下式计算:波动相对误差(%)=(最大或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值×100%(4)应取全取准水位下降、流量、水温和水位恢复的连续观测资料。
4、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1)宜采用定流量或阶梯定流量抽水,也可用定降深抽水,其降深值可参考稳定流抽水要求执行。
(2)抽水孔水位,流量的波动误差可参照稳定流抽水标准。
(3)抽水孔水位,流量累计观测时间,可按对数轴上的分格点进行。
(4)抽水延续时间应根据试验目的参照水位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S (或h2)—lgt形态确定。
当曲线出现固定斜率的渐近线时,观测时间需后延续一个对数周期;有越流补给时,观测时间则需曲线经过拐点后趋于水平时为止;有观测孔时,应以代表性观测孔的S(或h2)—lgt曲线判定。
(5)停抽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按3款执行。
5、具有多层含水层的矿区,需分层评价时,应进行分层抽水试验。
水文地质条件允许,可用井中测流方法进行混合抽水,分层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6、大型抽水试验(1)宜在勘察后期进行,必须建立在获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天然流场及其动态变化资料的基础上。
(2)水位降深、降深次数和延缓时间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试验目的和计算方法确定,抽水水量应对天然流场有较大的扰动,尽可能暴露储存量与径流量的转化关系和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
(3)观测孔(点),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方法确定,宜布在不同的富水区、参数区、边界水量交换地段以及地表水、“天窗”、断裂带等地段。
必要时外围区亦应布少数孔控制。
(4)具体观测方法应按专项设计执行。
五、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关系1、应选择代表性井、泉、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等进行动态观测(详查段),勘探阶段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
2、水位、水量、水温观测,一般每隔5—10天一次,雨季或急剧变化时段加密。
日变幅大的地区,应选定一个时段进行微动态观测;水质一般按丰、枯季取样。
连续观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当勘探周期不足一年的中、小型矿床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视矿区条件酌定。
3、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勘探结束后由生产部门继续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