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1 总则1.1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是水文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
水文地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1)为发展农业、畜牧业,大规模开垦荒地,围海造田,改良土壤,治理沙漠和解决山区人畜用水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资料;(2)为工业布局,城市建设,矿山建设,海港建设,水利建设和铁路、公路新线选线等经济建设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3)为国防建设和三线建设,特别是为国防尖端工业提供所需的区域水文地质资料;(4)为水文地质科学研究提供区域基础资料,并为各种专门性水文地质勘探提供设计依据。
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目的,虽然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地区应各有侧重。
1.2 文地质普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查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各类含水层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补给条件与运动规律,概略了解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做出评价。
1.3文地质普查工作必须遵照“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密切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分别轻重缓急,按照“农、轻、重”的次序,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全面规划,统一部署。
对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建设比较集中的地区、严重缺水地区、边防地区、主要牧区、国营农场分布地区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应优先予以安排。
1.4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必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认真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坚持“鞍钢宪法”,继续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实行专业队伍“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群众队伍“以采为主,采探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同时还要与水利部门以及有关的地质勘探队伍、地质院校和科研部门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一、引言水文地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动力系统的流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水文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套操作规程,本文将对水文地质调查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调查目的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文特性等,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与分布、掌握地下水动力学特征、评价地下水开采潜力、预测地下水的利用可行性、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等。
三、调查前准备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的和区域特点,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区域范围、调查方式、样点位置选择、调查方法与技术等。
2. 收集基础资料:收集相关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开采利用和环境状况等基础资料,为调查提供依据。
3. 确定调查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调查,避免雨期或大幅度水文地质变化的季节。
四、调查内容1. 地质调查:进行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等地质调查,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层位分布情况,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2. 水文调查:采集并记录有关地下水位、泉水位、水温、水质等水文要素,绘制水文地图和水文剖面图,并进行水文特征分析。
3. 地下水埋深调查:通过井探、探井等方法测量和确定地下水位的埋深分布,揭示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
4. 水文地质剖面调查:根据调查计划,在不同地块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水文地质剖面调查,获取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地下水层结构等信息。
五、调查方法与技术1. 野外采样:根据调查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现场采样,采样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采样目的包括水位测量、水样采集、水温测量等。
2. 仪器仪表使用:使用合适的仪器仪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如水准仪、电导率计、水温计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水文地质数据需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运用地质、水文、地球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索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旳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旳物理地质现象等旳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旳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规定:调查记录格式规定统一,点位精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测点观测要仔细,描述要精确,记录内容尽量详细,要有详细旳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旳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性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旳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理解水质并取样,同步访问泉(井)旳动态特性,记录井旳口径、构造及抽水设施。
多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顿完毕,发既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改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识精确,记录和图件互相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旳观测与描述地质观测点旳布置,以能控制多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
下述状况一般都应定点:地层、标志层、化石层旳界线;不一样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旳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旳或具有代表性旳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他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旳观测与描述对各类岩层旳观测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旳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构造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性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性、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状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旳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
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
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
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
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
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
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
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1、野外地质填图(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3)对于具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表示于图上。
(4)用手持GPS、地质罗盘、量角器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交会法、方位距离法、地形地物法等将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
6-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室内实验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水质分析、土分析及岩样分析等。
一、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是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进行水质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分带规律,以便为工农业供水、国防供水及饮用水的水质作出评价。
1、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对钻孔(抽水钻孔必须分层取样)、机井、 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均要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并选择10%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
简分析的主要项目为:pH 、游离CO 2、CO 32-、HCO 3-、C1-、SO 42-、Ca 2+、Mg 2+、K +、Na +及总硬度等。
水质全分析项目应增测:Fe 2+、Fe 3+、NH 4+、F +、NO 2-、NO 3-、H 2PO 4-、可溶性SiO 2、耗氧量及侵蚀性CO 2。
2、凡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工矿、城镇、农灌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酚、氰、汞、铬、砷、铜、锌、锰、铝、铅及镉等有害元素,以及有机农药、有机汞等分析项目。
3、凡水质变化比较复杂的滨海地区或内陆湖盆,以及红层地区,所有钻孔均应分层或分段(厚含水层)采取水样,查明咸、淡水的分界面和水化学的垂直分带。
在进行抽水试验时,应在现场定时测定氯离子的变化,绘制氯离子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4、在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及食道癌等)分布地区,应根据具体需要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钨、钒、钛、镍、钼、钴、硒、锶、钡、铀、镭、钍及氡等元素,以及有机质、腐植酸等分析项目。
5、对于热矿水,除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外,应增测氟、溴、碘、硼、锂、锶、钡、铀、镭、钍、氡及气体成分(包括逸出气体和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氮、甲烷、氦、氩等分析项目。
6、油田地区,应增测与油田水有关的环烷酸、溴、碘、硼等分析项目。
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仅作参考学习,禁做抄袭发表,如有违权,将诉维法)徐洋摘要:在矿产普查和勘探中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有效条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它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和矿山生产的安全。
水工环地质资料是正确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不可缺少的,同时还影响到矿床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或安全事故的处理决策问题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矿区水文环境地质工作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程度和精度,势必影响到整个矿区的评价和矿床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规划,矿区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同时,水文环境地质工作也应同时并进。
现就矿区水文环境地质工作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作浅述。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内容、方法1.简述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1.1工作目的矿区水文、环境地质工作的关键任务以及目的是:调查矿井地带一些基本的情况(水文、环境),探出供水水源方向,预测出矿坑涌水量,对坑道顶底板稳固性作出初步评价,提出为防止矿坑水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以及环境影响的意见,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对于一个矿床基本情况的调查和了解首先要考虑构成它的基本内容,比如:如何找到矿产、如何展开一些勘测工作,还有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等等。
同时,当递送一些矿产量的数据资料时还有注意其他资料:水文地质材料、地质勘探过程详情。
这些资料都要进行相应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以满足编辑开采设计的要求。
1.2基本任务(勘探阶段)水文地质: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对于矿床中填入水的情况,同时还有矿坑自身会出水的多少都是考虑条件。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环境地质:对于矿井所在地的测试,主要有环境质量,还有一些预见性质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综合出有效的措施。
2.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2.1.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2.1.1水文地质调查内容(1)水文地质测绘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其地质观察点应该如何进行布置,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又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控制各种地质界线的地质体。
我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doc 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一、总则1、滨海地区包括沿海岛屿、摈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的山前丘陵台地等。
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考虑自然单元和国际图幅的完整性,工作范围可适当往内陆扩大。
2、在滨海地区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规划提供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并为沿海地区的工农渔业、城镇港口、国防工程、围海造田、土质改良等有关供水、排水和工程地质方面的专门性勘察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在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需水量不大的地方,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成果,也可作为供水技术设计的依据。
3、滨海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主要任务是:(1)重点查明海水入侵的影响范围,咸淡水的交界面以及淡水含水层或淡水透镜体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补给排泄、水质水量及动态变化等:(2)对地下淡水资源及其开采利用,作出远景评价;(3)调查沿岸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国防工程和海港建设的布局提供资料;(4)初步查明滨海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的沼泽、洼地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提出疏千排水和土质改良的途径:(5)概略了解水源污染的范围、程度和原因以及与地下水因素有关的地方病;(6)注意综合找矿工作,对热水、矿水、肥水的利用远景作出评价。
4、在已进行过水文地质勘察的沿海岛屿、城镇港口和边防地区,应以综合研究为2,连点成面。
在已完成区域水文地质测绘的滨海地区,主要是补充勘探试验工作,以提高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5、为了保证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质量,野外测绘宜在旱季进行。
普查工作中应紧密结合沿海岛屿、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山前丘陵台地等不同类型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选择相应的工作方法,着重研究和解决本地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6、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第四纪地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调查研究。
以便深入了解控制地下水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各种不同因素。
7、在基岩广泛分布的山前丘陵台地6,应着重在沟谷发育、切割深、露头好的地段进行测绘。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述§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与重要性目的:为工程项目设计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的分布、变化规律,为利用或排泄地下水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重要性:(1)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调查;(2)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费用高、工期长的工作;(3)既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懂得如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2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类:(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3)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一、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为制定某项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或为某项专门任务提供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条件,水量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范围:较大,几百、几千或上万平方公里。
比例尺:一般小于1﹕10万。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或为开展地下水某方面的专项研究所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任务:详细查明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解决所提出的生产实际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范围:一般较小,视工程项目的规模而定。
比例尺:一般大于1﹕5万。
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目的:查明水位、水量、水质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行任何类型的水文地质调查都需要地下水动态和均衡方面的资料。
为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服务。
时间:有长有短。
监测项目:水位、水量、水质等。
§3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主要针对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任务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其原因主要是,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服务的,而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精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水文地质调查也应划分为相应的阶段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室内实验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水质分析、土分析及岩样分析等。
一、水质分析
水质分析是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进行水质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分带规律,以便为工农业供水、国防供水及饮用水的水质作出评价。
1、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对钻孔(抽水钻孔必须分层取样)、机井、 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均要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并选择10%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
简分析的主要项目为:pH 、游离CO 2、CO 32-、HCO 3-、C1-、SO 42-、Ca 2+、Mg 2+、
K +、Na +及总硬度等。
水质全分析项目应增测:Fe 2+、Fe 3+、NH 4+、F +、NO 2-、NO 3-、H 2PO 4-、可溶
性SiO 2、耗氧量及侵蚀性CO 2。
2、凡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工矿、城镇、农灌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酚、氰、汞、铬、砷、铜、锌、锰、铝、铅及镉等有害元素,以及有机农药、有机汞等分析项目。
3、凡水质变化比较复杂的滨海地区或内陆湖盆,以及红层地区,所有钻孔均应分层或分段(厚含水层)采取水样,查明咸、淡水的分界面和水化学的垂直分带。
在进行抽水试验时,应在现场定时测定氯离子的变化,绘制氯离子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4、在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及食道癌等)分布地区,应根据具体需要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钨、钒、钛、镍、钼、钴、硒、锶、钡、铀、镭、钍及氡等元素,以及有机质、腐植酸等分析项目。
5、对于热矿水,除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外,应增测氟、溴、碘、硼、锂、锶、钡、铀、镭、钍、氡及气体成分(包括逸出气体和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氮、甲烷、氦、氩等分析项目。
6、油田地区,应增测与油田水有关的环烷酸、溴、碘、硼等分析项目。
盐卤水分布地区,应分析溴、碘、硼、锂、铷、铯、锶、钡等微量元素。
多金属矿床分布地区,应分析铜,铅、锌、钼、钴、钛等金属元家。
在放射性矿床分布地区,应增测铀、镭、钍、氡等分析项目。
二、土分析
1、土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层名称和确定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
盐碱土分布区,应测定土的可溶盐含量及其化学成分。
2、对钻孔中第四系含水层的岩性,一般应作颗粒分析定名。
在可能有孢子花粉和微体古生物存在的新生代地层,为确定地层时代,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和地层剖面,有目的地和系统地采取分析鉴定样品。
3、在黄土地区,除了鉴定含水层的水理性质,测定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以外,还要鉴定黄土及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主要试验项目有:压缩试验、湿陷试验、剪力试验(自然的或饱和的,固结的或非固结的)及崩解等。
为阐明黄土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及间接评价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做下列试验项目:颗粒组分、可溶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容量、孔隙比、天然湿度及最大分子吸收度等。
必要时,可增加下列分析项目:有机质、PH 、矿物成分(包括粘土矿物)、毛细上升高度及击实试验等。
4、在盐碱土分布地区,应根据土坡剖面分层采取土样,进行可溶盐的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三、岩样分析鉴定
1、在岩溶地区对各类可溶岩,应采取代表性的岩样,做相对溶解度试验和岩石化学分析。
2、在一般基岩分布地区,应根据需要,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做镜下鉴定,进行岩石定名,了解其结构。
必要时,应进行孔隙率的测定或根据工程地质工作的需要进行抗压等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
3、对含盆地层,如中、新生界红色地层,必要时应选择典型剖面分层采取岩样,进行可溶盐的测定,查明其成分与含量。
在钻进工作中,应采取岩心进行可溶盐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