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育种
四川抗白粉病育种概况

墓i } 础琏抛
I l 自粉Leabharlann 育种概况 nJ 抗 i i黄 可兵 邢 国风 杨 仕 雷
( 南科技 大学 生命科 学 与工程 学院 四川 绵 阳 6 1 0 ) 西 2 0 0 摘 要 : 文 简要 的慨 述 了四 川小麦 抗 白粉病 育种 情 况 , 出 了小 麦抗 白粉 病 育种 的 方 法 : 本 提 常规 杂 交 育 种 、 交转育 育种 、 回 DNA 分子 标记 的辅 助 育种 、 变 育种 等 , 诱 强调 既要 加 强垂 直抗 性 为主 的抗 白 粉病 育种 , 又要 进行持 久 抗性 品种 的选 育与利 用。
1 5 9 0 、0 8 S 1 8 多 ,且 变 异速 度 快 ,使得 许 多抗 病基 因逐渐 丧 失抗 1 、 绵 阳 1 、绵 阳 1 、绵 阳 3 9 8 — 、W8 8 、 性; 此外 化 学 防治 不仅 增 加人 力 、 力 、 力 的投 入 , S 6 8 S 3 4 、 5 、 8 、0 6 、 内 物 财 W8 8 、W 2 3 R 7 R 8 0 0 2
Ke r s wh a ; o d r l e b e d n y wo d : e t p w e mi w; r e i g y d
小 麦 白粉病 是 由专性 寄 生真 菌 ( lm r r . WWP Bu ei ga a mi mN) 引进 一 些抗 白粉 病 的材 料 . 而 对 这些 材 从
(co l f i cec n n ier g o tw s U i r t o e h ooy, a yn ,i u n6 0 Sh o o f S i ea dE gn e n , uh et nv s y f c n l Le n i S e i T g Mina gS h a 2  ̄ c 1 0
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

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
小麦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种病害,致病菌孢子引起,传播危害很大。
由于小麦传粉活动强,白粉病的传播非常快,造成极大损失。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已经受到较高的重视,发展了抗病品种,以减少由病害造成的损失。
1、新疆产的长白21号小麦
长白21号是新疆成功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可以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
白粉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之一是空气湿度较大,若空气湿度较大时,以长白21号作为播种,抗病药力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以较小的成本来实现防治白粉病的效果。
2、黑龙江普特27号小麦
普特27号小麦也是黑龙江省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可以耐寒性、耐旱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可以抵抗湿度较大、大温差的环境,还具有较好的抗病药力,能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3、湖北开元小麦
开元小麦是湖北省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具有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是抗病品种的优良品种。
4、山东泰山5号小麦
泰山5号小麦是山东省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具有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是抗病品种的优良品种。
以上是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它们都具有优良的抗病能力,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小麦生产的损失,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

小麦抗病品种的選育研究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当今世界面临着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小麦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人类粮食需求至关重要。
然而,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选育出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其中包括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直接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还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选育出抗病品种对于保障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抗病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1. 遗传多样性的利用小麦的抗病性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因此,选育抗病品种的第一步是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混合杂交或杂交后代的选择,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抗病性的个体。
2. 抗病基因的筛选抗病品种的选育还需要对小麦植株中的抗病基因进行筛选。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连锁图谱分析,可以准确地鉴定出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
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品种中,提高其抗病性能力。
三、抗病品种选育的方法1. 病原菌的筛选选育抗病小麦品种的第一步是对引起小麦病害的病原菌进行筛选。
通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采集小麦病害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抗病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抗病性评价抗病性评价是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的方式,对小麦种质资源中的抗病性进行评价和筛选。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病程发展速度、病害程度和抗病效果等。
通过多次评价,找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或个体。
3.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选育抗病小麦品种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的杂交育种、自交系选择和后代选择等方法,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中,提高其抗病性能力。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及其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及其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是一种重要的抗病基因,能够有效抵
抗小麦白粉病的侵染。
对于发掘和利用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首先需要从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中克隆出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序列,并进行功能分析。
可以利
用克隆技术,PCR等方法,验证pm2基因对白粉病的抗性以
及其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 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构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pm2基
因及其等位基因进行标记,构建遗传图谱。
通过遗传图谱的构建,可以进一步研究pm2基因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后续的定位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3. 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利用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进行遗
传改良,通过杂交、选择等技术将其导入抗病基因贫乏的小麦品种中,培育新的抗白粉病小麦品种。
通过品种选育,可以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抗病机理研究:研究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抗病机理,
揭示其与白粉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抗病的机制,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抗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发掘和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及其等位基因
是提高小麦抗病性和品种选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
pm2基因的功能、遗传特性和抗病机制,可以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小麦产业的发展。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是一种针对这种需求而培育的新品种,具有高产、耐病、营养丰富等优点。
本文主要介绍中育9302的育种方法、特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高产;抗病;营养丰富一、引言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为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使得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难以保证。
因此,培育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育9302就是一款针对这种需求而培育的新品种,其具有高产、抗病、营养丰富等特点。
二、育种方法中育9302的育种方法主要采用了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在遗传育种方面,选取了耐病、高产表现突出的小麦品种进行配对杂交,同时结合选择、筛选等手段对后代进行多轮选择和筛选,最终得到了表现优异的F9代后代。
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了分子标记标记法、多点标记标记法和群体多重连锁分析法等方法,从而提高了选育效率和选育准确性。
三、特性1.高产中育9302的高产性表现十分突出,每亩产量可达到1100公斤以上,较传统品种提高了10%左右,大大增加了小麦的产量。
2.抗病中育9302的抗病能力也非常强大,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叶锈病等多种病害均有较好的抵抗力,从而减少了农民的防病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3.营养丰富中育9302的面粉质量好,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四、应用前景中育9302作为一款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它可以成为小麦种植的重要品种,推动小麦的高效、可持续种植。
另一方面,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带动食品产业的发展。
因此,中育9302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614

2023年第11期新品种160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614郑建敏 蒲宗君 罗江陶 邓清燕 王德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摘要:川麦6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Ta1/02-3987,抗条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
其籽粒均匀度高,膨化效果好;茎秆壁厚,具有耐低温特性。
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02.10kg,较对照绵麦367增产5.1%;生产试验产量468.77kg,比对照绵麦367增产8.8%。
2023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220003。
关键词:川麦614;优质中筋;抗病;高产A New Wheat Variety Chuanmai 614 with High Quality,Disease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ZHENG Jianmin,PU Zongjun,LUO Jiangtao,DENG Qingyan,WANG Dejun(Crop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vironment-Friendly Crop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Wheat B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n Southwestern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P.R.C.),Chengdu 61006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生产品质优、效益高、绿色健康的农作物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育种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育种改良是改善品质、提高单产、聚合多种抗病性(减少农药施用量)等工作的有效途径。
基因精细定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基因精细定位是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并进一步缩小其所在区域,从而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和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NJ3946进行精细定位,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栽培一粒小麦TA2032和M389衍生的品系NJ3946。
(2)感病小麦品种:白粉菌菌株Bgt38。
(3)分子标记:多态性分子标记、旁侧标记、全基因组SNP检测标记等。
2. 实验方法(1)白粉病抗性鉴定:利用白粉菌菌株Bgt38对NJ3946与M389杂交产生的F2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
(2)遗传分析:通过分析F2群体的表型数据,确定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方式。
(3)基因定位: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筛选多态性分子标记,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然后,通过旁侧标记和全基因组SNP检测标记,进一步缩小基因所在区域。
(4)候选基因分析:根据候选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抗感亲本间多态性比较,推测潜在的候选基因。
三、实验结果1. 白粉病抗性鉴定F2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接近3:1,表明白粉病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
2. 基因定位利用BSA技术筛选多态性分子标记,将PmNJ3946定位在染色体3AS上13.6-cM的Xbarc294-Xbarc012区间。
3. 候选基因分析根据候选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抗感亲本间多态性比较,推测3个CC-NBS-LRR基因和3个受体蛋白激酶可能为潜在的候选基因。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NJ3946进行精细定位,成功将其定位在染色体3AS上13.6-cM的Xbarc294-Xbarc012区间。
这一发现拓宽了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多样性,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来源。
同时,本研究推测3个CC-NBS-LRR 基因和3个受体蛋白激酶可能为潜在的候选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线索。
陕西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白粉病的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尽管在抗病育种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白粉病的疫情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陕西省腹地地区。
因此,寻找并利用陕西地方品种中的抗白粉病基因资源,开展相关的遗传研究,对于解决当地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陕西地方品种的遗传分析,探索抗白粉病的遗传机制,和研究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抗性程度。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筛选具有抗白粉病表型的地方品种材料,并测试其抗病性。
2.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抗性的主效基因和副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
3. 研究抗白粉病基因在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连锁关系,以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4.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白粉病能力的地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配对杂交和群体选育。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筛选和抗病性测定。
通过调查采集陕西省内的小麦地方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田间调查和鉴定,筛选出具有抗白粉病表型的品种,然后在田间进行抗病性测试。
2. 分子标记检测。
利用SSR和SN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规模样本中检查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分析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3. 遗传分析和选育。
通过计算遗传参数和建立遗传连锁图,对抗白粉病基因在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连锁关系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将具有较高抗病性的地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群体育种。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将挖掘到陕西地方品种中的抗白粉病基因资源,深入探索抗白粉病的遗传机制,为培育抗病小麦材料提供新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为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业种质资源的优势,提升小麦生产效益作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抗白粉病育种(breeding wheat f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2006-12-20 (来源:浙江农网)
以抗白粉病为主要目标的小麦品种改良工作。
小麦白粉病过去是一种次要病害,只在气候温和、潮湿多雨的地区,由于半矮秆品种的推广,种植密度增大和水肥条件提高,特别是氮肥施用量的增大,使小麦植株分蘖增多,生长茂密,造成田间郁蔽,故而白粉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在过去不常为害的地区也成为主要病害之一。
白粉病抗源计有Pm1-Pm9等9个位点12个抗病基因(包括5个复等位基因)。
这些抗白粉病基因大多数来自四倍体小麦种及黑麦,其中Pm2和PM6及Pm4在中国各地表现高抗;Pm8一度表现抗病,但近年在一些地区开始丧失抗性。
抗白粉病特性可以通过现有品种鉴定筛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理化诱变和引种等方法获得。
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抗白粉病品种时,亲本当中一般应有一个对白粉病免疫或高抗的,否则不易选出抗病后代。
不同抗病亲本的抗性遗传规律也不相同,一般具有显性特点的第一代表现抗病,有的抗多种致病性的遗传存在显性和稳性,因而第一代抗病与否都不淘汰,从第二代开始选择,连续数年,前期抗白粉病材料应尽量多留,后期再严格选择,以求选出既抗白粉病,综合性状又好的品种。
小麦白粉病菌要求相对湿度高、光照弱,最适温度为20℃左右,在白粉病常发地区进行田间鉴定,一般不需接种,只需对被鉴定的材料加大种植密度、增加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并在保护行种上感病品种,以制造发病条件。
鉴定标准一般有反应型和严重度二种。
反应型分5级:0为免疫,1为高度抵抗,2为中抗,3为感染,4为高度感染。
严重度分7级,根据取样调查求普
遍率、严重率并计算发病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