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巴西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说课稿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是一节介绍巴西这个国家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巴西,了解巴西,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巴西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巴西在地理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的笔记

以下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的笔记:
1.巴西的人口以白种人为主,其次是混血种人,而南美洲的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其次是白种人。
2.巴西的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的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
的移民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移民为主,从而使得南美洲的人种比较单一。
3.巴西的民族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非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4.巴西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工业,其中钢铁、汽车、飞机制造业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5.巴西的农业以咖啡、蔗糖、大豆等为主,其中咖啡是巴西最重要的农业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
大的咖啡生产国。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的笔记。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经济:发展中的工农业
引进并种植甘蔗,
制糖业兴起
大量种植咖啡,成为
世界上的“咖啡王国”
工业
采伐森林,
出口木材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先后发现黄金、 金刚石,掀起了
“采金热”
天然橡胶种植兴旺期,
曾以“天然橡胶的 故乡”著称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经济:发展中的工农业
亚亚热马带马孙雨平林孙原气候河 植被:雨林
热带 大西洋
热带
巴西高原
咖啡、甘蔗、柑橘
热带草原气候
巴西利亚
植被:草原
人口、城市、工业区集中分布
记笔记啦
南半球、西半球 大西洋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拓展——金砖五国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中巴合作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环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巴西地形
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占面积的 1/3
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占面积的2/3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地形以 高原、平原为主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环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巴西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环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为什么巴西国旗的底色是绿色?
Brazilwood
巴西 木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人教版教材《巴西》完美版
环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为什么热带雨林能在巴西生长?
第二节 巴西

世界足球王——巴西
巴西的文化精粹:
足球 和 桑巴舞
热情奔放的桑巴舞
一、巴西的 地理位置:
巴西
1.半球位置:
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西半球
一、巴西的 地理位置:
巴西
2.海陆位置:
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 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以高原和平原 为主的地形。
工业中心集中在东南沿海: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6、农业
农业: 产量占世界首位的农作物:
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剑麻
“咖啡王国”—咖啡生 产量、出口量第一
乙醇汽车
剑麻
7、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为全球提供 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 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 止水土流失
调节全 球气候
“地球之肺”
提供木材
提供良好的 生态环境, 维护生物多 样性
主要地形区:
巴西高原、 亚马孙平原
地势: 南高北低
2、河流: 亚马孙河 世界第二长河; 流量和流域面积世界最大
伊泰普水电站
3、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亚马孙平原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巴西高原
3.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三、人文环境
1.人种 :巴西——“世界人种博馆”:
巴 1、白种人占50%多
亚马孙河热带雨林有哪些作用?
练习:
亚马孙平原
大
西 巴西利亚巴西高原
洋
伊泰普E
水电站
圣保罗 里约热内卢
①②
读图分析巴西重工业多集中分布在①、 ②两个地区的原因。 ①两城市附近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②濒临海洋,海上运输便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巴西(高中区域地理)

5.多元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狂欢节原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桑巴舞结合
了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现 代足球起源于英国,是巴西人最喜欢的运动。
6.读图:地形区:①
②
。
(2)河流:③
(3)大洋:④ 。
(4)重要纬线:⑤
⑥
(7)城市:A.
(首都)
B.
(最大城市)C.
。
6.读图:地形区:①亚马孙平原②巴西高原 (2)河流:③亚马孙河(3)大洋:④大西洋 (4)重要纬线:⑤赤道⑥南回归线 (7)城市:A.巴西利亚(首都) B.圣保罗(最大城市)C.里约热内卢
附近有优质铁矿资源, 是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原料。
巴西煤矿资源缺乏,东 南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便于从 国外运进煤炭、石油等能源资 源来发展工业。
东南地区水能开发多, 水电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 动力。
24.最为丰富的矿产是哪种? 铁矿石
25.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东南沿海地区。
. 为什么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靠近原材料产地。 (2)位于沿海,交通便利。 (3)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4)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巴西为解决能源问题,利用本国大量 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 酒精;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故 在巴西,汽车是“先喝酒,后上路”。
从图上、书上找信息
1、巴西有哪些著 名的矿产资源?
铁矿
2、何种矿产资源不 足?巴西如何解决 能源短缺问题的?
煤炭和石油 水能发电
3、建成了什么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
1.南美洲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经济实力 最强的国家是哪个?
巴西
2.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什么? 有大量混血种人。
3.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 总人口中,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
第二节 巴西

“地球之肺”的开发 外国大公司的砍伐
热带雨林的破坏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秘鲁 玻利维亚 阿根 廷 乌拉圭 巴拉圭
拉美 邻国 最多 的国 家
6、巴西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
• 东部沿海地区
巴西的首都是
巴西利亚
;
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是 圣保罗 ; 原来的首都是 里约热内卢 。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国会大厦
巴西圣保罗奥利韦拉大桥
00
亚马逊河 5 B 亚马逊平原
巴西高原 C
1
巴西利亚
大 西 A 洋
伊泰普水电站 4
200 2 里约热内卢 3 圣保罗
亚马逊河
亚马逊平原
巴西高原 巴西利亚
伊泰普水电站
大 西 圣保罗 洋
巴西国家队是世界上到目前
为止唯一一支获得过五次足球世
界杯冠军的球队(分别在1958年、 1962年、1970年、1994年、
2002年)。
巴西桑巴舞
巴
西 桑
巴
桑 巴 舞 和 狂 欢 节
依瓜苏大瀑布
巴西烤肉
巴西烤肉
• 1、
巴西 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以 白种 人
为主);土著居民 印第安人 了玛雅文明。 创造
北美 洲 太
大
亚欧大陆
西 平 巴西 洋
非
洲洋Leabharlann 大洋洲热带雨林秩序和进步
26个州 一个联邦区
矿藏和资源
26个州和一个联邦区
团结和独立
南十字星座
烟草
咖啡
“巴西联邦共和国” “1889年11月15日
【精品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第二节 巴西

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 影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欢度狂欢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喜欢跳桑巴舞 热爱足球运动
1.这些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
巴西狂欢节源于欧洲,节日活动内容融 合了欧洲文化;桑巴舞融合了葡萄牙的民歌、 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现代 足球源于英国,但在巴西发扬光大。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影响全球气候等
课堂练习
1.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D ) A.白种人约占40% B.黄种人数量多 C.黑种人数量最多 D.混血种人数量多
2.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毁林开荒,采
矿办厂对巴西本国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
是( B )
①影响全球气候 ②水土流失加剧
先后发现黄金和 采伐森林, 金刚石,掀起了 出口木材 “采金热”。
大量种植咖啡, 成为世界上的 “咖啡王国”。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状元成才路
19世纪 20世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进并种植甘蔗, 橡胶树种植兴旺期,曾以“天然
制糖业兴起
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
巴西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 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其中一些农矿产 品的出口,尤其是咖啡的大量出口,给巴西 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较为丰厚的资金。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 黑种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衍生存,曾建立 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活力 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状元成多才路 样性作出了重要贡 献。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
状元成才路
雕刻等方面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