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积测试方法及其系统误差(精)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BET)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表面积的测试方法。
它是分子吸附理论的基础,由古斯塔夫·勒奥摩和巴尔米拉·费曼于1938年首次提出。
费曼展示了气体分子如何在表面/固体界面上结合,推导出BET方程,并可以用来计算这些结合的表面积和比表面积。
根据费曼的理论,当一种气体定积在中性表面上时,气体分子会与表
面的具有不同活性的气体分子结合。
在此结合中,气体的分子状态可
以通过应力/压强调整改变,因为通常情况下,费曼理论可以被认为是
测试物质表面积时的理想状态。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BET)通常用于测量粉状体、纤维状体和胶体等物
质的表面积。
BET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具有复杂表面结构的样品的表面积,而不受体积或其他影响。
例如,BET测试方法可以精确测量细胞
膜表面积,而不受其厚度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表面积测试一般以室温和固定的压强为基础,常见的是低压吸附和
高压吸附,其中低压吸附很常见,它以低于0.2兆帕的低压开始,并
以慢慢升高的压力范围,准确地测量表面积。
BET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许多次重复,其结果非常准确和可靠,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测量。
专业仪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微量浓度
的物质,并把这些结果绘制成曲线,以显示在不同压力范围内的分子
吸附曲线。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简便的、精确的测量表面积的标准
评估方法,可用于一系列表面活性物质,如类脂、矿物粉末、催化剂
和材料等。
费曼和勒奥夫曼提出的计算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吸收、载体设计、生物医学研究和其他各种应用研究中。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采用DBT-127型电动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测定。
该仪器主要根据国家标准GB8074-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有关规定,并参照美国ASMTC204-75透气改进制成。
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一定厚度的压实粉层时所受的阻力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它广泛应用于测定水泥、陶瓷、磨料、金属、煤炭、食品、火药等粉状物料的比表面积。
2.仪器主要技术参数2.1透气圆筒内腔直径12.7+0.05mm2.2透气圆筒内腔试料层高度15±0.5mm2.3穿孔板孔数35个穿孔板孔径 1.0mm穿孔板板厚1-0.10mm2.4电磁泵工作电压周波220V 50HZ2.5电磁泵功耗<15V2.6仪器重量3.2Kg(连仪器箱总重6.5Kg)2.7外形尺寸460mm×220mm×170mm(连仪器箱外型为550mm×180mm×250mm)3. 仪器结构4.实验操作步骤4.1仪器的校正4.1.1校准物料——使用比表面积接近2800cm2/g和4000cm2/g的标准物料对试验仪器进行校正。
标准物料在使用前应保持与室温相同.4.1.2粉料层体积的测定测定粉料层的体积用下述水银排代法a.将二片滤纸沿筒壁放入透气筒内,用推杆(附件一)的大端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正地放在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1。
b.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然后加人适量的粉料,再盖上一层滤纸用捣器压实,直到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为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加入水银,同上述方法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再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2。
(称重精确到0.05g) c.试料层占有的体积用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2)V=(P1-P2)/ρ水银(1)式中:V——试料层体积/c,rf)P1——圆筒内未装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圆筒内装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一)试粉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到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孔隙度测定理论方法介绍

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孔隙度测定理论方法介绍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比表面积分析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气体吸附法因其测试原理的科学性,测试过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取代了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成为公认的最权威测试方法。
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已将气体吸附法列为比表面积测试标准,如美国ASTM的D3037,国际ISO标准组织的ISO-9277。
我国比表面积测试有许多行业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标GB/T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
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由于实际颗粒外表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的颗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积之和,如图所示意位置。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
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
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sg:被测样品比表面积(m2/g)Vm:标准状态下氮气分子单层饱和吸附量(ml)Am:氮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密排六方理论值Am=0.162nm2)W:被测样品质量(g)N:阿佛加德罗常数(6.02x1023)代入上述数据,得到氮吸附法计算比表面积的基本公式:由上式可看出,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步骤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步骤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主要有连续流动法和动态氮吸附法。
以连续流动法为例,其步骤如下:
1. 水泥取样、备样:按规定取样后,过0.9mm的方孔筛,保证样品的均匀。
过筛后的样品一定要烘干,在110℃±5℃温度下干燥1小时,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最好搁置24小时,保证水泥的稳定性。
2. 水泥密度测定: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
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保证做试验时室内温、湿度符合环境要求。
标定所用的李氏瓶,符合公差、符号、长度、以及均匀刻度的要求。
准备两支比李氏瓶瓶颈小的玻璃长颈漏斗,和一根光滑的铁丝。
3. 勃氏仪的校准及标定。
4. 利用水泥标准样检验仪器测量误差。
5. 试验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稳定,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步骤完成后,即可得到水泥的比表面积数据。
请注意,这些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遵循相关安全规范。
水泥比表面积误差计算方法

水泥比表面积误差计算方法
水泥比表面积误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 首先,通过特定方法测量水泥的比表面积。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比氮吸附法、比气体吸附法和比压汞法等。
2. 然后,通过多次测量来获取平均值。
通常建议进行3-5次测量,并将结果取平均。
3. 计算误差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
-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用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
异除以理论值来表示误差的大小。
计算公式为:(实测值-理论值)/理论值。
-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用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
异来表示误差的大小。
计算公式为:实测值-理论值。
- 百分比误差(Percentage Error):用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
的差异除以理论值再乘以100来表示误差的大小。
计算公式为:(实测值-理论值)/理论值 × 100。
4.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误差计算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评估。
浅述物质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应用技术
浅述物质 比表 面积 的测 定方法
姜丽丽 衣 金 忠
7 3 5 1 o 0 ) ( 中核四 。 四有 限公 司第四分公 司,甘肃 兰 州 7 3 2 8 5 0 ;甘 肃 中核 嘉华核 设备 制造 有 限公 司,甘 肃 嘉峪 关 【 摘
要 】测定比表 面积的方 法很 多,一般 有两种 分类标 准。一是根据 测定样 品吸附 气体 量 多少的不 同;再是 根据 计算 比表 面积理论
方法不同。
【 关键 词 】比表 面积 ;气体 吸 附
文 章编 号 : I S S N 1 0 0 6 -6 5 6 X ( 2 0 1 5 ) 0 4 - 0 1 1 4 - 0 1
一
、
前 言
气分 压 P / P 0下样 品吸 附氮 气量 ,即可 求 出比表 面积 。
(三 )容 量 法 比表面积大 小与颗粒 的形状 、粒 径、表面缺 陷及 孔结构 密切相 容量 法测定样 品 吸附气体量 多少是 利用气态 方程计 算 。在 预抽 关 ,是衡量 物质特性 的重要参 量 ;比表面积 大小也对 物质其 它的许 多物理 化学 性能产 生很 大影响 ,尤其 是随着 物质颗 粒粒 径的减 小 , 真空 的密 闭系统 中导入一 定量 的吸附气体 ,通过测 定 出样品吸 脱附 * V / T = n R换算 出被 比表面积成为 了衡量物 质性能 的一项非 常重要 的参量 ,如纳米材料 。 导致 的密 闭系统中气 体压力变化 ,利用气态方程 P 比表面积参 数在许 多的行业应 用_ 中是 必须 的,如 电池 材料 ,橡胶 中 吸附气 体 摩 尔数 变化 。 (四 )直 接 对 比 法 碳 黑 补 强 剂 ,催 化 剂 ,纳 米 材 料 等 。 直接对 比法 是选择 已知标准 值的 比表面积样 品 ,与被测样 品完 比表面 积定 义 “ 表面是 固体 与周围环境, 特别是液体 和气体相互 影响 的部 分; 表 面的大/ S 0 P 表 面积. ”表面积 可以通过颗 粒分割( 减 小 全相 同的测 试气路 中并 联 ,同被 测样 品先 后进 行吸 附和脱 附过 程 。 相同 的吸脱附条件 下 ,被 测样 品和标准样 品 的表 面积与 其峰 面积成 粒度) 和生成孔隙增加. 也可以通过烧结, 熔融和生长减小. 吸附剂 的比表 l  ̄ H p 可计 算出样 品的比表面积 。 面( 积) 通常指单位 质量吸附剂 的总外表面积之 和 ,国际单位 是 :m 2 / 正 比,通过测定 各 自脱附峰 面积 的大t 但 当标 准样 品与被 测样 品表面 吸附特性 差异很 大时 , 测 试结 果误差 g,比表面 是其 最 重要 的参数 之 一 。 会较 大 。该 方法 在 国 内碳 黑 行业 使 用普 遍 ,国外 未见 采 用 。 二 、 比表面 积测 定方 法 ( 五 ) L a n g mu i r 法 测量 比表面 的困难 像是度 量海岸线 的长度 ,只有 人为地 确定 小 物质 的吸附在一 定条件 下为单分 子层 吸附时 ,即符合 朗格谬尔 于某 尺寸大小 的不规则 弯曲忽 略时 ,海岸线 的长 度才在 一定误差 范 吸 附等 温式 。根据 单 分子 层 次吸 附 理论 ,当吸 附达 到饱 和 时 ,吸 围内才有意 义。在 比表 面的测量 中也 类似 的人 为选定标 准 ,如规定 附质分子铺满整个吸附表面而不 留空 位 , 此时 1 克吸附剂 吸附吸附质 不规 则表面 积以能排下 一个吸 附分 子的大 小为准 ,对 于小于一个 吸 分子所 占的表 面积 ,等于所 吸附吸 附质 的分 子数与 每个分子 在表 面 附分 子大小 的极 微孔 内的面积就不 允考虑 。这种规定 也并非 十全 十 层 所 占面 积 的乘 积 。 美 ,所用吸 附质 分子大小 不同 时测 量得出 的同一吸 附剂 的 比表 面也 ( 六)B E T 法 会 有不 同。 B E T测试理论是 由布鲁 尼尔 、埃密特及泰勒三人 于 1 9 2 8 年提 出 气体吸附法是测量所 有的表面, 包括被测物 质不规则 的表 面和开 的多分子层 的吸附模型 ,并推 导出单层 吸附量 Vm与多层 吸附量 V间 孔 内部 面积. 吸附量是温 度, 压力和亲和力或作用 能的函数。物理吸附 的关系方程 ,即著名 的 B E T方程 。B E T方程是建立 在 L a n g mu i r吸附 般是弱可逆吸 附。固体必须被冷却 , 并 且确定一种方法从 可能的单 模 型基础上 同时认 为物理 吸附可 以分多层 方式进 行 ,与物 质实 际吸 分子覆盖 中计 算表面积 . 附过程更接近 , 所 以测试结果更 准确 。通过测 量 3~ 5 组 被测样品在 测定 比表 面积的方法很 多 ,有两种 分类标 准。一是根据 测定样 不 同氮 气分压下的气体吸附量 ,以 P / P 0 为 x轴 ,P / V ( P 0 一 P ) 为 Y轴 , 品吸 附气 体体 积 多少 方法 的不 同 ,可分 为 :容 量 法 、气 相 色谱法 由 B E T方程进行 线性拟合做 图 ,得到直线 的截距 和斜 率 ,从 而求得 及重量法 ,重量法基本 上很少采 用 ;另一是 根据 比表 面积理论 计算 v m值 ,计算 出样 品的 比表 面积 。理论与 实践表 明 ,当 P I P 0 取 点在 方法不 同则可分 为:直接对 比法测定 、L a n g m u i r 法测定 和 B E T法 的 0 . 0 5~ 0 . 3 5 范围时 , B E T方程 与实际 吸附过程相一致 ,图形线 性也 比表 面积分析测 定等 。两种 分类标 准又存在一定 的联 系 ,直接对 比 很好 ,因此 实 际测 试 过程 中在上 述范 围 内选 点 。 法只能通 过气相色谱法来测定 物质吸 附气体量 多少 ,而 B E T法既可 在测量 固体的表面积时 , 应 用最广的是 B r u n a u e r — E m m e t t — T e l l e r 以采 用气相色 谱法也 可以采 用容量 法测定 吸附气体 量 。 ( B ET ) 法。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及其系统误差

比表面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思路不同分为吸附法、透气法和其它方法,透气法是将待测粉体填装在透气管内震实到一定堆积密度,根据透气速率不同来确定粉体比表面积大小,比表面测试范围和精度都很有限;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粒度估算法、显微镜观测估算法,已很少使用;其中吸附法比较常用且精度相对其它方法较高;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透气法,粒度估算法,和吸附法等。
吸附法根据吸附质的不同又分为吸碘法,吸汞法,低温氮吸附法等。
低温氮吸附法根据吸附质吸附量确定方法不同又分为动态色谱法,静态容量法,重量法等,目前仪器以动态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为主;动态色谱法在比表面积测试方面比较有优势,静态容量法在孔径测试方面有优势。
实验二十六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透气法每单位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总和,称为比表面积(m2·kg-1)。
比表面积是粉体的基本物性之一。
测定其表面积可以求得其表面积粒度。
在工业中,钢铁冶炼及粉末冶金;电子材料;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燃料、磨料;化工、药品;石油化工中固体催化剂等很多行业的原料是粉末状的。
这些工业的有些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也是粉末状的。
在生产中,一些化学反应需要有较大的表面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要有适当的比表面积来控制生产过程;许多产品要求有一定的粒度分布才能保证质量或者是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
粉体有非孔结构和多孔结构两种特征,因此粉体的表面积有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两种。
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勃氏透气法、低压透气法、动态吸附法三种。
理想的非孔性结构的物料只有外表面积,一般用透气法测定。
对于多孔性结构的粉料,除有外表面积外还有内表面积,一般多用气体吸附法测定。
一、目的意义勃莱恩(Blaine)透气法是许多国家用于测定粉体试样比表面积的一种方法。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水泥产品是粉体。
水泥细度是水泥的分散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是水泥厂用来控制水泥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参数。
测水泥的比表面积可以检验水泥细度以保证水泥的强度。
比表面积法

2、试料层体积标定(用水银排代法标定圆筒的试料层体积):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实缘 上,用捣棒把两片滤纸放在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然后用水银注满圆筒,用玻璃片 挤压圆筒上口多余的水银。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倒出水银称量记为P₁,然后取出一片 滤纸,在圆筒内加入适量的水泥标准粉,再盖上一层滤纸,然后用捣器压实至试料层规定 高度,取出捣器用水银注满圆筒,同样用玻璃片挤压平后 将水教倒出称量P₂,重复试验后 。V=(P₁-P₂)/P汞,计算精确至0.001cm³ 。
3.空隙率(ε)确定 ①、P•Ⅰ,P•Ⅱ型水泥:空隙率→0.500±0005,其他水泥或粉料:空隙率→0.530±0.005; ②、当按上述空隙率不能将试样压至规定的位置时,则允许改变空隙率,空隙率调整以 2000g砝码(5等砝码)将试样压实至规定的位置为准。
4、确定试料质量m=pV(1-ε)
2
试验 式中:m-需要的式样量(g);
水泥、矿渣粉比表面积试验 勃氏法
序号
实操 步骤
要求
1、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为20±2 ℃,相对湿度≤50%;
试验 2、设备准备:分析天平提前半小时开机预热,调节水平气泡至天平水平; 1 前准
备 3、漏气检测,将压力计顶端锥型磨石用橡胶塞塞紧,启动漏气检查,观察是否漏气;
4、样品准备:水泥或S95级矿渣粉其样品应均匀无潮湿结块,先通过0.9mm方孔筛,在110 ℃±5℃下烘烤1小时,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装入干净、干燥的试样瓶中,密封,进 一步混匀。
6、透气试验: ①、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 口处,旋转1-2圈,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②、输入各参数:密度、空隙率、体积; ③、点击测试键开始试验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面下降到第一条刻线时,开始计时,第二条 刻线时,停止计时,仪器自动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自动计 算比表面积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表面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思路不同分为吸附法、透气法和其它方法,透气法是将待测粉体填装在透气管内震实到一定堆积密度,根据透气速率不同来确定粉体比表面积大小,比表面测试范围和精度都很有限;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粒度估算法、显微镜观测估算法,已很少使用;其中吸附法比较常用且精度相对其它方法较高;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透气法,粒度估算法,和吸附法等。
吸附法根据吸附质的不同又分为吸碘法,吸汞法,低温氮吸附法等。
低温氮吸附法根据吸附质吸附量确定方法不同又分为动态色谱法,静态容量法,重量法等,目前仪器以动态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为主;动态色谱法在比表面积测试方面比较有优势,静态容量法在孔径测试方面有优势。
实验二十六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透气法每单位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总和,称为比表面积(m2·kg-1)。
比表面积是粉体的基本物性之一。
测定其表面积可以求得其表面积粒度。
在工业中,钢铁冶炼及粉末冶金;电子材料;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燃料、磨料;化工、药品;石油化工中固体催化剂等很多行业的原料是粉末状的。
这些工业的有些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也是粉末状的。
在生产中,一些化学反应需要有较大的表面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要有适当的比表面积来控制生产过程;许多产品要求有一定的粒度分布才能保证质量或者是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
粉体有非孔结构和多孔结构两种特征,因此粉体的表面积有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两种。
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勃氏透气法、低压透气法、动态吸附法三种。
理想的非孔性结构的物料只有外表面积,一般用透气法测定。
对于多孔性结构的粉料,除有外表面积外还有内表面积,一般多用气体吸附法测定。
一、目的意义勃莱恩(Blaine)透气法是许多国家用于测定粉体试样比表面积的一种方法。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水泥产品是粉体。
水泥细度是水泥的分散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是水泥厂用来控制水泥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参数。
测水泥的比表面积可以检验水泥细度以保证水泥的强度。
水泥细度的检验方法有筛析法、比表面积测定法、颗粒平均直径与颗粒组成的测定等几种。
其中,勃氏透气法仪器构造简单、操作容易、测定方便、节省时间、完全不损坏试样、复演性好,国家标准规定在测试结果有争议时以该法为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荐这种方法作为测定水泥比表面积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勃氏透气法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实验目的如下:①了解透气法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原理;②掌握勃氏法测粉体比表面积的方法;③利用实验结果正确计算试样的比表面积。
二、基本原理1.达西法则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在t秒内透过含有一定孔隙率的,断面积为A,长度为L的粉体层时,其流量Q与压力降△P成正比。
即(4-2)这就是达西法则。
式中的η是流体的粘度系数,B是与构成粉体层的颗粒大小、形状、充填层的空隙率等有关的常数,称为比透过度或透过度。
上式称为柯增尼一卡曼公式,它是透过法的基本公式。
式中S W是粉体的质量比表面积,ρ是粉体的密度,W是粉体试样的质量。
由于η、L、A、ρ、W是与试样及测定装置有关的常数,所以,只要测定Q、△P及时间t就能求出粉体试样的比表面积。
2.测试方法概述根据透过介质的不同,透过法分为液体透过法和气体透过法,而目前测定粉体比表面积使用最多的是气体(空气)透过法。
该方法的种类很多,根据使用仪器不同分别有:前苏联的托瓦洛夫式T-3型透气仪、英国的Lea-Nurse透过仪、日本荒川-水渡的超微粉体测定仪、美国弗歇尔式的平均粒度仪、美国勃莱恩式的勃氏透气仪(该装置由于透过粉体层的空气容积是固定的,故称为恒定容积式透过仪)等。
其中,勃氏透气仪在国际中较为通用,在国际交往中,水泥比表面积一般都采用勃莱恩(Blaine)数值。
3.仪器工作原理图4-2为Blaine透气仪示意图,图4-3为Blaine透气仪结构及主要尺寸。
测试时先使试样粉体形成空隙率一定的粉体层,然后抽真空,使U形管压力计右边的液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关闭活塞后,外部空气通过粉体层使U形管压力计右边的液柱下降,测出液柱下降一定高度(即透过的空气容积一定)所需的时间,即可求出粉体试样的比表面积。
三、实验器材①Blaine透气仪一台,它由透气圆筒、穿孔板、捣器、U形管压力计、抽气装置(小型电磁泵或抽气球组成)。
图4-2给出各部件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②计时秒表。
精确到0.05s.③滤纸。
采用符合国标的中速定量滤纸。
④烘干箱。
用于烘干试样。
⑤分析天平。
分度值为lmg⑥压力计液体。
采用带有颜色的蒸馏水。
⑦基准材料。
标准试样。
四、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仪器校准)(1)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安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2)试料层体积的测定用水银排代法。
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地放在金属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至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取出一片滤纸,在圆筒中加人适量的试样。
再把取出的一片滤纸盖至上面,用捣器压实试料层,压到规定的厚度,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
再把水银倒人压平,同样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至水银质量不变为止,圆筒内试料层体积可按下式计算: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
2.试样层制备先将试样通过0.9mm方孔筛在(110±5)˚C下烘干后冷至室温。
按下式称取试样:W=ρV(1-ε) (4-7)式中W—需要的试样量,g;ρ—试样真密度,g/cm3;V一试料层体积,cm3;ε-试料层孔隙率。
将穿孔板放人透气圆筒的边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至穿孔板上,边缘压紧,将称取的试样(精确至0.001g)倒人圆筒。
轻敲圆筒边,使试样层表面平坦,再放人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慢慢取出捣器。
注:穿孔板上的滤纸,应是与圆筒内径相同,边缘光滑的圆片。
穿孔板上滤片如比圆筒小时,会有部分试样粘于圆筒内壁高出圆板上部;当滤纸直径大于圆筒内径时会引起结果不准。
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
3.操作步骤①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为保证紧密连接不漏气,可先在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人压力计顶部锥形磨口处,旋转二周。
并注意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②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或人工抽吸,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第一个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面凹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线到第二条刻线所需的时间。
以秒表记录,并记下实验时的温度。
五、测试结果处理1.数据处理比表面积按下式计算:说明:试样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如果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计算应精确至l0cm2/g,cm2/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
以cm2·g-1为单位算得的比表面积换算为cm2·g-1单位时需乘以0.1.表4-2为不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和水银密度值,表4-3为不同(空隙率)所对应的值。
2.结果分析用透气法测定比表面积的主要缺点,是在计算公式推导中引用了一些实验常数和假设。
空气通过粉末层对粉末颗粒作相对运动,粉末的表面形状、颗粒的排列、空气分子在颗粒孔壁之间的滑动等都会影响比表面积测定结果,但这些因素在计算公式中均没有考虑。
对于低分散度的试料层,气体通道孔隙较大,上述因素影响较小,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对子高分散度的物料、空气通道孔径较小,上述因素影响增大,用透气法测得的结果偏低。
物料越细,偏低越多。
因此,测定高分散度物料的比表面积,特别是多孔性物料的比表面积,可以用低压透气法和吸附法。
表4-2 不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和水银密度值温度/℃空气粘度水银密度/g·cm-3温度/℃空气粘度水银密度g·cm-38 10 12 141617 20 0.00017490.000017590.000017680.000017780.000017880.000017980.0000180875.6475.4175.2175.0074.7974.5874.3713.5813.5713.5713.5613.5613.5513 .55222426283032340.000018180.000018280.000018370.000018470.000018570.000018670.0000187674.1673 .9673 .7873 .5873 .3873 .1973 .1013.5413.5413.5313.5313.52135213.51表4-3 不同(空隙率)所对应的值0.450 0.451 0.452 0.453 0.454 0.455 0.56 0.457 0.458 0.459 0.460 0.461 0.462 0.463 0.5490.5520.5540.5570.5600.5630.5660.5690.5720.5750.5780.5810.5840.5870.4740.4750.4760.4770.4780.4790.4800.4810.4820.4830.4840.4850.4860.4870 .6200.6240.6270.6300.6330.6360.6390.6430.6460.6490.6520.6560.6590.6620.4980.4990.5000.5010.5020.5030.5040.5050.5060.5070.5080.5090.5100.5110.7000.7040.7070.7110.7140.7180.7210.7250.7290.7330.7360.7390.7430.7470.5220.5230.5240.5250.5260.5270.5280.5290.5300.5310.5320.5330.5340.5350.7890 .7930 .7970 .8010 .8050.8090 .8130.8170.8210.8250.8290.8330.8370.8420.464 0.465 0.466 0.467 0.468 0.469 0.470 0.471 0.472 0.473 0.5900.5930.5960.5990.6020.6050.6080.6110.6140.6170.4880.4890.4900.4910.4920.4930.4940.4950.4960.4970.6660.6690.6720.6760.6790.6830.6870.6900.6930.6970.5120.5130.5140.5150.5160.5170.5180.5190.5200.5210.7510.7550.7580.7620.7660.7700.7740.7770.7810.7850.5360.5370.5380.5390.5400.5410.5420.4530.5440.5450.8450.8500.8540.8580.8630.8670.8710.8750.8800.884六、思考题1.透气法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原理是什么?2.测试前为什么要进行漏气检查?如有漏气应如何处理?3.试料层如何正确制备?4.如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5.透气法测试粉体表面积的局限性?6.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有哪些?比表面积(SSA)是指颗粒的总面积与总重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