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友好往来
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交流助学——拓展深学——系统建学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一、交流助学
1.小组交流
2.点拨交流
二、拓展深学
(二)局部揣摩
1、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三、系统建学
四、限时作业
(三)课堂限时作业
课题:《对外友好往来》
①隋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地区有交往?
②中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是什么?
③新罗与中国交流的事迹有哪些?
④日本从皇帝时开始派“遣唐使”。
⑤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⑥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⑦天竺就是现在的。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西游天竺。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一书。
4、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A.高僧玄奘B.鉴真和尚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
5.“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
A.新罗B.天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波斯D.日本
6、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大藏经》D、《徐霞客游记》
班级:姓名:成绩:
1、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
3.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自读文本,预习交流
(一)、频繁的对外往来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我国与______ 以至于 亚洲 非洲 、______ 欧洲 的很多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 _____ 唐人 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贞观 年 1、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从_______ 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还有____ 留学生 和_______ 留学僧 等。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 唐玄宗 鉴真 六 次东渡日本。他 是高僧_______ 。________ 时,他___ 唐招提寺 精心设计的__________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高庙中心校 张海影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与鉴真东渡日本,
玄
奘西游天竺取经等史实。 2.明确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历 史意义。 3.感悟鉴真和玄奘人物形象,学 习其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 的品质。 重点 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 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 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开放也是改革。 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 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 动。 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 备、重要零部件等进口。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是对古老 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 ,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课件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提升本国的文 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和平稳定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增进 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减少冲突与战争,促进国 际和平与稳定。
推动多边主义
对外友好往来有利于推动 多边主义,加强国际组织 的作用,解决全球性问题。
应对全球挑战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各国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 国犯罪等。
对外友好往来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 国际游客到本国旅游,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对外友好往来还有助于推动跨国公司和人才的流动。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人才, 可以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06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面临的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外友好 往来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繁荣阶段
总结词
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详细描述
进入繁荣阶段后,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中 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渐形成,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 泛的伙伴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课件
目录
•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 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历程 • 对外友好往来的影响 • 对外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 • 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价值 •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01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历史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对外友好往来课文的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课文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友好往来的价值观和理念。
2. 技能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友好往来理念处理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培养学生对友好往来的热爱和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外友好往来的意愿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本课文讲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历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故事,展示了友好往来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重点:(1)课文中所提到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课文中所传达的友好往来的价值观和理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线路。
(2)引导学生思考友好往来的意义和价值。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案例分析:(1)挑选几个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或故事进行详细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事例或故事所传达的友好往来的价值观和理念。
四、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1)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口语表达流利程度。
(2)评估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2. 写作评估:(1)评估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友好往来理念进行写作的能力。
(2)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是否符合友好往来的价值观和理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地图。
3. 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或视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学生对对外友好往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对外友好往来课件ppt

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期的对外友好往来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些通道,中国 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西方,西方的文化、艺术、宗教等也传入中国。
近代以来的对外友好往来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对外友好往来逐渐成为国家外 交的重要手段。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推动着世界 格局的变化和发展。
1960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开始实现政府间互访和建立外交关系。
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广 泛合作,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往来
1970年代,中国开始与拉美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2000年代,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开始实现政府间互访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
证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02
平等协商
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应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解
决争端和分歧,不采取单方面的强制措施。
03
互利共赢
应积极推进国际合作,谋求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
多样化发展原则
多样化合作领域
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时,应注重多样化发展,拓展经济 、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实现全方位的 交流与合作。
加强本土实践
在对外交往中,应注重加强本土实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发挥 本国优势和特色,为国际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03
对外友好往来的领域与内容
经济领域的对外友好往来
贸易合作
通过开展贸易活动,加强经济联系 ,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对外友好往来课文的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课文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核心单词和短语。
(2)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3)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民族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外友好往来的态度,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核心单词和短语:友好、往来、中外、文化交流、尊重、理解、合作、共同发展等。
2. 课文内容:介绍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和现实,展示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谈论中外友好往来的话题。
2. 课文学习:让学生听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单词和短语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核心单词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4. 情景对话:让学生模拟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外友好往来的看法和体验。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核心单词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中外友好往来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观点的正确性。
六、教学策略:1. 交际式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外友好往来的资料,如图片、新闻、故事等。
2. 课前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分享彼此的了解。
3.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和成果。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国际视野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
2.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
3.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成果: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友谊与合作加深等。
4.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阐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国际合作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实际效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国际合作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阐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中展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热爱祖国、关注国际事务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学习材料。
2. 图片:收集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图片,用于课堂导入和辅助讲解。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课件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古代对外友好往来•近代对外友好往来•现代对外友好往来•国际关系中的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历史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启示目录01古代对外友好往来商周时期的对外关系商周时期,中国与周边地区已有一定的交往,如与西域、朝鲜、日本的往来。
这些交往促进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往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对外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如与东夷、楚国、西域的往来。
这些交往促进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开始与外部世界进行更广泛的交往,如与西域、朝鲜、日本的往来。
这些交往促进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时期,城邦之间的交往已经相当频繁。
各城邦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以及人员的流动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的对外关系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更加广泛。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通过战争、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并吸收外部世界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罗马时期的对外关系古代欧洲的对外友好往来•古代埃及的对外关系:古代埃及时期,埃及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已经相当频繁。
埃及与亚洲、非洲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非洲的对外友好往来02近代对外友好往来近代欧洲的对外友好往来法国和英国01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法国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往来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法国在印度和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并与英国在贸易和政治上展开了竞争。
俄罗斯和欧洲02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期间积极向欧洲扩张。
俄罗斯通过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以及参与欧洲事务,逐渐成为欧洲政治的重要力量。
奥地利和欧洲03奥地利帝国在19世纪初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铜钱与唐朝相仿
日本的茶道源于……
安--ぁ;阿--ァ。 以--ぃ;伊--ィ。 宇--ぅ;宇--ゥ。 衣--ぇ;江--ェ。 於--ぉ;於--ォ。
日本京都
唐都长安
探究问题3:
❖ 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文献资料) 中国人是如何评价日本的?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 (1)图一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
术的明珠。你知道它的设计者是谁吗? 鉴真
❖ (2)图二、图三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 深受唐朝的影响,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领域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政治
进行政治改革
经济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 6、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
籍是《( 大唐西域记》)
❖ 7、鉴真东渡日本,精心设计的一座寺庙,至今犹
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这座寺庙是(唐招提寺)
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B
唐玄宗时期的是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唐朝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技术 D. 玄奘西游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 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右图这尊坐像是一件具有极
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 府定为“国宝”。1980年4月, 这尊坐像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展出, 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你知道 这尊坐像是谁么?为什么会受到 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尊敬?
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2.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B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3、成书于唐朝,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 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大唐西域记》),作者是( 玄奘 )。
4、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重要 人物唐僧是根据什么人物模型而设计的
(D )
A.鉴真 B.郑和 C.义净 D.玄奘
文化 社会生活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饮食、服饰、茶道、重阳节登高等风俗
出一个在事例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 如唐招提寺。
❖ 填图:
❖ ①A是___天__竺___, ❖ B是____新_罗_____, ❖ C是___日__本_____。
②如果你是唐朝出访团的团长,你认为出访 这些国家应该准备哪些唐朝时的特产
丝绸、唐三彩、茶叶等
❖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 深远。请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
崔致远
新罗与唐朝的交流表现在哪 些方面?
❖政治制度 ❖科技成就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 ❖贸易交流 首位
❖艺术交流
三、唐与天竺
唐僧
玄奘
请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
探究: 1.《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唐代的高 僧玄奘能不能画等号?为什么?
2.比较鉴真与玄奘的异同? 试编写一副对联来概括他们的 事迹 。
事件 时 目的 途中遭 独行还 内容 间 地 遇 是结伴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8、从贞观年间起,先后遣唐使来中国达10
多次的国家是( D )
❖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 材料: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①.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鉴真东渡;
❖ ②.其中的“传道艺”指的是什么?请你举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 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
探究问题1:
从何时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 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概况。
唐朝建立后 ,日本正式遣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几次。 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遣唐使组织完备, 设有大使、副使等,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
探究问题2:
❖ 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文化、生活有何 影响?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 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 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
日本民族有何特点?这对我们 有何启示?
探究问题4:
❖ 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 成功?
鉴真 唐玄宗时 第六次才成功
探究问题5:
❖ 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鉴真有 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新罗 日本
天竺
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交往表现:很期和各国保持频繁贸易往来的 原因有哪些?
❖ 1、唐政府实行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 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居住。
❖ 2、经济富庶、国力强大、文化昌盛。 ❖ 3、交通发达。
对外交往产生了什么影响?
著作
鉴真 唐
东渡
玄 宗
玄奘 唐 西游 太
宗
日 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结伴
历尽磨难。
天
历尽千难 万险,九
竺 死一生
独行 《大唐西域记》
他们都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 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 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 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 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5、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佛殿是 (唐招提寺 ),主持设计修建的是 (鉴真)。
6、 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把中国
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那么 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开始于:B(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7、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 A )
❖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经济文化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 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象征
总结重点:
❖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唐人 )。 ❖ 2、唐朝赴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鉴真 )。 ❖ 3、 隋唐时期,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新罗)
❖ 4、 “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唐文化对哪国的
影响?日( 本 )
❖
5、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唐朝最杰出的使者是
( 玄奘 )
——《人教网》
由于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人称 中国人为唐人
美国的唐人街
日本的唐人街
请结合唐朝对外交往的历
史,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 地实行对外开放。
小结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隋唐政府对 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 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新罗、 日本等国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较大。 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也向天竺等国学习 了熬糖技术,吸取了天竺的佛教建筑艺 术风格,把唐朝文化进一步推向鼎盛。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设计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视为艺术明珠。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 辨别了很多药物,日本药商届奉他为始祖。 鉴真的弟子擅长雕塑和建筑,发扬唐朝艺术风格,创作的 佛像独具一格。 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 文化的精神。
二、唐与新罗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制作人:睿科知识云
你还记得吗?
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尊 称为 “天可汗”的是( )。
2.吐蕃是(
)族的祖先。最早统一青藏高原的
是(
)
2.唐朝时,奠定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事件是(
)
3. “和同为一家”是( )出嫁后唐与吐蕃的关系。
4.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