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代谢途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进行化学反应或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从而检测、分离或定量这些分子。

生物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1. 分离与纯化:将某一特定生物分子从其他组分中分离出来,获得纯净的样品。

常用方法包括离心、电泳、柱层析、过滤等。

2. 分析与测定:对生物分子的含量、结构和性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

常用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比色法、拉曼光谱等。

3. 酶反应: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类蛋白质,其活性与底物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有关。

通过测定底物转化率来研究酶的活性。

常见的酶反应方法有酶解反应、酶促进反应等。

4. 蛋白质分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可以通过电泳、质谱、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含量和功能。

5. 核酸分析: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可以通过PCR、凝胶电泳、
Southern blot等方法进行分析,用于检测基因的突变、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际的生物化学实验会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而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

生物化学课内实践教学(3篇)

生物化学课内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及其调控规律的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我们开展了生物化学课内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内容1. 蛋白质鉴定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蛋白质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具有特定颜色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鉴定。

(3)实验步骤:①制备蛋白质样品;②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③加入Folin-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④计算蛋白质含量。

2. 酶活性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酶活性测定的方法,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以评估酶的活性。

(3)实验步骤:①制备酶反应体系;②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③计算酶活性。

3. 核酸提取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核酸提取的方法,了解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遗传物质,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将核酸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3)实验步骤:①破碎细胞;②提取核酸;③检测核酸。

4. 脂质分离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脂质分离的方法,了解脂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脂质具有不同的极性,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其分离。

(3)实验步骤:①制备脂质样品;②加入氯仿,观察分层现象;③分离脂质。

三、实践总结1. 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掌握了蛋白质、酶、核酸和脂质的鉴定、提取和分离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及其调控规律,增强了我们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反思1.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实验原理掌握不牢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生物化学实验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实验。

其中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样品;试剂,酚酞、硫酸、氢氧化钠、蛋白质定性试剂、酶定性试剂等;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取少量蛋白质样品,加入蛋白质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2. 核酸的定性实验,取少量核酸样品,加入核酸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3. 酶的定性实验,取少量酶样品,加入酶定性试剂,观察反应情况并记录结果。

4.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实验,取少量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5. 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意义,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系中化学成分和物质转换过程的科学,其实验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的本质、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介绍一次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旨在从多个方面探究某种生物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功能,以及探索该物质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1. 通过化学方法及相关仪器对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测定;2. 对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光谱分析、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确定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4.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提取目标化合物。

选用某一生物体组织作为原料,在适当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酶促反应、液液抽提、柱层析等步骤,旨在获得目标化合物的高纯度样品。

2. 分析结构。

使用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测定,以揭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和可能的反应机制。

3. 氧化还原性测定。

利用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对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及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

4. 酶活性测定。

通过对该化合物活性酶的特定底物的催化反应,测定其反应速率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以推测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制。

5. 总结实验结果。

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该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功能进行总结,即探讨其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化学反应及柱层析等步骤,我们从生物体组织中获得了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分析,揭示了化合物的结构;2. 通过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我们测定了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并推测了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我们推测了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及性质,具体表现为一定的生物活性及催化能力;4.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总结了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2.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3. 酶的催化作用与活性测定4. 糖类的分离与鉴定5. 脂类的提取与鉴定6. 核酸的分离与鉴定7. 代谢途径的探究三、实验操作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等。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的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实验结论等部分。

2. 实验报告的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讨论充分、结论明确。

五、实验拓展1. 结合实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 尝试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对生物化学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3. 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生物化学知识面。

生物化学实验(整理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2.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3. 酶的催化作用与活性测定4. 糖类的分离与鉴定5. 脂类的提取与鉴定6. 核酸的分离与鉴定7. 代谢途径的探究三、实验操作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等。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的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实验结论等部分。

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有哪些

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有哪些

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有哪些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学科,实验技术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一、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定量分析物质浓度的方法。

在生物化学中,常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浓度。

例如,通过测量蛋白质在 280nm 处的吸光度,可以估算蛋白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速,且灵敏度较高。

二、电泳技术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在生物化学中,常用的电泳技术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分离和分析 DNA 片段,根据 DNA 片段的大小不同,在凝胶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则常用于分离蛋白质,能够分辨分子量差异较小的蛋白质。

三、层析技术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层析技术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凝胶过滤层析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

离子交换层析基于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来分离物质。

亲和层析则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进行分离,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四、离心技术离心是利用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密度、大小的颗粒分离的技术。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于分离细胞器、细胞组分、蛋白质复合物等。

差速离心通过逐渐提高离心速度,分步沉淀不同大小的颗粒。

密度梯度离心则是在离心管中形成密度梯度,使不同密度的颗粒在相应的密度区带中沉降,从而实现分离。

五、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 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的循环过程,使 DNA 片段呈指数级扩增。

PCR 技术在基因诊断、基因克隆、基因突变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ELISA 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的技术。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一、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物质的方法,根据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大小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薄层色谱(TLC)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色谱技术常用于对生物样品中的分子进行纯化和分析。

例如,气相色谱可用于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液相色谱则可以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二、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下物质的电荷和大小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凝胶过滤电泳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电泳技术常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SDS-PAGE则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纯度。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利用质量分析仪器对物质的质量和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质谱技术常用于鉴定和定量生物分子。

例如,利用质谱仪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和碎片离子的质量谱图,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四、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是利用互补的DNA或RNA序列进行结合,从而检测目标序列的方法。

常见的核酸杂交技术包括Southern blot、Northernblot和in situ hybridization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核酸杂交技术常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存在。

例如,Southern blot可用于检测DNA片段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和拷贝数,Northern blot则可用于检测特定mRNA的表达水平。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通过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在凝胶孔径中的移动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径,而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孔径,从而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先流出,小分子物质后流出。

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分子量。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凝胶层析柱(直径1.5cm,长30cm)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蛋白质样品(已知分子量)4. 标准样品(已知分子量)5. 洗脱液(Tris-HCl缓冲液)6. 显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7. 移液器8. 旋转混匀器9. 分光光度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倒入层析柱中,用洗脱液充分浸泡凝胶,直至凝胶膨胀并固定在层析柱中。

2. 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加样: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加入凝胶层析柱中,用洗脱液洗脱,收集不同洗脱体积的洗脱液。

4. 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剂,室温下显色10分钟。

5. 测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在595nm处的吸光度值。

6. 数据处理:以标准样品的分子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蛋白质样品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的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标准样品和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洗脱体积、吸光度值等)七、实验分析:通过凝胶层析法,成功分离了蛋白质样品,并测定了其分子量。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与标准样品的分子量相符,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八、讨论与心得:1.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凝胶层析柱的制备、样品的加入和洗脱液的收集等操作步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
脂肪的酸价= cv×56.1/m 脂肪的碘价=c(B-S)/M×0.1269×100 说明:
B:空白所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S: 样品所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M :脂肪的质量 C: 硫代硫酸钠的当量浓度
实验五
DNA的提取与凝胶电泳
重点与难点:难点是提取DNA的原理和方
法,重点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
重点与难点: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的 理解是本实验的难点。重点是掌握氨基酸 纸层析的操作方法和运用。 实验安排:4课时,每人独立实验,4人一 个层析缸。
To Index
实验原理
纸作支持物,特点是-OH多,亲水性强。 溶剂系统分成两相:固定相(水)特点是易与OH结合移动慢。移动相(水饱和的有机溶剂)特 点是移动速度快。 不同的氨基酸在不同的相中溶解度不同,不同的 氨基酸在不同的相中移动速度不同,不同的氨基 酸在相同的相中移动速度也不同。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经过层析后,不同的氨基酸 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得到分离。分离度用Rf值 表示如下: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 的距离
实验六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掌握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同时了解 酶的一些特性。
课堂安排:2课时,1人1组单独实验 主要试剂:2%过氧化氢、1%焦性没食子酸、白
菜、猪肝、研钵、试管、吸管、纱布、漏斗、天 平、剪刀、水浴锅
To Index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及 分子氧。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氧 以氧化某些酚类和胺类物质。例如氧化溶于水中 的焦性没食子酸生成不溶于水的橙黄色的焦性没 食子橙。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器材:
• 鸡血清蛋白、PH8.6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染 •
色液、漂洗液、透明液、培养皿、 镊子、点样器、剪刀、卧式电泳槽、电泳仪。
主要仪器
水平电泳仪
培养皿
实验步骤:

准备和点样
取一条大小为2cm×8cm的醋酸纤维薄膜(可 根据需要选择薄膜的大小),浸入缓冲液中, 完全浸透后,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无光 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薄膜再 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取多余的缓冲液。 用玻棒蘸去少量血清,将此血清均匀地涂在 载玻片的一端截面上(玻片宽度应小于薄 膜),然后轻轻与距纤维薄膜一端1.5cm处接 触,样品即呈一条状涂于纤维膜上。待血清 透入膜内,移去载玻片,将薄膜平贴于已放 在电泳槽上、并已浸透缓冲液的滤纸上,点 样端阴极。
实验室规则(三)
5、注意实验室卫生、整洁。废弃液体 应倒入水槽,放水冲走,实验用过的和棉 花、废纸、沉淀废渣及其他废弃物品等均 应放入指定容器,不得随意乱扔或丢进水 槽。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台整理好。并清 扫、整理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经老师检查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糖的颜色反应


实验步骤: • 莫氏反应(按下表加试剂)
管号
1 1%葡萄糖 /ml 1 1%蔗糖 /ml 1%淀粉 /ml 纤维素 莫氏试剂 2D 浓硫酸 /ml 2 现象
2
3 4
1
1 少许
2D
2D 2D
2
2 2
注意: (1) 莫氏试剂直接加入溶液中,不能滴在试管壁上!
(2) 加浓硫酸时,试管倾斜,硫酸缓缓加入,不要振动溶液!
实验原理:


DNA要溶于酸性乙醇和10%的氯化钠,用 丙酮使其沉淀而分离出来。从花椰菜中提 取DNA要注意花椰菜要研磨充分。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电荷效应和分子 筛效应。
To Index
实验步骤 DNA的提取:




取花椰菜的花冠5克剪碎置于研钵中,加8毫升的 酸性乙醇,再加少量的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在 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分钟,得上清液,弃沉 淀。 在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丙酮,混匀,观察现象。 提示:有沉淀生成。 在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分钟离心上述浑浊液, 得沉淀,即为DNA的粗制品。 将DNA的粗制品溶解于0.5毫升的TBE缓冲液和0.1 毫升的溴酚蓝指示剂。
实验三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重点与难点:
电泳的基本原理,醋酸薄膜电泳的操作。
实验安排:2课时,6-8人一个电泳槽,每人独立
实验。
To Index
实验原理:

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速度计算如下:

据此公式,在同一电场强度和缓冲液条件下,带电的 各种蛋白质成分,移动的速度决定于各蛋白质的带电 量和自身分子的大小。
胶孔中。
电泳:接通电泳仪的电源,在电压不超过5V/cm的
条件下电泳50分钟。待溴酚蓝指示剂移动到凝胶前 沿1-2cm处,停止电泳。

观察现象: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有没有DNA显出
的黄色的色带,并纪录结果 。
注意事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待胶完全凝固后,方可取出梳子,且不能破坏 胶面; 加样时不能捅破胶孔; 紫外灯照射时间尽量短。
实验一
实验安排 实验原理
糖的颜色反应
实验试剂
实验步骤
思考题
To Index
实验安排: 2课时,单人单组 实验原理:



莫氏反应:糖经无机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 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1-萘酚生成紫 色的缩合物,可用于鉴定糖的存在。 塞氏反应: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 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可用于 鉴定酮糖的存在。 杜氏反应:戊糖在浓酸溶液中脱水生成糠醛,后 者与间苯三酚作用生成桃红色物质,可用于鉴定 戊糖的存在。
实验室规则(二)
3、取用试剂时,应仔细辨明标签,以免 取错。取完试剂后,应及时将瓶盖盖好, 放回原处,切忌乱拿乱放,“张冠李戴”。 4、注意安全,用吸量管吸取试剂时应使 用吸球,严禁用嘴吸取。对于有毒、腐蚀 的试剂更应注意,应避免其直接接触人体 及衣物。乙醚、丙酮等易燃试剂应远离火 源,以免发生意外。
显色:

喷瓶将茚三酮溶液均匀的喷在滤纸上。在约105℃的 条件下烘烤至各层析斑点显色为止。
记录:
• 将滤纸适当缩小后,将结果画于报告上。
计算Rf值:
• 在计算Rf 值时,用下标表示氨基酸的名称,最好 用每种氨基酸的第一个字标记。例如甘氨酸得Rf 值用Rf甘= 表示。
结论: 提示通过主要比较Rf值的差异,讨论在该 条件下各种氨基酸分离度的大小。 思考题与习题 有哪些因素影响氨基酸的Rf值?
• 塞氏反应(按下表加试剂)
管号 1%果糖 1%蔗糖 1%葡萄糖 1 2 3 0.5ml 0.5ml 0.5ml
塞氏 试剂
2.5ml 2.5ml 2.5ml
现象(沸水浴 加热)并解释
注意:加热时间要长,观察颜色变化及变化的顺序。颜色 变化顺序用1、2、3标记,深浅用+、++、+++等表示。
• 杜氏反应(按下表加入试剂)

DNA的凝胶电泳: 胶的制备:取0.2克琼脂糖凝胶,加入20毫升的TBE,
加热溶解后,冷却到50-60摄氏度,加入Goldview 1ul, 混匀后倒入插有16孔梳子的10×10的凝胶槽中。待 凝胶凝固后小心取出梳子,置于电泳槽中,加入TEB 的缓冲液,使液面略高于凝胶面。


加样:用移液器取10ul的DNA样液,小心的注入凝
• FA系列电子天平

高型称量瓶
实验步骤:
酸价的测定: 准确称取1-2g油脂于 100ml三角瓶中; 加入醇醚混合液 50ml ,振瑶溶解至透 明,溶液由红色变为 无色; 继续用标准KOH溶液 滴定至淡红色,1min 不退色为终点。记录 KOH的用量V。
(1)
(2)
(3)
碘价的测定:


电泳:接通电源,电泳条件:电压90-110v,电流
0.4-0.6 Ma/cm ,通电时间约60分钟。

染色:电泳完后,将薄膜浸于染色液中3-5分
钟,取出用漂洗液漂洗至背景无色。

漂洗:将漂洗后的薄膜放在透明液中浸泡至透明。


纪录:记下色带的条数及宽度和颜色深浅
结论:带数可知至少有多少中蛋白质,宽度 和深浅说明该处蛋白质的浓度 思考题与习题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哪些?
碘价的测定:
在适当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间能与 碘、溴或氯起加成反应。但碘与脂肪的加成作用缓 慢,故于Hanus试剂中加入适量溴,是产生溴化碘, 在与脂肪作用。将一定量的溴化碘与脂肪作用后, 测定溴化碘的剩余量,即可求得脂肪的碘价,100g 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价。
器材与试剂:

菜油、Hanus试剂、15% 碘化钾、标准硫代硫酸 钠溶液、淀粉液、KOH 标准液、中性醇醚混合 液、1% 酚酞、 碘瓶、 滴定管、电子分析天平、 称量瓶、

•氨基酸的纸层析 •血清蛋白的醋酸薄膜电泳 •脂肪酸酸价和碘价的测定 •DNA的提取与定性实验 •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作用
实验参考书


生物化学实验,陶均辉等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王秀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周顺伍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第二版。
实验试剂:
Molish(莫氏)试剂:取5g α-萘酚用95%乙醇 溶解至100mL,临用前配制,棕色瓶保存; Sediwanoff(塞氏)试剂:0.5g 间苯二酚溶于1 升盐酸(H2O∶HCl=2∶1)(V/V)中,临用前 配制; 杜氏试剂:称取2g间苯三酚,溶于250mL95% 乙醇中。临用时取此液3mL,缓缓加入15mL浓 盐酸及9mL蒸馏水,临用时配制。
试剂与器材:
氨基酸液(5种)、正丁醇、冰醋酸、水、茚三酮、 层析滤纸、层析缸、吹风机、喷瓶、铅笔、直尺、 分液漏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