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桥梁发展概述
我国桥梁发展史

我国桥梁发展史我国桥梁发展发展史回顾旧中国的桥梁,长江是天堑,黄河上的三座桥梁: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和兰州市黄河桥以及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中的一些桥梁也无一不是由洋商承建的。
我们唯一能引以自豪的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兴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
该桥由他带领一批留学生自行设计和监造,但实际施工仍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下部结构和沉箱基础工程,上部结构钢梁则由英商道门朗公司承包制造和安装。
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
(当时水平最高的中国桥梁工程队伍当推由赵祖康先生领导的上海市工务局,他们在解放前已设计建造了几座跨苏州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至今仍发挥作用。
这支队伍也是解放初期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后来组建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
)一、向苏联学习,建设跨江大桥1952年政府决定建设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
为此设立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全面学习研究苏联在钢桥疲劳、焊接、振动,桥梁上下结构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方面的技术。
同期于1956年首先在东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为23.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这是重要的一步。
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采用了当时苏联最新的管柱基础技术,上部结构钢桁架采用胎具组拼、机器样板钻孔的新技术。
它是50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技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以及桥梁深水基础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4年建成的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梁桥。
50年代预应力砼简支梁桥的实现,使中国桥梁界初步具备了高强钢丝,预应力锚具,管道灌浆,张拉千斤顶等有关的材料、设备和施工工艺。
三、“文革”时代的圬工拱桥50~60年代的国情使交通建设陷入了困境。
圬工拱桥成为修建大跨度公路桥梁的首选桥型。
1959年建成的湖南黄虎港桥,主跨50米,是当时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首次用苏联夹木板拱架技术施工;采用钢拱架施工的洛阳龙门桥,主跨90米,1961年建成;主跨112.5米的云南长虹桥,主跨116米的丰都九溪沟桥,使我国的石拱桥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1.1,1.2桥梁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在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桥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也为世界桥梁建设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桥梁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桥梁工程建设的探索。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师克服了许多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1,2.2,2.3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桥梁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
由于长期战乱,许多桥梁被毁,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桥梁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桥梁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成功建设了许多重要的桥梁,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 改革开放时期的桥梁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建设水平。
他们成功建设了许多世界级的桥梁,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的强大实力,而且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3 新时代的桥梁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桥梁建设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我国桥梁工程师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成功建设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如青岛胶州湾大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互通立交桥等。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你知道吗?中国的桥梁工程就像一座座巨大的彩虹,横跨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咱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彩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记得小时候,咱们村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走几步就得歇一歇。
那时候,要是能有一条直通山外的大桥就好了!现在想想,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但是,你知道吗?就在几十年前,咱们中国还没有这么厉害的技术,造桥技术还停留在“土法炼钢”的阶段呢!但是,咱们中国人可不认命。
经过无数工程师和工人的辛勤努力,咱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伟大时刻——有了世界上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这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咱们中国人自强不息、勇攀科技高峰的象征!从那以后,我国的桥梁建设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飙升。
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再到现在的雄安新区特大跨海通道,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震撼。
这些桥梁不仅连接了城市与城市,更连接了人与人,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说到港珠澳大桥,这可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哦!它的建成不仅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工程技术实力,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站在桥上远眺,那璀璨的灯火仿佛在告诉咱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这些超级工程,咱们中国还有好多小巧玲珑的桥梁也很有看头呢!比如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它可是亚洲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既能走汽车也能跑火车,真是太方便了!还有上海的杨浦大桥,虽然不大,但造型独特,夜晚灯光璀璨,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国的桥梁工程发展得可真快!从最初的土法炼钢到现在的超级工程,咱们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些桥梁不仅是咱们国家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咱们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啊,每一座桥梁都是咱们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早期的桥梁工程:基础奠定1.1 古代桥梁的智慧说到我国的桥梁工程,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可是了不起的历史了。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山间河流上修桥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说,古代的赵州桥,您听过吗?它可是公认的“世界桥梁之最古老”的一个。
赵州桥不仅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真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是古代工匠的骄傲。
还有,咱们的悬索桥,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桥梁,都是当时的骄傲呢。
1.2 明清时期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桥梁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咱们的桥梁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那些大气的石拱桥、优雅的木质吊桥,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记忆。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桥梁,不仅为了交通便利,还兼顾了美观,真是“行走的艺术品”呢。
像是北京的琉璃厂桥、上海的黄浦江桥,这些都是当时桥梁技术的经典代表。
再看那些清代的彩绘桥,真是让人觉得古人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气!2. 现代桥梁的飞跃:技术创新2.1 改革开放后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桥梁工程简直是飞速发展了,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咱们的桥梁技术就像开了挂一样,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看看那长江大桥、雄安新区的跨江大桥,简直是工程界的奇迹。
这些桥梁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呢。
像是武汉的长江大桥,那个真是让全国人民都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依然是交通的重要枢纽。
2.2 世界级的桥梁:走向国际如今的中国桥梁,已经不再只是“家里”的骄傲了,咱们的技术早已走向了世界舞台。
各种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咱们也有了,像是海南的南渡江大桥,真是把世界瞩目。
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咱们的工程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师们那种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现在,咱们在许多国际项目中都是领头羊,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
3. 展望未来:桥梁的美好蓝图3.1 智能化桥梁的未来未来的桥梁工程,不再只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了。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桥梁发展概述

•缺点 自重要比钢桥大,施工工艺有时比钢桥复杂,工期较长,但这些缺点属次要问题,且仍在不断地克服,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一些新型桥梁中,它的适用范围最广,其发展方兴未艾, 结构体系:实腹梁桥、T形刚构桥、桁架梁桥
圬工拱桥 文革时代
以砖,石,混凝土,圬工材 料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的桥梁 取材方便且价格低廉,因文 革期间钢材稀缺,所以较为 流行
50年代迅速发展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又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桥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建造的桥梁,这种桥梁,利用钢筋或钢丝 索 预力的返利,可使混凝土在受载前预先受压,在运营阶段不出现拉应力 称全预应力混凝土 , 或有拉应力而未出现裂缝或控制裂缝在容许宽度内 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 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 为公路桥,长4589米,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 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 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 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 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 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 5000吨级海轮,1960年1月18日始建,1968年 9月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
1 节省钢材,降低桥梁的材料费用;
2 由于采用预施应力工艺,能使混凝土结构的工地接头安全可靠,因而以往只适应于钢桥架设 的各种不要支架的施工方法,也能用于这种混凝土桥,从而使其造价明显降低;
3 同钢桥相比,其养护费用较省,行车噪声小;
4 同钢筋混凝土桥相比,其自重和建筑高度较小,其耐久性则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及消除了活 载所致裂纹而大为改进,
南京长江大桥
选址: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 桥型:公路铁路两用桥 最大跨度:160m 建桥用料: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 6.65万吨钢材, 存废争议:无法通过万吨级巨轮,阻碍了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但大桥地处要道, 停运后极短期能对整个江苏交通产生影响,所以存废一直存在争议 技术创新:低合金桥梁钢和深水基础工程
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

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摘要新中国建立以后,秉承中国古代造桥传统工艺,融合当代造桥技术新理念,我国桥梁技术飞速发展,新建桥以及在建桥不断刷新桥梁界世界记录。
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以及横向的国内外同期对比,从总体上介绍介绍了我国桥梁发展的大致情况,显示了古代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同时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程。
前言在古代,桥梁作为陆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历程,桥梁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一种文化;到如今,它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已达到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桥梁的发展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桥梁建设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进行着,夸张点说,有缝的地方就有桥!下面是对我国桥梁发展历程的综述。
一,古代桥梁的发展1,萌芽阶段中国最早的桥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有独木桥和数根圆木组成的木梁桥,此为中国桥梁的雏形,进入周朝,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
2,初步发展阶段此阶段时间跨度从东周末期到东汉。
东周末期单跨与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建造。
进入秦汉后,建筑材料的丰富化使得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拱结构出现。
进入东汉末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3,辉煌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两晋到宋朝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桥。
诸如隋朝时期李春建造的赵州桥,西安的灞桥,河南洛阳的天津桥等等。
最有名的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赵州桥,此桥为隋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
可以这么说,赵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
4,饱和阶段进入元朝以后,古代桥梁发展几乎没有多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没有涌现出更多的名桥,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
有记录的桥梁大工程有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和明代万历年间的放生桥。
二,近代桥梁的发展1,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桥梁主要由外国人建造。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桥梁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桥梁工程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本文将对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梳理,并对其取得的成就进行客观评价。
二、1.1 建国初期的桥梁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加快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桥梁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桥梁工程的建设。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武汉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水平,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1.2 改革开放时期的桥梁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强大实力,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2.1 现阶段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桥梁工程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桥梁工程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此,我国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2.2 现阶段桥梁工程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桥梁工程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桥梁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优点
(1)节省钢材,降低桥梁的材料费用;
(2)由于采用预施应力工艺,能使混凝土结构的工地接头安全可靠,因而以往只适应 于钢桥架设的各种不要支架的施工方法,也能用于这种混凝土桥,从而使其造价明显 降低;
(3)同钢桥相比,其养护费用较省,行车噪声小;
(4)同钢筋混凝土桥相比,其自重和建筑高度较小,其耐久性则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
04
海印大桥
1988年建成,为双 塔式斜拉桥海印大桥, 不仅是广州第一座斜 拉桥也是中国第一座 双塔式单索面斜拉桥
跨越珠江桥梁汇总
01
解放大桥
1998年建成,全长 976.5米,主桥采用 55+83.6+55 m三跨 连续无风撑下承式钢 管混凝土系杠拱结构
02
03
猎德大桥
猎德大桥2009年建 成,改写了广州没有 悬索桥的历史
.
南京长江大桥
选址: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 桥型:公路铁路两用桥 最大跨度:160m 建桥用料: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 凝土、6.65万吨钢材。 存废争议:无法通过万吨级巨轮,阻碍了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但大桥地 处要道,停运后极短期能对整个江苏交通产生影响,所以存废一直存在争 议 技术创新:低合金桥梁钢和深水基础工程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桥梁发展概述
.
武汉长江大桥
简介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天 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 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 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 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 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 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 万吨巨轮。
.
南京长江大桥
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 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下层为双轨复 线铁路桥,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 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 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 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 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 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 5000吨级海轮。1960年1月18日始建, 1968年9月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
.
武汉长江大桥
选址: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 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 桥型:钢桁架三孔连续梁 跨度:128m 用料: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 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 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 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 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 资7189万元 创新点:改气压沉箱基础为管柱钻孔基础
及消除了活载所致裂纹而大为改进。
.
• 缺点 自重要比钢桥大,施工工艺有时比钢桥复杂,工期较长。但这些缺点属次要问题,且仍在 不断地克服。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一些新型桥梁中,它的适用范围最广, 其发展方兴未艾。 结构体系:实腹梁桥、T形刚构桥、桁架梁桥
圬工拱桥(“文革”时代)
以砖,石,混凝土,圬工材 料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的桥梁 取材方便且价格低廉,因文 革期间钢材稀缺,所以较为 流行
.
跨越珠江的大桥汇总
.
跨越珠江桥梁汇总
01
海珠桥
1933年建成,全长 356.67米,位于海 珠、越秀两区交界 处是广州城的民桥1967年建成, 全长701.2米,是一 座3孔预应力钢筋混 凝土钢构桥
.
广州大桥
1985年建成,全长 988.4米,新扩建成 的长度约1000米极 大缓解广州大道交通 拥堵的状况
.
50年代迅速发展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 又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桥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建造的桥梁。这种桥梁,利 用钢筋或钢丝(索)预张力的返利,可使混凝土在受载前预先受压。在运营阶段不 出现拉应力(称全预应力混凝土),或有拉应力而未出现裂缝或控制裂缝在容许宽 度内(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 桥梁优缺点比较
珠江大桥
1960年建成,大桥 中间是一条双轨铁路 -广三铁路,是广州 的第一座铁路大桥
.
04
黄埔大桥
2008年建成,全长 7016.5米被誉为” 华南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