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第二章检测题.

通用技术第二章检测题.
通用技术第二章检测题.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河北国泰物流有限公司员工入职综合能力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共55题每题1分共5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正确答案)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是()。 A. 2012年11月6日 B. 2012年11月7日 C. 2012年11月8日 D. 2012年11月9日 2.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 A.马德里 B. 里约热内卢 C 芝加哥 D.东京 3.“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的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后来哪个国家加入,“金砖四国”的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A.沙特阿拉伯 B.苏丹 C.南非 D.西班牙 4.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A. 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 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 小雨、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5.“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诗经》《孟子》《孝经》《尔雅》B.《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尚书》《周易》《论语》《孝经》 6."心比天高() A、晴雯 B、袭人 C、林黛玉 D、王熙凤 7.“但使龙城飞将在() A、霍去病 B、李广 C、廉颇 D、赵云 8.“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9.“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10.下列哪一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使德国法西斯军队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空袭珍珠港 1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A.平等权 B.言论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批评、建议和检举权 12.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 C.我国的耕地面积不足陆地面积的5% D.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 13.下列关于公文知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附件即附注,是公文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B.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C.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可以用涵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练习题(附答案) 郭其炫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羟基的符号是( ) A. OH B OH ― C -OH D H O ??? ???? ? 2.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B. 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C.密度比水小 D. 沸点比水高 3.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4.CH 3CH 2OH 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对其性质的描述中不. 正确的是: A .能够与金属Na 反应放出H 2 B .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C .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下列关于乙醇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用作燃料 B. 制取乙酸,乙醚等化工产品 C. 制造饮料、香精 D . 无水酒精在医疗上用消毒剂 6.下列各反应,除反应物外,还必须加入另一物质,该物质不起催化作用的是( ) A 苯跟液溴反应时加入铁粉 B 无水醋酸钠制甲烷时加入碱石灰 C 用乙醇制乙酸乙酯时,加入浓硫酸 D 乙醇氧化时,用烧红的铜丝伸入乙醇液体中 7.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溴乙烷和乙醇 B.丙醇和乙二醇 C.溴苯和水 D.甘油和水 8.质量为a g 的铜丝放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质量仍为a g 的是( ) A.CH 3COOH B.HNO 3 C.CH 3CH 2OCH 3 D.CH 3CH 2CH 2OH 9. 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 ②乙醇 ③甘油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10.丙烯醇(CH 2==CH —CH 2OH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 ②氧化 ③燃烧 ④加聚 ⑤取代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 11、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 .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 .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 .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 .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2、下列各组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 A .乙炔(C 2H 2)和苯(C 6H 6) B .乙醇和丙醇(CH 3CH 2CH 2OH) C .乙醇和乙醚(C 2H 5OC 2H 5) D .甲醛( HCHO)和乙酸 13、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 ,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 ,二者在浓H 2SO 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 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14、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 .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15、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少量有毒物质是(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3.17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 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 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4.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 6.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 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内陆多沼泽分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9.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测试题(自己整理好的)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的河流是() A、湄公河 B、伊洛瓦底江 C、红河 D、萨尔温江 2.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A、越南 B、泰国 C、老挝 D、柬埔寨3.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一定会告诉他那里( ) A、冬季比北京冷 B、冬季比北京温暖 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 D、冬季比北京干燥 4.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B、介于马来半岛爪哇岛之间 C、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5.东南亚的主要矿产为() A.煤和石油 B.煤和铁 C.锡和石油 D.锡和煤 6.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黑人奴隶 B、华侨和华人 C、英国移民 D、殖民统治者7.被誉为"千岛之国"和"火山之国"的国家是() A、菲律宾 B、马来西亚 C、印度尼西亚 D、日本8.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C.炎热少雨 D.全年高温多雨 9.一艘海轮从埃及亚历山大港驶往西欧鹿特丹港,最短的航线经过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土耳其海峡 B、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D、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10.南亚有三大地形区,其地势特征是() A、中部高,南北低 B、指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 C、自南向北逐级降低 D、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11.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2.南亚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招聘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招聘综合能力测试题及 答案

综合能力测试题(满分100分) 姓名:应聘岗位:得分:首先非常感谢您来我公司面试,请用45分钟时间做好以下题目,预祝您面试顺利!心理测试(请不要仔细考虑,从直觉出发选择答案) 1.一进电车,对面的异性便开始盯你,为什么?请选择你所想到的答案() A 因为你的衣服有些乱了 B 对你有意思,想向你搭讪 C 大概和你曾经在某处见过面 2.有两个人相约在车站见面,结果有一人迟到了。其中一人开口对另一位说:“等了很久了吧!”面对着句话,另一位的反应是什么?请选择你认为最适当的一个答案。() A “你总是迟到” B “大概有其他急事吧” C “才等了一会” 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20 12 32 12 44 12 () A 56 B 48 C 36 D 24 2.3/2 5/4 7/6 9/8 11/10 () A 13/12 B 12/11 C 14/13 D 15/14

3.在一个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行字:他的年龄不足一百岁,是4 的倍数,比 5 的倍数少2 ,比 15 的倍数少2,比 18 的倍数少 2 。问该死者的年龄是() A 48 B 63 C 98 D 88 4.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出现了变暖的趋势() A 局面 B 前景 C 趋向 D 苗头 5.狂风暴雨过后,满目残枝败叶,断垣破壁,一片()景象 A 惨淡 B 凄楚 C 荒凉 D 黯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 ....才做的玩意,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B 望着墙上挂着的这幅水墨画,大家对作者赞不绝口:“他画虾画得如此出神入化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C 在美国一再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几个邻近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一时风声鹤 ...唳.,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D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沿用了多年的中学教科书也纷纷改头换面 ....,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中学生的手中。 7.“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能够买一个麦当劳‘巨无霸’?”要是猛然被这样提问,多数人可能会打个愣,因为不少人通常更习惯另一种算法,即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儿,但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商品来考察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则是() A 用劳动力来考察商品的价值 B 用商品的价值来考察劳动力 C 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的水平 D 用购买力衡量收入水平 8.请选出关联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 建设北京现代文化新形象,①要留住四合院恭王府,②要设计水泥墙,③要在西式大餐里取些合胃的精华。 A ①既②又③也 B ①既②也③还 C ①既②也③又 D ①既②又③还

3072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A)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别学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为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有1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金箔 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 ④Al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4.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5.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AlO2-B.Cu2+C.Al3+D.Mg2+ 7.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8.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 、、、、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 Na SO MgCl FeCl Al SO NH SO 2422243424是 A.Ba(OH)2B.H2SO4C.NaOH D.AgNO3 9.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Cu、Fe3+B.Fe2+、Fe3+C.Cu、Cu2+、Fe D.Cu、Fe2+、Fe 10.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无变化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高一历史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清政府总理衙门的设立,是( ) A.洋务运动的需要 B.中外反动势力暂时“和好”的产物 C.清朝社会近代化的需要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 2.导致1866年赫德向总理衙门递交《局外旁观论》对中国内政外交提出诸多“建议”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办理内政外交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妥协 C.清政府中央政权性质已开始半殖民地化 D.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3.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开始丧失于( ) A.关税自主权丧失后 B.上海小刀会起义时 C.海关总税务司设置后 D.总理衙门设立时 4.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主要是指( ) A.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B.《马关条约》的内容更加苛刻 C.洋务派的愿望终成泡影 D.汉族官僚内部相互倾轧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第一个民用工业分别是( ) A.安庆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织布局 C.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6.推荐蒲安臣出任中国使臣,出访欧美的做法反映了( ) A.中国闭关政策被打破 B.中国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C.外国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D.列强利用洋务派控制中国外交 7.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8.与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建立海军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为了镇压太平天国 B.为了应付边疆危机 C.筹划对法国战争 D.与日本争夺黄海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主要是指( )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C.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XX年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 将金属钠投入AlCl3溶液中,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最后一定有沉淀生成,且有气体放出 B.溶液最后一定澄清,且有气体放出 C.一定有气体放出D.一定无气体放出 2.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 A.水进入左瓶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3.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引起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A.CO2-3B.Cl- C.OH-D.HCO-3 4.向500 mL 1 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完全反应后,除去多余的铁粉,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后,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A.0.5 mol B.1 mol C.0.75 mol D.不能确定 5.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AlO-2B.Cu2+ C.Al3+D.Mg2+ 6.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是() A.过量的铁与稀盐酸B.过量的铁粉与氯化铜溶液 C.过量氯水与氯化亚铁溶液D.过量铁粉与三氯化铁溶液 7.能分别将含有Cu2+、Fe3+、Al3+、Mg2+、Fe2+、NH+4、Na+等离子的七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A.NaHCO3溶液B.NaOH溶液 C.KSCN溶液D.NH3·H2O 8.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9.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把4.6 g钠放入200 mL 0.1 mol/L 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的浓度几乎不变B.溶液变浑浊 C.溶液中存在Al3+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doc

授课专题名称授课时间学生姓名 显名教育TIDE 体系学员课堂习题 月日时至时 一、单选题(共15 题;共 30 分) 1、如图所示,由 1 分子磷酸、 1 分子含氮碱基和 1 分子化合物 a 构成了化合物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 m 为尿嘧啶,则DNA 中肯定不含 b 这种化合物 C、若 a 为核糖,则 b 为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 D、若由 b 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 b 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2、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以下关于DNA 与 RNA 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 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分相同 B、构成的碱基相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3、细胞中元素组成与磷脂完全相同的高分子化合物是() A、淀粉和糖原 B、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C、氨基酸和核苷酸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4、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 基依次是﹣ H、﹣ CH3、﹣ CH2 OH 27 种 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置于适宜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可形成三肽化合物最多有 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 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5、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 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DNA 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 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B、细胞核由DNA 构成,细胞质由RNA 构成 C、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D、实验结果反映了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DNA 只分布在细胞核中和RNA 只分别在细胞质中 6、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5、2、8 B、 4、 2、2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1)

七年级地理(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 代号填在下表所对应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形成原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A B C D 4.日本需要进口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汽车 C.电子工业产品 D.纺织品 5.关于日本经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农产品 C.对外依赖性大 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6.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A.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B.典型的西方文化 C.传统的大和民族文化 D.依附于中国文化 读右图回答7-8题 7.下图所示的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8.该海峡的位置特征为 A .“五海三洲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与中国隔海相望 9.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大陆 海平面 非洲板块 大陆 大陆 大陆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高一数学必修四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0,则a =0或b =0 B .若a ·b =0,则a ∥b C .若a ∥b ,则a 在b 上的投影为|a | D .若a ⊥b ,则a ·b =(a ·b )2 答案:D 解析:若a ∥b ,则a 在b 上的投影为|a |或-|a |,平行时分夹角为0°和180°两种情况;a ⊥b ?a ·b =0,(a ·b )2=0. 2.已知AB →=a +5b ,BC →=-2a +8b ,CD → =3(a -b ),则( ) A .A 、B 、C 三点共线 B .A 、B 、D 三点共线 C .B 、C 、D 三点共线 D .A 、C 、D 三点共线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AB →=BC →+CD →=BD → ,所以A 、B 、D 三点共线.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为一条对角线.若AB →=(2,4),AC →=(1,3),则BD → =( ) A .(-2,-4) B .(-3,-5) C .(3,5) D .(2,4) 答案:B 解析: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 →=AB →+AD →,BD →=AD →-AB →,

∴BD →=(AC →-AB →)-AB → =(1,3)-2(2,4) =(1,3)-(4,8)=(-3,-5). 4.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a =(2,0),|b |=1,则|a +2b |=( ) A. 3 B .2 3 C .4 D .12 答案:B 解析:a =(2,0),∴|a |=2. |a +2b |2=a 2+4a ·b +4b 2 =4+4×2×1×cos60°+4×1=12, ∴|a +2b |=2 3. 5.[2011·广东卷]若向量a 、b 、c 满足a ∥b 且a ⊥c ,则c ·(a +2b )=( ) A. 4 B. 3 C. 2 D. 0 答案:D 解析:由a ∥b 且a ⊥c , 得b ⊥c ,所以a ·c =0,b ·c =0. 所以,c ·(a +2b )=a ·c +2b ·c =0. 6.已知向量OB →=(2,0),OC →=(2,2),CA →=(-1,-3),则OA →和OB →的夹角为( ) A.π4 B.5π12

金融企业会计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银行的业务活动和会计核算不是同步进行,是相分离的。() 2.现金收入业务必须“先收款,后记帐”。 () 3.金融企业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部门,每一项业务的发生、处理及结果都纳入会计核算过程,体现了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过程的同步性。() 4.银行会计在业务处理方面,基本上采用国家公布的会计核算方法,但对于特殊业务的处理,又有着其他行业所没有的方法。() 6.商业银行分行对总行的制度、办法,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自行研究修订。() 7.会计人员不得超越权限范围处理会计帐务,也不得一人兼或独自操作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8.金融企业会计由金融企业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其核算方法亦具有特殊性,因此,国家规定的一般会计原则、规章,金融企业不能执行。() 9.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二、单选题 1.金融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是指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 A. 一致性要求 B. 可比性要求 C. 相关性要求 D. 配比性要求 2.会计核算中要合理计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这是指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 A. 一致性要求 B. 可比性要求 C. 相关性要求 D. 谨慎性要求 3. 在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 A.商业银行B.政策性银行 C.中央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 5.下列的经济业务中,引起资产和负债总额同增的业务是()。 A.向居民个人发放的住房贷款20万元 B.收到保户预交的保费800元,存入银行 C.资本公积100万元转作资本金 D.券商用自有资金购买A股票50万元 8.发生了现金付出业务应坚持()。 A.先记账后付款 B.先付款后记账 C.先收后付 D.先付后收 9.下例哪项内容属于金融企业的资产?()。 A.各项存款 B.结算资金 C.利息收入 D.各项贷款 三、多选题 1.金融企业会计是对下列那些机构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 A. 商业银行 B. 保险公司 C. 国家开发银行 D. 城市信用社 2.银行会计是对下列那些机构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 A. 商业银行 B. 信托投资公司 C. 国家开发银行 D. 城商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检测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大河依地势滚滚东流入海 B.我国地势的特征是东高西低 C.昆仑山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四川盆地位于第三级阶梯 2.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具有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3.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 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 4.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A.大兴安岭 B.南岭 C.长白山 D.台湾山脉 5.“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指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D.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6. 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7.我国降水多集中在()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秋冬季节 D.夏秋季节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A.大陆性季风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能够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台风 B.旱灾 C.涝灾 D.寒潮 10.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 B.夏季风过强,北方旱南方涝 C.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 D.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 11.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得益于那里的气候 A.终年降水丰沛 B.雨热同期 C.年温差过大 D.夏季时间短 1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的影响②纬度位置的影响③冬季风的影响④海陆位置的影响A.① 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下列地区中气候湿润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14.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A.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B.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C.夏季气温高 D.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15.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黄河 D.珠江 16.我国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7.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长江 B.黄河 C.松花江 D.珠江 17.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宜昌至宜宾河段 B.源头至宜宾河段 C.三峡河段 D.川江河段 18.某河具有以下水文特征: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有4~5个月的结冰期。 这条河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西北内陆 B.东北北部 C.横断山区 D.秦岭——淮河以南 19.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 B.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C.我国的外流河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D.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入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 20.黄河的“地上河”的河段是指() A.水土流失的中游河段 B.兰州——河套一段 C.横穿华北平原的下游段 D.河水清澈的上源段 21、下列属于我国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喜马拉雅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22、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区分界线的是 A.武夷山 B.祁连山 C.大兴安岭 D.天山 23、下列盆地、平原与其别称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聚宝盆” B.东北平原——“天府之国” C.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D.柴达木盆地——“紫色盆地” 24、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下列 关于我国 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丘陵面积广大 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 C.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D.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5、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高低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 26、该地的1月与7月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5℃ B.20℃ C.31℃ D.25℃ 27、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8、不适宜在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是 A.青稞 B.小麦 C.棉花 D.玉米 29、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0、我国各河中,长度、流域面积、水量都居第一位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31.中国的地势总特征是呈三级阶梯,且()。 A. 地势东高西低 B. 地势北高南低 C. 地势南高北低 D. 地势西高东低 32.被称为中国“母亲河”的河流是()。 A. 黄河 B. 长江 C. 鄂毕河 D. 伏尔加河 33.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 A.全年炎热干燥 B. 全年炎热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 D. 冬季炎热多雨 34.中国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盆地 35.按亚洲的地理区位划分, 中国属于()。 A.中亚地区 B. 东南亚地区 C. 南亚地区 D. 东亚地区 36.中国最大的盐场是()。 A.长芦盐场 B. 舟山盐场 C. 南方盐场 D. 天津盐场 37.河北省与山西省之间的山是指()。 A.天山 B. 太行山 C. 昆仑山 D. 巫山 38.湖北省与湖南省之间的“湖”是指()。 A.太湖 B. 洞庭湖 C. 鄱阳湖 D. 洪泽湖 39.京杭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不包括()。 A.长江 B. 海河 C. 黄河 D. 黑龙江 40.长江的上游是由发源地到()。 A.宜昌 B. 湖口 C. 河口 D. 孟津 41.广州所在的温度带是()。 A.中温带 B. 暖温带 C. 亚热带 D. 热带

南宁市2019年物理第二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B卷

南宁市2019年物理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笛子发声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 C.我们人耳不能听到所有的声音 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2 .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蜜蜂嗡嗡声,这是因为 A.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幅大但离人耳距离远,响度小以致听不到 B.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幅小但离人的耳朵近,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到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 D.蜜蜂数量多声音大,蝴蝶数量少声音太小 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4 . 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这是一种巧合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 5 .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D.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6 .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波在相同时间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丁都是乐音,乙是噪音B.丁比乙的音调低 C.甲和乙的音调、响度、音色均相同D.甲和丁的音调相同 7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D.蝙蝠利用次声波导航 8 . 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长笛吹奏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 B.小提琴、大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力敲鼓时,鼓声响度大 D.人们能通过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 9 . 小明将蜡烛点燃后放在音箱前面,音乐声响起时,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声在传播过程中其音调会发生改变 B.烛焰摇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音量越大烛焰摇曳越明显,说明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将声音调低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 10 .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2 分) 1. 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2. 某无色溶液中放人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 。Na+ B.Mg2+ C.OH- D.HCO3- 3. 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中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Na+ B. 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 C.既有Na+又有K+ D.可能含Na+,也可能含K + 4. 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氧化膜的金属是( ) A.Al B.Cu C.Fe D. Na 5. 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最好的方法是() A. 加热 B. 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两者分别加入NaOH容

液或石灰水 6. 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 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C.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7. 决定金属性强弱的是( ) A.1 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 B.1 mol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 C.1 mol 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 D.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8. 用来检验Fe3+是否存在的最佳试剂是() A.H2S B.NaOH C.Na2CO3 D.KSCN 9. 合金有许多特点,如钠一钾合金为液体,而钠和钾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推测,生铁、纯铁、碳三种物质的熔点最低的是( ) A. 生铁 B. 纯铁 C. 碳 D. 无法确定 10. 将5 g 某金属加入到100 mL 2 mol/L 的硫酸溶液 中,当硫酸浓度降到原浓度的一半时(设溶液体积不变) ,金属还没有全部溶解。该金属可能是( ) A.Al B.Zn C.Fe D.Mg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 (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10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10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 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第4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答案: 3.D 4.B 5.(2011·安庆联考)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太阳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能量大且集中,可以用其进行大规模商业性发电 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其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该反应通过消耗质量来释放能量。太阳辐射能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其能量分散,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密度较小。 答案: B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班别姓名评分__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 小题,共57 分。)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金箔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④Al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4.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5.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 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B.Cu2+C.Al3+ D.Mg2+ 7.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8.将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铜片不溶,加入下列试剂后,可使铜片溶解的是 A.稀盐酸B.硫酸钠晶体C.硝酸钠晶体D.氯化铁晶体 9.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 A.Cu、Fe3+B.Fe2+、Fe3+C.Cu、Cu2+、Fe D.Cu、Fe2+、Fe 10.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无变化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1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小于水C.钠的硬度较小D.钠的还原性强13.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黄沙C.干粉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 14.把等量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把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B.把钠放入足量水中 C.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放入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