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自然地理概况
拉美

能力测试:
例1、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三幅“气候直 方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在地形上 有哪些相似之处
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两高原均为地势较低、起伏较平缓的 古老高原。
(2).在A、B、C三幅气候直方图中,符合甲图中a地气候特 B 点 的 是 ______ 图 , 气 候 特 点 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乙图中b A 地 气 候 特 点 的 是 ________ 图 , 气 候 特 点 是 全年高温、降水较丰富、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地形:
西部:山区(安第斯山)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由北向南分布: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5、气候:湿热为主 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 候区,有面积广阔的热带 草原气候区;干旱气候区 面积较小;无寒带气候。
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平原地区气候——湿热 高原地区气候——温和 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40°W---
80°W;30°N—60°S
②海陆位置
2、范围:美国以南的美洲国 家和地区
范围 墨西哥高原
拉美地理概况

(1)特点:湿热为主的气候. (2)气候类型:多样. 热带雨林气候:最广. 热带草原气候:较广. 热带沙漠气候:西岸. 地中海气候: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岸. 高山气候:安第斯山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
(3)主要成因: 1.纬度因素: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 五带中的热带,气温全年高温; 2.海陆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的明显影响。 3.地形因素:影响显著,表现为: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 B、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海拔较高) C、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0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多雨 (属西风带,西风来自海洋,湿润), 东侧干燥少雨(背风坡,风来自大陆)
拉 美 自 然 地 理 概
拉丁美洲的四点 1.东起南美洲大陆的最东 端、巴西东北部的布朗库 角西经34°46′ 2.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 和美国交界处西经 117°09 3.北起科罗拉多河墨西哥 和美国交界处北纬 32°42′ 4.南至南美洲大陆最南端 的弗罗瓦德角南纬 53°54′。
二.地形:
(1)北部和南部:多岛屿 古巴岛北部最大. 火地岛南部最大. (2)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3)南美洲大陆东部 高原平原南北相间排列 4.河流 (1)亚马孙河 (2)拉普拉塔河 (3).巴拿马运河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巴 塔 哥 尼 亚 高 原 拉 普 拉 塔 平 原
三.气候:
地震和火山
南美洲的造山运动是由南美洲板块 和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而成,形成 安第斯山系,属新褶曲山脉,板块 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 活跃的地带,也是地震较为集中的 地带。
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 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 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而拉美主要火山也集中在南美地区,如: 厄瓜多境内的哥多伯西峰的休眠火山、 皮钦查山的活火山等多座火山。
拉丁美洲史——六、拉美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拉丁美洲史——六、拉美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文明的母体。
要认识某个文明,必须首先了解孕育出这个文明的地理、自然环境。
某个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必然孕育出某种具有其地域特色的文明。
因此,地理学成了研究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拉丁美洲文明在其孕育、发展进程中,深受其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
1、地理与人口拉丁美洲地处西半球南半部,北起墨西哥与美国交界处的格兰德河,南至合恩角,全长13500公里,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拥有无数座大大小小的岛屿。
岛屿集中在加勒比海,组成大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古巴岛、圣多明各岛、波多黎各岛和牙买加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包括马哈马群岛、特立尼达岛、多巴哥岛、巴巴多斯岛、巴布达岛、安提瓜岛、圣卢西亚岛、圣维森特岛、格林纳达岛、多米尼加岛、马提尼克岛、瓜德罗普岛、阿鲁巴岛、库腊索岛、托图加岛、等等);此外,散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比较重要的岛屿有马格丽塔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复活节岛和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等。
总面积为2070万平方公里,人口4.9951亿(1998年统计数)。
现有33个独立国家,另有13个尚未独立的地区(除法属圭亚那位于南美大陆外,其余均为加勒比海的岛屿,分属英国、美国、法国与荷兰管辖)。
向东,拉丁美洲通过大西洋中的岛屿同欧洲、非洲相连;向西,通过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与大洋洲和亚洲相通;向北,通过美国、加拿大与亚洲接近。
与外界联系的便利,密切了拉丁美洲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除乌拉圭和阿根廷南部、智利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外,拉丁美洲其他地区均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也就是说,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属于温带。
拉丁美洲虽然大多地处热带,但气候却不单一。
这是特殊的地形所致。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殊在哪里?特殊在山脉以及由山脉所形成的高原和山脉谷地上。
面对拉丁美洲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绵延不断、纵贯南北的山脉。
那高耸的山脉犹如拉丁美洲地区的脊梁,南起合恩角,在智利境内升高,向北延伸,纵贯南美洲西部;进入中美洲后,山势降低,沿西海岸向北;延至墨西哥特万特佩克地峡后,主脉向西转而沿西海岸朝北进入美国境内。
拉丁美洲区域地理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热带面积广大
亚马孙平原
赤道
巴西高原
南回归线
位置面积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 间。 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 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 大的国家
巴西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
“地球的肺”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一些位于热带的国家, 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气 候比较温和的高原。
拉丁美洲城市人口的增长
2500 2000
城市人口比重
拉丁美洲 60%
1500 1000 500 0 1960年 墨西哥城 1990年 圣保罗 2002年 布宜诺斯艾利斯
欧洲 70% 非洲 30% 亚洲 27%
• • • • • • • • •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原 因: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 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位于西风带的范围内, 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为该地位于南温带高海拔地区,且处于 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的阻挡 ,处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因而形成温带大 陆性气候,以及温带荒漠景观。
1、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 咖啡、甘蔗、香蕉和剑麻 巴西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咖啡、蔗糖和大豆 但 小麦 仍需要进口。 2、 铁矿、锰矿 等矿产储量丰富。
3、森林资源丰富。 4、水能资源丰富。90%的电力靠水力发电。伊泰 普水电站。
咖啡种植园
香蕉
甘蔗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
雨林的破坏
分组讨论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会产生的环境问题? a. 涵养水源的动能下降。 b.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全球气候变暖。 e. 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分区11《拉丁美洲》资料.

上游:流经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湍 急,航运条件差
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落差小,水流平 稳;水量丰富,利于航运。
下游:入海口有陡峭的悬崖,落差大,水流急,入海口 处没有优良港湾,航运条件差。
4.自然资源丰富
(1)矿产丰富: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石油 墨西哥高原:银矿. 巴西高原:铁矿. 智利和秘鲁:铜矿.
表层,形成了秘鲁
鲁 渔
渔场。
场
二、居民和经济
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1)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工业
(2)努力发展现代工业: 石油.钢铁.肉类加工等.
(3)农业: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 给.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香蕉. 甘蔗.剑麻产量居首位.
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食. 另有小麦和水稻.
农业 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拉丁美洲、巴西
一、位置和范围
墨西哥 西印度群岛 中美地峡 南美洲
800W 600W
A
C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0W 300N
0
FE D
500S
200 N
西印度群岛
900 W
600 W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山地、高原、 平原为主
北部: 墨西哥高原
南部: 西:安第斯山 东:平原与高 原相间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
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国防安全; 分散大城市职能;
环境优美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 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 进口铁矿石。 巴西(图4)是拉丁美洲 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 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 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 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 地区。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 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 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 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 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拉美地区简介

拉丁美洲基本概况拉丁美洲的概念含义:•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的由来:由“美洲”和“拉丁的”组成,而“美洲这一名词的提出又经历了三个阶段:1,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以为到达亚洲的印度,将其称为”las Indias”;2,1501-1503年意大利航海家Américo Vespucio奉葡萄牙国王之命曾航行至此并在叙述自己航海经历的信中写到:我们可以确切地称哥伦布发现的陆地为“新大陆”。
”“新大陆”的概念首次问世,哥伦布发现的新陆地不再被认为是亚洲,而是一块不同于其它大洲的新陆地。
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洲,但名称尚未确定;3,德国地理学家Martín Waldseemüller在地图上根据那位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将这块陆地命名为“America”(亚美利加),欧洲人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这一名词随流传于世。
而“拉丁美洲”这一名词最早是在19世纪30年代时由法国人正式提出的。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
60-70年代原英属的安的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和圭亚那先后脱离英国独立,加勒比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关注,遂国际组织和机构更名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表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别于拉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
◆国家:•一共有33个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巴哈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
拉美

②矿产资源:铁矿(巴西高
原) ——重要的铁矿出口国
③水力资源:巴西高原
(全国90%的电力靠水力发
电,伊泰普水电站) 伊塔比拉 露天铁矿
缺优质煤、 石油不足 水能资源丰富
解决燃料不足
与巴拉圭合作
伊泰普水电站
23
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 河(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上,是目 前世界仅次于三峡的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
0º
①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 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②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30º S
(3)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 漠气候从30ºS延伸到赤道 附近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干燥少雨; ②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 降水稀少; ③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4)安第斯山脉南段(40°S以南)东西两侧分别温带 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现在 工农业发展迅速
重要工业部门:钢 铁、造船、汽车、 飞机
工业中心集中在东 南沿海:圣保罗、 里约热内卢
18
一、位置 世界最大的热带国家
50º w 赤道
经纬度范围: 70°W—40°W ; 0°—23°26ʹS
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 大西洋西岸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
北部:亚马孙平原 南部:巴西高原 1/3平原, 2/3高原
2.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以热带气候为主, 气候湿热
热带草原气候
3.资源
资源丰富
①(纬度)位于赤道附近,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 水丰富; ②(大气环流)来自大西洋 的信风带来大量水汽; ③(地形)亚马孙平原呈口 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 于暖湿汽流深入;并受西 部山地的抬升作用,形成 丰富的地形雨。 ④(洋流)东部沿海暖流流 经,增温增湿
《拉丁美洲区域地理》课件

布宜诺斯艾利斯、米拉马 尔、伊瓜苏瀑布
巴西
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亚 马逊雨林
古巴
哈瓦那、特立尼达、巴拉 德罗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自然景观
拉丁美洲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如亚马逊雨林、安第斯山脉、加 勒比海等,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资源。
文化遗产
拉丁美洲拥有玛雅文明、印加文明 等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
移民和混血种人等。
人口增长
近年来,拉丁美洲人口 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 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
城市化进程
拉丁美洲城市化进程加 快,但城乡差距依然较
大。
城市与乡村
01
02
03
04
城市特点
拉丁美洲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地 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和人口集聚度。
城市规划
拉丁美洲城市规划存在一定问 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森林资源
亚马逊雨林等地区拥有丰 富的森林资源,对全球生 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水资源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对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 具有重要意义。
03
拉丁美洲的人文地理
人口与民族
人口分布
拉丁美洲人口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和主要河流平原地区。
民族构成
拉丁美洲民族构成多样 ,包括印第安人、欧洲
教育改革
拉丁美洲政府正在推进教育改革,以提高教 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04
拉丁美洲的国家地理
巴西地理
亚马逊雨林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巴西高原
广阔的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和农业潜力。
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洲,习惯上是指北美、南美和 加勒比地区。还有一种划分法,把墨 西哥以南直到巴拿马地峡这一地区成 为中美洲,墨西哥往北的三个国家构 成北美,南部大陆为南美,此外是加 勒比海上的大、小安德烈斯群岛。
拉丁美洲,既不单指北美,也不是仅 指南美,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 人文—文化概念,指美墨边境的格兰德河 以南直至火地岛的广大以西班牙语、葡萄 牙语和法语为母语的国家及地区。由于这 三种语言均属拉丁语系,故称这一地区为 拉丁美洲 。
亚马逊河
拉 丁 美 洲 的 水 系
五 大 水 系
亚 马 逊 河 发 源 于 秘 鲁 米 苏 米 山 ( 十 字 架 )
流 经 巴 西 玛 瑙 斯 的 亚 马 逊 河 ( 两 河 交 汇 )
48
2 --
平原上的亚马逊河
丛林中的亚马逊河
49
奥里诺科河
奥里诺科河上最长的桥
50
圣 弗 朗 西 斯 科 河
墨西哥伊斯塔西瓦特山 (Iztaccihuatl 5,230 m) 45
2007.12
Popocatepetl 火山
2003年5月
2005.03
2005.12 2004.01 2008.01
46
智 利 柴 滕 火 山 喷 发
智利沙伊顿火山喷发
智利亚伊玛火山喷发
47
亚 马 逊 河 的 源 头 、 流 域 和 入 海 口
4
二 、 拉 丁 美 洲 的 名 称
1492年10月哥伦布和他 的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 华特林岛,他错误地以为来 到了东方的印度,因此命名 该地为I3年, 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 哥· 韦斯普奇 (Américo Vespucio, 1454-1512 )奉葡萄 牙国王之命,两次沿 巴西海岸南下探察, 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马丁· 瓦 曾到达了拉普拉塔河 尔德泽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 口,于是认定这片土 1470-1518)在绘制新的世界地图时, 地是一个前人从未知 便以这位发现者的名字给新大陆命名 晓的“新大陆”。 为亚美利加,简称美洲 。 5
3441
智 利 阿 根 廷 之 间 的 阿 空 加 瓜 山 ( 米 )
6962
42
秘 鲁 的 瓦 斯 卡 兰 山 ( 米 )
6768
秘鲁帕斯托鲁里峰(5200米)
厄瓜多尔钦博拉索山(6310米),距地心6384.10公里 (珠穆朗玛峰距地心6381.95公里)
厄瓜多尔科多帕西火山
43
玻利维亚的萨哈马火山(Sajama6542米)
巴西著名模特Juliana Imai
16
拉丁美洲的混血人种
17
梅斯蒂索人Mestizo
墨 西 哥 尤 卡 坦 的 梅 斯 蒂 索 人
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
墨西哥前总统波菲里奥· 迪亚兹
秘鲁文学家印加· 加西拉索
中美洲的梅斯蒂索人
18
穆拉托人Mulattoe
白人和黑人的混血 巴西著名模特Adriana· Lima 著名球星罗纳尔多
51
马 格 达 莱 纳 河 的 主 要 支 流 考 卡 河
-
马格达莱纳河注入加勒比海
马格达莱纳河
52
巴 拉 那 河
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示意图
拉 普 拉 塔 河
巴拉那河与乌拉圭河汇合后形成拉普拉塔河
53
Lago de Titicaca
Lago de Maricaibo
54
3、拉丁美洲的平原
格兰查科平原 是一片热带草原, 西面接安第斯山, 东邻巴拉圭河,延 伸到阿根廷北部, 巴拉圭、玻利维亚 和巴西南部的辽阔 地区。
3
拉美各国使用的官方语言分别是西班 牙语(绿色,18个国家、1个地区)、葡萄牙 语(橙色,一个国家)、英语(12个国家、7 个地区)、法语(蓝色,1个国家、3个地区) 和荷兰语(1个国家、2个地区)。此外,在 许多国家印第安各部族的语言仍在一定范 围内流行。
人口的种族构成有印第安人 (8%)、欧洲白人(35%)、非洲黑 人(7%)、混血人种(50%,包括印 欧混血人、黑白混血人、印黑混 血人等)、亚裔、犹太裔等。
60
奥里诺科平原
61
潘 帕 斯 草 原 北 部 的 农 田
潘 帕 斯 草 原
拉美自然地理概况
Wang jie 2014.9
序言
一、概况
拉丁美洲地处西半球的南部 2
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即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只有一小部分(乌拉圭、 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墨西哥北部等)处 在温带。 拉丁美洲北起墨西哥—美国边界上的布拉沃河(美国人称之为格兰德 河),南至合恩角,全长13500公里。西临太平洋,东接大西洋,南与南极 相邻。
9
使用印第安语的人口大多数集中 在西班牙语地区,主要居住在危地马 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墨 西哥等国, 以克丘亚语(兰)、 艾马拉语(橙)、 纳瓦特尔语(红)、 瓜拉尼语(黄)、 玛雅语(绿)、 马普切语(黑)为主。
10
安 第 斯 山 中 的 印 第 安 人
拉 美 的 印 第 安 人
印第安人在 拉美的分布 秘鲁和圭亚那的印第安人
(左)¼ 黑人血统(莫里斯科人)
19
桑博人Zambo
印第安人和 黑人的混血
委内瑞拉现总统查韦斯
危 地 马 拉 的 桑 博 人
20
四、拉丁美洲各民族的同一性
作为人文概念或文化概念而存在的拉丁美洲,具有先天 的民族之间的统一性,此处的民族更多的是指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和法语国家的人民,一种强大的认同感将这些民 族维系在一起,使之感受到作为拉美人的特有身份和作用 。 和其他大陆的人相比,拉美人可能比欧洲人、亚洲人 和非洲人有更强的认同感,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和思想, 主要归于以下几种原因: 1、历史原因 2、政治原因 3、经济原因 4、语言原因 5、心理因素
阿空加瓜火山——世界最高的 死火山,海拔6960米
40
亚马逊森林— —地球上最大 的森林(覆盖 着250万平方公 里的绿色植被)
智利——世界最狭长的国家
41
安 第 斯 山 脉 起 自 智 利 南 部 的 合 恩 角
1 拉丁美洲的山系:安第斯山脉
阿 根 廷 巴 塔 格 尼 亚 的 菲 茨 罗 依 山 ( 米 ) 智 利 朗 卡 国 家 公 园 的 帕 里 纳 克 塔 火 山
37
的的喀喀湖——世界最高的淡 水湖之一
乌尤尼盐湖——世 界上最大的盐湖
38
智利阿塔卡玛沙漠——世界最干旱之地
智利的菲利克斯湾——世界雨 天最多的地区,年降雨325天
39
中央高原(墨)火山群— —世界上火山最集中 的地区 ,从左到右六座 火山分别是: Ixtaccí huatl, Popocatépetl, Matlalcueitl (Malinche), Cofre de Perote (most distant), Pico de Orizaba, Sierra Negra
卡著 梅名 隆影 迪星 亚 兹
·
修女索尔· 胡安娜
何塞· 马蒂
14
拉 美 的 黑 人
15
拉美的亚洲裔
飞出 往生 太在 空哥 的斯 达 黎 加 宇曾 航 员次
7 NASE Franklin Chang-Diaz
第 届 秘 鲁 总 统 藤 森
90
古 巴 著 名 画 家
Wifredo Lam
尼加拉瓜人民纪念为尼革命牺牲的 桑地诺阵线成员,年仅20岁的华裔 战士Arlen Siu
6
拉丁美洲主要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7
8
三、拉丁美洲文明区域的划分
在拉丁美洲,西班 牙语近似于普通话,因 为其覆盖面最广,使用 人口最多;其次西语和 葡萄牙语是近亲,两种 语言之间的沟通并不十 分困难,因此说西语和 能听懂西语的人至少占 90%的人口。此外,英 语、法语、荷兰语以及 各种印第安语也都覆盖 一定的面积。
55
格兰查科平原养牛业也很发达
56
亚诺斯平原位于委内瑞拉西部,哥伦比亚东北部,面 积约57万平方公里 ,开阔的大草原上零星点缀著低矮栎 树和棕榈树。
57
养 牛 业 一 直 是 亚 诺 斯 的 经 济 支 柱
58
巴地 西跨 的乌 亚拉 马圭 逊、 河巴 谷拉 平圭 原和
59
亚马逊平原人烟稀少,占巴西国土面积的42%
亚马逊河——世界上水量最 丰富的大河,河口年均流量: 12万立方米/秒
安第斯山——世界最长的山脉,在 南美洲境内的长度为9000公里
35
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面积500万平方公里
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 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
36
伊瓜苏瀑布——汛期宽4000米,为世界最 宽的瀑布 安赫尔瀑布——世界落差最 大的瀑布,落差:979米
拉美各国政府的政治倾向
23
3、经济原因
拉美各国在过去都主 要从事原材料生产或单一 生产,无论是比较先进的 中等程度的工业化国家, 还是经济上仍然较薄弱和 落后的国家(如海地、尼 加拉瓜、危地马拉等), 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面 临着诸如经济结构改革、 解决农民土地等一系列重 大问题 。
24
4、语言原因: 拉美是语言最统一的地区,绝大 多数居民可以凭借西班牙语或葡萄 牙语进行跨越国界的交流。无论是 白人、黑人、混血人,还是印第安 裔人,只要一开口说西班牙语,他 们就会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拉丁美洲地域辽阔,地形高低 落差大,气候状况差异明显,终 年积雪的安第斯山,炎热的亚马 逊热带雨林,干旱的阿塔卡玛沙 漠,墨西哥中央高原,潘帕斯平 原,寒冷的极地气候。从寒带、 温带、亚热带到热带,从雨林、 高原、草原到平原,植物茂盛, 动物繁多,矿产丰富。
拉丁美洲的脊梁安第斯山穿越 整个大陆,形成了拉丁美洲的五 大水系:亚马逊河,奥里诺科河, 圣弗朗西斯科河,马格达莱纳河 和巴拉那-拉普拉塔河。这五大水 系又孕育了几大平原:格兰查科 平原,亚诺斯平原,奥里诺科平 原和亚马逊河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