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1导读

合集下载

语言学名著导读课件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理论)

语言学名著导读课件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理论)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 句法配价:句法配价研究的是逻辑配价在某一具体 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因此尽管词的逻辑配价一样, 但句法配价是不尽相同的。
▪ 如:“帮助”(帮助者、提供的帮助、被帮助者) ▪ “他帮助我工作”。 ▪ 德语中:谓语动词要变位,帮助者要用主格表示,
被帮助者要用给予格表示,所提供的帮助得用介词 结构表示。 ▪ 而且同一语言中的同义词的逻辑配价是相同的,但 却往往有不同的句法配价。(德语例子略)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 四、补足语的界定和分类 ▪ 补足语是句法配价的核心问题,配价研究必须回答: ▪ 1、怎样确定某个动词支配的补足语的价数?(舒马赫—语义
分析法,如“购买”四个语义成分) ▪ 2、怎样划分补足语与说明语的界限?(删除法)(书上
“凡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的名词一般都不计算在 内”) “办公室” ▪ 3、怎样区分必有补足语与可有补足语?(他送了我一本字典) (可有补足语与说明语) ▪ 4、怎样为补足语分类?(恩格的鉴别词替代法)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 二、句子结构分析及描写 ▪ 把动词视为句子的结构核心,把其他成分区
分为结构成分与非结构成分,这是配价论对 句子结构的基本认识,也是配价论区别于其 他语法理论的根本所在。特别是主语的地位 更是争议的焦点。
▪ 配价论认为句子的成分:动词部分、补足语 和说明语。前两者是句子的结构成分。
但这一理论在当时未能得到法国学术界的理解。特氏的代表 性著作《结构句法基础》特思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关联、转位(省略) ▪ 关联: ▪ 法语句子:Alfred parle(阿尔弗列德讲话)。句子的构成成
分不是一个一个的单词,而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 (氢 氧化合为水) ▪ 关联赋予句子“以严谨的组织和生命的气息” ,是“句子的 生命线” 。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答案语言学概论讲义,精致版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答案语言学概论讲义,精致版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答案语言学概论讲义,精致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语言学概论讲义,精致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语言学概论导言及第一章一语言学的性质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汉语/英语/日语/。

语言学,研究某一民族或国家的语言,具体性、细致性、实践性语言学概论,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抽象性、概括性、理论性二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分类(一)从研究方法和角度分:1、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其变化规律。

2、对比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和共同规律。

3、历史比较语言学:采用历史和比较两种方法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对应的规律,拟测出语言的亲族关系。

4、描写语言学:截取语言发展某阶段的横断面,以静态描写的方法,记录语言的结构。

(二)从研究的时间关系看: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三)从研究对象看:个别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四)从研究范围和程度看: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五)从研究的侧重点看: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三语言学的回顾与小结1、语文学阶段:·语文学是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目的:读懂古文献·语文学的特点:(围绕“小学”展开)a.b.c.d. 研究的对象是古文献和书面语带有主观臆测性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经学、哲学、文学、历史的附产品为后来真正独立的语言学提供了材料、奠定了基础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威廉·琼斯、葆朴、格里木等特点:a. 语言学已成为研究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b. 研究对象还是文献语言c. 仍带有某些主观臆测d. 为人类普通语言学的产生打下基础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索绪尔特点:a. 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侧重研究语言 b. 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c. 重视口语的研究 d. 重视结构和系统的思想4、形式语言学乔姆斯基特点:a. 追求人类语言普遍语法规则,并力求高度形式化b. 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解释人的语言能力c. 研究“理想的人”的语言能力d. 由面向人的语言学转而面向机器5、功能语言学韩礼德系统/功能6、交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四、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人文学科:哲学、文献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与各个自然科学:生物学、医学、数理逻辑、信息科学、认知科学既受其他学科研究的影响,也影响着其他学科。

《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统计学——实用指南》评述

《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统计学——实用指南》评述

《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统计学——实用指南》评述李虹霏【摘要】统计分析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中必需的研究工具,统计学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Vaclav Brezina编著的《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统计学——实用指南》(Statistics in Corpus Linguistics-A Practical Guide)主要介绍了统计思维的核心原则,对如何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应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详尽指导.本文旨在对该专著进行评述,梳理语言研究中统计学的应用方法,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10)003【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统计学;数据可视化【作者】李虹霏【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一、引言随着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日渐扩展,其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跨学科性不言而喻,这使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亟须推陈出新。

语言学家需要对真实发生的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对广泛提出的语言理论甄别验证,因此统计学成为语言学分析的重要助力。

《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统计学——实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由兰卡斯特大学学者Vaclav Brezina编著的一本全面介绍统计学原理、方法及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应用的专著。

本书由剑桥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全书共296页,旨在将统计学知识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相结合,增强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让读者在无须具备统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统计学核心原则,在语言研究中熟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1]。

二、结构与内容《指南》整体根据语言学研究主题进行编排,全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共8章。

第一部分有1章,为全书的导入部分,通过实例说明了统计思维基本原则在语料库数据分析的应用过程,解释了统计学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七章,根据语言话题进行编排。

r.langacker《认知语法基础》第二卷导读[整理版]

r.langacker《认知语法基础》第二卷导读[整理版]

R. Langacker《认知语法基础》第二卷张辉 齐振海 导读(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 引言R.W. Langacker撰写的两卷本的《认知语法基础》是认知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的发轫之作。

同其它三本认知语言学奠基著作一样(它们分别是G. Lakoff 和M. Johnson的《我们所依赖的隐喻》(1980)、G. Lakoff《女人、火和危险的事情》(1987)和M. Johnson的《心中之躯》(1987)),这两卷本是摘引率最高的认知语言学著作之一。

由于《认知语法基础》创建了一种崭新的和与众不同的研究语言和其结构的理论,其中Langacker创造了一套特殊的术语,因此这两卷都比较艰涩难懂。

第一卷主要讨论理论假设,介绍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对语言结构进行最佳描写的所需的工具和概念。

除了第一卷中的详细论述外,Langacker为使语言学的读者能尽快掌握其基本理论,在不同的论文集中用较为浅显的语言构画了认知语法的基本观点,它们分别是“认知语法概述”(An Overview of Cognitive Grammar) (Rudzka‐Ostyn 1988)、“概念化、符号化和语法”(Conceptualization, symbolization and grammar) (Tomasello 1998)和“动态的以用法为基础的模式”(A dynamic usage‐based model) (Barlow and Kemmer 2000)。

读者在阅读第二卷之前,要想尽快地掌握认知语法基本思想,可参阅这些文章。

Croft 和Cruse (2004:1)指出, 认知语言学有三个基本的理论假设:(1)语言能力不是一个自主的认知能力(cognitive faculty);(2) 语法就是概念化形成过程(conceptualization);(3) 语言知识源起于语言的使用。

这三个理论假设的中心论题是,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一般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语言学名著导读

语言学名著导读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前三排坐着来宾

来宾坐在前三排
B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D式: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
门外敲着锣鼓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
原句式
变换式
A
C
句式与句式间的变换,
不是具体句子 的变换
B
D
把这个字擦了 把旧报纸卖了 把那啤酒喝了 把这鸡窝拆了 把他撤了 把它扔了 把她杀了
为“二分法” 。
三、一些特殊句式的分析
像 木头 似的
动宾结构 助词结构
像 木头 似的
助词结构 动宾结构
像病了似的 丢了魂儿似的
两种分析法都有道理,且在汉语中都有类似的句式。 但是可以从更大的范围来进行观察。
❖ A.今天早上一起來,他就感到病了似的。 ❖ B.他丟了魂儿似的。
汉语中类似与“像……似的”的表达方式还有“跟……一样” , 通过观察“跟……一样” 的句式特点,可以提供参考。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前三排坐着来宾 → 来宾坐在前三排
B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D式: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着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反对的是他 吃的是馒头 看的是电影 学的是英语

外语教学法流派演变中的“钟摆现象”评析

外语教学法流派演变中的“钟摆现象”评析

外语教学法流派演变中的“钟摆现象”评析发布时间:2021-08-03T16:24:09.7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作者:徐鹏[导读] 外语教学法的更替与变迁所形成的这种“钟摆现象”,其实质一方面是由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内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顺势应时而生的产物徐鹏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201701摘要:外语教学法的更替与变迁所形成的这种“钟摆现象”,其实质一方面是由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内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顺势应时而生的产物。

同时,新的教学法流派在批判中继承,继承中发展,不断整合旧教学法的合理原则及框架,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过程。

教师应该淡化方法意识,强化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关键词:教学法流派;钟摆现象;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横断学科、社会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七个学科本身都是独立的学科,但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特别是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提供理论养料甚至理论依据。

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

1根据目前国际上外语教学法专家的观点,本文将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水岭,将各种外语教学法的流变与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来研究。

将20世纪80年代以前外语教学法新旧更替的时代称为“方法时代”,将80年代以后开始注重结构和功能并重的时代称之为“后方法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到特定历史时期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相邻新兴学科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在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的时代大背景下顺势应时而生。

形成了具有不同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人才观、工具论、本源论的教学法流派。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外语教学界出现了“教学法”过时论之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策略_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策略_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策略发布时间:2023-03-20T06:31:36.2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1期作者:胡蓉[导读] 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离不开逻辑推理的运用。

胡蓉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411404摘要: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离不开逻辑推理的运用。

教师利用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案例展开分析,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结论等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其中的内在思想,体验对真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不断发展轨迹,从而让数学成为学生可以更好接受的一种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引言高中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

教师应正确分析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创新性和体验性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使他们在课内外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推理的含义逻辑推理是一种论证模式。

在逻辑推理的理论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逻辑推理的作用是根据其他陈述来为一个陈述进行辩护,这类辩护后来发展成为标准的证明模式,并被独立出来。

教育领域中,“证明”这一术语主要应用于数学学科,一些研究者从数学的角度来定义“证明”这一概念,即将前提与结论的逻辑推演联系起来,这里主要涉及的推理形式是演绎推理。

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英语中的“证明”常被当作“证据(evidence)”的同义词,而后者与经验相关,所以一些学者也从经验式论证的角度来理解论证模式和逻辑推理,这里涉及的推理形式主要就是归纳推理。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不当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依然沿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没有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行相应改进,全盘照搬以往的数学学习方法,导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

一些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面对包含各种要素的数学题目缺乏分析耐心,导致审题不清,没有厘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不能马上准确回忆与联系数学知识点,没有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策略,因此难以解答疑难数学问题、综合性数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1导读冯志伟一、 在语言学中使用数学方法的学术背景法国数学家J. Hadamard(阿达玛)曾经说过:“语言学是数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

Hadamard不愧是一位具有远独特创见的学者,他用自己的慧眼,早就清楚地看出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是最容易与数学建立联系的学科。

然而,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历史上,学者们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才逐渐认识到语言学和数学之间的这种亲密的关系的。

传统语言学的目的在于规定正确的读和写的种种规则,这样的语言学有点像法律。

历史语言学用谱系树的方法来表示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这样的语言学一如生物学。

结构语言学着力于研究语言的结构,力图找出语言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样的语言学则酷似化学。

那么,语言学和数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语言学和数学都是有相当长历史的古老学科。

语言学历来被看做典型的人文科学,数学则被许多人看成是最重要的自然科学。

在学校的教育中,语文和数学被认为是两门最基础的学科,成为了任何一个受教育者的必修课。

它们似乎成了学校教育的两个极点:一个极点是作为文科代表者的语文,一个极点是作为理科代表者的数学,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和数学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很少有人想到,这两门表面上如此不同的学科之间竟然还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可是,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却慧眼独具,敏锐地看出了语言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早在19世纪中叶,就有人提出过用数学来研究语言现象的想法。

例如,1847年,俄国数学家В.Я.Вуляковский(Buljakovski,布里亚柯夫斯基)认为可以用概率论来进行语法、词源及语言历史比较的研究。

1894年,瑞士语言学家De Saussure(索绪尔)指出,“在基本性质方面,语言中的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有规律地表达出来”,后来,他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中又指出,语言学好比一个几何系统,“它可以归结为一些待证的定理”。

1904年,波兰语言学家Baudouin de Courtenay(博杜恩·德·古尔特内)认为,语言学家不仅应该掌握初等数学,而且还要掌握高等数学。

他表示坚信,语言学将日益接近精密科学,语言学将根据数学的模式,一方面“更多地扩展量的概念”,一方面“将发展新的演绎思想的方法”。

1933年,美国语言学家L.Bloomfield(布龙菲尔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当时,学者们不仅提出了这些想法,还有人用数学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实际的研究。

1851年,英国数学家A. De Morgen(德摩根)曾把词长作为文章风格的一个特征进行过统计研究。

1867年,苏格兰学者L. Campbell(坎贝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Plato(柏拉图)著作的执笔时期。

1881年,德国学者Dittinberger(迪丁贝尔格)进一步用统计方法把Plato著作的执笔时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887年,美国学者C. Mendenhall(门登荷尔)对不同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进行过统计分析,特别是研究了Shakespeare(莎士比亚)的作品。

1898年,德国学者F. W. Kaeding(凯定)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频度词典《德语频度词典》,1Mathematical Methods in Linguistics,《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3月出版,书号:ISBN 978-7-5602-9287-0/H•1068用以改进速记的方法。

1913年,俄国数学家А.А.Марков(Markov,马尔可夫)采用概率论方法研究过《欧根·奥涅金》中的俄语元音和辅音字母序列的生成问题,提出可马尔可夫随机过程论,后来成了数学一个独立的分支,对现代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结构中所蕴藏的数学规律,成了Марков创造性思想的源泉。

1935年,美国语文学家G. F. Zipf(齐夫)发表了Zipf定律(Zipf’s law),用数学方法描述频度词典中单词的序号分布规律。

同年,加拿大学者 E. Varder Bake(贝克)提出了词的分布率的概念,认为词典在选词时,应当以分布率为主要标准,频度为辅助标准。

1941年,英国数学家G. U. Yule(尤勒)发表了《文学词语的统计分布》一书,大规模地使用概率和统计方法来研究语言。

然而,不论是Вуляковский,Saussure,Baudouin和Bloomfield的想法和信念也好,还是Марков等学者的实际研究也好,都没有对语言学本身发生显著的影响。

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实践的要求所决定的,因为当时的语言学,主要是为语言教学、文献翻译、文学创作和社会历史研究服务的,在这样的社会实践要求下,语言学还没有很大的必要与数学建立直接的联系。

就是像Марков从语言符号序列的观察和分析中发现随机过程的卓越成就,在语言学界也鲜为人知。

语言学仍然沿着自己传统的道路,孤立于数学之外,迟缓地发展着。

与此同时,有一些杰出的学者学开始从计算机和通讯的角度来关注语言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在计算机出现以前,英国数学家A. M. Turing(图灵,1912-1954)就预见到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对自然语言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他在1950年发表的《机器能思维吗》一文中指出:“我们可以期待,总有一天机器会同人在一切的智能领域里竞争起来。

但是,以哪一点作为竞争的出发点呢?这是一个很难决定的问题。

许多人以为可以把下棋之类的极为抽象的活动作为最好的出发点,不过,我更倾向于支持另一种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最好的出发点是制造出一种具有智能的、可用钱买到的机器,然后,教这种机器理解英语并且说英语。

这个过程可以仿效小孩子说话的那种办法来进行。

”2A. M. Turing提出,检验计算机智能高低的最好办法是让计算机来讲英语和理解英语,他天才地预见到计算机和自然语言将会结下不解之缘,显示他不同凡响的洞察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那个充满了理智的时代,计算机的研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时,有三项基础性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 一项是A. M. Turing(图灵)算法计算模型的研究,-- 第二项是N. Chomsky形式语言理论的研究,-- 第三项是C. E. Shannon(香农)概率和信息论模型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自动机理论来源于A. M. Turing在1936年提出的算法计算模型,这种模型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Turing的工作首先导致了McCulloch-Pitts(麦克罗克-皮特)的神经元(neuron)理论。

一个简单的神经元模型就是一个计算的单元,它可以用命题逻辑来描述。

接着,Turing的工作导致了Kleene(克林)关于有限自动机和正则表达式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与语言的形式化描述有密切关系。

Turing是一个数学家,他的算法计算模型是针对形式语言的,但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8年,C. E. Shannon把离散马尔可夫过程的概率模型应用于描述语言的自动机。

1956年,N. Chomsky(乔姆斯基)从Shannon的工作中吸取了有限状态马尔可夫过程的思想,2A. M. Turing, Can A Machine Think?, Mind 50, 1950, 亦见The World of Mathematics (edited by J. K. Newman, pp.2099)首先把有限状态自动机作为一种工具来刻画语言的语法,并且把有限状态语言定义为由有限状态语法生成的语言。

这些早期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形式语言理论”(formal language theory)这样的研究领域,采用代数和集合论把形式语言定义为符号的序列。

Chomsky在研究自然语言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上下文无关语法(Context-Free Grammar),但是,Backus(巴库斯)和 Naur(瑙尔)等在描述ALGOL程序语言的工作中,分别于1959年和1960年也独立地发现了这种他们提出的巴库斯-瑙尔范式(Backus-Naur normal form)与Chomsky的上下文无关语法是等价的。

这些研究把数学、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大大地促进了学者们采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数学面貌。

N. Chomsky在他的研究中,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与自然语言置于相同的平面上,用统一的观点进行研究和界说。

Chomsky在《自然语言形式分析导论》一文中,从数学的角度给语言提出了新的定义,指出:“这个定义既适用于自然语言,又适用于逻辑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理论中的人造语言”3。

在《语法的形式特性》一文中,他专门用了一节的篇幅来论述程序设计语言,讨论了有关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问题,这些问题,是作为“组成成分结构的语法的形式研究”4,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来,并从计算机科学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的。

他在《上下文无关语言的代数理论》一文中提出:“我们这里要考虑的是各种生成句子的装置,它们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同自然语言的语法和各种人造语言的语法二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将把语言直接地看成在符号的某一有限集合 V 中的符号串的集合,而 V 就叫做该语言的词汇......,我们把语法看成是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详细说明,而把符号串看成是程序。

”5在这里乔姆斯基把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放在同一平面上,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用统一的观点来加以考察,对“语言”、“词汇”等语言学中的基本概念,获得了高度抽象化的认识。

这个时期的另外一项基础研究工作是用于语音和语言处理的概率算法的研制,这是C. E. Shannon的另一个贡献。

Shannon把通过诸如通信信道或声学语音这样的媒介传输语言的行为比喻为噪声信道(noisy channel)或者解码(decoding)。

Shannon还借用热力学的术语“熵”(entropy)作为测量信道的信息能力或者语言的信息量的一种方法,并且他采用手工方法来统计英语字母的概率,然后使用概率技术首次测定了英语字母的熵为4.03比特。

这些研究与数学和统计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的基础性研究。

Turing, Chomsky和Shannon这三位学者的研究,为在语言学中采用数学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为语言学和数学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进一步推动了语言学和数学的结合。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世界各国每天出版的科技文献以数十万计,科技文献的这种增长情况被形容为“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