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8篇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8篇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1我国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戏剧;有手工艺术;还有生动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了,我来给你们说一下吧!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多么了不起的传统文化啊!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2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
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等内容,读着它,我仿佛推开那古老而厚重的大门,进入一个个令我新奇神秘,又让我欣喜不已的天地。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左邻右舍都夸我心灵手巧。
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后,我对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本身有学画画的功底,想着剪着,剪的花样就越来越多了。
我的精神世界读后感4000字

刚刚读完王小波的《我的精神世界》,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曾经脑海中的一些疑问发生了碰撞,产生了一些火花,结合当下的一些困惑,觉得有些问题,自己终于找到答案了,至少是说服自己的答案,在此分享一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活得那么的辛苦?从来没有听见周边人中的亲朋好友说,自己最近在休息,或者出去玩了之类的话。
回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看到的眼中的父母,一年到头好像就没有什么时候休息过,每天早上起来,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从小到大:自己一个人吃饭,洗衣服,自己去上学,生病了自己去医院看病。
感觉父母陪伴自己的时间不是那么的多,似乎父母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永远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有时候就在想,父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生都在忙碌,究竟是为了个什么?曾经的答案是:为了让孩子吃饱穿暖,吃饱穿暖之后呢?为了孩子有钱去上学,孩子毕业之后呢?为了给孩子娶媳妇,娶完媳妇之后呢?帮孩子带孩子。
之后呢?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都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父母岁数大了,该养老了。
想到这里,我的疑问反而更多了: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代人,都是在家里由父母这一代人为他们养老,那么我们我们父母这一代,又该怎么养老呢?我们作为孩子的这一辈待在家里为父母养老?显然不可能,因为我们要在城市里面工作,离家太远。
把父母接到城市里面来?反问一句,城市里的生活方式,父母会喜欢,会适应吗?我觉得我的父母就不会喜欢,也肯定适应不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忙碌了,他们喜欢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突然把他们放到城市里面来,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他们该做什么?他们想做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与周边的陌生人如何相处?人都有一种需求:被人所需要的需求,人是社会的人,人是集体的人,人是同类中的人,人或许在物质上能够个人满足自己全方位的需求,但是在情感上,个人是无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的,需要他人给予,在这个情感稀缺的时代,情感上需求的满足,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后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后感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上否定和怀疑中国文化的思潮进行了批判和分析。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鲁迅在文章中强调了中国文化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
这些观点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鲁迅在文章中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否定和怀疑中国文化的种种言论和行为。
他指出这些人的思想被西方文化所左右,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坚定信心,不要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这些思考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我认为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启示和警示。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内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让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上否定和怀疑中国文化的思潮进行了批判。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珍视。
作者在文章中强调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是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
他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证据,证明中国文化的优秀性和独特性,以及它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对中国文化的肯定和推崇,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作者对当时社会上的否定和怀疑中国文化的思潮进行了有力的批驳。
他认为这些思潮是一种“自卑自欺”的思想,是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的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中华经典我的精神家园_初二优秀作文

中华经典我的精神家园_初二优秀作文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以自豪地处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
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更成为了我的精神家园。
中国经典的范围极其广泛,包含了文学、哲学、历史、戏剧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著名
的当属《论语》、《孙子兵法》、《红楼梦》等。
这些经典不仅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更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经典,如《资治通鉴》、《水浒传》、《西游记》等等。
这些经典
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节,塑造出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我们可以通过
这些经典著作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事件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这对于我们理解自己
的文化背景和国家历史有着巨大的意义。
中国的经典著作不仅仅是一堆字纸和墨迹,更是一座精神之城,给予我力量和启迪。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不仅能够汲取智慧和知识,更能够修身养性,提高自我素养。
这些
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
国。
中华经典是我的精神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
我将永远珍藏这些经典,学习其中智慧,借力于其精神,为我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奋斗。
精神家园的话题作文精选

精神家园的话题作文精选人行走的时间长了,便渴望有个落脚的地方,渴望有人等候、记挂着他。
于是人有了一个小小的家。
同样,人的心疲倦了,也渴望有个放松、歇息的去处。
于是我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精神家园的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精神家园的话题作文1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养育了十三亿斗志高昂的炎黄子孙,经历了百余年的磨难,受尽耻辱,受尽嘲笑……今天,终于成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东方巨龙!中华文化不计其数。
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号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还有远近闻名的四大发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承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民俗。
而到现在,那些曾让人期盼的传统节日却变得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那一天,村里便热闹了起来,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间的路上便挤满了人。
有舞狮子的,有扭秧歌的,还有一些小商贩在街头叫卖。
小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花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们聚在一块,纷纷坐在石凳上谈论天南海北。
中秋节,爸爸会和家人一起吃香甜可口的月饼,赏皎皎圆月。
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如今,西方的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开开心心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随着潮流,开始热衷于西方节日。
中国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淡忘了。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难道就这样袖手旁观吗?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去饭店大吃一顿,吃饱喝足后,守在电视机旁边看春晚。
有许多人在叹气:“唉,怎么一点儿年味都没有呢?”中秋节,皓月当空,又有谁还会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抬头赏月呢?由此可见,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悄悄地向我们挥手告别。
中华文化是无数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的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与中华文化贯穿始终。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我的精神家园》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友情的重要和爱情的伟大。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的丈夫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一家人却过得很幸福。
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份幸福。
主人公的丈夫在一次工作中不幸遇难,留下了她和儿子。
面对丈夫的离去,主人公并没有崩溃,而是努力地支撑着这个家庭,给儿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友情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朋友的支持,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
友情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除了友情,书中也深刻地展现了亲情的伟大。
主人公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一直很沉默,但他却默默地支持着母亲。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母亲,他会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这种亲情让人感动,也让人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亲情的珍贵,却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此外,书中也展现了爱情的伟大。
主人公在丈夫去世后并没有再嫁,而是一直守在丈夫的墓前。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的,它可以超越生死,永远存在于心中。
这种深厚的爱情让人感动,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友情的重要和爱情的伟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和纷扰所困扰,却忽略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读完这本书,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2023新时代文化传承心得体会标准版(10篇)

2023新时代文化传承心得体会标准版(10篇)2023新时代文化传承心得体会标准版篇1读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感悟到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不仅知道了许多感动人的故事,也有许多名言警句。
这本书从序言中就告诉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要做中华文化的传人。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太平洋西岸这块土地上,我们讲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讲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看到这些,我也想为祖国事业做出努力,虽然我的年龄不大,但我也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为了这,为了我的梦想,我现在一定要努力地学习。
现在,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但将来我们将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支撑起祖国的明天和事业。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出过不少英雄人物,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应有梅花的秉性和精神。
这些人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了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投入到祖国建设之中,有的人置身于祖国教育事业,他们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
世界上有360行,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劳累地奔波着,努力着,想打造出一片美丽的明天,在此,为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但这个世界已离不开这些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付出了。
在此时此刻,我要向这些守卫祖国疆土的英雄们,向传递知识与勤劳付出的老师们;还有世界所有辛苦努力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此致敬!书中还有许多著名的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繁多。
中华文化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影响之深远。
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构筑自己人生的梦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2023新时代文化传承心得体会标准版篇2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之后,知道作为中华儿女,都应该弘扬我们中华传统美德。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自选集,收录了他的一些关于文化状态和知识分子命运的代表性文章。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对文化状态和知识分子命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文化状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书中,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
他通过描绘各种文化状态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上,也体现在不同个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
这种认识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偏见。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小波在书中讲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困境。
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这些困境和挑战包括政治压迫、经济困境、文化保守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更加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权益,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能够自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此外,王小波的文字简洁明了、幽默风趣,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智慧和思想的魅力。
他的杂文不仅有思想的深度和见解的独到,也充满了对生活和人性的热爱和关注。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总的来说,《我的精神家园》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文化状态和知识分子命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我相信这本书将继续激励着我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去追求自由、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2012 年“决战现代化”主题读书活动,第一批阅读市干教推荐了50 本书。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本人认真研读了几本与自身相关的书籍。
其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书让我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下面我就主要谈谈在此次主题读书活动中,对于研读了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青年作家任浩之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书,正是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也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了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
读完此书,我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洗礼,也不由得将我引向了思考,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建设精神家园有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建设我
们的精神家园?
一、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
精神家园是指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寄托之所。
精神家园既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也是某个具体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柱。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
它所反映的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模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合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在长斯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如果是普通干部,那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的宗旨意识,就是正确的精神归宿;如果是领导,那么,清正廉明的操守,为民的服务思想,就是正确的精神支撑。
作
为乡镇机关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认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要洁身自好,一身正气,带领群众将南丰建设成“实力强劲、品位高雅、民风淳朴”的江南现代化新城镇,提高南丰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二、建设精神家园的意义
当今社会,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有条件来重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人的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越来越大,一些人道德失落,信仰迷茫,迷失了人生方向,形成了心
灵的空虚,这就是当代人的心灵冲突。
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化解人的心灵冲突,就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安顿人们的心灵,建设精神家园。
其次,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也迅速增多,特别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如果不重视弘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那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造成一些人淡化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接受的西方文化也越来越多。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俘获,丧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的“文化殖民地”.
再次,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建设现代化社会的
需要。
现代化社会需要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而建设和谐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等等,这都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重视人的精神归宿和核心价值。
三、如何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是加强教育。
要建设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还须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文化教育。
比如,要善于联系人们的精神需要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实际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大众教育经验,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尽量降低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的成本。
又如,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应适当增加礼仪教育的内容,从家庭礼仪到社会礼仪。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文化建设,才能使人们真正懂得真善美,自觉抵制假恶丑,形成健康的现代意识和社会风尚,为我们中国人
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是弘扬中国文化。
首先,应该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文化。
其次,我们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一方面,要对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充分的自信心,不要迷失自我,不要盲目崇外;另一方面,要有开放包容的精神,主动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要从小事小节做起,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低级、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
事实说明,不论外界的诱惑多大,只要自身关口把得严,努力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欲、慎名,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各种细菌侵蚀和腐化就会被拒之门外。
共产党员更要虚心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全面监督,时刻用共产党人的标准和宗旨检查对照自己,把全部的才能、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做到思想不浮
躁、步子不乱套,时刻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