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居 (建筑结构)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福建南靖土楼是福建省南靖县特有的建筑特色,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文化魅力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古旧的土楼见证了古老的南靖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福建南靖土楼是在晚清时期建造的,它集“八佛”拱、梁柱画龛、地基墙、封堵墙、檐口、门廊和内部装饰于一体,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建筑物有三到二十多层不等,高度可达十米以上。
福建南靖土楼内部装修也有着自己特定的风格,结构几乎始终保持着不变,内部画龛另外画有“八佛拱”,雕刻着故事与传说,既具有宗教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从结构上看,福建南靖土楼分上座和檐口两大部分,座屋有三层或七层,不等。
这里,梁柱、梁头、梁口被表现出高度的古雅美感;顶部屋面由“三合檐”组成,外长檐梯级分布,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深浅关系。
低租屋四壁用地砖装饰,利用色彩强调不同重点,使建筑分区合理;结合转角、窗、开口,地头千变万化,灵活多变。
从字面上来说,“土楼”的本义就是“用土做的楼”,不过福建南靖土楼它还包括石材、泥土、木材等其它建材,所以它被称为“复合材料土楼”。
结构集合了木梁柱架和土墙、檐口、壁饰,高效避雨,又能抗风、抗击、抗震,是极大的精良建筑。
福建南靖土楼的手绘图是特有的,它以线条映衬,形塑出光影、纹理,重点强调断壁残垣、瓦影气息,表现出几何化建筑效果。
福建南靖土楼充满着民间文化底蕴,集古房文化,佛教文化,宋元民居文化于一体,彰显着古老、久远的历史底蕴,为人们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它是南靖历史文化的写照,现在也是南靖县最珍贵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福建南靖土楼仍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已成为传统的建筑的重要代表,是为今人传承南靖文化的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之一。
因此,福建南靖土楼受到了国家政府多方保护,并于1987年被政府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航空母舰”。
它是福建省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土楼集防御、居住、集体生活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农民住宅建筑。
福建土楼多建于山区,其中以南靖土楼群和云水谣土楼群最为著名。
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南靖县境内,由46座土楼组成,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土楼群。
云水谣土楼群位于福建永定县境内,由24座土楼组成,在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多为多层结构,由厚重的土墙构成。
土墙由黏土、石块、花岗岩等材料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耐用。
整个土楼以楼内的柱廊为骨架,上下形成了环形的廊道,可以供居民通行。
土楼的楼顶为平顶或圆顶,圆顶用竹片覆盖,平顶用木板覆盖,既能防火,又能防雨。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每层都有厨房、卧室和厕所等功能区域。
厨房设在底层,以防火灾。
卧室设在上层,以防盗窃。
土楼还配有水井和农田,居民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社会。
福建土楼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土楼作为族群的象征,承载了土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
土楼内部装饰华丽,布局精巧,特色鲜明。
室内挂有祖先面孔、神灵像,墙壁上悬挂着传统绘画和剪纸。
土楼民居还以黏窗、竹楼梯、沙坑等特色元素而闻名。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当地居民的聪明才智,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因此,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了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参考内容: 1. 《福建土楼记》(李健军著) 2. 《福建土楼群落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以南靖云水谣为例》(李育峰、钟新良著) 3. 《土楼发源地闽西山区土楼村落的分类与保护研究》(王明、郭极罗著) 4. 《中国传统土楼文化研究》(李存志著) 5. 《福建土楼的文化地理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卢影著)。
(完整版)闽南民居

堡土楼
依山构筑,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实的堡墙,墙上筑有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 祖堂、厢房、护厝、厨房等建筑单元。布局合理对称,防御居住兼备,因地制宜设 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筑;基本上以村或家族为建制单位,功能齐全,居住、教 育(配套有书院、书斋)、仪事等功能完备;装饰、装修上富有闽中地方特色,木 雕、灰塑、彩绘等品味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
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 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中原建筑古老型制 的遗存。这种型制的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 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 四维为正房
“三合天井”型
堂厢式
堂虎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楼
“方圆土楼”型
堡土楼 手巾寮
“土堡围屋”型 “竹筒屋”型
方楼
圆楼
椭圆楼
1、中轴线鲜明 2、以厅堂为核心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民居色彩对比
•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
1)古式大厝的红墙 墙体—红色文化.红砖拼接花纹.砖墙浮
雕. 镜面壁.“出砖人墙”的建筑工艺.窗.
虎脚.塌寿 2)古式大厝的屋顶 红瓦.燕尾脊.山墙构件\样纹装饰 3)古式大厝的浮雕装饰
4)古式大厝的代表 5)现有运用闽南民居元素景观的景区
闽南民居与风水理论
宅基的选址
风水观中的居住空间理想模式
风水观中的宗祠空间理想模式
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
全宅共设了大小八个天井轴线正中的两个天井前大后小——“昌”字, 左右两侧护屋围成的天井,用廊隔开,成为两节——“日”字, 护屋上下两端——人手的上下两节。 全宅只有一大二小三个门之外,形成对内外封闭的平面格局。
风水、住宅、人三者关系
A、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是“龙脉”。起伏、 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 B、要观察水流;水流必须缓慢、平隐、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 所以选择宅基的原则:1)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
团山民居详细介绍

团山民居详细介绍团山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团山民居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团山民居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团山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南靖县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许多商人为了避免战乱和盗贼的侵袭,开始建造高墙和城堡式的住宅。
这些住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团山民居。
团山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藏、侗、苗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二、建筑特点1. 建筑布局团山民居的建筑布局非常讲究,通常由正房、两侧厢房、后院和围墙组成。
正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厢房是客人居住的地方,后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围墙则是用来保护家庭安全的。
2. 建筑结构团山民居的建筑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功能,例如起居室、卧室、厨房、储藏室等。
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用途,使得家庭生活更加有序和便利。
3. 建筑装饰团山民居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美,通常使用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多种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山水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三、文化内涵1. 家庭观念团山民居强调家庭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
2. 社交文化团山民居也是社交文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经常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这种社交文化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 艺术文化团山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从建筑结构、装饰图案到家具用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团山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团山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它融合了汉、满、蒙、藏、侗、苗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南靖等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独特,外形宛如一个个巨大的圆锥形或方锥形的建筑,整体采用石材和土坯混合而成。
这种建筑结构凝聚了对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
福建土楼有着较为完备的防御系统,包括炮楼、环楼等。
在历史上,这种建筑曾被用作对抗外敌的堡垒,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包括起居、餐厅、厨房等功能区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传达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外建筑师和艺术爱好者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们不仅是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必将继续为后人所珍视和传承。
【总字数:261】第二篇示例:福建土楼,是古代福建饶平与古代广东南雄等地方汉族人建筑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福建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之最”、“中国传统建筑琼楼玉宇”。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其中龙岩地区拥有最多的土楼,被誉为“中国土楼之乡”。
福建土楼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土木结构,多为圆形或方形,高达几十米,层数多达三层五层,有的土楼还有内外两个院落,形成了“一楼一座城,两楼一座城,三楼一把城”的建筑奇观。
福建土楼以其稳固耐久、防盗防火、环境舒适等特点而备受瞩目。
土楼采用了坚实的石、土、木、竹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其墙体厚实,结构坚固,能够经受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
土楼内部设计合理,楼上住宅楼下仓库、车房、生活用房等功能齐全,生活便利。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第7页/共34页
第8页/共34页
砖雕和石雕
第9页/共34页
3、飞檐
• 房屋的正脊中间低两头高,两端的翘尾处有美丽的燕尾。这是闽南人保持了祖先从 中原南迁时带来的中古时期的建筑风格。
美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在话 • 这种屋面呈现轻盈的轮廓给人以腾跃、飞翔的感觉。
•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和八 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例。
第16页/共34页
林 路 厝
第17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阔的 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中国国家地理》
下!
第10页/共34页
(三)、典型的建筑
• 南安蔡氏古民居——群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1页/共34页
• 泉州杨阿苗故居——单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2页/共34页
二、闽南民居的演变
闽南华侨建筑
——说不尽的旧时遗事满画楼
--
《中国国家地理--福建特辑》
闽南,华侨聚集的地方,这里的华侨建筑,无论是鼓 浪屿的洋楼,还是侨乡的番仔楼,都不可避免带有强 烈的“中西混搭”的风格。
第18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第19页/共34页
骑楼
• 骑楼是源自南洋商住一体建筑,通常建二层或三层楼房,连成一体;底楼共同退缩而空出一条公共人行道, 正好遮阳避雨;临街正立面全成了店面,里间和楼上则做仓库和住所,使用率极高。
福鼎古民居吴家大院简介

福鼎古民居吴家大院简介
吴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吴家大院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后洋村。
大院占地面积3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为当地望族吴氏家族的民居。
吴家大院于清道光年间始建,道光二十年(1840)落成。
同治、光绪年间两度重修,至今保存完整。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大院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平面呈长方形,正面、背面均开有方形门,进门处均有照壁。
整个大院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颇具艺术魅力。
它是吴家历代祖先为逃避战乱和匪患而建的避难所、保平安的“聚宝盆”。
吴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布局严谨、工艺精湛、保存完整。
有砖雕、木雕、石雕等精美的装饰构件。
其中以门楼和照壁最为突出。
门楼为木结构四柱三间两层楼房,其上以砖雕“双凤朝阳”及“寿”字图案装饰;门楼高14.5米,宽15米;照壁高4.5米,宽2.5米;门楼正中有青石雕刻的石狮一对。
—— 1 —1 —。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省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以下是一些福建民居景点的介绍:
1.土楼:土楼是福建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
土楼是一种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的圆形或方形楼房,通常有多层,楼内设有庭院、楼梯、房间等。
土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古堡”。
2.福州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由三条横向的“坊”和七条纵向的“巷”组成。
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风格、民国风格、西洋风格等,体现了福州历史文化的多元性。
3.泉州开元寺塔:泉州开元寺塔是福建省现存最高的古代木塔,高65.5米,建于北宋年间。
塔内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4.南靖土楼群: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部南靖县,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部分。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土楼,如“四菜一汤”、“八角楼”、“九曲楼”等,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珍贵遗产。
5.泉州崇武古城:泉州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镇。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如古厝、古桥、古井等,展现了福建古代城镇的风貌。
以上是福建一些著名的民居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与构造论文
题目:福建客家土楼
班级:园林122
学号:1252438087
姓名:王有岩
得分:
福建客家土楼
王有岩指导老师:张巨虹
参观各式建筑往往是旅游中的重头戏,从帝王宫殿到普通民居,从万里长城到亭台楼阁,每一处建筑都有它看不够、道不完的精致与美妙。
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见到了最令人震惊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其外观既可以与古罗马雄伟的竞技场相媲美,又让人怀疑许多现代体育馆的设计是不是受了它的影响。
由于土楼独特的造型,庞大的气势及防潮抗震等优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民居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
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
福建土楼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土楼的造型
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从造型上分就有方形、圆形、五凤形、八角形、日字形、一字形、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等30多个种类,分布于永定县各个乡镇。
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
2 土楼建材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也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个遗产项目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
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
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
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特殊设备。
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
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
3 土楼的结构
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 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夯土,并非全是泥土,在泥土中使用“龙骨”,就如今天建筑所用的钢筋。
杉木、竹片、树枝、树皮都是土墙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土壤并不是挖出来便可以直接使用的,必须要经过配制、复合、发酵。
发酵成熟的土,有的再加上石灰,红糖、蛋清、糯米等,不易开裂,防震抗震能力强,生命力更强。
杉木则是主要内部结构材料。
用以承重的楼柱使用较大杉木,特别是底层支柱需要支撑二到顶层的重载。
土墙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柱、与梁、与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缺一而不成土楼。
其结构布局的构造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以土墙和横梁组成结构构架,使顶面与楼面的重量通过横梁结构传达到土墙
结构,土墙既是围护结构同时也是承重结构;二是以土墙、立柱和横梁组成结构构架,使顶面和楼面的重量通过横梁分别传递给土墙和立柱,土墙除了作围护结构外,同时与立柱构成了承重结构,与横梁组成了框架结构有了土墙、立柱、横梁、青瓦,在土楼空间结构当中还有一组不可或缺的构件——楼板。
没有楼板就没有土楼丰富的多层空间结构,也不会产生丰富的平面规划系统。
楼板的主要材料是木板,也只能是木板,当时的资源条件限定了材料选择。
每层都是通过一条环形走廊连贯着每一个房间,这个走廊也可称之为过渡空间,它衔接着楼梯与房间,是交通土楼交通的重要组成体系之一。
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土楼建筑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
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
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
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
4 土楼的坚固性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
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
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
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5 结语
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
试想几百人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