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扬大)
磁悬浮是什么原理?

磁悬浮是什么原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
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列车悬起来、吸引力让列车开动。
磁悬浮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
通电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
铁轨两侧也装有线圈,交流电使线圈变为电磁体。
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使列车前进。
列车头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靠前一点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被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结果是一“推”一“拉”。
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10cm),因此运行安全、平稳舒适、无噪声,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磁悬浮列车的使用寿命可达35年,而普通轮轨列车只有20—25年。
磁悬浮列车路轨的寿命是80年,普通路轨只有60年。
此外,磁悬浮列车启动后39秒内即达到最高速度,目前的最高时速是552公里。
据德国科学家预测,到2014年,磁悬浮列车采用新技术后,时速将达1000公里。
而一般轮轨列车的最高时速为300公里。
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从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三十多公里只需6~7分钟。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简称“常导型”)磁悬浮列车。
是利用“异性相吸”原理设计,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力是车辆浮起来。
列车底部及两侧转向架的顶部安装电磁铁,在“工”字轨的上方和上臂部分的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轨道间保持1厘米的间隙,让转向架和列车间的吸引力与列车重力相互平衡,利用磁铁吸引力将列车浮起1厘米左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
磁悬浮工作原理

磁悬浮工作原理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对物体进行悬浮和悬移的技术。
它是以磁力为基础,通过磁场的相互作用,使物体悬浮在磁场中并实现运动的一种新型技术。
这种技术在交通运输、科研、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基本原理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场对物体进行悬浮和悬移。
磁悬浮系统主要由磁悬浮导引轨道、电磁铁、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磁悬浮导引轨道上安装有一组线圈,通过向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与悬浮物体中感应出的磁场相互作用,实现对物体的悬浮和悬移。
二、稳定性控制磁悬浮系统中的稳定性控制是实现悬浮和悬移的关键。
通过传感器感知悬浮物体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对物体进行稳定控制。
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控制系统会通过调节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使物体恢复到平衡位置上。
三、优势和应用磁悬浮技术相比传统的轮轨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磁悬浮技术消除了传统轮轨系统中的摩擦,减小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运输效率。
其次,磁悬浮技术具有更好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对乘客和载货物体的震动和噪音减小。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大的载荷能力,为交通运输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磁悬浮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磁悬浮轴承等领域。
高速列车通过磁悬浮技术可以消除空气阻力,实现高速稳定运行。
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利用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无摩擦发电,提高了发电效率。
磁悬浮轴承可以用于高速旋转设备中,减小了摩擦和磨损,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四、发展趋势随着磁悬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更多的应用。
目前,磁悬浮列车已经在一些国家投入了商业运营,而且运行速度越来越高。
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也在实验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计未来将可以实现商业化应用。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有望应用于地下管道输送、高空吊车等领域,为这些领域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物体的悬浮和悬移。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力作用原理的悬浮运输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使运输物体(如列车、车辆等)悬浮在轨道上,从而消除了与轨道的实际接触,减少了摩擦力。
磁悬浮技术的核心是磁力的相互作用。
在磁悬浮系统中,轨道上会埋设一系列的导向磁铁,而悬浮物体上则装有电磁体。
当电流通过导向磁铁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而当电磁体在磁场中运行时,受到的磁力会使其悬浮在轨道上。
磁悬浮系统通过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可以调整悬浮物体与轨道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运输物体的悬浮和运动。
具体来说,当电磁体上的电流增加时,所产生的磁力也会增强,悬浮物体就会离轨道更近。
相反,当电流减小时,悬浮物体离轨道会更远。
通过根据实际需要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可以实现对悬浮物体的高度调节。
除了悬浮力,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利用磁力进行推进和制动。
通过改变磁场的极性和方向,可以使悬浮物体在轨道上前进或停止。
相比传统的轮轨摩擦传动方式,磁悬浮技术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运输效率。
总之,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的相互作用,使运输物体悬浮在轨道上,并通过控制电流来调节悬浮高度和实现推进制动。
这种无接触的悬浮方式不仅减少了能量损失和磨损,还提高了运输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是什么?一、引言磁悬浮技术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一种无接触的悬浮技术,它巧妙地利用了磁力的原理,展现了现代科技的巅峰。
那么,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将从磁悬浮的基本原理、电磁悬浮和永磁悬浮两种常见形式对其进行探讨。
二、磁悬浮的基本原理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相互作用的磁力将物体悬浮在空中。
简单来说,磁悬浮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悬浮物体和悬浮系统。
悬浮物体通常是通过磁铁或异种材料制成,而悬浮系统则是由磁铁或电磁体构成。
三、电磁悬浮技术电磁悬浮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磁悬浮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通电产生的电流在悬浮系统中形成磁场,进而与悬浮物体上的磁铁相互作用,产生磁力使物体悬浮。
电磁悬浮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
例如,在磁悬浮列车上,电磁悬浮技术使列车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行驶,同时又保持了乘坐者的舒适度。
(1)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作为电磁悬浮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已经成为新一代交通工具的代表。
磁悬浮列车通过利用电磁原理,使列车悬浮在地面之上。
这种形式的列车不仅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还能有效地降低摩擦力和能源消耗,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瓶颈。
(2)磁浮风力发电机组磁浮风力发电机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利用磁悬浮技术的能源装备。
通过电磁悬浮技术,这种发电机组能够使发电机以更高的转速运行,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
同时,它还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风力发电机组的摩擦和噪音问题,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四、永磁悬浮技术除了电磁悬浮技术外,永磁悬浮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磁悬浮形式。
永磁悬浮技术是利用永磁体和信号传感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悬浮的技术。
相比于电磁悬浮技术,永磁悬浮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能量损耗小的优势。
(1)磁悬浮风扇磁悬浮风扇是一种利用永磁悬浮技术的创新产品。
与传统风扇相比,磁悬浮风扇通过将永磁体和电机分离,使风扇叶片实现悬浮状态,从而减少了摩擦和能量损耗。
同时,磁悬浮风扇还具有运行噪音低、寿命长的特点,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磁悬浮技术的物理解析

磁悬浮技术的物理解析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的原理使物体悬浮起来并实现无接触的浮空状态。
它广泛应用于列车、飞行器、电动机、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降低摩擦阻力、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运行效率等优势。
本文将进行磁悬浮技术的物理解析,从电磁学和力学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1. 电磁学原理磁悬浮技术所依赖的原理是磁力对物体的作用,这是源于电流和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当通过线圈流过电流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根据安培定律,通过电流的变化产生的磁场会生成一个作用在线圈上的力,称为洛伦兹力。
此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线圈在恒定磁场中变化时,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基于上述原理,在磁悬浮技术中通常会使用超导材料制造的线圈,这些线圈具有零电阻和极强的抗磁性。
当超导线圈通电时,在其周围形成的超导态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
这个磁场与其他永久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稳定而强大的力。
2. 力学原理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永久磁体之间存在吸引或排斥的力,这就是使物体悬浮起来并保持平衡状态所依赖的力学原理。
在磁悬浮系统中,通常将永久磁体安装在被浮物体上,而通过控制线圈产生磁场,从而产生相应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在吸引(force-attract)模式中,通过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来调节吸引力大小。
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加时,产生的磁场增大,从而增加了吸引力。
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来调整物体与悬浮系统之间的距离和平衡状态。
在排斥(force-repel)模式中,则是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从而改变产生的磁场方向来实现物体悬浮。
相同极性的感应磁场相互排斥,从而使被浮物体远离永久磁体,并保持平衡。
3.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由于其无接触、无摩擦、无噪音等特点,磁悬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 列车交通在列车交通领域,磁悬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传统轨道系统存在摩擦和震动问题,在高速运行时会导致能量损耗和安全隐患。
而利用磁悬浮技术可以消除这些问题,并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完全无接触。
磁悬浮工作原理

磁悬浮工作原理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来悬浮物体并使其运动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磁力、磁场和电流。
磁悬浮技术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浮动部分和固定部分。
浮动部分是需要悬浮并运动的物体,例如列车或磁悬浮车辆。
固定部分则是提供磁力和磁场的装置。
在磁悬浮系统中,二极磁体被安装在浮动部分上,而固定部分则有一系列的电磁铁。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它们会产生磁场。
这些磁场与二极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吸引或排斥力,从而使物体浮起或悬挂在空中。
为了控制浮动部分的运动,传感器被安装在磁悬浮系统中。
传感器可以检测并测量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通过将这些参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维持物体在悬浮状态并使其按照预定轨道运动。
磁悬浮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摩擦和机械部件的磨损,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此外,由于没有接触面,磁悬浮系统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振动水平。
同时,磁悬浮系统还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可以实现高速运动和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磁悬浮技术通过利用磁力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悬浮和控制物体的运动。
这种技术在交通、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具有
广泛应用前景,并为未来的交通运输和工程工艺提供了许多创新和改进的可能性。
磁悬浮是什么原理

磁悬浮是什么原理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将物体悬浮在空中的技术,它是通过利用磁场的排斥或吸引力来实现物体悬浮的。
磁悬浮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磁悬浮列车、磁悬浮风力发电等。
那么,磁悬浮是如何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磁悬浮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磁悬浮的原理。
磁悬浮技术利用了磁场的特性,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物体悬浮。
在磁悬浮系统中,通常会有一个悬浮体和一个悬浮基座。
悬浮体上会安装有一定数量的磁体,而悬浮基座上则会安装有相应数量的电磁体。
当电磁体通电时,会在悬浮体上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与悬浮基座上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排斥或吸引力,使得悬浮体悬浮在空中。
通过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悬浮体的稳定悬浮和控制。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磁悬浮技术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了列车的悬浮和运行,相比传统的轨道交通方式,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应用在风力发电、磁悬浮轴承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来谈谈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悬浮技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比如,磁悬浮技术有望应用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舒适度。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应用在航天器的悬浮控制、医疗设备的悬浮支撑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将物体悬浮在空中的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磁场的排斥或吸引力实现物体悬浮。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能源、医疗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悬浮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磁悬浮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来实现物体悬浮的技术,它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科研实验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磁力的作用使物体悬浮在空中,并且可以实现稳定的悬浮状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悬浮技术的原理。
首先,磁悬浮技术利用了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
当两个磁体的
同性磁极相遇时,它们会互相排斥;而当它们的异性磁极相遇时,它们会互相吸引。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磁场的变化来实现物体的悬浮。
其次,磁悬浮技术需要使用超导体和永磁体。
超导体是一种在低温下具有零电
阻的材料,当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它可以排斥外部磁场,从而实现磁悬浮。
而永磁体则是一种能够产生恒定磁场的材料,通过控制永磁体的磁场,可以实现对悬浮物体的控制。
另外,磁悬浮技术还需要使用控制系统来维持悬浮状态。
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
感器实时监测悬浮物体的位置和姿态,然后根据监测结果来调节磁场,使物体保持在稳定的悬浮状态。
这样一来,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控制系统也可以及时做出调整,保持悬浮物体的稳定性。
最后,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实现悬浮物体的运动。
通过改变磁场的分布,可以对
悬浮物体施加力,从而实现物体的运动。
这种特性使磁悬浮技术在高速列车、磁悬浮飞行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之,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实现物体悬浮的技术,它利用了磁力的排斥
和吸引原理,结合超导体、永磁体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悬浮和控制。
磁悬浮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物体的稳定悬浮,还可以实现物体的运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自由度无轴承电机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7
多自由度无轴承电机
3.磁悬浮列车技术
4.磁悬浮飞机
特点: 1)运行中离开轨道 比磁悬浮列车更高, 距离有8至15厘米, 如同在轨道上“飞 行”; 2)时速非常高,可 达550公里/小时; 3)具有飞机的特点,如列车两侧有“牙翼”,有点像飞机翅 膀,尾部还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控制系统、方向 舵、车厢、卫星定位系统等设备都是按飞机标准设计的,具有 无噪音、无污染、速度快、节约能源等优点。
5.其它应用技术
此外,磁悬浮技术的应用还有磁悬浮主 轴系统、磁悬浮飞轮、磁悬浮减振器、 磁悬浮电梯、磁悬浮风机(泵)、磁悬 浮发电、磁悬浮关节、磁悬浮直线电 机…………….。
三、磁悬浮技术发展现状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磁悬浮列车 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恩休首先提出磁悬浮概念;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 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专利;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个载人的气垫车实验 系统,它是最早对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的系统。 1969年,德国牵引机车公司研制出小型磁悬浮列车 系统模型,并在1km轨道上时速达165 km,这是磁 悬浮列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994年2月,日本的电动悬浮式磁悬浮列车,在一 段74 km长的试验线上,创造了时速431 km的日本 最高记录。
N 2 A L2 g0 x
( Ni2 ) 2 A F2 ( g 0 x) 2
电磁力变化
电磁合力
2 2 i i 2 1 2 F F1 F2 N A 2 2 ( g 0 x) ( g 0 x)
2)永磁式被动磁悬浮
永磁被动悬浮力计算
0 AU U R0 x
3)无轴承电机
自1991年以来,瑞士、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先后提出 和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无轴承电机。相继提出了内外置永磁型、 感应型、磁阻型、同步磁阻型、永磁同步型等磁轴承。并进 行了一些测量比较,提出了控制结构;
国内对磁轴承的研究起步较晚,同外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成功研制了无轴 承电机的样机,但到目前为止,对磁悬浮技术的利用还只停 留在实验室的研究阶段,在轴承刚度和承载能力方面距离大 规模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U
i i
U
混合型主动磁悬浮工作原理图
2U 2 g0 U N F 0 A 2 2 2 x 2 2 i g0 x ( g0 x )
混合磁悬浮轴承结构
永磁电磁混合磁悬浮系统
4.超导式磁悬浮技术 (1)超导的基本特性 1)零电阻效应 T<Tc 导体为超导态,导体处于无电阻状态 Tc ——超导的临界转变温度, Tc见表所示,常用 的铋系2223,临界最高温度为110K。 T>Tc 导体为正常态 许多金属和合金在低温情况下都会出现超导现象。 低温超导:冷却温度低于30K,一般用液氦冷却, 成本高; 高温超导:冷却温度在30K以上,可用液氮冷却, 成本低。
1999年4月日本研制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在实验线上达 到时速552 km,德国经过20年的努力,技术上已趋 成熟,已具有建造运营线路的水平。 1989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磁悬浮 试验样车。 1995年,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在西南交通 大学建成,并且成功进行了稳定悬浮、导向、驱动 控制和载人运行等时速为300 km的试验。标志我国 已经掌握了制造磁悬浮列车的技术。 2001年,西南交通大学研制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样机实验成功。
2)磁悬浮轴承
国际上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工作也非常活跃。1988 年召开了 第一届国际磁悬浮轴承会议,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1991年, 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还召开了第一次磁悬浮技术在航天中应 用的讨论会。现在,美国、法国、瑞士、日本和我国都在大 力支持开展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工作。 国内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落后外国约20年。1986年,广州机床研究所与哈尔滨工业大 学首先对“磁力轴承的开发及其在FMS中的应用”这一课题 进行了研究。此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工作。
2.磁悬浮的发展趋势
1)超导磁悬浮技术
2)磁悬浮控制技术
3)磁悬浮应用技术
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
曾 励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主要报告内容
一、磁悬浮系统的组成原理 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现状 三、磁悬浮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磁悬浮系统的组成原理
悬浮: 磁悬浮、电悬浮、气悬浮
磁悬浮基于磁拉(斥)力而悬浮,如图 所示。
x, F
x0
U
2 U 2 0 A F 2 dx 20 A 2 ( x0 x)2 2 dR
U
x0
x, F
F
g
2 dR U 2 0 w 2
2 dx 2g
g 2 w( x0 x)2
磁悬浮技术类型: 1.主动磁悬浮技术 2.被动磁悬浮技术 3.混合磁悬浮技术 4.超导磁悬浮技术
1.主动磁悬浮技术
采用闭环主动控制方式使悬浮体的 姿态、动静态特性等达到期望要求。 即:连续地或断续地测量悬浮体的位 置,通过伺服装置迅速地控制场力, 使悬浮体相对其要求位置的偏移不超 过应许的范围。伺服控制悬浮又叫有 源悬浮,如图1所示。
2.被动磁悬浮技术
不另外提供控制能源,靠自身磁场能 量支承悬浮体。又叫无源悬浮。 1)电磁式:通过调整自身激磁电路本 身参数来实现固有稳定的悬浮。 2)永磁式:利用永磁体提供磁场能量 悬浮物体。 无源悬浮仅在偏离要求位置一定的范 围内稳定。
1)电磁式被动型磁悬浮技术
图2 电磁式被动型磁悬浮组成图
电磁式被动型磁悬浮工作原理图
N 2 A L2 g0 x
N 2 A L1 g0 x
N 2 A L2 g0 x
N 2 A L1 g0 x
电磁式被动型磁悬浮电流电感关系图
电磁式被动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
右侧 左侧
电感变化
N 2 A L1 g0 x
( Ni1 ) 2 A F1 ( g 0 x) 2
(3)超导式磁悬浮系统组成
超导绕组 与常导绕 组组合可 实现“零 功率”悬 浮
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
1. 磁悬浮轴承技术
磁悬浮轴承支承的主轴系统
飞轮贮能系统结构
磁悬浮轴承主轴结构
2.无轴承电机技术
无轴承电机基本结构 示意图
飞轮贮能系统结构比较
无轴承密封泵
无轴承人工血泵
两自由度无轴承电机
2)完全抗磁性
完全抗磁性即迈斯纳效应:导体过渡到超导态时,原来进 入此导体中的磁力线会一下子被完全排斥到超导体之外,超 导体内磁感应强度变为零。
抗磁性的磁悬浮原理:
3)临界磁场Hc 超导态除决定温度外,还与外磁场有关。 T<Tc , H<Hc 保持超导态; H>Hc 超导态转变为正常态 (2)超导产生悬浮力的方式 1)基于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的低温超导斥力悬浮 2)基于部分抗磁性和钉扎性的高温超导斥力悬浮 3)基于钉扎力的高温超导吸力悬浮
主动磁悬浮系统
2 I12 I2 F F1 F2 N 0 A 2 2 ( g g ) ( g g ) 0 2 0 1 2
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
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图 悬浮力:
2 2 ( I i ) ( I i ) 2 F F1 F2 N 0 A 2 2 ( g x ) ( g x ) 0 0
U
x
U 2 0 A 1 2 F 2 2 0 A x2
永磁磁悬浮直流电机
永磁磁悬浮轴 承结构
径向悬浮力与径向偏移量的关系
轴向悬浮力与轴向位移的关系
3.混合磁悬浮系统
为了提高无源悬浮的刚度,或者, 因为无源悬浮仅在偏离要求位置一定 的范围内稳定的,可以将伺服控制叠 加在无源悬浮上,即有源和无源混合 组成主动控制的混合磁悬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