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

合集下载

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

苏州三景刺绣有限公司网址:/
苗族刺绣
刺绣与蜡染一样是苗族服饰最主要的装饰手段之一。

刺绣的概念是以丝线、毛线或色布等在各种衣料、布料胚上用针刺、缝钉构成花纹的方法。

苗锈主要是用在苗装中头巾、衣领、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裹腿布巾、鞋子及围兜等的装饰。

刺绣技法大致有12类:平绣、桃花、锁绣、堆花、贴布、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辫绣、锡绣、马尾绣等。

总结
民间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

技艺高超的绣女,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早期刺绣重在实用,直到纺织品出现之后,刺绣艺术才得到长足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就更加活跃起来。

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

苗族刺绣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苗族刺绣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苗族刺绣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苗族刺绣是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据历史记录显示,苗族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在苗族文化中,刺绣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能表现出苗族人民的审美观,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载体。

1. 刺绣技艺娴熟,手法精湛苗族刺绣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用到多种颜色和不同针法,刺绣工人在刺绣时需要经验和技巧。

这种技术艺术将多种颜色和线条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细致和有趣,因此苗族刺绣在视觉上非常富有表现力。

2. 独特的双面绣和对称设计苗族刺绣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绣制方法,即双面绣制法。

它是指在同一块布上进行正反两面的刺绣。

经过细致的运算和计算,两面的刺绣将会构成一种对称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种方法既延续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美学特点,又增加了刺绣画面的层次感和备受观赏性。

3. 彰显自然和人文风情苗族刺绣作品往往以民间传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题材,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追求。

刺绣画面中,山林流水、花草鸟兽、人物传说与神话传说都被表现出来,并且潜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刺绣作品不仅是苗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表达苗族人民精神世界及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艺术载体。

1. 传承苗族文化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苗族社区,刺绣作品是苗族女性作为嫁妆或礼品赠送给新娘的传统习俗。

苗族刺绣以经年累月的劳动和精湛的技艺打造而成,代表着苗族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智慧。

2. 深化苗族文化认同苗族刺绣中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视觉元素,如大自然的纹理、苗族饰品的符号和意义,以及苗族传说的图景。

这种创造性的文化融入可以反映出苗族文化的深奥性和丰富性,增强了人们对苗族文化认同的地位和体验。

3. 增强民族自信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苗族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形式,并且拥有独特的代表性和标志性。

因此,刺绣作品的传承和发扬,对苗族人民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苗族刺绣步骤

苗族刺绣步骤

苗族刺绣步骤介绍苗族刺绣是中国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因其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苗族刺绣作为一种手工艺品,通过刺绣线将图案绣在布料上,制作出独特的装饰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苗族刺绣的步骤及其特点。

刺绣工具苗族刺绣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1. 刺绣针:苗族刺绣针一般为细长形状,有直头和弯头两种,用于穿透布料并绣制图案。

2. 刺绣线:苗族刺绣线是由棉线、丝线等材料制成的,具有丰富的颜色和质地,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刺绣图案。

刺绣步骤苗族刺绣的步骤如下:1. 设计图案在开始刺绣之前,首先需要设计刺绣图案。

苗族刺绣图案通常以自然界的花草、鸟兽和传统人物为主题,形象生动,逼真细致。

设计图案时需要注意图案的比例和结构,以保证刺绣后的效果。

2. 准备刺绣材料在开始刺绣之前,需要准备好刺绣所需的材料,包括刺绣面料和刺绣线。

根据设计图案选择合适的面料和线材,并将面料固定在刺绣架上,以便于刺绣时保持面料的平整。

3. 刺绣线色彩的选择苗族刺绣图案色彩丰富,需要选择合适的刺绣线色彩。

根据设计图案和个人喜好,选择与图案相配的线线色彩,以保证刺绣后的效果。

4. 刺绣技法苗族刺绣采用不同的技法和针法,可以绣出不同的图案效果。

常见的技法包括平绣、针织、拉平针法等。

根据刺绣图案的细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法进行刺绣。

5. 线迹与图案的结合苗族刺绣以线迹的精细度和图案的清晰度为特点。

在刺绣过程中,需要将线迹与图案相结合,准确地绣制出各个细节和轮廓,以展现出图案的美丽。

6. 刺绣后整理在刺绣完成后,需要对刺绣作品进行整理。

首先,将刺绣线头的尾部收尾,并将作品反面进行熨烫,以保持刺绣的整洁和平整。

特点苗族刺绣具有以下特点:1. 鲜艳多彩的色彩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色彩为人所称道。

刺绣线色彩鲜艳丰富,能够表现出图案的层次和立体感。

2. 精湛的工艺技巧苗族刺绣工艺技巧精湛,细致而有层次感。

刺绣线条流畅,图案精细,展示了苗族刺绣工艺师高超的技艺和创作能力。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一、制作流程:(一)从市场上买回布料(也有自家纺织的)和白线,将白线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晒干;(二)该工艺品的绣法主要是平绣,也就是用染色的丝线在底布上绣,是最普通、最简易的绣法。

平绣一般有两种绣法:一种是沿图案两边轮廓起针落针;另一种是在图案的一侧起针落叶,接着再跨向图案的另一侧起针落针。

(三)平绣一般用于大面积同样的色彩,给人整齐的感觉。

该工艺品是用作装饰苗族服饰中裙子的沿边。

二、工艺品的民族意义: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刺绣便是苗族人民特有的符号。

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起到了替代文字的作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刺绣图案艺术中形成了自己“无字的史书”。

故土情怀是苗族刺绣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例如对中原景色和物象的描绘,对祖先生活迁徙中艰难历程的记录。

黔东南苗族的妇女身上的衣服上都会绣有两条彩色镶边的横道纹样,一条代表黄河,一条代表长江,这就是其对故土情怀的抒发。

苗族刺绣将历史留在刺绣上,表现的是苗族人民对故土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在苗族刺绣中,一直受到原始宗教思想的晕染,苗族服饰系统是世俗化的巫教礼仪,正因为有了巫教,苗族服饰才如此绚丽多彩,苗族刺绣才得以蕴含其独特的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原始的宗教意识为苗族刺绣增加了不少梦幻般的美学感,构建出一个神奇多姿的艺术天地。

在苗族刺绣的原始宗教思想中主要表现为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

在苗族刺绣中,有很多创作题材源自于生活,表达的是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和周围外部环境的认识与感知,其中还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深度的感想与体验。

例如黔东南苗族刺绣中有很多苗族渔猎生活与农耕生活的题材,还有关于人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绣品。

这些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贵州苗族姊妹节相传,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地区,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猎而久久不归,留下众多的妇女孩子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CONTEN
T
01 苗 绣 概 述
03 类 别 特 点
02 历 史 渊 源
04 文 化 传 承

苗绣概述
苗绣是指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 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 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族的刺绣艺 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 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 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 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绣的技法多样,色彩绚丽、协调, 构图对称和谐,造型夸张,以花、 鸟、虫、鱼、蝴蝶、圆点花、龙等 为图案,创造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分。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 濮人的雕题文身。雕题就是用 刺刺破皮,涂以朱砂或其它色 彩;文身就是用刺仿龙、凤、
到了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 术后,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保身艺 术形成美的装饰艺术,出现了“描”。 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 帛上描绘花纹。
南陌东城尽舞儿 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 舞落银蟾不肯归
• 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时,东谢苗族是“卉 服鸟章”,即在服装绣上许多花、鸟图样。
• 明代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 条”,“绣花衣裙”。
• 清代文献记载苗族刺绣织锦的很多,如黔东清水江苗 族刺的“锦衣”和绣的“苗锦”。古州苗族刺绣亦多, 今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至今还保存着两套乾 隆时代的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不断变化,民族服 装的市场越来越小,苗族青年人中,穿着本民 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在此情势下,苗绣艺人 的数量日渐减少,苗绣的传统技艺流失也越快。
苗族绣品只有少数当地人在以家庭作坊式生产, 在全手工操作下,出产极为有限,销售渠道也 极为仄逼,靠当地旅游商店销售、网上销售等, 其销量极为有限。

民族传统中国苗绣的丰富文化

民族传统中国苗绣的丰富文化

民族传统中国苗绣的丰富文化中国苗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之一,源自苗族民间刺绣技艺,并世代传承至今。

苗绣以其独特的刺绣技法和精美的图案设计而备受瞩目。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美化的手工艺品,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苗绣的历史渊源苗绣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主要流传在贵州、云南等地的苗族聚居区。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苗族女性在生活中,通过绣制各种图案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与祈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并被广泛传承下来。

二、苗绣的刺绣技法苗绣的刺绣技法独特而细腻。

在刺绣针法方面,苗绣以“平刺”为主要方式,即将刺绣针垂直穿过织物,使之呈现出立体感。

苗绣的刺绣线以细蓝、细红为主,搭配其他浅色线,充分展示了绣制作品的鲜艳与活泼。

此外,苗绣还运用了蜡烛脱色、盖花、包缝等特殊技法,使绣制作品更加精美。

三、苗绣的图案设计苗绣的图案设计非常丰富多样,主要以动植物、神话传说和生活中的风景为主题。

苗绣作品中常见的图案有鸟、花、鱼、山水等,充满了自然的韵味。

同时,苗绣还融入了苗族的风俗传统和宗教信仰,如喜庆的婚庆图案、祈福的龙凤图案等,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苗绣的文化意义苗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苗绣不仅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

它承载了苗族人民的情感、思想和智慧,是苗族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标志。

同时,苗绣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五、苗绣的保护与传承面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冲击,苗绣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为了保护苗绣这一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倡苗绣的传承与创新。

同时,民间组织和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到苗绣的保护与传承中。

通过开展苗绣培训、举办展览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苗绣,从而推动苗绣的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苗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

苗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

苗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以苗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苗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技巧和特点。

一、苗族挑花刺绣简介苗族挑花刺绣是中国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细的刺绣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苗族挑花刺绣主要流行于贵州、云南等地的苗族聚居区域,是苗族妇女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之一,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穿针法:苗族挑花刺绣采用双针穿插的方式进行刺绣,一根针穿入绣布,另一根针从绣布的另一侧穿出,形成交叉的穿针效果。

这种穿针法使得刺绣线条更加饱满、立体,增强了刺绣作品的层次感。

2. 刺绣线的运用:苗族挑花刺绣通常使用丝线、棉线或金银线进行刺绣。

不同的线材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丝线细腻柔软,适合绣制花朵的细节;棉线厚实耐用,适合绣制背景和底纹;金银线质地光亮,常用于绣制节日庆典用品。

3. 挑花刺绣的特殊技法:挑花刺绣是苗族刺绣的一种独特技法,通过将绣线从绣布背面挑出,形成花朵的凸起效果。

挑花刺绣要求绣工对线的张力和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以保证刺绣效果的美观和牢固。

4. 基本刺绣针法:苗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包括直线针法、盘针法、双针法、缠针法等。

直线针法是最基础的针法,用于绣制直线、曲线等基本形状;盘针法用于绣制圆形或其他曲线形状;双针法适用于绣制宽度较大的线条;缠针法用于绣制花朵的细节和纹饰。

三、苗族挑花刺绣的特点1. 线条饱满:苗族挑花刺绣以其线条饱满、立体感强而著称。

通过穿针法和挑花技法,使刺绣作品的线条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立体感和层次感。

2. 色彩丰富:苗族挑花刺绣注重色彩的运用,常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进行绣制。

色彩的丰富使得刺绣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

3. 图案独特:苗族挑花刺绣的图案独特多样,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寓意丰富。

图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苗族的民俗文化和自然环境,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4. 手工精细:苗族挑花刺绣是纯手工艺,绣工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苗族刺绣步骤

苗族刺绣步骤

苗族刺绣步骤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美细腻的图案和丰富多样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苗族刺绣的步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苗族刺绣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绣线、绣针、绣布、绣架等。

绣线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使用的是丝线或棉线,颜色要与图案相匹配。

绣针的选择也要根据图案的大小和细腻程度进行选取,以便更好地展现刺绣的效果。

第二步:选取图案苗族刺绣的图案种类繁多,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各样的主题。

在进行刺绣之前,需要根据刺绣的用途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图案。

苗族刺绣通常以红色为底色,搭配其他鲜艳的颜色进行点缀,使得刺绣更加鲜明夺目。

第三步:绷布在进行刺绣之前,首先需要将绣布绷在绣架上,以保持绣布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绷布的过程需要细心、耐心,确保绣布没有皱纹或松垂。

第四步:拆线拆线是指将绣线分成一根根的细丝,以便于刺绣时的使用。

拆线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既不能拆断绣线,也不能将其拆得过细,影响刺绣的效果。

第五步:绣花绣花是苗族刺绣的核心步骤,需要将绣针穿过绣布的不同位置,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绣花的技巧包括平绣、钉绣、织绣等,每一种技巧都需要绣工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第六步:填色在完成绣花之后,还需要进行填色的步骤,以使得刺绣图案更加饱满和立体。

填色的过程需要根据图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方式进行填充,使得绣花更加细腻、生动。

第七步:整理刺绣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刺绣进行整理和修剪,使得图案更加整齐、美观。

整理的过程包括刺绣图案的修整、线头的收尾等,以确保刺绣的质量和美观度。

第八步:保养苗族刺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养和展示。

刺绣完后,应该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刺绣受损或褪色。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看出苗族刺绣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精细和复杂的,需要绣工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

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

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杂,做工精细。

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

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

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苗族刺绣围腰,以白色为底色,上面满绣有蝴蝶、蜈蚣龙,造型飞舞张扬。

绣品以蜈蚣龙为主纹样,下面三层另有蝴蝶、小蜈蚣龙等,为苗族绣品的传统典型纹样。

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

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

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凤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

苗族刺绣另一特色是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

挑花也称数纱绣,是苗族特有的技艺,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

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则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

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

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

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

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

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

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相关。

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

这些图案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

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台江苗族刺绣
台江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堪称"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含可折射出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

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宗教信们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各异,因而制作的刺绣造型风格也各异。

就服饰而言(服饰不同,其刺绣纹案也各异)台江苗族服饰可划分为方你型、方纠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后哨型等九个不同类别。

刺绣手法主要有平绣、给练、辩绣、缠绣、破线绣、锁绣、绞绣、马尾绣等多种。

有的凭对大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不虽起草,信手绣出;有的在布面上画好图案再绣;有的用剪纸粘贴进行刺绣。

刺绣纹样造型多为夸张得体、风格独特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

其中以龙、鱼、蝴蝶、蜈蚣、蝙蝠等图案最为广泛。

苗绣不同于湘绣、蜀绣、苏绣,它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以构图的美观和夸张;造型的独特和丰富的色彩而民名于世。

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作一套嫁妆。

从绣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绣品的完成,无不渗透姑娘的心血。

心灵手巧的苗族姑娘也才能博得人们的赞许、爱慕和追求。

苗族剪纸
一、苗族剪纸一刺绣的孪生姐妹
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

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

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
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秉县的苗族称之为“西给港”、“西给榜”。

“西”即汉语“纸”之意,“给”即汉语“剪”之意,“港”目口汉语“虫”之意,“榜”即汉语“花朵”之意。

苗族所称的“虫”,有时是对动物的一种泛称,非专指昆虫,如虎称为“大虫”,蛇称之为长虫,蝶娥可称虫,蛹亦称虫,故“西给港”、“西给榜”翻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朵剪纸”之意。

苗族制作刺绣时,有些绣法,如挑花等几种,是按织物经纬线纵横交叉点定针脚位,不需要画底图就能作出几何点、线组成的规整图案,其它如平绣、辫绣等一些绣法则需先在绣面绘画出底图才能刺绣。

直接在绣面上绘画图样有些难度和缺陷:绣面要求非常干净、整洁,直接绘画不易修改,稍不留心就会弄污;二是费工,相同的图样也必须一一重复绘画。

使用剪纸就便利得多,相同的图案通过一次叠剪便成,复杂的图样经过反复修画再剪,剪出来干干净净。

同时,剪纸贴在
绣面上比画的图醒目,并可作工艺上的提示,比如施洞型刺绣,需要锁边的线条就剪空,不锁边的线条只剪破。

因而除少数人、少数地区因习惯仍沿用直接在绣面绘图样外,绝大多数人采用剪纸。

苗族妇女们在刺绣中使用剪纸,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在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

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向“西方”(今湘西、贵州)大迁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

”苗族历史上的这次大迁徙,是民族性的集体大转移,即使在这样艰辛的环境,妇女们仍把针线、剪花当作十分重要的事项,可见剪纸(剪花)与刺绣早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

刺绣是苗族妇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从小孩时就开始学习,一般都能自画自剪,也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个别不会画的人,就向别人讨要。

一些头脑灵活、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样子去卖,在剪纸流行地区,几乎每逢赶场天(即赶集市)都可见到市场上摆卖剪纸的摊子。

这类卖剪纸的妇女,由于趋于专业化,剪艺好,刀法熟练,制作精致,对推动剪纸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起丁很大作用。

苗族剪纸一般都是用刀口很尖细的小剪刀剪,用剪刀剪不能把纸层叠太厚,有些卖剪纸的艺人便改用刻刀刻,一次可多刻几层剪纸。

用刻刀刻时,纸下垫一块木板,至今尚不知道使用比木板先进的蜡板。

无论剪或刻,先把图案在表层纸上画好,不像剪窗花那样随意剪。

所用的纸,旧时只有当地于工作坊生产的白皮纸、黄草纸,有些地区使用苗族家庭自制的丝绵纸。

白皮纸用竹、构皮等纤维浆制作,薄而韧性非常好,经得搓揉。

丝绵纸是将蚕放在木板上让其吐丝结成的薄皮,既挺括又很柔和,是最好用的纸,它还可代替布料作绣面或染色作贴绣材料。

20世纪60年代后,大量工厂化的现代机制纸输入苗区。

这些纸价格便宜,于
是苗族妇女多采用28克以下的书写纸,有白色的,也有红、绿等带颜色的。

多层纸叠合剪刻时,苗族妇女们习惯用白皮纸捻或缝衣线将纸穿钉成本子,一幅图案视大小固定数个点,以保证剪刻中各层不错移。

白皮纸捻如小铁钉,长约2厘米,—头粗,一头尖,剪刻完撕揭时不用去掉纸捻,以纸捻尖的那层纸揭起,要几张,揭儿张,余剩的下层不松散,方便保管。

苗族剪纸纹样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地域性和相当稳定的历史承继性,这是由其刺绣的社会功能和传承特性所决定的。

苗族刺绣至今仍然没有脱离部落徽记艺术的范畴,它主要用于服饰装饰,与服饰的款式及其它装饰构成不同支系成员的外形识别标志。

同一支系是一个通婚团体,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服饰及发式,是取得同支系成员相耳认同的要素。

各支系的刺绣纹样有自己的传统,代代相袭,它的母题和表述形式是经由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它不仅仅体现山各支系的风格,更是一种思维定势。

因此苗族刺绣和剪纸的传统纹样,刻记了许多远
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它众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藏着神秘的思维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