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刺绣色彩语言的艺术特征
苗绣图案的艺术特征分析及设计创新——以水涡纹为例

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侗服饰博物馆”,让人眼花缭乱的刺绣、银饰、蜡染……这里有着自成一派的文化体系,苗族纹样图案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苗绣纹样概述1.1溯源苗族的纹样刺绣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聚集区。
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饰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
[1]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到了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蚕桑之术后,出现了“描”。
描就是用朱砂等的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出花纹。
自骨针、铜针、骨织板、铜织板出现后,雕题文身艺术又进一步演变成挑花和织花。
到周代有了铁针,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便发展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
[2]挑花只是在蚕帛经纬线的垂直交叉网格上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
南蛮对美化生活的要求提苗绣图案的艺术特征分析及设计创新——以水涡纹为例摘要:苗绣纹样中的水涡纹是苗族服饰中的传统纹样。
研究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苗绣纹样的来源与民族历史,分析苗绣纹样中的水涡纹图案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提出水涡纹图案设计方法新思路。
提取水涡纹的形态设计因子,细分纹样结构、层次、形状、色彩等元素,在设计的过程中从水涡纹的构图和布局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水涡纹样,并应用到时尚的丝巾设计中,让传统苗绣图案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关键词:苗绣;水涡纹;创新设计;丝巾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4)04-0079-07Abstract:Water vortex pattern in Miao embroidery is a traditional pattern in Miao costume.Through the researchon the origin and ethnic history of Miao embroidery pattern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ortex pattern in Miao embroidery pattern are analyzed,and a new idea of water vortex pattern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By extracting the morphological design factors of water vortex,subdividing the elements such as structure,level,shape and color,and innovating from the composition and layout of water vortex in the design process,modern water vortex pattern with a rich sense of the times i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he fashion silk scarf design,bringing the traditional Miao embroidery pattern into modern life.Key words:Miao embroidery;water vortex pattern;innovative design;silk scarf designAnalysis of artistic features and design innovation of Miaoembroidery patterns:A case study of water vortex收稿日期:2023-05-17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学术基金一般项目(xsjj202207zsb05)作者简介:梁钰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08级信管2班李雪琴20084201018摘要: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作为一种工艺和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既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关键字:艺术特色价值审美情趣民族特色纹样造型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刺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
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
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不管在纹样构成、纹样造型特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上都有这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类。
(一)抽象化构成苗族刺绣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都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
整个纹样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复合化构成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椮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定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三)随意性构成随意性构成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只能够常用表现方法,苗族刺绣造型的随意性特别的明显,这种创作的方法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以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作,创作者吧按吧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是一种自由自觉和目的性的表现,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审美主题和客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苗族刺绣中这种随意性表现为想怎么修就怎么绣,具体表现为野猪只长三条腿,不同季节发的花朵可以同时开放,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通过刺绣者的双手表现得淳朴、自然、天真、可爱。
苗绣文化调研报告

苗绣文化调研报告一、简介苗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起源于苗族民间手工刺绣技艺,代代相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苗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表现力,成为中国刺绣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二、苗绣的特点1. 独特的色彩搭配:苗绣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特点,常使用大红、墨绿、蓝紫等艳丽的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形成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2. 线迹细腻:苗绣的线迹纤细,绣工需要用尽心思,精心绣制出细腻的线条,以展现图案的灵动和立体感。
3. 线迹变化丰富:苗绣采用绣花针绣制,线迹变化多样,可以绣出各种曲线、直线和局部虚实,增加了绣品的艺术气息。
4. 主题多样化:苗绣的图案多样,以花鸟、人物、动植物等为主题,常见的有蝴蝶、牡丹花、仕女等。
通过不同的图案,展现出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观。
三、苗绣的历史渊源苗绣起源于苗族民间的刺绣工艺,时至今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绣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艺技法和创作风格。
四、苗绣的传承与发展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苗绣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绣文化,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积极采取措施,如设立绣花培训班、举办展览、推广苗绣产品等,以促进苗绣的传承和发展。
五、苗绣的应用与市场前景苗绣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年来,苗绣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尤其是在旅游纪念品、家居装饰和时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结语苗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我们要加强对苗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项古老而美丽的工艺继续闪耀光彩。
苗族刺绣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苗族刺绣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苗族刺绣是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据历史记录显示,苗族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在苗族文化中,刺绣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能表现出苗族人民的审美观,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载体。
1. 刺绣技艺娴熟,手法精湛苗族刺绣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用到多种颜色和不同针法,刺绣工人在刺绣时需要经验和技巧。
这种技术艺术将多种颜色和线条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细致和有趣,因此苗族刺绣在视觉上非常富有表现力。
2. 独特的双面绣和对称设计苗族刺绣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绣制方法,即双面绣制法。
它是指在同一块布上进行正反两面的刺绣。
经过细致的运算和计算,两面的刺绣将会构成一种对称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种方法既延续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美学特点,又增加了刺绣画面的层次感和备受观赏性。
3. 彰显自然和人文风情苗族刺绣作品往往以民间传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题材,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追求。
刺绣画面中,山林流水、花草鸟兽、人物传说与神话传说都被表现出来,并且潜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刺绣作品不仅是苗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表达苗族人民精神世界及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艺术载体。
1. 传承苗族文化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苗族社区,刺绣作品是苗族女性作为嫁妆或礼品赠送给新娘的传统习俗。
苗族刺绣以经年累月的劳动和精湛的技艺打造而成,代表着苗族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智慧。
2. 深化苗族文化认同苗族刺绣中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视觉元素,如大自然的纹理、苗族饰品的符号和意义,以及苗族传说的图景。
这种创造性的文化融入可以反映出苗族文化的深奥性和丰富性,增强了人们对苗族文化认同的地位和体验。
3. 增强民族自信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苗族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形式,并且拥有独特的代表性和标志性。
因此,刺绣作品的传承和发扬,对苗族人民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苗绣的色彩定位及色彩实现

苗绣的色彩定位及色彩实现
苗绣是中国苗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样饱满多彩而闻名。
在苗绣中,色彩的定位和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苗绣的色彩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是受到文化传统的熏陶。
苗族居住在山区,周围自然环境的色彩丰富多样,这使得苗绣的色彩受到了自然的启发。
苗绣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自然的色彩,如绿色代表大地、植物,蓝色代表天空、水源等。
同时,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传统也深深影响了苗绣的色彩定位。
苗族有着丰富的民俗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元素通过苗绣的色彩表现出来,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丰收、财富等。
苗绣的色彩实现主要通过线线相连、针针相续的刺绣技巧来完成。
苗绣作品中的色彩丰富多样,运用了许多刺绣技巧来实现。
首先是线的选择,苗绣常用的线材有棉线、丝线、金银线等,不同的线材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刺绣的方法,苗绣采用了平绣、针绣、织绣等多种技法,通过这些技法能够将不同的颜色和纹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是颜色的运用,苗绣作品中的色彩丰富鲜艳,通过对不同颜色的搭配和运用,使得苗绣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苗绣的色彩定位和实现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苗族人民对生活和文化的表达。
苗绣作为一门独特的手工艺,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苗绣的色彩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总之,苗绣的色彩定位和实现在苗绣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苗绣作品展现出了苗族人民丰富多样的生活和文化内涵,让人们感受到了苗绣的独特魅力。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2008420102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黄治摘要: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既受到楚汉文化和周边少数民族刺绣的影响,又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风格。
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它表现了本民族心理中最基础、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内部与外部特征,是与异族或本族支系相互区别的视觉形象依据和标志。
关键词:苗族;刺绣;湘西引言:苗族服饰刺绣是苗族同胞穿在身上的一部民族史书。
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通过装饰艺术语言所包含的审美意念和审美情趣,作为程式化的符号来表达群体意念和审美共识。
苗族刺绣艺术的追求是真实的表现。
一、艺术特色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既受到楚汉文化和周边少数民族刺绣的影响,又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风格。
1、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
苗族刺绣图案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用一种高度概括的归纳方法,即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
通常运用概括、夸张、取舍、简化、变形等造型方法处理,转化为点、线、面的几何形态。
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渗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律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相互串接,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苗族刺绣的复合化构成主要有“图形共用”、“适形套形”两种方式。
随意性构成随心所欲、轻松自如,以一各主观的、随意的创造方式来表达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方法。
2、纹样构成形式苗族刺绣纹样的构成形式主要有对称式、均衡式、混合式三种形式。
3、纹样造型特征混沌思维的群体创作意念表达是苗族刺绣造型的重要特征,同时,苗族刺绣造型还具有承传性、地域性、互渗性,以及原始意念下的感知、理念观察下的寓意性造型等特征。
1)集体承传式特征。
2)地域性特征,各地苗族文化、风俗、审美意念出现差异,直接影响到苗族刺绣纹样造型。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

浅谈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苗族服饰刺绣艺术作为一个文化的物化形式,自始至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审美理想。
苗族服饰刺绣既是一种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产品,也是一种民众精神生产活动智慧的结晶,它的审美意识与苗族的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留了一种交融互渗、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关系。
苗族妇女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到的审美眼光,在服饰刺绣中浓缩了自然界一切有形的物象和民众对美好生活憧憬的理想,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沉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苗族刺绣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智慧和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是对生命的执着和爱恋,是对神秘未知世界和自由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
苗族服饰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苗族服饰的外在美,它包含了服饰本身的款式、色彩、质料、刺绣纹样等形式要素的组合,从而达到一种美的视觉效果,以实现服饰的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苗族服饰有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即通过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审美理想所表达出来的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的理想。
苗族刺绣工艺的精美,几乎令人以为天衣,仅其绣法就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堆花绣、剪贴绣、挑绣、绒绣、卷绣、劈丝绣等二十多种方法。
其针法之细密、图案之稚拙、结构之严谨、色彩之绚丽、风格之古朴,足以与驰名于海内外的湘绣、川绣相媲美。
苗族服饰由布料、刺绣、蜡染、银饰等各元素组合构成。
在自织自染的、色彩深沉的布料上飞针走线,缀以色彩绚丽的刺绣,布料的浓重反村出刺绣的明丽;刺绣的明丽又恰到好处地反村出银饰的朴实无华;在色彩深沉的布料上装配各式闪光的银饰,加上铿锵悠扬的引领坠饰,又打破了银饰的单调。
布料、刺绣、银饰互相映衬,相辅相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眼里斑斓的美妙画面,达到了视觉上的和谐、平衡而完美的艺术效果。
苗族服饰以其强烈的形式感和独立的造型系统,通过布料的厚重朴实、刺绣的绚烂多彩、挑花的节奏韵律以及各种工艺表现出图案变形规则和形式肌理,表现出独到的美感特质,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在服饰上的特殊审美造诣。
浅谈苗族刺绣纹样的图案构成语言

球 的真 实 效 果 。 圆形 稍 加 变化 便 成 为 弧 形 ,一 般 用 于 花 瓣 的 的 感 觉 ,平 稳 且 灵 活 。2 . 平衡 式 。 “ 平 衡 式 ”主 要 是 采 取 以 组 成 和 动 物 的翅 膀 轮 廓 ,通 过 规 则 与 不 规 则 的 变 化 组 合 使 物 中 轴 线 为 中心 ,两 侧 等 量 不 等 形 的 组 成 形 式 。较 为常 见 的 平 体 的造 型更 加 生 动 。 衡 式 纹 样 主 要 呈 对折 形 、S形 、交叉 形 、放 射 形 等 。如 龙 纹 、
( 二 )线 形 纹 。 线形 纹属 于 基 本 纹 样 ,绣 品 中几 乎 所 有 鱼 纹 、凤 纹 、鸟 纹等 ,都 属 于 平 衡 构 成 形 式 的装 饰 纹 样 ,没 图 案都 是用 线形 勾 勒 出来 的 , 也 可 单独 用 于 表 现 藤 蔓 、 花茎 、 有 规 定 的 中轴 线 ,但 在 视 觉 上 仍 感 觉 是 匀 称 的 ,更 增 添 了 圆 叶 茎 等 ,苗 绣 中 的线 形 有 不 同 粗 细 和 不 同排 列 间隔 之分 ,不 润 饱 满 之 感 。 ( 二 )连 续 纹 样 。连 续 纹 样 的特 点 很 明 显 ,即 同 一 纹 样 离 则 能 让 人 产 生 时 空 转 换 之 感 。在 苗 绣 中 以螺 旋 线 纹 和 S线 的无 限扩 展 、排 列 , 向上 、下 、左 、右 循 环 排 列 ,具 有 延 续 纹 最 具 代 表 性 ,螺 旋 线 纹 多 用 于 装 饰 动 物 ,例 如 动 物 的触 须 性 ,其 形 式 可 分 为 二 方 连 续 和 四方 连续 。连 续 纹 样 装 饰 效 果 及 尾 部 ,为 动 物增 添 灵 动 的视 觉 效 果 ;S线 纹 多 为 植 物 花 卉 明显 ,节 奏 感 强 。 1 . 二 方 连 续 。二 方 连 续 是 将 单 独 纹 样 向 同一 方 向进 行 重 的 装 饰 ,如 花 卉 的 藤 蔓 、茎 等 ,s形 的 曲线 使 花 的线 条 更 加 复 排 列 致 长 条 状 ,选 取 的题 材 多 为 花 卉 纹 样 、几 何 纹 样 等 , 流 畅 饱 满 ;多 个 S形 还 能 组 合 成 波 浪 形 ,简 洁 的线 条使 花 卉 绣 制 于 袖 口或 者 裤 腿 边 缘 处 ,图案 以 某 一 主 体 向相 应 方 向 以 植物更加富有律动感 。 同 粗 细 的 线 形 能 产 生 远 近 的 效 果 ,而 线 条 的不 同排 列 间 隔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刺绣色彩语言的艺术特征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一个民族,苗族刺绣谱写和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反应了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等民族文化信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刺绣文化,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生活必须的艺术品,苗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心灵手巧谱写了苗族文化的书张,使之世代传承,并成为苗族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与精神寄托,显示了苗民原始的生命崇拜,它是苗族历史的重现,苗民把大自然的事物拟人化,通过夸张的造型,鲜艳的颜色表现在刺绣上,表达了苗民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礼赞。
标签:苗族;刺绣;色彩
苗族刺绣源于苗族服饰,体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物质精神与审美观念的载体,对于苗族这样一个无文字的民族来说,为了缅怀、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他们通过刺绣的方式传达,世代相传相教。
刺绣的配色上也是受到苗族先民祈福求欢,自由崇拜等精神的浸染,绣品色彩纯度高,色彩对比强烈,本文旨在从三个方面阐述苗族刺绣色彩语言的艺术特征。
1色彩寄托情感
从苗族的刺绣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女性喜欢用温暖鲜亮的颜色进行搭配,苗族盛装上的刺绣使用的色彩主要有三种:以红色为主的红色调,图案花纹多用朱红色,而花纹的次要部分主要为淡黄色、白色、浅蓝、紫红色、绿色;以深蓝色、紫色为主的蓝色调,再配上褐色、白色、绿色、黑色等冷色调;以绿色为主色调,底色均为黑色,用苗语可以称为“欧啥”,即暗衣的意思。
她们不搬照事物的固有色,而是凭借对事物的直觉,按照自己的意愿搭配颜色,在苗族人民的眼里,这些已经不单单只是颜色,它还被赋予深刻的感情寄托,红色代表青春活力,对生命的热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它是苗族人民勇敢、顽强的真实写照,所以红色一般在姑娘出嫁或者重大节日时穿着。
蓝紫色调有着了庄重、稳重、儒雅的色彩,象征成熟之美,所以蓝色调的刺绣多用在已婚妇女或者上了年纪的妇女衣着上,黑色深邃而神秘,多用于基本色或者男子衣服服饰上。
苗族刺绣中动物花纹最多的当属蝴蝶花纹,苗族刺绣里蕴涵着苗族先民朴素的原始宗教信仰及审美觀念,苗绣中蝴蝶图案随处可见,常用于苗族妇女的围腰和袖口花纹,这些以蝴蝶为主题的刺绣,周围还要绣上一些小动物作为陪衬,可见蝴蝶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它反应了苗族先民的原始母系氏族对生殖崇拜和对生命繁衍的渴望。
还有一种动物在苗族刺绣中出现的频率颇高,那便是龙了,苗族的龙不似西方的龙凶狠,残忍。
苗族的龙憨态可掬,造型十分可爱,这无疑是对苗族人民生活的一种折射,苗族刺绣中的龙反应了苗族人祈求龙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美好愿望,因此可以说苗族刺绣是千百年来苗族的精神积淀和物质显现,有着深刻的宗教韵味,渗透着对超自然神灵的幻想,并以其神秘的文化气息向人们传递者苗族的宗教文化,等待人们去不断感悟与解读。
2色彩对比强烈
由于受到居住环境的影响,苗族人民你的服饰色彩大多取自大自然的颜色,她们善于利用色彩的互补关系进行色彩调和,其主要灵感主要源于妇女对绿、蓝、浅黄等色彩的喜爱,以大红为底,整体呈现红色调,因为大面积的红色容易让人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
配合小面积的白色、淡黄色,少许蓝色进行调和,就变得协调统一了。
红色和绿色是一对强队对比的颜色,刺绣中同时出现绿色和红色的情况,以红色为主导的话,便有意识的缩小绿色的面积,达到色彩的协调,其次,利用黑色和白色的调和方法,达到和谐之美。
从纯度上来看,以中高纯度的色彩对比形式较为常见,如果一种或俩种色彩纯度较高时,其他的点缀都会降低纯度或者减小面积范围的出现,因为这些颜色的合理搭配,使得复杂的刺绣并不会使人看着眼花缭乱,这就是苗族人民在如此长久的刺绣中得到的智慧感悟。
3刺绣与色彩的平衡
苗族人民在刺绣时主要表现在对色彩的空间塑造给人一种幻化的空间想象。
加上辫绣、缠绣、打籽绣、堆绣、锁边等技法的运用,以及图案造型中人骑着龙、牛变龙、鱼变龙等,更给人一种看似轻灵升腾的空间感。
苗族刺绣与剪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剪纸底图的轮廓则成为锁边或者不缩边的重要信息,也让刺绣在色彩上发生明暗的变化。
比如,锁边后的刺绣,块面感十分强烈,色彩对比鲜明。
不锁边的刺绣,轮廓感相对较弱,如果底部的颜色与纹样的色彩对比比较接近的话,明度则相对降低。
所以说,工艺是影响刺绣色彩的关键因素,针法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颜色的搭配的变化,精心布局的背后凝聚着对大自然的思考和生命的热爱。
4结语
苗族人民刺绣倾注于一针一线之间,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人民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无文字文化,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能够体会到苗族刺绣在世界的长河中所绽放的独特光芒,它表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质朴风格,色彩艳丽中糅合着清新,带着众生共融的祥和,苗族刺绣的色彩已经不能用精致来形容了,它在继承民族文化和表达人们思想情感上具有深刻的含义。
参考文献
[1] 陈素蓉.礼赞自然中的审美解悟[M].美学.上海文艺出版,2000.
[2] 丁荣泉,龙湘平.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其造型艺术特征[J].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
[3] 田茂军.苗族女红文化的内涵与特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 李欣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审美特征[J].中国民族,2010(12).
[5] 哈斯鲁.中国当代油画肖像画创作中的民族服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 王孔敬.论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7] 花荔.民族服饰文化对现代服饰的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6).
[8] 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况[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9] 席克定.苗族妇女服装研究[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10]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2006.:
作者简介:刘思明(199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