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理据性比较
词语的理据性与英汉新词语生成方式的对比分析

词语的理据性与英汉新词语生成方式的对比分析作者:郭佳陈丽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6期摘要:词语的理据性解释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按照Ullmann的理据分类,英汉新词语的理据性在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三个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
根据英汉语言结构特点和构成新词的方式,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大于英语词汇的理据性,并且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加强,而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减弱。
关键词:理据性;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英汉新词语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107-05语言符号和语言成分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这种联系如果是任意的,就是无理据的;如果不是任意的,就是有理据的。
[1-3]一方面,词语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这是现代语言学原则之一:词语的无理据性。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一些词语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确实存在种种不同的联系。
正是基于此,Ullmann把词分为隐性词和显性词。
他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语音与语义之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含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因而是显性的词语。
他在《语义学》一书中提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拟声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
[4]由于人类原始思维模式的同一性所致,象形文字成了人类语言文字的共同起点。
表音的英语与表意的汉语文字基本上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过来的,这表明英汉语词语的理据性是文字符号和语言联系的一种必然的存在。
但是,英汉语言发展到今天,其词语的理据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深入以及语言自身的不断发展,都促使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的新词语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理据性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所以具有不同理据的根源,了解英汉新词语理据性的强弱差异及在各自词汇体系中的体现。
英汉词汇的形态 理据型对比

汉语词语的形态理据性在历史上曾有很大变迁。在古汉语( 至少是
其书面语 ) 中,大多数词是单音节词,即只能由一个语素充当,形
成大量的“语素- 字- 词”三位一体的现象。现代汉语词语的情
况大不相同,从单音节词演变为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派生
词和复合词大量出现,汉语的理据性增强了。现代汉语中大约80%
如由单语素类推出来的词,股- ( 股票) :股资、股权、股盲、股评、股友、股运; 原始股、二手 股、热门股、成长股、潜力股、绩优股; 股价、股经、炒股、玩股; 竞- ( 竞赛) : 竞拍、竞猜、 竞标、竞买、竞岗、竞聘、竞卖、竞价、竞投; - 龄( 工龄) : 官龄、歌龄、舞龄、刊龄、医龄、 骨龄、癌龄。 再如由双语素类推出来的词,傻瓜- ( 傻瓜瓜子) : 傻瓜咖啡、傻瓜照相机、傻瓜传真机、傻瓜 洗衣机、傻瓜轿车、傻瓜技术; - 滑坡( 经济滑波) : 利润滑坡、教育滑波、医药滑坡、科技滑 坡、学术滑坡、思想滑坡、道德滑坡。
如 : WTO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SME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AU(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索绪尔所说的绝对任意的符号是指单纯词符号,而相对可
论证的是指合成词符号,他们的内部结构是可以分析的,
意义是可以推理的,也即形态理据.
我们一般把一个单纯词符号构成的词称为一级词,把由合 成词符号构成的词称为二级词。一级词是最初形成的词, 主要是单纯词,即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英汉拟声词的理据性对比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di1.9 9 ji n 10 o :0 3 6 / .s . 0 8—3 2 . 0 1 0 . 3 s 9 8 2 1 . 102
中 图分 类 号 : 3 9 3 H 1.
文献标识码 : A
英 语 和汉 语 属 于两 种 完 全 不 同 的语 系 , 其语 音 结 构大 相径庭 , 拟 声 词 的语 音 结 构 形 式 也 是 丰 富 而 多彩 的 。英语 和汉 语 中的拟 声词 如果 以音节 的多少 来分 , 有单音 节 、 都 双音 节 和多音 节三个 大类 。汉 语 中拟 声词 以双 音 节 和多 音 节 为 主 , 哞 哞 、 咩 、 如 咩 噼 里 啪啦等 等 , 而英 语 拟 声 词 以单 音 节 为 主 , m w、 如 e br 、i 等等 , ak hs s 汉语 拟声 词 独 有 的几 种 形 式是 A B A
仿 自然界 声音 如动 物等 的声 音或是 根据 客观 事物声 音加 上想 象造 出 的词 , 以在 任何 一种语 言 中 , 所 都会 存 在大 量 的 发 音 和 自然 界 有 直 接 的 对 应 关 系 的词
语 , 很多 词是 通过 直接 或 间接 的模 拟声 音 而形成 。 有
拟 声词 是一 个 民族 按 照其 语 言 的音 系 结 构 、 汇形 词 态 以及 使用 习惯 对客 观世 界 的声音 加 以模 拟 改造 的 结果 , 因此在 模拟 的过 程 中会 有 一 些 各 自的 民族 色 彩 和语 言 特 征 。有 些 词 是 对 自然 界 声 音 的 直 接 模
四类 : 音 理 据 、 义 理 据 、 态 理 据 和文 字 理 据 。 语 语 形
词汇的理据性对比(学生)英汉语言对比

词汇的理据性对比(学生)英汉语言对比A Contrastive Study of Motivation of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词汇的理据性对比Motivation: In linguistics, motivation means certain relationships that exist between the form of a word and its meaning.Classification of Motivation:1. Phonetic (onomatopoeic) (Primary Onomatopoeia; Secondary Onomatopoeia)2. Morphological (logical )3. Semantic motivationContrastive study of primary onomatopoeic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coo (咕咕) 鸽子叫声bang (砰) 撞击声howl(嗥)狼叫声ding dong (叮当) 金属碰撞声mew (喵) 猫叫声hem and haw (哼哈) 踌躇,支吾声giggle, gurgle (咯咯) 人笑声wheeze (呼哧) 喘息声1) “对于英汉语言来说,这种差异可能表现在对同一种声音的不同摹拟上,也可能表现在声音与拟声词的非对应关系上,即一个拟声词可能是对若干种不同声音的模拟,而一种声音也可能用若干不同的拟声词来描绘’. 例如:buzz(嗡嗡) (蜂苍蝇等)嗡嗡声drip- drop(滴滴嗒嗒) 滴水声bleat (喃喃) 小的说话声murmur(汩汩,潺潺) 水流动声crash(哗啦) 物体倾倒的声音rat- tat (梆梆) 敲打木头声babble(咕嘟) 水沸腾、涌出的声音splash (扑通) 重物落水声neigh (萧萧) 马嘶声whistle (嘀嘀) 笛声2) 逼真度For example, rustle is used to imitate “刷哗啦刷拉飒飒瑟瑟” ; rumble for “轰隆,咕隆,咕噜”3) 使用:A. 英语基本拟声词可用作动词和名词(作介词宾语构成短语作状语)B. 汉语基本拟声词直接作状语或与“ 的一声”连用作状语修饰动词。
从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看汉语词汇的理据性

2 .英漠匍匿理攘性封 比
【 作者简介 】榜红燕 ( 9 8 1 7 一),女 ,安徽 曹釜人 ,硕士,中园地 赏大擎外罄 擎院旃绵 ;研 究方 向:外因罄 言学及愿 用语 言
擎。
52
徒英漠匍 匿理擦封 比看 漠螽嗣匿的理攘性
21捂 音理 攘 封 比 . Ul n l n所税 的捂 音理 攘探 究 的是 匿 的蘸 音 舆意 羲之 同的聪 系 ,涉 及 匿所 指 的外部 事物 。凝 謦 翮 ma 和捂音 象徵 就 可 以通遇 捂音 理掾 东解 释 。掇聱 通 遇直 接 模仿 自然 界 出现 的聱音 槽成 ,是 “ 以聱 音模 仿聱
嗣键匍 :英蓓 ;漠- ,词 匿理橡 L -. - K 1 .引 言 “ 理摅 ”( t ain) moi t v o 一 源 于 S usr 15 在 解释 言符虢 的任 意性 (riay)晴用到 的 “ asue( 99) abrr t 燕 理 掾 的”( n t ae 一 。根掾 逭一 解释 ,理 攘 可 以理 解 扇 言 符虢 舆所 表述 的事物 ( umoi t v d) 能指 舆 所指 ) 之 同存 在 的 自然聊 系 。眼永 言 ( 9 2) 理掾 定羲 扇事 物现 象所 以得名 的道 理和依 攘 ,也 就是用 作命名 根 18 将 攘 的事物 的特徵 在 襄的表现 。德 圆 捂言睾 家 Ul n I6 封理 攘连 行 了鞍 届 祥盎 的叙述 。他列零 了 l n( 92) ma
徐通 锵 ( 9 7) 19 恝扇 印欧 系 言 以不 可 揄 的约定性 和任 意 l 生焉基硭 ,而漠 则偏 重 于可加 以输麓
的理掳性 , 并韶局 “ 捂言规则都是琨寅规别的投射, 印欧 和漠 接受投射的眉次不一檬 : 漠 是符虢( ) 字 , 印欧 藉是符 虢 的组 合 ” 。由此 可兄 ,徐通锵 的觏 黠舆 Susr 然相 反 。富然 ,雨檀觏 黠 明颞 存在不 同的 asue截 封 比基 磋 :前 者 以捂 音 、词 法和 蓑理 摅扇 封 比基 礁 ,後 者剐 是以文 字理摅 扇 主要封 比基磁 。因而封 菲的 觏黠辈碓燕法立即做 出判断。那麽漠藉究竞是代表了晦暗的棰端 ,遗是 比英 等印歇 系更具理撩性呢? 本文将 徒 音 、祠法 、牾蓑及 害宿形 式 四佣 方 面封漠 捂舆英 造行 比较 , 而探 射 漠 祠匿 的晦暗 和透明
词语的理据性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载 2008年,《词语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论语言学研究》(日本)第2卷:56-65页。
从理据性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李思旭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教程》中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矛盾之处,进而提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然后探讨了词语理据的定义及分类,最后重点分析了利用文字理据及合成词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据性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1.符号的理据性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后面简称《教程》)中明确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同时又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
(p.102)这也就是说,符号是所指和能指的结合,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当然也不例外。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即语言符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
而汉字产生以后,就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即符号的符号。
汉字记录的语言是书面语。
汉字这个符号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它的所指是字义,能指是字音和字形。
如“rén”这一语音形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rén”就是能指,而“能制造工具……”就是这一符号的所指。
索绪尔在《教程》第一编第一章中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p.102)他并把任意性看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即任意性和线条性)中的头一个。
其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很好理解的,如同样是用来吃饭的家具(即相同的所指),汉语叫“桌子”,而英语叫“table”。
再如,汉语中称同辈得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女性为“姐姐”,而英语中则称“sister”。
但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性,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
词语理据性比较

人类还根据文学文化、政治事件、科技等创造了许多新词汇或赋予旧有词汇新的含义。例:narcissus;landscape-moonscape;
语义理据
汉字的形义特征:“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意的理解”(王力)。
01
02
03
04
汉字形体演变:
古代汉字(小篆以前), 象形拼符表词文字;
在《语义学》一书中,他将词语的理据分为三类,即语音理据(phonetic motivation)、形态理据(morphological motivation)和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他认为,语音理据是绝对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是相对理据。
01
但是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词源理据(etymological motivation)也是其中一种类型。另外,许余龙从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联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字理据”一说。
最早对词语理据展开详细讨论的是英国语言学家、语义学奠基人之一乌尔曼(Stephen Ullmann),他将词分为隐性词(opaque word)和显性词(transparent word)。每一种语言都包含在语音与语义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含有至少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因而是显性的词语。
《汉语词语理据比较》 李冬
01
《英汉语比较导论》 魏志成
02
《英汉对比研究》 连淑能
03
《新编英语词汇学》杨连瑞
04
《心智的门铃》 杨彬
05
《英语词汇形态学》 郭海波
06
《语言与文化》 罗常培
07
《英汉比较语义学》 王逢鑫
08
Bibliography
Thank you
词语理据性

(1)词语的理据性
定义:词的理据(motivation)指 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 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 的关系。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 词义构成与发展的逻辑依据和词内 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是语 义学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Non-motivation & Motivation
{通过日语的辗转借用~日语借词的3种 形式}
第三次浪潮:现代、西学东渐,五四运 动——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以意译的方式直接对译西语,从而促成了 现代汉语~多为意译,少数为音译或直译}
第四次浪潮:当代、改革开放,新中国成 立——(1949- );
{源于俄语、英语的外来词,从而形成当代 汉语的特征~7类外来词,以直译词和意译 词为主,直接引用原语词汇的现象越来越 突出,以英语文化的影响为主}
⑤词源理据——词源理据是指词的意义与 它们的本源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词的 身世来由可以说明它现今的词义。 Sandwich (三明治)一词就是很好的例证。 英语中具有词源理据的词通常包括三种类 型,即专有名词(Proper name) 俚语 (slang )和借词(loan words)。
通过了解理据类型理论,似乎可以得到这 样的观点:汉字的发展史是一部淡化自己 文字理论性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增强自 己形态理论性的历史。
④当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⑤当代汉语中原语词汇/字母 词(社会文化、语言学、翻译 学、出于简约的原则、出于 修辞的需要、受中国港台的 影响)
随着新科学和新技术的引进,我国又吸收 了一些借词(loan word);信用卡一词源 自英语“credit card”,英语的card作为 基本词,构成了等各种贺卡(greeting card)。 汉语也有了以“卡”为基本词的相应的复 合词:生日卡等。随着电脑的推广及普及, 出现了各种磁卡(magnetic card),例如 calling card(电话卡),prepaid calling card(电话储金卡)。电脑部件或配置的 复合词:声卡、显示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语音理据——象声词
猫叫声:miao 重物落水声:splash/扑通(pu tong)
R.Quirk points out,” Even these echoic words) are conventional to quite a large extent if you throw a stone into water, the sound you hear is by no means the same as when you say splash.”
乌尔曼(Stephen Ullmann)
最早对词语理据展开详细讨论的是英国语 言学家、语义学奠基人之一乌尔曼 (Stephen Ullmann),他将词分为隐性词 (opaque word)和显性词(transparent word)。每一种语言都包含在语音与语义 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 含有至少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因而是显 性的词语。
共时性:英语中 [tri:]不一定是指“树”, 也可以是“鞋楦”;
历时性:古英语中对“树”的称呼并不是 [tri:],只是到了中古英语之后,指树的词 才是[tri:];
范时性:同样是“树”,英语中是[tri:],
汉语用/shu/
许国璋在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时就 曾指出:“文明社会时期创造的新词词语, 就不再是任意的了,而是立意的 (motivated),甚而即使是民间任意创造的词, 也被语言学家赋予了有理有据的形态了。”
第三阶段——“形声造字”(形音 结合而以形为主)。
(3)英语词语的理据性
①人类文字的发展的“两段论”(覃学 岚): 图画文字单线发展阶段;
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并行发展
阶段;
表音文字的象形理据性<象形表意文字 (形态理据性相反)
②英语的发展:
一、古英语时期(450-1150年)—— 构词法与德语一样以复合词为主;
②形态理据
汉语的形声字由声符(语音)和意符 (语义)两部分组成。例如以贝为意 符的形声字(财货贿赂资)。许慎的 《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英语中的派生词或复合词—— notebook; worker
语义理据
例:a gleam of hope一线希望;the foot of a hill山脚;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
词语理据性的分类
①语音理据——象声词(感叹词 interjection和拟声词onomatopoeia);
②形态理据——派生词或复合词;
③语义理据——借助于词的基本语义的引 申和比喻取得的;
④文字理据——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 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其文字理 据性是相当强的;英文主要特征是以音表 意,字母表音文字的文字理据性要弱于汉 字。
长期以来,索绪尔的“任意性”被看作是 语言的特征之一。因为语言符号的所指和 能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逻辑的联系,或 者联系是不可论证的,即符号对现实中跟 它没有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约 定俗成的。
自然派认为音与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而习惯派则认为音与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
Non-motivation
⑤词源理据——词源理据是指词的意义与 它们的本源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词的 身世来由可以说明它现今的词义。 Sandwich (三明治)一词就是很好的例证。 英语中具有词源理据的词通常包括三种类 型,即专有名词(Proper name) 俚语 (slang )和借词(loan words)。
通过了解理据类型理论,似乎可以得到这 样的观点:汉字的发展史是一部淡化自己 文字理论性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增强自 己形态理论性的历史。
第5章 词语理据性比较
白晨昱
(1)词语的理据性
定义:词的理据(motivation)指 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 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 的关系。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 词义构成与发展的逻辑依据和词内 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是语 义学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Non-motivation & Motivation
二、中古英语时期(1150-1450年)— —受法语影响,直接借用外来词语, 特别是拉丁语系的词语;
三、现代英语时期(1450年至今)
语言学家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把古英语时期称为“词形 变化完整时期”(period of full inflection),把中古英语时期称 为“词形变化削减时期”(period of leveled inflection),把现代英 语时期称为“词形变化消失时期” (period of lost inflection)。
在《语义学》一书中,他将词语的理据分 为三类,即语音理据(phonetic motivation)、形态理据(morphological motivation)和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他认为,语音理据是绝对 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是相对理据。
但是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词源理据 (etymological motivation)也是其中一 种类型。另外,许余龙从文字书写形式与 词义联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字理据”一 说。
英语词汇的其他造字理据(新词 Neologism)
人类还根据文学文化、政治事件、科 技等创造了许多新词汇或赋予旧有词 汇新的含义。例: narcissus;landscape-moonscape;
(2)汉语词语的理据性
①汉字的形义特征:“分析字形有助于对 本意的理解”(王力)。
②汉字形体演变:
一、古代汉字(小篆以前), 象形
拼符表词文字;
二、近代汉字(汉代隶书到20世纪
五四以前),方块拼符表意文字;
三、现代潘文国):
第一阶段——“以形构义”(以形 为主),同西方“记音表义”的手 段相反;
第二阶段——“以音记义”;(以 音为主);
(4)英语的理据性与外来词
①根据外来词的同化程度,英语里 的外来词大致可以分为完全同化、 外完全同化、完全未同化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