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体育社会学 第02章 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体育社会研究的方法

本章要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哲学方法论。逻辑学方法论和社会学的方法论。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将体育社会现象作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力求客观全面地揭示体育社会现象的本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包括选题和提出假设、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阐述结果以及检验假设等。

体育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社会测量的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类。测量的效度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问卷法是体育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是指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方法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任何一个完成体育社会学研究课题的研究者都应该首先搞懂方法论问题,以避免在研究过程中走弯路。

一、哲学方法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论?

在哲学层次上,强调知识来源与实践,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存在,主张以人的活动作为哲学思考的重心;强调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态的分析。还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辩证发展过程,于是只有通过对历史过程的认识才能解释人们的社会活动。在研究方法的层次工,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经验性,重视以客观历史事实与社会事实来说明普遍的社会规律。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侧重分析社会结构及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对社会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

我同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比准确性和广泛的指导意义决定的。为此,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从体育的实际、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讨论问题,尊重事实,崇尚实践。现在有些体育社会学调查人员满足于发放、回收调查问卷,缺乏深入社会进行实际调查的第一手材料,这是不可取的。

在社会调查中还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要对所得的事实和数据进行科学的解释,特别是当与一般经验相悖的事实出现时,一定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讨论,要说明的是,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定量的分析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定性的分析也不一定都不是科学的。

(二)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在体育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自觉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即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着重揭示体育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弄清各种体育现象发展的历史,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研究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研究其矛盾的特殊性。要认识到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而特殊性又不是脱离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的。

(三)运用系统的观点

在进行体育社会学研究时,要充分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体育不过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体育这个子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构成要素和内在的结构。还要通过对体育这个系统的总体联系、总体协调、总体控制的探索来研究体育这个系统的整体特征和整体功能。此外,还要研究体育系统的外部环境,从而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体育。系统分析的方法,是现代思维方式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体育社会调查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四)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任何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个现实。要充分认识体育是一种上层建筑,要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要看到体育对改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还要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技对体育和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社会研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敢于反映现实,揭露矛盾,研究结论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要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要有谦虚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勇于坚持真理和有错必纠。

二、逻辑学方法论

逻辑科学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现代逻辑学的发展,使逻辑学逐步脱离哲学体系而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必须采用逻辑学的方法,只有正确使用逻辑学的方法才能使研究工作严密准确。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也必须做到逻辑一贯,每一步的推导符合逻辑的原则和要求。体育社会学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逻辑方法和过程也不同。

(一)理论应用过程的逻辑方法

理论应用过程的研究是指应用体育社会学的某一理论,对某一体育现象开展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如运用体育社会化的理论研究某校中学生体育社会化程度和采取的体育手段的调查过程。又如运用体育的安全阀理论调查某市球迷闹事的研究,均属于这一类。

在这类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即通过逻辑演绎,设定假说,然后经过实验、调查,验证假说,经过逻辑判断证明假说正确与否,最终完成研究过程。

〔二)理论构成过程的逻辑方法

理论构成过程的研究是指应用多种社会调查或实验结果,形成某一概念的过程。如对各地社区体育的实际调查,形成“社区体育”概念的过程,又如对各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形成“学生互动”的理论。

在这类过程研究中所采用的是逻辑归纳的方法;它以社会调查或实验结果为起点,测定确认参数,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命题,得出概念,最终丰富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上述两个研究过程不可割裂,缺一不可,组成体育社会学研究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了体育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的开展,又丰富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这两个方法可交替使用。有时所设定的假说得到了验证,可以经过判断上升为理论。有时可以通过前人的调查结果总结出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另一项社会调查。

总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演绎一归纳一演绎”的逻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根据需要,使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报成概念等逻辑方法。

三、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哲学指导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从中取得研究方法,但它必须从普遍性中走出来,进入到体育社会现象的实际中去,以发现体育运动特殊的社会性质。因此必须建立体育社会学自己学科的方法论。

(一)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价值

体育社会学研究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体育运动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人体的肢体活动。体育运动与人类社会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体育已经从传统的身体教育发展为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的大体育。体育的社会文化目的越来越显著。因此,体育科学的研究必须面对大量的社会现象。既要研究体育社会演变的历史,又要研究体育内部结构和它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学科,它是体育运动全面走向社会后,回答体育社会问题的主要学科。

体育社会学与社会现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它为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伦理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社会体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理论环境。它已经成为体育社会科学群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二)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体育社会学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体育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引起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体育社会学研究从理论、思想、观念、体制上入手,是体育运动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社会调查是各国政府、体

育组织决策的重要根据。这种方法常常受到政策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常常具有全面整体性的社会价值。又因为这种科研方法耗资较少,容易得到社会背景的支持,容易纳入政府部门的研究计划,容易获得经费和人力支持,这是它得以广泛采用的原因。

(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体育事业的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管理环节都需要掌握准确的信息,都离不开体育社会学的社会调查研究。

(4)引导家庭与个人对体育的参与:体育社会学社会调查所展示的体育社会现状和前景,对家庭和个人的体育参与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常常受到新闻单位的关注,很快可以产生社会效果,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

在进行体育社会学研究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提出的“完全客观的标准”至今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客观性原则是人的认识取得科学形式的基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由于已有理论和所观察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也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使社会科学的研究难以排除主观性、因此,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要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观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巨大的发展,50年代以后区逐步形成蔚然壮观的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当代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提供了诸如系统、结构状态、行为、功能、环境、信息、输入、输出、反馈、控制、调节、组织等具有分析价值的概念,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各种不同的社会系统已成为一股潮流。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地在这方面享用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取得了研究工作的进步。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的逻辑延伸。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坚持全面性原则十分必要。因为在体育社会这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中,其中的要累、参量极多,个体差异甚大,关系错综复杂,几乎任何个别性的例证都可以找到。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中尽可能平面,即在收集资料时要切实弄清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弄清所要作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程度,既要重视直接获取的

资料信息,也要重视以往正确的经验。

第二节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步骤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情况和形式,但是,不管,各种不同的研究有多大差异,它们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2.什么是体育社会调查的程序①选题和提出假设;②研究设计;③收集资料;④处理和分析资料;

⑤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

这5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一个假设被验证后,新的假设又被提出来,

便进入了下一个研究课题。在选题和提出假设阶段,需要掌握足够的预备知识以及对社会的足够了解。在研究设计阶段,不仅要做到原研究者可以重复,他人也可以重复。在收集资料阶段,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处理和分析资料阶段,要注意可靠性、逻辑推理的正确性,以及运用社会知识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在阐述结果以及检验假设阶段,要排除研究成果的偶然性,力争重复研究一次。

二、选择课题

(一)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

(l)研究模式:研究模式指人们观察社会的基本观点或理论结构。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和假设组成的。研究模式不同,对同一现象研究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如马尔萨斯人口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口论同样研究人口过剩问题,前者就得出只有通过战争、屠杀的方法解决人口问题的结论,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只有彻底根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人口问题。

(2)价值观念:价值是人们愿望的表现。价值和信念在研究中会发生影响和作用。比如中西方对“竞争”价值的不同理解,就直接影响对某些体育现象的解释。某些在西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可能认为是有悖(备)常理的。

(3)方法论(Metheobey):这里指的是研究过程的哲学。它包括作为研究理论基础的各种假设和价值,以及研究者用以解释资料和得出研究结论的准绳或标准。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注重用精确的术语和数学方程表现各变量的关系,而社会科学则往往只满足于能够证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而不一定要进一步指出这种关系的性质。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对社会现象作数量的解释可能会导致简单化倾向,因为这种研究可能排除了人们的经验、情感等许多参数.使对社会的理解失于片面。

(二)研究范围

( 1)宏观研究:以国家、省、城市、社区等为单位的研究。

( 2)微观研究:以个人或三、四个人以下的小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活动、人与人的关系等。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所选择的研究设计要与所涉及的研究范围相适应。认清研究的确切范围。

(三)研究时间的限制

从时间上看,对社会的研究可分为两种:

(1)横剖研究只涉及某一时间,它要在同一时刻抽取该时间内各种各样的人作为样本。横剖研究由于样本大,不受时间变化影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2)纵贯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要涉及数日、数月或几年。如对1949—1987年人们体育态度变化的研究。

(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类型

l、社会现状调查

这类研究侧重于对某一体育现象进行现状描述,如我国企业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上海市延安中学学生体育群体调查等。

2评估体系研究

这类研究旨在设计和运用某一评估体系对某一体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常常要对某一活动条件、活动情况、活动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如对上海市居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评估研究。又如对中国优秀足球队内部人际关系的评估研究。

3社会心理分析

这类研究是运用社会心理问卷,调查某一人群对某一体会现象的社会心理区应、如北京市市民对北京申办奥运会未果的社会心理调查。又如天津市民对中国乒乓球队囊括7个奖杯的社会心理调查等。

4影响因素分析

这类研究是通过社会调查对体育运动某些方面与某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比如制约中国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社会因素的分析。

5新概念开发

这类研究是指对一个新的概念和有争议的概念进行研究的过程。这种研究大多采用专家问卷的方式,对开发出的新概念要做实际调查的检验。在一些社会调查的,由于工作的需要也常常要界定工作概念,所采用的方法也基本相同。

6、专家预测

这类研究是邀集一批专家对一个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体育社会现象进行预测判断。如对中国北京是否获准承办第27届奥运会的预测,又如对实行5日工作制后城市居民体育娱乐发展前景的预测等。

7、比较分析

这类研究是运用不同文化背景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如中日大众体育的对比研究,中、俄、德、美、目体育竞赛体制的研究等。

8、历史回顾研究

这类科研题目是对某一体育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回顾性研究,如对新中国50年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建立以来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某种体育人才成才道路的研究。

9、跟踪调查

这类研究是对一个社会现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跟踪。如对今后10年清华大学毕业生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的调查。(2004年北京马拉松6000人参加北京交通大学死人2人)

三、形成解释

由于对社会现象的揭示程度要求不同,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

为二类,一是描述性研究,二是解释性研究。

( 1)描述性研究:指为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已发生的现象,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这类研究事前可以没有假设。

( 2)解释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做出解释和说明,它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与解释性研究相联系的是对目标的预测。预测是要揭示将会发生的事件和情况,以便对它进行控制。

四、升华理论

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一般性的解释后还要升华为理论,这是因为任何解释和预测都是由理论体现出来的。理论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对相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解释或预测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化的过程。理论常常以揭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出现。

理论必须具备以下存在条件:第一,对特定现象做出解释;第二,理论必须是可验证的,至少可以最终做出检验。理论必须包含以下基本成分:①概念;

③各种变量(年龄、人口),并因此形成命题。

命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变量命题:如“1990年我国体育经费将会大幅度增加”。

(2)双变量命题:如“1990~2000年期间,我国经济如能高速发展,体育经费将会大幅度增加。’

(3)多变量命题:如“1990~2000年期间,我国经济如能高速发展,体育经费将会大幅度增加,那么我国体育人口也将迅速增加。”

五、测量度量

测量指对所研究的社会概念做详尽的特征描述。

(-)测量的方法

用测量的方法进行的描述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

(1)定性:多用文字或名称标识,只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男、女。

(2)定量:可以用数字表示并进行运算的标识方法,如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场馆的开放数量。

(二)测量的层次

(1)定类:确定类别,属定性研究、分类研究。

(2)定序:根据其特征值由低向高,由弱到强,由下至上,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定距:以被测量对象的差别单位来确定某社会现象的特征的测量方法。如年龄组列。

(4)定比:以被测量的对象的比例关系来确定某社会现象特征的测量方法。如体育锻炼参加者与偶尔参加者、不参加者的比例。

(三)测量的放度

测量的效度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它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测量手段在实际中测量的概念正是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而不是另外的概念;其二是这些概念被精确地进行了测量。只有先做到第一步,才能进到和做到第二步,但做到第一步并不一定就能作到第二步。

评估效度的方法有:

(1)表面效度:这是一种由评估人对测量的效度做出的一种直接的判断的估价。

(2)准则效度:运用一个已有的对概念的测量尺度作为检验新的测量尺度是否有效度的方法。

(3)结构效度:由两个可以相互取代的测量尺度,对一定理论命题交互测量可取得同样的测量结果,一种尺度可证明另一种尺度的有效性。

(四)测量的信度

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即一致性,无矛盾性。

对信度估评的方法有:

(1)交替或平行法:研究者可以设计出测量同一概念,但具体方法来自不同的问卷,同时用于同一样研究对象,以从结果上相互映证它们的可靠性。如折半试验法,即研究者在设计测量手段时,提问条目比实际需要扩展一倍,这两半同时在研究中使用,其结果如果高度相关,便可以说该测量手段是可信的,如果相反、矛盾,便可以说该测量手段不可靠。

(2)对信度的反复检验法。

(五)提高调查信度和效应的方法

(1)对理论假设中的每一概念的内涵,都要作出科学的、明确的说明。比如我们要对北京市的社区体育进行调查,就要对“社区”这个概念作出明确的说明,并让被调查者知道“社区”的含义。

(2)对反映每一概念的调查指标,要设计出相对称的操作概念。比如说对于“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这样一个调查项目,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调查者用“你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来设问,就可能出现很大偏差。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相对称的操作概念,比如“你是否每周参加 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

( 3)设计的调查指标,要形成一个能正确说明调查主题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现有的调查者仓促形成调查问卷.指标体系不完整,有的忽视了基本情况的调查,有的忽略了某一个重要的参数,结果影响了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近20多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社会调查方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定量化。

一、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科学化

(1)实事求是,以调查资料及其分析结果为依据,来判断原有的理论假设;

( 2)强调调查程序本身的科学化,即注重达到结论的方法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成分。

(二)系统化

(1)不仅重视对事物本身的描述,而且更重视因素分析;

(2)不是支离破碎地.孤立地考虑事物,而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法,综合多因素影响对事物进行分析。

(三)定量化

运用当代数理统计方法对事物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描述,揭示体育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质规律。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

社会调查作为一个行动过程来讲,主要根据一定的研究任务或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向社会搜集实际资料。研究对象指研究课题中,所要了解观察的人群或事物的总体。

调查对象指在调查中,实际了解观察到的人群或事物。调查对象可分两类:1)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如对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就属于这一类。目前,体育社会研究中有忽视这一类研究的倾向。做这类调查要求正确选择典型,典型的外延十分清楚,尽量把典型调查和社会普查、抽样调查结合起来,要慎重对待调查结果论,不要把调查的结论乱搬乱套。

(2)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在进行社会普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人们经常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优越性是降低调查费用,节约调查时间,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获得材料丰富多,但做这类调查要求处理好总体与样本之间的关系。调查资料:根据预定的调查提纲或问卷所获得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原始数据或文字资料。它是借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主要根据。

二、抽样调查方法

(一)随机抽样

即按照随机原则,利用随机数,从构成调查对象的各个单位中抽取等概率样本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可采用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法来抽样。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法):在群体中抽取样本时,每隔相等距离的若干个体抽取一个为样本。如在居民户中搞抽样调查时,可按街道门牌号码排列起来,做等距抽样。

(3)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法):将构成总体的若干单位作为一组,以

所组成的组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样的一种方法。

如要调查全国中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可在全国抽若干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抽着手中学,在这些中学中抽若干班级,然后抽每班的所有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4)分层抽样(分类、分组抽样):即研究者根据与研究目的有关标准,将整体分为若干层或类,然后按照相同的比例在每层中随机地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如在北京市调查女教师、护士、工人、售货员的体育行为,抽样时先按社会统计的4种职业的结构比分配问卷数,然后随机抽样。

(二)立意抽样(非随机抽样)

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如对职工体育对出勤率的影响的研究,就可以立意取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作为一组,普通单位作为一组,进行对比研究。

第四节体育社会学常用的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体育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美国社会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问卷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主要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多种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①。本章将简要介绍有关调查问卷设计、发放中的一些问题。

一、问卷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结构

社会调查问卷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即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自填问卷又可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种。

社会调查问卷的结构由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组成。

(-)封面信的内容

调查者的身份、单位、姓名、电话。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意义、保密措施等。一般不超过300字为宜。

(二)指导语的内容

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问卷回收方法等。

(三)问题与答案

(1)封闭式问题:被访者可以在给定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具体情况和意愿的回答。这类问题填写方便,可作定量分析研究。但容易发生偏误,答案呆板。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二择一式。即问题的答案只有是和不是,“你过去是运动员吗”?回答只有“是”或“否”。②李凯尔特量表。把答案分成等级,由填写者挑选,如:答案是“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不很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说不准”7个等级,或左、中、右3级;左、偏左、中、偏在、右5级,也可以把对某一事物的判断分成5个或7个的数量级,如从最美到最丑分成5个级别,由填写者作级别判断O③多项选择。即给出的答案至少在两个以上,回答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也可以根据要求选择三项或任意多项。④清单式。允许填写者选择若干答案,并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出来。

⑤矩阵式。即将同一类型的若干问题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问题的表达方式。这种设问方式可以节约篇幅,也可以方便填写。⑤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划一横线,让回答者填写。

(2)开放式问题:是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自由填答的问题,“如您对全民健身计划有什么看法?”这种问题可提供事先想象不到的信息但回答时花费时间较多,且对回答者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这种问题一般用于收集原始资料阶段或用于小规模试验调查。与封闭式问题混用时,可以引起被访者的兴趣和自信心,被称为社会调查的开关器。

(四)答案设计

指设计问卷的难点。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答案要包括所有的可能情况,答案之间不能相互重叠或相互包含。

(2)要根据研究的具体要求,确定测量层次。

(3)答案应予编码:为了便于输入计算机操作,常常把问题的答案转换成数字,用数字作为答案的代码。在设计问卷时,可预先编码,也可以事后编码。

(五)提问题的顺序

(1)敏感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放在后面;

(2)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

(3)对后面问题有启发意义的可安排在前面;

(4)问题的安排要有逻辑性;

(5)避免形成回答定向;

(6)将检查信度的成对问题分开;

(7)处理好列联问题①。

(六)提问题的注意事项

(1)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诱导性。比如提问“你认为体育强国应具备哪些条件?”其实,有不少人是不认为存在“体育强国”这个概念的。这样设问就等于把“体育强国”的概念已强加给了回答者。

(2)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如提问“你是否不赞成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3)问题要避免双重含义。在一句话中不能问两个问题,一题两问常使回答者无法回答。比如“你是否喜欢机灵而又民主的教练员?”事实上机灵的教练员未必一定民主。

二、问卷设计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体育社会调查的程序

(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提问题可以有不同方式,但必须与被查者有关。这就是说不要提与调查无关的问题。

(2)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0 个问题,在半小时内可以回答完为宜。

(3)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以减少偏误。

(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三、问卷设计基本步骤

(1)感性认识阶段:要对研究对象做一些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基本情况,为问卷设计打好基础。有些调查者常常忽略这项工作直接进入设计,结果造成很多问题,甚至是常识性的问题。

(2)设计问卷初稿阶段:可利用框图的方法把整个问卷的逻辑结构和顺序设计出来,然后充实问题。也可以用卡片的方法把一个个想到的问题写在卡片上,然后将这些卡片按逻辑顺序排列起来。

(3)试用和修改阶段:试用的方法有两种:①小样本预调查,根据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和填写错误率对问卷作出客观判断。②请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典型被调查者阅读分析,给问卷作出评价。也可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经过试用和修改,问卷就可以发放了。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问卷的发放形式

(1)邮寄发放:通过邮局将问卷寄给回答者的发放办法。适用于地域范围较大的社会调查。

(2)亲自发放;适用于给专家、小范围调查和集体单位的问卷发放。如给班级学生的问卷发放就可以由问卷设计者直接发放。

(3)请代理人发放:在其他单位和地方聘请一名代理人充当调查员,代为发放问卷。

(4)请社会调查总队发放:请城市社会调查总队在进行一般社会调查时附带发放体育社会调查问卷。

(二)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

(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

(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

(3)问卷的长度;

(4)要求合作的附设的质量;

(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

(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

( 7)调查对象的特点;

(8)邮寄的方式;

(9)邮寄的日期;

(10)催促信的性质等。

回收率是影响社会调查效果的重要指标。回收率是问卷回收数与发放数的比例,一般要达到60 %以上,该项调查才有效。回收问卷后,还要剔除无效问卷,如有明显错答、漏答的问卷。问卷的有效率等于有效问卷数与回收问卷数的比例。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论?

2什么是体育社会调查的程序?(重点)

3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请设计一份体育社会调查的问卷。(重点)

参考

回贝星华等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Zf天思主编现代社会科学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吕村房等体育社会测量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孙万鹏调查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5袁方主编社会统计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

6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肖技论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原则哲学研究,1987(6)

8吴元梁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伦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2,(3),65 9科兹络夫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10 波等社会科学方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09

11景天盼社会科学现代化的观念前提和技术蠢破中国社会科学,1993,(3),121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填空) 2.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名词解释) 3.体育社会现象组成三要素: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4.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填空)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1.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名词解释)2.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3.社会分层标准:玛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1.社会流动: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程或现象,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转变为另一个阶级、一层阶级转变至另一层阶级、一种职业转变成另一种职业。一种社会地位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地位 2.社会流动的方式(由社会分层决定的) (一)垂直流动会让水平流动;(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三)体育的职业流动 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1.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1)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被挤占,挪作他用,影响体育的正常发展 (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由于学校自身体育资源的匮乏,更不可能向社会开放 (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4)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人口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更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新理念新面貌新体验 ——鸡冠区东风小学韩春兰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是基于我省实际,由我省自行开发,在全省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实施的 ,以进一步提高我省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本目的而开设的地方性必修课程和综合文科课程,是我省每个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修习的质量同样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 部分。一、课程性质地方性、必修性乡土性、综合性人文性、社会性经典性、具体性活动性、探究性浸润性、体验性生活性、真实性1、具有地方性和必修性:地方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担负着为 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本素质基础的功能,同样是必须认真开设的课程,根据前面所讲的设置黑龙江人文与社 会课程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本课程不是可开可不开的选修课,而是同国家开设的课程一样,必须同等对 待,是学生必须学好并且会学的一门课程,这是它的必修性。至于地方性,从字面上看,就是教材 所选取的内容都是发生在黑龙江省的风土人情、民族史话、物产名胜、人物事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述 黑龙江省省情的学习、认识、感悟,传承和弘扬黑龙江的文化和精神。2、具有乡土性和综合性:乡土性是在全省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学生所处的地区选取本地有价值的可利用的区域性的教 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比如,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选取鸡西地区的一些人文景观、环境资源、民俗 风情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认识了解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置换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具体要求和体 现。综合性表现在本课程在取材范围上,以我省现行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人 文社会类内容为基本课程内容。涉及到多门文科课程的整合,它与龙江地理、历史、艺术相融合自不必说 了,它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还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是要运用活动化的教学策 略,指导学生走出学校,采用调查走访参观的学习方式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更好的做 人。这体现了它的综合性。3、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本课程在取材范围上,以我省现行行政区域内 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类资源为基本课程内容,以综合反映我省概貌为基本方 式。在课程目标上,特别强调通过黑龙江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分析,人类智慧的张扬和赏析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它属于人文社会类课程。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主题设置是“居民”,围绕着这个主题,教材从三个方面“和睦的群体”、“智慧的群体”、“爱国的群体”来让学生感受龙江、认识龙江、热爱龙江和贡献龙江。让学生知道我省是移民大省,有54 个民族居住在黑龙江境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通过让学生以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我省各族 人民和睦相处的事例,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贡献,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极探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运 用智慧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行为。他们发明创造了弯子炕、火炕、捕鱼狩猎的工具滑雪板,为解决寒冷等不 利自然条件给生活带来困难而发明淹酸菜等。还有很多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游戏后来演变成各种体育活动, 像弓箭打猎演变来的打口袋游戏、拉网捕鱼演变来的拔河游戏、盖房子演变来的搭积木游戏等。近代在黑龙 江大地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比如,杨靖 宇、赵尚志、杨子荣、赵一嫚等;还有为了开发北大荒建设黑龙江,为了国家的石油工业、森林木材工业而 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铁人、科学家、支边青年、广大官兵等,这些人物、事迹即是经典的也是具体的,即具 人文性又是我们黑龙江省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其中人文精神、经典事例的挖掘和分析,像铁人精 神、大庆精神、智慧群体精神等人类智慧的张扬和赏析,对英勇无畏、乐观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黑 龙江人的学习和崇敬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萌发保卫家乡和 用自己的智慧为龙豪,在相关联的教材内容的不断学习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 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性、探究性的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性认识。本课程以学生直接收集资 料并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将知识寓实践、体验活动之中。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 程目标为目的,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本地 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实事求是开展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活动中可采用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参观访

体育社会学

填空: 1、(体育社会学)就是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社会学创始人法国的(孔德)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 3、社会学的本质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4、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 5、(调查研究方法)就是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 6、体与群体可分为(体育学习群体)、(健身娱乐群体)、(竞技体育群体)等。 7、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绝对规模化),(老龄化速度快),(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得情况下发生),农村老年人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多余男性),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藕合。 8、大众传播媒介从技术性质上,可以划分为(印刷类)报章杂志与(电波类)广播,电影,电视。 9、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特定的体育目标),(明确的行为规范),(权利结构),(一定的物质设备),(适宜的外部环境),(一定的社会承认)。 1、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在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呈现出了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与复杂化现象,这种体育社会扩大化与复杂化现象的出现,以传统的体育教育理论已经无法全面地予以解释与回答。加之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与繁荣,也为体育社会学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于就是体育社会学就在社会科学化与科学社会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 2、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就是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就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就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又要从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科学、社会体育学就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体育社会科学”就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伦理学以及体育社会学等;“社会体育学”又称“群众体育学”,就是有关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3、简述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知识经济对体育的发展将产生以下一些影响: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因此对体育人与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再次,在追求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同时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机构、以及其她体育的智力机关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轴机构。总之,从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最终表现为人的转型。 4、简述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功能:定义: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1、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4、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调查的兴起。 5、社会学的功能包括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6、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选题和提出假设、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五个基本步骤。 7、体育的社会机构有体育的行政机构,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体育的社会团体,社区,家庭等。 8、社会运行的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9、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10、竞技体育的分类非正规竞技体育、组织化的竞技体育、商业化竞技体育。 11、体育社团的种类有竞技体育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 12、文化的运行纵向的传统和非传统之争;横向的民族化和国际化之争。 13、文化的结构外层物的层次、核心部心的层次、中间心和物结合的层次。 14、文化的性质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阶级性。 15、体育文化的形态现代体育文化形态、前体育文化形态、过渡期体育文化形态。 16、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7、社会教化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18、个体内化包括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奖赏 19、社会地位有两个主要类型即: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 20、社会化的条件有:生理条件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类拥有文化。 21、社会化的过程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22、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 23、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4、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的知识体系。 25、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26、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很有力量的上层建筑。 27、宗教的基本命题是神和人的关系;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地狱和天国的关系;善与恶的关系。 28、宗教的要素是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神庙;特殊的宗教感情;道德规范。 29、1988年奥运会职业运动员的参赛,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的开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0、《布莱顿妇女与体育宣言》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31、1900年的第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32、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利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改造自然、社会和人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进程。 33、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组织管理科学化;通讯网络和交通运输的广泛使用。 33、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具有普遍性、公众教育职能 34、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原因)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失调、制度与体制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题库(自编)

《体育社会学》题库 绪论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 2、结构功能主义 3、冲突理论 4、符号交流理论 5、交换理论 二、填空 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的分支学科,又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当代社会学四大流派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社会学是关于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 答案:1.体育科学、社会学,社会学,体育科学; 2.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 3、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4、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5、简述我国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6、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7、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一、简答题 1、社会现象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3、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 4、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5、系统论 二、填空 1、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三大变化、和复杂化。 3、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4、18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 、、。 答案:1、非个体性 2、专门化、扩大化 3.社会意识 4.军国民体育阶段、体育教育阶段、竞技运动阶段、休闲体育阶段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包括哪些? 2、以你的切身经历表述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3、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 4、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请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专门的体育机构 2、专门的体育人员 3、专门的场所 4、专门的法律道德 5、专门的理论、学科6、专门的价值观念 第二章、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化 2、社会分层 3、社会流动 4、科层制 5、社会地位 6、当然参与 7、或然参与 8、终身体育 9、垂直流动 10、水平流动 11、社会控制 12、合法性控制 13、合理性控制 14、社会团体 二、填空 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经济秩序和。 2、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通常按照分层,有、运动健将、一级、 二级、三级运动员之分。 3、是控制国家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 4、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总和。 5、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为某一特定社 会成员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总和。 6、体育社会控制体系分为和合理性控制。 7、社会分化是按照某一标准或特征将人们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群体间没有高低顺序上的差别是分化,体现出差别的是分化。 答案:1、法律秩序、社会秩序。 2、比赛成绩国际运动健将 3、宪法 4、纪律 5、风俗 6、合法性控制 7、水平垂直 三、简答题

《体育与健康》足球课程标准-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基础部《体育与健康》足球课程标准 课程中文名称:体育与健康 课程英文名称:PE and health 适用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所属系部:基础部总学时:32 学分:2 制定人: 制定时间: 批准人: 一、课程概述 足球运动是体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性游戏,又是一个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 足球必修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与运动训练学处于同一层相近专业。 足球课程为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体育专业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修养,掌握足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为此,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传授足球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组织竞赛和健身活动的能力,以胜任中、小学足球教学为目标,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足球普修课程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科学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 2、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较系统地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胜任中、小学足球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工作。 3、初步学会足球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战术和基本技能。如:足球教材、教法研究、组织足球运动竞赛、裁判能力、场地器材的使用和管理等。 4、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的习惯,对于足球运动教学、训练、比赛、科研等有关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予以高度关注,能把所学理论、技战术、技能知识运用到具体活动中,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具有从事中、小学校足球课程教学的能力,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写。 5、养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各项活动之中。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1体育社会现象概述2体育社会现象的重 大变化3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从、流 动和控制1社会分从与体育运动2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3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第三 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1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2体育运动与政治的互动3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4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互动6 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第四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1文化的一般概述2文化的要素与特性3体育文化的概述4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第五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1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1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2社会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3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第六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1不同制度的体育运动2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3中国体育制度的演变与创新第七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1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2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3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第八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1生活方式的概述2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3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善4体育休闲的社会价值第九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竞技体育概述2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3竞技体育与社 会规则4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5竞技体育的分类6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第十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实惠体育概述2社会体育参与概述3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群体概述2体育群体概述3老年人体育4妇女体育5农民工体育6残疾人体育第十二章体育运动的民族与宗教问题1民族问题概述2体育运动与民族3体育与民族主义4宗教原理5体育与宗教关系6警惕邪教利用体育借尸还魂第十三章体育的社会问题1体育社会问题概述2体育社会问题特点和种类3体育社会人体的预防和解决第十四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1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2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3收集资料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 学科基础课 质: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对 象: 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 分: 编写单 体育学院 位: 任敏 编写 人: 审定 人: 2011年6月 编写时 间: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 页脚内容1

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体育社会性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2、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体育概论 后续课程:无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结合案例与学生的实际开展课堂讨论或座谈会等,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以及参考资料解读。 5、考核方式 页脚内容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根据平时出勤、听课态度等情况给分,优秀8-10分、良好4-7分、一般1-3分。 实践成绩:占总成绩30%,根据平时作业完成、课堂讨论情况给分,优秀30-24分、良好23-18分、一般17-9分,差8-1。 理论成绩:占总成绩60%,根据闭卷笔试情况核计依据期末笔试成绩给分。 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 6、指定教材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教学参考书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 刘德佩,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3] 毛秀珠,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页脚内容3

体育社会学教案

Athletics sociology 体育社会学 教 案 教师:刘平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周数:18周 授课时数:36学时 授课次数:18次 授课年级: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授课班级:07、08班 授课地点:四教507室

体育社会学教案

讲授内容 绪言 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体育有关的问题,力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从某种角度或侧重观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观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性质:介于体育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因为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同时又是体育的基础学科。因为它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然而,体育社会学毕竟不是社会学和科学的简单重叠,它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

2021年南京体育学院611体育学综合一考研精品资料之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

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二)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三、体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学科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 (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 (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至今) 五、中国体育社会学最新发展 (一)体育社会学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 (三)关于休闲娱乐的研究 (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 (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 (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 (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六、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1、复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现象 2、复习重点: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3、复习难点:使学生知道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4、复习过程: 第一节:体育社会现象的概述 一、社会现象概述 二、体验社会现象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一、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二、体验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第三节: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一、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命题一 (一)体育服从社会大系统,并为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二)体育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体育内部各领域也必须实现协调发展 二、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二 (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地位不断攀升 (二)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文化交流 (三)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 第 1 页,共 17 页

社区体育课程标准

《社区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20402 课程类别:任选 总学时数:32学时 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本课程主要阐述社区体育的基本理论、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过程,以及如何结合全 1 2 1 2、社区的基本功能、社区发展的理论(2学时)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概念,了解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通过与国外社区服务的对比研究,了解当前我国社区的现状与不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 (二)重点与难点:全国社区建设试点的基本经验、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单位制和街居制(三)课时安排:6课时 (四)教学内容: 1、社区服务的起源、特点、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2学时) 2、我国城市社区建设(2学时) 3、全国社区建设试点概况和基本经验、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2学时)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和特征,了解社区体育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特征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内容:社区体育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和特征(2学时)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背景、历程及管理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1 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区体育工作关系的建立,能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从事社区体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了解社区体育工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社区体育工作关系的建立、社区体育行动的评估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内容:社区工作的过程、社区体育工作关系的建立、社区体育行动的实施等(2学时) 第九章、社区体育管理(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与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了解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为以后的社区体育管理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大中型综合性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

《体育社会学》考点整理

《体育社会学》考点 1,什么是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科的区别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社会体育学”,又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从整体上研究社会 (2)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 4,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四大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 5,体育社会现象的性质 (1)它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物 (2)社会体育现象独立于个人而存在 (3)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影响力和强制性 (4)体育社会现象必须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联 (5)体育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 6,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现象 (1)运动项目的社会阶层

(2)体育参与的职业分层 (3)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 (4)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①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②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③终身参与和间接性参与 ④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7,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3)体育的职业流动 8,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 (1)合法性控制: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制度对体育行为的控制;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2)合理性控制:社会规范对体育的控制;道德规范对体育的控制;风俗对体育的控制;信仰和信念对体育的控制 9,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 一.体育运动必须适应生产方式 (1)生产力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变化和劳动结构的变化 (2)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和性质上都发生变化二.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运动的制约 三.经济结构变革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1)所有制结构转变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体育现象扩大化的表现1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2体育文化的普及3体育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4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 体育现象的复杂的表现1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2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3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个研究对象1社会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3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群体单位:家庭、城市民族等2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教育等3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等 中国体育改革的四个特征1紧迫性2渐进性3滞后性4长期性 体育社会研究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2运用辩证法的特点3运用系统的观点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5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4引导家庭与个人对体育的参与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步骤1选题和提出假设2研究设计3收集资料4处理和分析资料5阐述结果以验证假设 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1研究模式2价值观念3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类型1社会现状调查2评估体系研究3社会心理分析4影响因素分析5新概念开发6专家预测7比较分析8历史回顾研究9跟踪调查 测量的层次1定类2定序3定比 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化2系统化3定量化 提问题的顺序1敏感性和开放性的提问放在后面2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3对后面的问题有启发意义的可安排在前面4问题的安排要有逻辑性5避免形成回答定向6将检查新都的问题分开7处理好列联问题 提问题的注意事项1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诱导性2不要用否定式提问3问题要避免双重含义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2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0个问题,在半小时内可以回答完为宜3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以减少偏误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3问卷的长度4要求合作的附设的质量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7调查对象的特点8邮寄的方式9邮寄的日期10催促新的性质 体育对经济的作用1对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变迁的内容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3经济的变迁4社会结构的变迁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6科学技术的变迁7文化的变迁 社会变迁的类型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2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3社会进化与社会 革命4自然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 变迁 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1经济变迁可以 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 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 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 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 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 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运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1经济联系 2与人的联系3社会活动联系4精神文化 联系5体育与自然环境 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1风俗对体育的控 制2到得对体育的控制3信仰和信念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 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想另一种职 业的转变过程 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1水平流动越来越 频繁2向上流动多与向下流动3非自然流 动、结构性流动增加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 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5流动中 的经济因素增加 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1社会人口数量 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2 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 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 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3家 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2人口的疾病死亡谱3残疾人所占的比 例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 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 教育、参与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 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 社会群体 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1性别结构2年龄结 构3城乡、职业结构4家庭经济结构 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 魂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 性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4 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 传某种价值观念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 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1竞技体育是 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2竞技体 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3经济体 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4经 济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群体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 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 单位 群体的要素1具有联系纽带2具有共同 的目标和活动3具有群体规范4具有群体 意识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 而自发的或认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 性特征的小群体 体育群体的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 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 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 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 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按群体从事的体育活动性质把体育群体 分为1体育学习群体2竞技体育群体3 健身娱乐群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别,也是对 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体育社团的性质1民间性2非盈利性3 互益性4同类相聚性 构成体育社团的条件1一定数量的较为 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体育目标3明确的行 为规范4权力结构5一定的物质设备6 适宜的外部环境7一定的社会承认 体育社团的种类1竞技体育类社团2社会 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4体育观 众社团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6体育经济 型社团 文化的性质1文化的继承性2文化的时代 性3文化的民族性4文化的世界性5文化 的阶级性 中国文化的特质1统一性2连续性3非宗 教性4泛道德性5中庸和平6乡土情谊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 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1体育是人 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 活动2体育运动具有文化的各种特征3 体育运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 以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 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 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体育作为一 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 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甚至其他文化形 态的发展,还不得不从体育文化中借鉴、 迁延某些具有特质的东西。因此体育一旦 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 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文化,也 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 社会化的内容1传授基本知识技能2教导 社会行为规范3指点生活进取目标4培养 适当社会角色 体育社会化的功能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 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2体育运动与社会 规范教育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 系4体育运动与社会角色习得5体育运动 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 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 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教育 体育对科学技术的贡献1体育实践是检 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2体育科学 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3运动技术是一 种特殊的技术 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1在只是经 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 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 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 2对体育人才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 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的保护,将 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3在追求 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 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 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 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 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1体育科学体系 更加完整2体育科研的管理体制更加完 善3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广泛使 用4运动处方科学是体育科学化的重要 标志5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 斗争更加有力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1赋予人物、时间和 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社会控制的 中介作用3模拟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的关系1大众传播 媒介影响力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2大 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 会距离3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 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4大众传播 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5大众传播媒介为 社会提供提与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6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 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7大众传播媒 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8体 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 的争夺内容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 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生活,破坏社会 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依靠 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特性1普遍性2变异性3复合 性4周期性5潜伏性 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1社会基本 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失调造成了体育社 会问题2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以及 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利益群体都会因利 益的追逐和分配产生种种矛盾3由于制 度与体制的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4我国 当前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 体育社问题的特点1体育社会问题是多 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 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2体育社 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危害要小些3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与体 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体育价值 观念、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 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1高水平竞技体育 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失衡问题2竞技体 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3侵占体 育场地设施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大力发展体 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2着眼 于体育体制的改善和完善4建立社会“安 全阀”机制 体育运动对民族的作用1强身健体增强 民族体质2竞技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我国 民族体育之花长盛不衰 体育与宗教的本质对立1宗教与体育对 人的态度是根本对立的2宗教与体育在 人的身心统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3宗 教与体育在“现实生活”上存在对立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 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 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特点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2 社会体育的多样性3社会体育的灵活性4 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社会体育的普及 化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2社会体育将全 面走向社会化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 将有较大的提高4社会体育呈多样化发 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1满足社会成 员的多种需要2社会体育是建设精神文 明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3社会体育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体育的制约因素1生活方式与生活 质量2体育场地设施3参与者体育价值观 念和态度 社会现代化的标准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名经济 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2%至 15%3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 的比重超过45%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 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5有文 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 80%6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 例超过10%至15%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超过50%8 平均每个公民一生负担的 人口在1000人以下9平均预期寿命在70 岁以上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以下 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1体育是 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2体育维护了社会 健康3体育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设4体育 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5体育推动高 科技的发展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 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 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是生活 方式的前提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 的生活方式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 生着久远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行为习惯2生活时 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1环境破坏2 营养过剩3运动不足3解剖结构与生理机 能的退化5生活危险6高度紧张 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善1提高生活品位 的体育消费2体育运动充实了生活时间3 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 4体育运动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节体育社会学的由来 西方社会学与产生于19世纪初。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产生后而产生的。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于社会学家奠基,而后引起教育家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们的全面介入和努力,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产生后,一批学者将视角转向体育,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在形成阶段中,主要探讨的是娱乐、休闲体育的社会学问题,而后逐步延伸向探讨体育与政、经、教、文化等的关系。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里斯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它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体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长期平稳的发展。而大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出乎人们的意外,形成了一个“第二奥林匹克运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终身体育的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竞技体育的异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引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体育现象的扩大化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又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于是体育社会学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应运而生。所以说,体育社会学的产生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得到迅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学科发展的中间力量。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不久又加入了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