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和美术》历史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设计_14

作家 国籍
作品
体裁
德莱塞 美国 《美国的悲剧》 长篇小说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长篇小说
贝克特 法国 《等待戈多》 荒诞剧
肖洛霍夫
尼·奥斯特 洛夫斯基
苏联 《静静的顿河》 长篇小说
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
20世纪初,美国著名 的现实主义作家。出 身于贫苦的移民家庭 ,代表作有《嘉莉妹 妹》、《珍妮姑娘》 、《金融家》、《欲 望三部曲》等。
《等待戈多》等。
1969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等待戈多》
肖洛霍夫(1905---1984)
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尼 奥 斯 特 洛 夫 斯 基
现代美术
画家 国别 代表作 画派
毕加索 西班牙 《格尔尼卡》 立体画派 达利 西班牙 《记忆的永恒》超画现派实主义
现代美术
毕 加 索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 个政治人物,会经常 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 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 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 住宅而创作的,它是 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 个武器。
德莱塞(1945)
·
罗 曼 法国现实 罗 主义作家 兰
原本善良的青年克莱德 得到大工厂主女儿的青 睐后,居然带着已有身 孕的旧女友洛蓓达到湖 上划船,将她推入湖中 淹死。罪行败露后,
克莱德被判死刑
贝克特
20世纪初法国的 爱尔兰戏剧家、小 说家。出身于犹太 人家族。代表作有 《马纳诺之死》、 《无名的人》、
A.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B. 高尔基
C. 罗曼·罗兰
D. 德莱塞
3. 法国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是( )
A. 《美国的悲剧》 B. 《约翰克利斯朵夫》
C. 《等待戈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中美术教案(精选)

高中美术教案(精选)第一篇:高中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品、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课题提问:1)让学生思考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使用的用具?2)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形成过程)三、彩陶、青铜器纹样的特点,及其中蕴含意义:1、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3、图案意义?(学生揣测,开发想象)手法:写实与夸张、具象与抽象意义:氏族图腾;神灵;艺术装饰青铜欣赏(商周):1、提问有哪些主要纹饰?2、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1)主要纹样有兽面纺、鸟纹、纺等2)神秘、狞厉的美感,威严庄重,雄伟华丽秦始皇陵兵马俑:1、同学们是否去看过?谈谈特点、感受,让同学们一起分享。
2、风格?(高度写实,观看多媒体图片)四、学习活动1、欣赏彩陶、青铜、兵马俑,试学习原始人类画纹饰。
2、同学们扮演兵马俑中的动态、神态及组合。
五、小结下课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第二篇: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一、课时结构:1课时二、教学目的: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2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
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2.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
3.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
难点:创造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过程2、通过寻找不同种类艺术形象的特点,体会美术形象的特征。
我们把几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一个比较(演示不同艺术作品: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师:我们欣赏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月亮。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演示文字)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生: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目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 课“秦王扫六合”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 课三国鼎立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 2 课“贞观之治”第 3 课“开元盛世”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第 5 课“和同为一家”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 3 课收复新疆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洋务运动第7 课戊戌变法第8 课辛亥革命第9 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 课北伐战争第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 课难忘九一八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 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 课内战烽火第18 课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 2 课最可爱的人第 3 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第 5 课三大改造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 课改革开放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 课民族团结第12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 课钢铁长城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 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 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 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 1 课人类的形成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 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 6 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 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 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 课美国的诞生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 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 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 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 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 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 4 课经济大危机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 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 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 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 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 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 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 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美国的悲剧》:通过一个穷教士的儿子克莱德·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作者将人物构思和心理刻画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2.《约翰·里斯朵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生活为背景,通过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个人奋斗的经历,反映了19、20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人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表现出作家反对现存秩序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步文化的艺术观点。
3.《等待戈多》: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用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西方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
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
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逐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
4. 毕加索与《格尔尼卡》:毕加索是西方现代美术诸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名字已成为“现代艺术”的代名词。
他是立体派绘画艺术的开创人,他把数学概念引入绘画艺术,用“三度空间”来画人物,把不同角度的同一对象表现在同一幅画面上。
作品《格尔尼卡》以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难点: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荒诞”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在《等待戈多》和达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荒诞派艺术以反传统、无逻辑和非理性为主要特点,涉及戏剧、文学、绘画、摄影等诸多领域。
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的产生背景: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同时也使人的异化进一步加剧,许多人为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于是就有人借助艺术,以怪诞、扭曲、反理性等形式来宣泄人类的这种不良情绪,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鲁迅与美术教案七年级

鲁迅与美术教案七年级鲁迅与美术教案七年级篇一:鲁迅与美术教案课题:鲁迅与美术课型:欣赏评述1.初步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
教学目标2.能用多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并思考鲁迅与当下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与美术的袁媛,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鲁迅精神的真正内核,提高探索与实践能力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感受评价1.教师播放纪录片《先生鲁迅》片段,让学生感知鲁迅的形象。
2.让学生说说阅读鲁迅的作品有什么体会感受。
3.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
二、新课讲授:(一)加深理解,感知“艺术家”鲁迅1.出示课件,欣赏鲁迅的早期美术作品。
2.请学生谈谈看过鲁迅的早期美术作品后,对鲁迅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理解分析,欣赏评述1.欣赏鲁迅装帧设计的书籍作品2.请学生归纳鲁迅的装帧设计有什么特点?教师点评总结3.课件展示鲁迅作品中的任务版画形象,提问:“你知道这是哪种美术类型吗?”4.教师介绍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且也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倡导者,随后展示鲁迅所推介的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
5.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讲习班的图片。
说明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系,教师介绍木刻的过程。
三、欣赏品评,激发创意。
1.欣赏艺术家创作的以鲁迅作品为主题的版画并做评价。
2.教师展示与鲁迅的作品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
(如电影角色剧照、鲁迅不同时期的肖像照等。
)四、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1.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鲁迅与美术的资料,制作有关备注“艺术家”鲁迅的专题板报。
2.以鲁迅作品为题材,进行书籍封面设计,体会鲁迅精神。
五、课后延伸,课外拓展。
本课小结,宣布下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鲁迅与美术教案七年级篇二:七下美术教案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学期)孙倩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九年制学校第一单元《红色记忆》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秀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提出的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了解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了解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了解梵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概括、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学习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了解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风格,从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自行处理教材和相关资料,去感受探究学习、多渠道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围绕主题整理、归纳、提炼有效信息。
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1)“我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2)“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和少说空话。
”(3)“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课件新人教版

素材二: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作为一战中的 战胜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使美国成为世界上 最富裕的国家。美国的资产阶级陶醉于繁荣美梦之中。富人们的生活穷奢 极侈,年轻的一代不是寻欢作乐就是纸醉金迷,人们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 瞳仁却是个灯泡。
两种动物:有一因受伤而嘶鸣着的老马;左边有一眼 睛已经移位了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被认为象征着 邪恶。
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 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 3、从《等待戈多》学习中学会正确评价现代荒诞派艺 术的成就。从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 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 学习重点: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
现代 文 学 现代美术
一、文学名著
1.现代欧美文学发展 【阅读思考】教材第107、108页正文及小字内容。 教材中给出的材料分别代表了哪两大类文学名著?请举 出其中著名作品、作者和国籍,制成表格。
类别 欧美文学 苏联文学
作品
作家
国籍
《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
美国
《约翰.克利 斯朵夫》
《等待戈多》
罗曼.罗兰 贝克特
法苏联
《钢铁是怎样 尼·奥斯特洛夫 苏联
炼成的》
斯基
2.读书报告会——名著赏析
第一小组——《美国的悲剧》 第二小组——《约翰.克利斯朵夫》
第三小组——《等待多戈》 第四小组——苏联文学
2.名画欣赏——《格尔尼卡》
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你发现了有哪四种人物形象?还 有哪两种动物?还有一只特殊的眼睛?观察之后,讨论 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观察一下它的绘画风格?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课件人教版

20世纪文学名著
国别
文学作品
作家
美
《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
法 《约翰·克里斯夫》
法
《等待戈多》
罗曼·罗兰 贝克特
苏
《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21
二 、现代美术 毕 加 索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 政治人物,会经常关 心悲欢离合的灾情, 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 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 怎么能以逃避现实的 冷漠态度而使自己同 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 隔离起来呢?不,绘 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 宅而创作的,它是抵 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 武器。
11
法 国 现 实 主 义 作 家 罗 曼
罗 兰
12
·
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夫》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
对于不逢迎时好,敢于反抗暴虐和非正义的 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歌颂诚恳朴实的人生态度,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对人才的压制
13
贝克特(1906—1989), 爱尔兰著名作家、评论 家和剧作家,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1969年)。 他兼用法语和英语写作, 他之所以成名或许主要 在于剧本,特别是《等 待戈多》(1952年)。
老年毕加索
26
素描《和平鸽》(石板画)
27
1949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 素描《和平鸽》(石板画),表达了世界人 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智利著 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 19O4-1973)把它叫做“和平鸽”。“和平鸽 ”作为和平的象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4
一、文学名著
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
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贴近广大 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 活的激情。《嘉莉妹妹》真实再现了 当时美国社会,而《美国的悲剧》则 是德莱赛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 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 “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和美术》历史教案设计通过对造成克莱德悲剧的原因和有关罗曼·罗兰的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现代文学和美术》历史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造成克莱德悲剧的原因和有关罗曼·罗兰的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评价荒诞派艺术。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教师:同学们齐读这段话。
你知道这段名言出自哪部作品吗?学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师: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学、艺术作品问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拷问灵魂的文字教师: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欧美哪些文学名著?(要求:阅读教材第一目“文学名著”的内容,分组合作,快速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快速整合本目的主要内容,深化基础知识的识记。
)教师: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美国?学生:讲述《美国的悲剧》故事梗概。
教师:小说中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美国拜金主义盛行。
小说中所描述的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绝不会是作者的凭空想象,一定会有它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基础。
)过渡:20世纪同为 ___时代的法国产生了哪些伟大作品呢?教师:《约翰·克里斯朵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生活为背景,通过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个人奋斗的经历,反映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 ___的精神探索(人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出作家反对现存秩序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步文化的艺术观点。
过渡: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许多人为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这种不良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便要找机会宣泄,于是就有人借助艺术,以怪诞、扭曲、反理性等形式来满足人类的这一要求,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现代荒诞派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教师:1953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300场。
戈多到底是谁?学生:有人认为他是上帝。
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贝克《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实际上是表现人们精神上的苦闷和迷惘。
过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___制度建立,并进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0世纪的苏联涌现出许多世界名著。
思考:以上是两部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学生: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设计意图:通过对名言的理解,从中感受到其高贵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渡:一部部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的缩影,绘画艺术亦是时代的镜子。
二直面现实的绘画展示: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教师:结合课本说说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学生: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
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
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 ___毁灭。
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
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 ___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
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
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毕加索发表在《法兰西文学报》上的一段话问题:你能从以上文字材料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学生: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等。
教师: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个德军军官手指《格尔尼卡》问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表达了对 ___的痛恨。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地欣赏《格尔尼卡》和分析材料,加深对毕加索的进一步了解,进而理解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渡:在绘画上还有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画家,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把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问题:你发现画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猜猜达利想表达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那几只表从玻璃和金属的硬质变成可以随意弯曲和折叠的软质;这些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一走的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下来变软了。
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20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教师: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照射在镜子上,就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让现代的人从中得倒启迪。
课后小结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教师: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照射在镜子上,就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让现代的人从中得倒启迪。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能够有意识地将作品与时代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现代美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展示、列表比较、分析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20世纪世界不同地区文学艺术的正确理解,提高学生鉴赏现代美术作品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使学生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让学生感受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尊重“现代派”所创造的新文化,增强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2.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3.贝克特的《等待戈多》4.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等待戈多——汽车三包何时来?”,“等待戈多”这一典故从何而来呢?提供《等待戈多》部分剧本资料让学生来“演一演”。
新课教学:(一)、文学名著1、运用多媒体展示:“20世纪欧美现代文学、美术名著及作者简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预习课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的填写。
2、通过观看学生活动“演一演”《等待戈多》、自主预习课文思考问题《等待戈多》作者是谁?具有哪些艺术特点?他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什么现象?以及教师的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荒诞派艺术,突出教学重难点。
3、通过图片展示、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讲故事,然后分组讨论“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克莱德悲剧的发生你有什么感想?”使学生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要加强自身修养,抗拒外来的诱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
突出教学重点。
4、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探究“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让学生感受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坚持人类进步文化的艺术观点,突出教学重点。
5、通过图片展示、教师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6、通过图片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资料研习、合作探究材料解析题:“(1)、这段材料是长篇小说中哪位主人公的名言?(2)、这篇长篇小说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3)、上述这段名言对我们青少年有何现实意义?”使学生明白珍惜生命,不虚度年华,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重要性,青年人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争取有所作为。
7.通过学生活动“畅所欲言:你读过哪些20世纪世界文学名著?”拓展延伸现代文学成就,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迁移能力。
过渡:引导学生回忆以前了解过的世界近代美术名作,待学生回答后〈〈蒙娜丽莎〉〉、《向日葵》,加以转折——到了现代,产生了与我们熟知的写实绘画作品迥然不同的现代派艺术。
(二)、现代美术1、通过图片展示、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教师讲解、然后分组讨论“《格尔尼卡》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作者是谁?开创了什么画派?作者的寓意是什么?欣赏这幅画后你有什么感想?”使学生明白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能够有意识地将作品与时代联系起来,歌颂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毕加索具有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崇高品格,才能够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
突出教学重点。
2.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探究使学生掌握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
课后小结(根据板书设计,总结本课知识。
)见课件第23张幻灯片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