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及答案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斑驳(bó)镶嵌(xuāng)着急(zhuó)温润(wēn)。
2.解释有误的是B.慈善的冬天慈善:美好。
应该是“寒冷”的冬天。
3.
①“响”的意思是C.响亮。
②“毒”的意思是B.强烈。
③“响亮”的意思是B.声音洪大。
④“卧”字表示“覆盖”的意思,形容房顶上覆盖着雪。
4.
①狭隘
②崎岖
③狭窄
④有限
5.
1)意思是冬天虽然寒冷,但是阳光明媚,水也不会冻结,柳树还能在水中映照。
2)意思是济南的山太小巧玲珑,下大雪会给山带来很大的负担,但是下XXX则会让山更加美丽。
6.“顶”字用得好,因为它表示树梢上的白花像戴在头顶上的发髻。
12.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与其他城市的冬天进行对比,强调了济南的宜人气候和美丽景色。
13.①北平和济南的冬天的对比;②济南和热带地区的天气的对比;③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城市的冬天的对比。
14.三组对比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了济南的优越性,强调了宜人气候和美丽景色,让读者更加欣赏和喜爱济南。
同时,对比也起到了表现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和特点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01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髻.(jì)暖和.(huo)澄.清(chéng)B.看.护(kān) 着.落(zhuó) 镶.边(xiāng)C.狭窄.(zhǎi) 宽敞.(chǎng) 贮.蓄(chǔ)D.水藻.(zǎo) 害羞.(xiū) 济.南(jǐ)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刮风依靠慈善垂柳B.晒着绿苹空灵横卧C.园圈温晴水纹水墨画D.摇蓝斜射稍微烦燥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4.选出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C.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D.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B.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C.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寒假快到了,计划到济南去亲自体验冬天的温晴。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7.学完《济南的冬天》,七年级(3)班开展了“走进美丽的冬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6题;共2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ān shì________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 shàn____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jī fū________。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xiù qi________!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澄清(chéng)发髻(jì)看护(kàn)B. 着落(zháo)伦敦(dūn)镶边(xiāng)C. 贮蓄(chǔ)狭窄(zhǎi)暖和(huo)D. 害羞(xiū)水藻(zǎo)更换(gēng)3.对课文《济南的冬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 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4.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A. 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 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 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 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5.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老舍先生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和答案

《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和答案A.轻快(yíng) 模糊(mé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B.水藻(zh?o) 贮蓄(zhù) 匀称(yún) 抚摩(fǔ)C.斑驳(bó) 镶嵌(xuāng) 焦急(zhuó) 温润(wēn)D.稀疏(sū) 澄清(chéng) 惊诧(chà) 玫瑰(guī)2.以下黑体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响晴的天气响晴:晴朗高爽B.慈善的冬天慈善:美妙C.设若单单是有阳光设若:假设D.煞是好看煞:很3.细读下面几句话,揣摩句中黑体的词,回答下列问题。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三带的北方,日光永久是那么毒,洪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可怕。
①“响晴”中“响”的意思是( )A.声音B.发出声音C.洪亮D.很,非常②“毒”的意思是( )A.毒辣B.剧烈C.危害D.凶狠③“洪亮”的意思是( )A.非常光明B.声音洪大C.有声响,有光亮D.晴朗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④句中两处用了“卧”字,为什么?4.选词填空。
备选答案:A.狭窄 B.狭隘①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 )民族主义和( )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这里山路( )坎坷,极难行走。
③他非常喜爱自己的集体,只是有时显得眼界比拟( )。
④长期生活在山沟里,他的见闻很( )。
5.分析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土,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阅读课内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更加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似乎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似乎被风儿吹动,叫你盼望观察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题精选9篇(含答案)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一)一、济南的冬天①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
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
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
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
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④再看水。
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
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是()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集、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D.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2.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
你要住在溪边,;你要住在崖下,;你要住在林间,;你要住在村头,……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3.学完《济南的冬天》后,同学们想拟写两副对联来表现文中所写的美景。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他们补全。
对联一:有山有水美如画①对联二:②白雪山尖白A.①暖风暖阳恰似春②绿萍水中绿B.①无风无寒暖似春②绿萍映水绿C.①暖风暖阳恰似春②绿萍映水绿D.①无风无寒暖似春②绿萍水中绿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了山村和雪的神态)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以其独特的气候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关于济南冬天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学生练习和参考。
练习题:
1. 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 描述一下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
3. 济南冬天有哪些传统的活动?
4. 济南冬天的气温一般是多少?
5. 为什么说济南是“泉城”?
答案:
1. 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少有严寒。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济南的冬季并不像北方其他城市那样寒冷,而是相对温暖,降水量适中。
2. 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以“泉城”著称,拥有众多的泉水和湖泊,如趵突泉、大明湖等。
在冬季,泉水依然潺潺流淌,湖面可能结上一层薄冰,与周围的雪景相映成趣,十分迷人。
3. 济南冬天的传统活动包括赏雪、滑冰、打雪仗等。
由于济南冬季降雪量适中,市民和游客可以享受雪景,同时参与各种冬季户外活动。
4. 济南冬天的气温一般在-5℃到5℃之间,偶尔会出现更低的温度,但总体上较为温和。
5. 济南被称为“泉城”,是因为这座城市拥有众多的泉水,据统计有72名泉,其中最著名的是趵突泉。
这些泉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也是济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氛围。
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值得每个人去体验和探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参考答案:第1、2问: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
“温”,是相对于寒冷或酷热而言,指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晴朗,而且有颜色,鲜亮而不单调。
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3问:【示例】济南三面环山,就像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一特殊地形使得济南的冬天比较温暖。
济南的山在下过小雪后,景色格外神奇,犹如穿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特殊是快日落的时候,在夕阳的斜照下,雪色特别娇美。
济南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而冒着点儿热气,水藻在澄清的河水中更显碧绿。
二、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抱负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柔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三、品尝下列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温存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抱负的境界?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殊可爱,犹如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清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温存。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犹如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参考答案:1.“温存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
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制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
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做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喜爱之情。
3.写雪后夕晖,格外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 ____ chéng ____清宽chǎng 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
(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2002年鄂州市)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
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
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
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
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
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
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
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
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
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
已经傍晚了。
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
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
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
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
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
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
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
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
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
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
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
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
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
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
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
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
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3分)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
”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分)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
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
200-300字。
提示:可以z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
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
(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
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
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