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资料
成组技术

中国JLBM-1系统
系统由来 在分析德国 opitz 系统和日本 kk 系统的基础上,并结合我 国机械工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系统组成 三部分:名称类别、形状及加工码、辅助码共十五位。 系统特点 1.按名称类别划分,便于设握
3.码位适中,具有足够描述信息的容量
成组技术的原理
GT的定义
成组技术(GT)是在多品种的生产活动中,研究和利用有 关事情的相似性,将相似的问题分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 组问题的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期望的经济利益的 一门生产技术科学。
零件的分类和编码
基本概念:
用数字表示零件的形状特征和工艺特征。在实施成组技术 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相应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然后 应用这个编码系统使零件的有关信息代码化,据此对零件 进行分类分组,以便进一步以成组的方式组织生产。
3.提升员工的成组技术意识,公司各部门员工都能采用成 组技术,通过相似性原理确定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加工, 装配等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保证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的合 理性和准确性
二、实施成组技术的效果
采用这些管理技术后,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比原来缩短 1/3, 零部件和产品的废品率和返修率降低 20%,准时文货率明显提高, 零部件库存从原先的平均半年缩短到现在的 30d,该公司还计划 在 2 年内把库存周期压缩到平均 5d 以内 . 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有很 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获得了进一步提 升。
三、GT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成组生产单元内,零件加工过程被封闭起来,责、权、利集中在一起, 生产人员不仅负责加工,而且共同参与生产管理与生产决策活动,使其积 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GT实施的效益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实施成组技术后,新设计零件数减少52%,新绘制 的工作图减少 30% ,生产准备时间减少 69% ,生产周期缩短 70% ,在制品贮 存量减少 62% ,废品率下降 90% ,零件总成本降低 43%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成组技术!

6. VUOSO分类编码系统
18
115
75
轴
材料:45
分类编码结果
材料:QT400–17 40
50
117 4
齿轮
90 材料: 40 Cr
轴承端盖
分类编码结果
5 3 1 2
5604
分类编码结果
25
7. 柔性编码系统 OPITZ、JLBM-I等是属刚性分类编码系统,柔性编码系统没有 固定的码位设置和码位定义,其横向长度可以根据描述的对象的 复杂程度变化,柔性编码系统继承了刚性分类编码系统的优点:
在一个零件族(组)中,选择其中一个能包含这个组零件全部加
工表面要素的零件作为该族的代表零件,或称之为样件,即为复 合零件。该零件虽然在结构上与其它零件有差异,但从加工表面 要素来看,零件能包含组中所有零件。
(2) 成组工艺的制定 对复合零件制定其工艺过程即为该零件组的成组工艺。成组工 艺过程经过删减可分别得到该族(组)中各零件的工艺过程。
3. 成组技术在CAD中的应用 (1) 产品的三化工作与成组技术 不仅在同系列产品之间,在不同系列产品之间也尽可能如此。 设计者的任务不是创造新零件,而是尽量利用现有零件拼装新 产品。成组技术的目标与产品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 目标是一致的。
成组技术要求各种产品间的零件尽可能相似,尽可能重复使用,
成组工艺:把尺寸、形状、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个零件
族(组),按零件族制订工艺进行生产制造,扩大了批量,减少了
品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零件的相似性是实现成组工艺的基本条件。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实现成组工艺的重要工具,是成组技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成组工艺就不能有效地
7.2. 成组技术

1.0pitz编码系统 Opitz的基本结构图 Opitz系统是一个十进制9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图6-5), 是由联邦德国Aachen工业大学H.Opitz教授提出的。在成组技术领 域中,它代表着开创性工作,是最著名的分类编码系统。 Opitz编码系统使用下列数字序列: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2)链式结构 在链式结构中,那些有序符号酌意义是固定的,与 前级符号无关,这种结构亦可称为多码结构。它要复杂些,因而可 以方便地处理具有特殊屑性的零件,有助于识别具有工艺相似要求 的零件本原理图
(3)混合结构 工业上大多数商业零件编码系统都是由上述两种编 码系统组合而成的,形成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具有单码结构和多 码结构共同的优点,典型的混合结构都由一系列较小的多码结构 构成,混合结构能较好地满足设计和制造的需要
2.KK—3系统 KK—3系统是由日本通产省机械技术研究所提出的草案,并经日 本机械振兴协会成组技术研究会下属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分会多 次讨论修改而成,是一个供大型企业使用的十进制21位代码的混 合结构系统 KK—3系统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KK—3系统的特点; 1)在位码先后顺序安排上,基本上考虑到各部分形状加工顺序 关系,它是一个结构、工艺并重的分类编码系统。 2)KK—3系统前7位代码作为设计专用代码,这便于设计部门 使用。 3)在分类标志配置和排列上.便于记忆和应用。 4)采用了按零件功能和名称作为分类标志,特别便于设计部门 检索用。 5)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环节多,在某些环节上,零件出现率极低 ,这意味着有些环节设置不当。
3.JLBM—1系统 JLBM—1系统是我国原机械工业部为在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 技术而开发的一种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这个系统经过先后四 次的修改,已于1984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部的技术指导资料 JLBM—1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 ,它克服了Opitz系统分类标志不全和KK—3环节过多缺点。 它是一个十进制15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如图所 示 JLBM—1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可看出JLBM—1系统的结构基本上和0pitz系统相似。为弥补 Opitz系统的不足 ,把Opitz系统的开头加工码予以扩充 ,把 Opitz系统的零件类别码改为零件功能名称码,把热处理标志从 Opitz系统中的材料、热处理码中独立出来,主要尺寸码也由一 个环节扩大为两个环节。因为系统采用了零件功能名称码,所 以它也吸取了KK—3系统的持点。此外,扩充形状加工码的做 法也和kK—3系统的想法相近。 JLBM—1系统增加了形状加工 的环节,因而比Opitz系统可以容纳较多的分类标志外,它在系 统的总体组成上要比Opitz系统简单,因此也易于使用。
成组技术

9.1.2 成组技术的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成组技术传入东欧和西欧各国。 60年代以后,日本、美国也积极采用成组技术,并取得效 果。 数控机床自1952年在美国问世以来,近30年的生产实践显 示了它的一系列优越性。 分类编码方法和技术文件的统一化,使各级计算机管理系 统便于联网,由此可实现技术经济信息这一社会智力资源的共 享。 我国早在60年代初就在纺织机械、飞机、机床及工程机械 等机械制造业中推广应用成组技术,并初见成效。 进入80年代成组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机械设计研究 总院组织研制了全国机械零件分类编码系统JLBM-1
2.分类系统的结构形式
(1) 按横向分类环节的多少来分 1)少环节分类系统 这类分类系统的横向分类环节数量一 般不超过9个。主要适用于手工分类场合,以便于记忆和实际 使用。 2)多环节分类系统 这类分类系统的横向分类环节数量都 在9个以上。主要宜于采用计算机辅助分类。 (2) 按横向分类环节间的相互关系来分 1)独立环节的分类系统 若系统内各横向分类环节之间彼 此完全独立而互不相干,则这样的横向分类环节便是独立环节 2)关联环节的分类系统 一般地说,若系统中相邻横向分 类环节之间有从属关系而互相关联,则这样的横向分类环节便 称作关联环节。 3)混合环节的分类系统 这种分类系统中的横向分类环节 既有独立环节又有关联环节,因此属于兼有链式结构和树式结 构的混合结构。
第9章
成组技术
§9.1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9.1.1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
传统的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主要有下列一些问题: (1)生产计划、组织管理复杂化 (2)零件从投料至加工成成品和总生产时间(生产周期 )较长 (3)生产准备工作量极大 (4)产量小限制了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 成组技术GT (Group Technology)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 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 ,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充 分利用它,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 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_概述_第1章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罗丹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专业、重用、全局有一个人作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
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
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的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
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它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不能弯曲的手肘温馨提示: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
学习前的3个问题1) “成组”应用有效果吗?能起到作用吗?2) 什么是成组?生活中有“成组”的应用吗?3) 现代产品生产制造的批量情况是什么状况?前言0.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0.2 课程的性质0.3 课程的重点0.4 教材与参考书0.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1) 解决、寻求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优化方法2) 了解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的途径——CAD/CAPP/CAE/CAM、制造网络3) 探求如何解决机械工业整个生产过程的问题(系统工程与生产工程结合)使设计、制造、管理最优化生产的实例Motorola(美)传真机2亿9千万种组合变化 松下(日)自行车1亿1千万种组合Raleigh(英)山地车15000种组合Benz(德)轿车Levi(意)牛仔裤Benetton(意)毛衣DELL(美)PC机Barbie(美)洋娃娃Acumins(美)维生素Hershey(美)巧克力0.2 课程的性质1) 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生产过程的优化如下: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用计算机为手段、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2) CIM、FMS的基础GT——PDM、ERP、CAM的基础——CAD/CAPP/CAM知识分类、建库需要GT原理CAD/CAPP/CAM、CIM、FMC/S、GT3) GT作为战略决策手段(“七五”重点推广项目,十六种现代管理方法)国际:适应性、竞争性,做到:“四化”——投入小、见效快产品设计模块化工艺准备规范化生产体制专业化(专业协作)制造技术柔性化(FMC/S)——适应性、竞争性4) 实践性强的应用科学技术适应性——应用的灵活性——科研的长期性——推广艰巨性分类编码系统零件分组GT在产品、工艺、夹具设计和加工车间布置上的应用0.4 教材与参考书▪许香穗, 蔡建国主编. 成组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会情报网编. 国内外成组技术分类编码系统(上、下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学会成组技术研究会情报网, 1987▪(英) 加拉格尔, (英) 奈特著. 成组工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咸仁英等译著. 成组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美).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第1章总论1.1 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1 竞争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2 改善生产指标的主要途径1.2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1.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1.2.2 机械工业的生产类型与批量法则1.2.3 GT产生与发展过程1.3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1.3.1 分类成组的客观基础1.3.2 零件的相似性1.3.3 零件的相似原理1.4 实施GT的技术经济效果1.4.1 GT的应用1.4.2 技术经济效益1.5 实施GT的方法步骤思考题1.1 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1 竞争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2 改善生产指标的主要途径1.1.1 竞争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效益型企业2) 解决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复杂性,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3) 研究发展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理论增加固定、流动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干部的技术水平,改善劳动环境1)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采用先进设计、制造、管理技术,工艺水平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合理劳动组织、技术定额合理的工资和奖金2) 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成本分析:生产过程(工艺):节能、减排(环保) 劳动生产率指标:人均产量/企业现状 设备利用率材料利用率资金效益在制品库存量3) 生产规模在不增加投资,满足产品多样性的情况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大规模批量定制)1.2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1.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1.2.2 机械工业的生产类型与批量法则1.2.3 GT产生与发展过程1.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成组加工、成组工艺、成组技术、成组生产——成组技术GT (Group Technology)广义定义:成组技术是以相似性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采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将生产工程和管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多品种、中小批生产水平,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和科学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第9章成组技术

9.2.2 零件分类编码原理和概念
1.零件的分类原理和概念
(1) 分类
(2) 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分类目的和要求而采用的相应分 类原理、规则和步骤所构成的一个体系的总称。 (3) 分类环节 分类环节是事物在分类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个层次或步骤。
(4) 分类标志
分类标志往往选取被分类事物所固有的特征和属性。
机床设备按零件组工艺流程布置,各台设备的生产节 拍基本一致。与普通流水线不同的是:在生产线上流动的 不是一种零件而是一组零件。
成组生产单元机床布置图
这种构造样品与类或类类之间相似系数统计量的法则称为聚类 方法,该统计量称为类相似系数。 常用的几种聚类方法: 1)最近距离法(Single Linkage Method)
2)最远距离法
3)类平均法 (3) 聚类分析法的零件分类 本分类方法是根据规定的统计量为判据将多种零件逐次 聚合成类。为此,首先应计算出零件之间的各相似系数,据此 列出原始相似系数矩阵表,将矩阵中相似系数数值最高的一对 零件聚合成新类。
2. 主样件设计
能集中反映组内所有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的零 件称为主样件。它可以是真实零件也可是综合的假想零件。
3. 拟订零件组工艺过程
制订主样件的工艺过程,作为该零件组的工艺过程, 可加工组内每一个零件。成组工艺路线常用图表格式表示, 图8-4是六个零件组成的零件组的“综合零件”及其成组工 艺过程卡的示意图。
若系统横向分类环节总数为N,每 一横向分类环节所辖纵向分类环节 数为Z,则链式结构的纵向分类环节 总数为ZN。
(3)多级分类系统的结构
2)关联环节的分类系统 —— 树式结构 若系统中相邻横向分类环节 之间有从属关系而互相关联, 则这样的横向分类环节称作 关联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表示。由关联环节组 成的分类系统一般称为树式 结构,如图所示。
成组技术(第3章1)

螺纹
均 布 孔
径向
3 4 5 6 7 8 9
球、曲面 正多边形 非圆对称 截面 扇形或弓形 4、5除外
1+2 锥面 1+4 2+4 1+2+4 传动螺纹 其 它
1+2 锥面 1+4 2+4 1+2+4 传动螺 纹 其 它
非 均 布 孔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3.2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3.3 关键技术
• 3.1 批量法则(Batch Rule) • 1. 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特点 • 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以前,以 机器代替人力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大 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形成了现代 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但由于机器精度 不高,产品质量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技艺 来保证,故称为“技艺”型生产时代。
3.1 批量法则
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为:
CD CB CP CS BQ Q
(2-2)
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批量的关系
CP
A CP
Ⅰ
B
ΔCP
C
D
Ⅱ
QOP
ΔQ
Q
QK
Q
图1-9 单件产品成本与生产批量关系 图1-10 不同设备投资方案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二章 成组技术 2.1 批量法则
• 在小批量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对批量的变化非
1
2
0
1 2 3 4 回 转 类 零 件 零 件 名 称 类 别 粗 分 零 件 名 称 类 别 细 分
回转类零件形状及加工码
外部形状 及加工 基 本 形 状 功 能 要 素 内部形状 及加工 基 本 形 状 功 能 要 素 平面、曲 面加工 外平 内 面、 平 端面 面 辅助 加工 辅助 孔、 成形 刻线
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

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xx-9-23:中国机床商务网一、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在现代机械制造领域中,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大量增加。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率低、成本高、制造周期长、工艺手段落后、管理也复杂。
能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落后状况,提高生产率,又能充分利用设备,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办法,就是利用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就是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或零件,按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分类编组,并以这些组为基础,组织生产各个环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合理化。
从而克服了传统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缺点,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
对于零件第一文库网有相似的形状,那些相似的零件可以归并成设计族。
一个新零件可以通过修改一个现有的同族零件而形成。
应用这个概念,可以确定出复合零件。
复合零件是包含一个设计族的所有特征的零件。
它由设计族内零件所有几何要素组合而成。
图10-9所示是一综合零件例子。
对机械制造工艺而言,成组技术的应用显得比零件设计更重要。
不仅结构特征相似的零件可归并成组,结构不同的零件仍可能有类似的制造过程。
例如,大多数箱体零件都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但它们都要求镗孔、铣端面、钻孔等。
因此,可以得出它们都相似的结论。
这样可以把具有相似加工特点的零件也归并成族。
由此出发,工艺过程设计工作便可得到简化。
由于同族零件要求类似的工艺过程,于是可建立一个加工单元来制造同族零件。
而对每个加工单元只需考虑具有类似加工特点的零件加工,于是可使生产计划、工艺准备、生产组织和管理等项工作的水平得以提高。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组技术也已成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
二、成组技术中的零件编码(一)零件分类编码的基本原理分类是一种根据特征属性的有无,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2.批量法则及其基础
大批量生产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 较低的生产成本,从而可取得明显的经 济效益,这就是所谓的“批量法 则”(Batch Rule)。
产品在其制造周期内的总生产成本:
CA =CD +BCB +BQCS (2-1)
式中: CD —— 生产某种产品所需一次性费用;
零件名称 标识码
12
零件形状及加工码 34 56 78 9
辅助码 10 11 12 13 14 15
0
1 2 3
回 转 类 零 件
零 件 名 称 类 别
零 件 名 称 类 别
粗细
4
分分
5
6
非 回
转
7类
零
件
8
9
回转类零件形状及加工码
外部形状 内部形状 平面、曲 辅助 及加工 及加工 面加工 加工
基功 本能 形要 状素
产品
A
B
部件
A1
A2
A3
B1
B2
C
C1
C2
C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4
零件
零件组
图1-11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2. 实施成组技术的客观基础 1)机械零件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 结构相似性:零件形状、尺寸、精度… • 材料相似性:零件材质、毛坯、热处理… • 制造工艺相似性:加工方法、加工过程、
加工设备…。
2. 实施成组技术的客观基础 1)机械零件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Q
QK
Q
图1-9 单件产品成本与生产批量关系 图1-10 不同设备投资方案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二章 成组技术 2.1 批量法则
• 在小批量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对批量的变化非 常敏感;中等批量时,敏感度稳定;当批量超 过某个临界值后,生产成本下降很小。
• 对于不同投资规模的产品生产,在小批量的条 件下,投资小的企业生产成本低;在中、大规 模批量时,投资大的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例题
用JLBM—1系统,对某零件分类碥 码得到的15位代码是:
001021103050736
试绘出该零件的零件图。
第2位 第1位
轮
0
盘
类
环
1
套
回类
转销 2类 杆
B —— 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生产批数;
CB —— 生产某种产品每批次所需的费用; Q —— 批量; CS —— 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件费用。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为:
CP
CD BQ
CB Q
CS
(2-2)
CP
A
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批量的关系
CP
B
ΔCP
C
D
Ⅰ Ⅱ
QOP
ΔQ
• 大批量生产方式(Mass Production)
1、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2、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产品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 发展,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大批量生产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相比:
• 专业化程度高。 • 生产周期短,零件加工质量易于保证。 • 工人作业分工细,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 产品设计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高,零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3.2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3.3 关键技术
• 3.1 批量法则(Batch Rule) • 1. 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特点
• 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以前,以机 器代替人力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大大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形成了现代意 义上的机械制造业。但由于机器精度不 高,产品质量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技艺来 保证,故称为“技艺”型生产时代。
2. 实施成组技术的客观基础 1)机械零件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 2)机械产品中不同零件的结构出现频率有明
显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 复杂件------机械产品中约5%~10% 的零件
属于复杂件。这类零件为数不多,但复杂程度 较高,制造难度较大,再现性低。
• 简单件------机械产品中 20%~25% 的零件
3.2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1. 定义 成组技术----研究如何识别和开发生产过
程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充分利用相 似性,将其归类集合成组,然后寻求解 决这一组问题的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 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2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用于机械制造领域,就是利 用零件的相似性,将其分类成组,使同一 类零件分散的小批量生产,汇合成较大批 量的成组生产,从而使多品种、中小批量 生产可以获得接近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JLBM-1系统由15个码位组成:
1、2码位--------零件的名称类别,表示零件的 名称和功能。
3~9码位--------形状与加工码: 依次表示回转体零件和非回转体零件的外部形
状、内部形状、平面、孔及辅助加工的情况。
10~15码位-----辅助码: 表示零件的材料、毛坯、热处理、主要尺寸和 精度的特征。
基功 本能 形要 状素
外平 内 面 端、 面 平 面
辅助 孔、 成形 刻线
非回转类零件形状及加工码
外部形状及加工
主要孔及 辅助 内部加工 加工
基平 本面 形加 状工
曲外 面部 加要 工素
主内 加部 工加 孔工
辅助 孔、 成形
主要尺寸
材毛热直长精
坯
径
原处或
始
宽
形理度度
料式
度
图1-13 JLBM-1编码系统总体结构
2. 实施成组技术的客观基础
正是由于机械产品中大多数 零件是相似件,成组技术才有 可能得以实施。
3.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为了便于分析零件的相似性,采用编码
方法对零件的相似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字符(数字、 字母或符号)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 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我国为JLBM—1系统。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先
在底特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自动生产线,
标志着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开始。由于机器
精度的提高,工件加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工人的技艺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加上互
换性原理的推行,汽车装配不再使用锉刀,
工人只需进行一些基本操作。
第三章 成组技术 3.1 批量法则
属于简单件。
• 2. 实施成组技术的客观基础
• 相似件-----机械产品中约占70%的零
件属于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这类零件 数量较大,彼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似 性。
零件种数
20~25%
70%
5~10%
简单件 (标准件)
相似件
复杂件 (关键件)
零件 复杂程度
图1-12 不同复杂程度的零件在 机械产品中出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