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_图文.
东北土话大全(配解释)-东北土话大全

东北土话大全(配解释)1、毛愣三光--形容人做事情浮躁,不踏实飞(武武玄玄)--形容人不安静2、咯了盖儿--膝盖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4、埋汰--脏,形容词也做动词用,埋汰人,比喻侮辱人5、上该里溜达--上街上,到街里闲逛6、唠扯--聊天7、唠嗑--谈话,聊天8、钢钢地好、钢钢狠--非常好,非常狠9、你装呐--贬义,你在装模做样10、的瑟--贬义,指人不好看不雅观惹人生气的吊儿郎当的样子11、削--打,暴打12、整事儿--装腔作势,故意作出某中行为13、麻溜--快一点儿14、贼--副词,与很、特别一个意思15、沙棱儿--分两种意思,一是和麻溜一样表示快一点儿的语气词二是表示爽快、干脆的形容词16、寒碜、科碜--害羞、不好意思,丑陋17、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18、界壁儿--邻居,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19、捣扯(声调,降调)--收拾,整理20、嘞嘞--唠叨21、秀篾--腼腆,拘束22、B车或者BB车车:唠叨,罗嗦的意思,贬义词23、老蒯--老伴儿,好像只用来形容女性24、远点儿删着--离我远点儿,滚蛋25、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26、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27、滚犊子:意为"滚蛋".28、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29、咋整:意为"怎么办"30、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31、稀罕:意为"喜欢"32、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33、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34、晒脸:意同"的色",多指小孩子35、干不拉瞎--形容某种东西很干的36、山炮--就是傻了8急37、备不住--有可能,也许38、鼻嘎吧--bi-ga-ba鼻屎39、不远匣--指不太远40、扯蛋--胡说八道41、刺挠--痒42、眼力价--形容一个人看人准不准,多指会不会来事儿43、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44、包源儿--全部,全包了45、点儿正(背)--运气好(坏)46、挡害--碍事47、二虎八鸡--傻乎乎48、二椅子--不男不女49、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50、果--吸,吮51、含拉子--ha-la-zi口水52、干仗--打架53、迹哥--闹别扭54、尿性--有骨气,真汉子55、曲咕--小声说56、戚儿--qier客人57、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58、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有时也指男女不正当关系59、五迷三道--迷迷糊糊60、稀里马哈--马虎61、无机六瘦--形容无聊到了极点,闹心,不知道干什么62、暴土扬尘--多形容满天灰尘,扬沙天气(沙尘爆)63、洋吧二正--形容做事不认真,三心二意64、埋了咕汰(埋了八汰)--多形容人或房间衣服等,不干净,不整洁65、得得(四声)搜搜--多形容人做事情炫耀,骄傲自大66、吭吃瘪肚--形容说话结巴,语无伦次67、突鲁反仗--形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不讲信用,不能说到做到68、傻了八叽--形容人比较呆傻69、二虎八叽--同上(也可以形容人做事莽撞)70、斯斯哈哈--拟生词,东北的天气冷出门不带手套,冻手的时候吐哈气用来暖手,因此演变成被冻的程度71、老天巴地--形容人长的老,岁数大了72、老么卡眼儿--同上73、皮儿片儿--主要形容房间不整洁,东西摆放比较凌乱74、魂儿画儿--形容脸上有污垢,有黑泥75、破马张飞(武武玄玄)--形容人不安静76、吊儿郎当--形容人游手好闲,没有正经的事情做7、五迷三道--主要形容人酒后失态,一般形容人喝多酒了注:资料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感谢您的关注!。
东北话(2)!学习课件.doc

东北话(2)!1.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
例:你不会跟他们说阿?你咋这么隔路呢?!2.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例:别得瑟了,脑瓜子给你销裂问喽。
3.麻应人----泛指看到某些事物后一种不自在的反应,恶心的意思。
例:美国鬼片就麻应人,不吓人。
4.嘎咕----泛指事物比较与众不同。
例:你看这刚子多噶咕。
5.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
例:小噶吧···还得瑟呢,销你阿?6.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半个成年人。
例:你们家儿子多能干,往们家那个跟半拉似的。
7.嘎拉哈----动物骨头关节,小孩子玩的。
例:老妹儿~玩噶拉哈去阿~~8.扁的沟----一种两头尖尖.会跳身上和蝗虫形态差不多的昆虫。
例:诶!你看,内撇有个扁的沟!成老大了!9.钵愣盖---膝盖。
例:我去··卡一下子,波棱盖卡秃了皮了。
10.多钱儿了---- 几点了。
例:瞅瞅表,多钱儿了?11.麻溜---快点。
例:麻流的!别墨迹了12.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
例:赶紧把那虫子扒拉走,麻应人呐····13.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
例:总算吃点肉了,这几天挠啃死我了。
14.得意----喜欢。
例:她还寻思我多得意她呢,拉倒吧,猪腰子脸吧····15.掰扯----理论,研究。
例:你俩好好掰扯掰扯吧,我整不明白。
16.白话----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
例:这孩子,净瞎白话,不着边儿···17.备不住---也许。
例:赶紧去吧,备不住一会她让人拐哪去了。
18.刺挠---氧。
例:漾蚊子咬一口,刺挠死我了··19.呲目乎---眼屎。
例:埋汰不埋汰你,赶紧洗脸去,刺目乎还挂着呢21.才刚---刚才。
例:我才刚媚听着阿!你重说22.哈拉子---比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
东北方言大全,东北话大全,东北话怎么说

东北⽅⾔⼤全,东北话⼤全,东北话怎么说⼩拇妞(⼩指)⽼⿐⼦(⾮常多)贼流地(神龙见⾸不见尾)⽼鹞⼦(鹞鹰)⽩扯⽩(⽩费事)坟圈⼦(坟地)真咋地(是这么回事)驴豁地(暴躁)洋车⼦(⾃⾏车)听蹭了(听错了)⽔舀⼦(⽔瓢)打⽔漂(没了踪影)打连连(总在⼀个地⽅转)踏拉板(拖鞋)钢钢的(关系特别好)耍⼤⼑(说⼤话,扯⽜⽪)还愿地、⼆流⼦(地痞流氓)不远狭(特别近)备不住(可能)拨了盖(膝盖)嘚呵的(不伦不类)外屋地(厨房)主意正(不听话)秃噜了(事没成)秃噜⽪(⽪肤擦伤)拉拉古(蝼蛄)搬不倒、窜辕⼦(牲畜从车辕间窜了出去)挠杠⼦(闪⼈)撂秆⼦(闪⼈)圈进去、灯笼挂(冰挂)串烟了(铁锅煮饭,⽕⼤了⽶饭被烟熏黄了吃着有烟味)屡杆爬、草溜⼦(兔⼦)⼋瞎将、狗嗖地(⿁⿁祟祟,形貌怪异)烧周年(⼈死后周年祭祀)狗懒⼦(办事很差、很怂的⼈)⽼娘们(成年⼥⼈)⽼爷们(成年男⼈)随风倒(⼈云亦云)起秧⼦(猫狗发情)猫⽉⼦(妇⼥怀孕期间)猫起来(躲藏)藏猫猫(捉迷藏)狗啃屎(向前摔倒)当门街(门前⼀条街)黄⽪⼦(黄⿏狼)⼭狸⼦(野猫)打光棍(娶不到妻⼦)光杆撩、⽼风⼦(神经不正常的⼈)⼤拇哥(拇指)⼲闲啧、⼆椅⼦(不男不⼥)捂吧了(发霉了)窜红英、⿇溜地(赶紧的)虎巴地(少根筋)⼆串⼦(杂交,也指⾮正宗的)⼆百五(愚蠢、傻)撂蹶⼦(牲畜踹腿)呆呵地(反应迟钝)鸡争个(鸡胗)出外头(上厕所)当⽬间、眼⽬(me)前(眼前)尕啦哈(动物关节⾻)⼤肠头(肛门)坐地炮、矬把⼦(⼩矮⼦)马⼤哈(傻呵呵的)⽼抱⼦(母鸡)穿⼩鞋(难为⼈)仰⽬脚(仰⾯朝天摔倒)钢钢硬(⾮常硬)吃伤了(吃坏了)眵⽬糊(眼屎)搞破鞋(偷情)⼆五眼(没注意到明显的东西)燕别顾(蝙蝠)燕别顾(蝙蝠)拉拉古(蝼蛄)藏猫猫(捉迷藏)狗啃屎(向前摔倒)当门街(门前⼀条街)黄⽪⼦(黄⿏狼)⼭狸⼦(野猫)打光棍(娶不到妻⼦)光杆撩、⽼风⼦(神经不正常的⼈)洋车⼦(⾃⾏车)听蹭了(听错了)⽔舀⼦(⽔瓢)打⽔漂(没了踪影)打连连(总在⼀个地⽅转)踏拉板(拖鞋)钢钢的(关系特别好)耍⼤⼑(说⼤话,扯⽜⽪)还愿地、⼆流⼦(地痞流氓)不远狭(特别近)备不住(可能)拨了盖(膝盖)嘚呵的(不伦不类)主意正(不听话)秃噜了(事没成)⼤肠头(肛门)坐地炮、矬把⼦(⼩矮⼦)鞋拔⼦、掌柜的(⽼板)马⼤哈(傻呵呵的)⽼抱⼦(母鸡)穿⼩鞋(难为⼈)仰⽬脚(仰⾯朝天摔倒)钢钢硬(⾮常硬)吃伤了(吃坏了)眵⽬糊(眼屎)搞破鞋(偷情)⼆五眼(没注意到明显的东西)搬不倒、窜辕⼦(牲畜从车辕间窜了出去)挠杠⼦(闪⼈)游荡户(不稳定的⼈)屡杆爬、草溜⼦(兔⼦)⼋瞎将、狗嗖地(⿁⿁祟祟,形貌怪异)烧周年(⼈死后周年祭祀)狗懒⼦(办事很差、很怂的⼈)⽼娘们(成年⼥⼈)⽼爷们(成年男⼈)随风倒(⼈云亦云)起秧⼦(猫狗发情)猫⽉⼦(妇⼥怀孕期间)猫起来(躲藏)出溜(溜达)打鸣(鸡叫)⽩呼⽩话(吹⽜)腻歪(厌烦)夜个、昨个(昨天)前个(前天)锃亮(⾮常亮)唠嗑(聊天)忽悠(蒙骗)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连襟)⼀码(全是)扒瞎(撒谎)悬乎(夸张)叫叫(⽤柳树⽪做的管笛)⾎呼(夸张)⽜⼦(阴茎)懒⼦(阴囊)埋汰(脏)尕啦哈(动物关节⾻)撂秆⼦(闪⼈)圈进去、灯笼挂(冰挂)串烟了(铁锅煮饭,⽕⼤了⽶饭被烟熏黄了吃着有烟味)⽪(顽⽪,淘⽓)骚、帮、成(⾮常)贼(⾮常)蛮(不讲理)贱(便宜)拽(装)削(打)嗯呐(⾏、可以)咋地(怎么的)噶哈(há)(⼲什么)崽⼦(⼩孩或者新出⽣的⼩动物)叫驴(⼀种能发声的昆⾍)开壶(开张)昨个(昨天)茅楼(厕所)骚性(好⾊)⽻⽜(母⽜)妯们(妯娌)横是(可能是)圈拢(拉拢)邪呼(严重夸张)操蛋(很差劲)溜须(奉承)唬弄(欺骗)抠(吝啬)嘎、⿊(要价贵)明个(明天)⿎捣(弄)噶拗、杠唧(叫真)吗玲(蜻蜓)夜个(之前)撂下(放下)约摸(估计约(⾳邀,称重量)电炮(⽤拳击打,通常指脸)划拉(聚拢)粑粑(粪便)⿎求(弄)估么(估计)犟咕(叫真)嘘呼(吹⽜)⽼盯、盯吧(经常)叨登(倒卖、连续动作)带劲(有型)够戗(没把握)旮旯(偏僻狭窄)嚼兴(敏感)出蓼、磕碜(难看)拔⼲(⼤便⼲燥)氽稀(拉稀)寻思(想、思考)反蹬(反胃)上货(进货)得瑟(折腾)刺挠(痒)诡道(诡计多端)渍扭(着急、翻脸、不配合)洋⽕、起灯(⽕柴)瞎虻(⽜虻)撸管(⼿淫)糗了(发霉)稀罕(喜欢)顺甜(味道甜)⽼蒯(⼥⽼伴)当街(⼤街)尿兴(厉害,特殊)撩骚(挑衅)嚎唠(叫唤)梏咚(蔫吧坏)蔫吧(没精神.内向)哧、遢拉(拖鞋,趿拉着脚)噶⽓、皱吧(不平整)咋整(怎么办)打栏(动物发情)养汉(⼥偷情)当腰(中间)夹⽣(半⽣不熟)晃常(有时)咋地(怎样)反群、连裆(狗性交)守铺(安分经营⾃⼰的买卖)喀拉(不好)坐地(马上、当时)⽩扯(⽩费)鸡尖(鸡屁股)鸡吧(阴茎)噶答(⽔痘)⼈家(指别⼈或⾃⼰)⾃个⼉(⾃⼰)约么(估计)磨叽(絮叨)拉巴(提拔,帮助)拉疤(粗糙)发送(出殡)黄了(没成,泡汤了)破闷(猜谜)霸道(厉害)⽋⼉蹬(多事)瘪⼦(稻⾕⾥⾯没有粮⾷)⽴马(马上)隔叽(挠⾝体上的敏感部位让你发笑)扯蛋(瞎说、⼲闲事)开腚(擦屁股)。
东北的实用方言手册

东北的实用方言手册
到东北差旅的实用方言手册
恩哪呗:是的
整个浪儿:整个儿
哈了:长毛了
者都:折腾
饽饽:凡指除饺子以外的所有面食
豆包:一般指黄色糯米面窝头
棉猴:棉袄
老嘎瘩:兄弟中最小
捂露:一种棉胶鞋
手闷子:棉手套
爬犁:雪橇
哩勒拉勒:弄得到处都是
拉咕:联系
贤儿帖:令人讨厌的样子
亥(1声):打
最后耶儿:结束的时候
布(1声)楞(leng):摇晃
lai(3声)大膘(biao):粗俗的言行举止
上gai(1声):上街
neng(1声):厉害
备不注:可能
一箍路:一段或一节
力见儿:形容办事说话能看出门道儿,反应快更(2声)叽:呻吟,也可解释为瞎白话
嘎(2声)奔儿:粘状物质凝固后的状态
捏(2声):形容人和动物的反应迟钝
迷的糊地:迷糊
瘟大灾:得到大的灾难。
常用于骂人
脑瓜子(za轻声):头
欻(chua2)饭:吃饭
今天真“业”:今天真热
提溜乱转:旋转
快(3声):胳膊上挂,麻将里的意思是放弃削(3声雪):麻将里的意思是见和就和
倔(jue)得(轻声):蹦达
椅巴:尾巴
老么卡刺眼:形容长相老,难看。
东北话大全.doc

东北话大全[撒眸] sā•mou 亦儿“撒目”。
四下观看。
[例]“这时,张立言很急,眼睛四下~,一下子看见一棵树枯黄了,可算找到材料了。
”(《伐木人传》)[撒泼] sā pō 大吵大闹,不讲道理。
[例]“那女人也不示弱,双手往大腿上一拍,撒起泼来。
”(《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撒欢儿] sā huānr 因兴奋而连跑带跳(多指动物)。
[例]这群孩子一到公园就~,到处乱跑。
[撒丫子] sā yā•zi 撒腿快跑。
[例]“他见人们拎着棍棒闯进屋子,自知不妙,也顾不得熊胆虎骨了,~就逃跑了。
”(《民间故事》1983年创刊号)[撒谎撂屁儿] sā huǎng liào pìr 说谎话。
[例]“……妈妈哪样对不起你,你~的,有外心了咋的?……”(《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撒欢尥蹶] sā huān liào juě 狂奔迅跑。
[例]“入冬封湖,它淘得更欢,摇头摆尾,~,动不动就用犄角作祸,把冰湖戳得稀烂……”(《镜泊湖民间故事选》)sài[赛脸] sài liǎn 小孩的一种顽皮行为,即越不让说越说,越不让闹越闹。
[例]这孩子太~,你越不让他干啥,他越干啥,特别是来了客人的时候就更厉害了。
sān[三七疙瘩话] sān qī gā•da huà 牢骚话。
[例]“六大爷:……真没有我们马龙在大队,你那~凑巴凑巴,挂个啥牌都够料儿!”(《高粱红了》,载《李杰剧作选》)[三只手] sān zhī shǒu 通常指小偷。
[例]腰里带那么多钱,当心车上有~啊![三老四少] sān lǎo sì shào 民间秘密结社的青帮,在东北称为家理,称在家理的人为三老四少。
[例]“屯子里又有他好多亲威朋友,磕头拜把的,和~的徒弟。
”(《暴风骤雨》)sǎn[散花儿] sǎn huār 拢不到一起。
[例]“你寻思落实了责任制,大伙的心就~了?”(《鸡叫三遍时》)[散架子] sǎn jià•zi (1)物体的结合部分开始分离。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东北方言大全来源:杨晓双的日志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多元文化的融合。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满语,如肉和油变质称“哈喇”,遇事疏忽称“喇忽”,称唱歌为“喝咧”,称陡峭的石头山为“砬子”,松花江为女真语,松花之意为白色。
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
卡伦湖中的“卡伦”为锡伯语边防哨卡之义。
“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
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大批被清朝流放人员来到东北,仅镇压“三藩”流放就有20多万人,这些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
随着满汉的合居交融,很多满族人学习汉文、汉语。
到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更少。
有的东北方言还直接吸收了外来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来自俄语),等等。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
东北方言大全一字部:抠(小气)、嘎(脾气比较怪)、黑(个性比较狠)、皮(滚刀肉)、骚(不用解释吧)、帮、胖、民、上、整(干什么的意思)、揍(打架)、弄(同南方搞)、歪(不正)、瞒、脍、二(有点傻)、呛(吃)、架(让牲畜往前走)、余(让牲畜立正不走)、窝(让牲畜象右转弯)、二字部:恩呢(是、对)、臭皮(说人坏话)、叫驴(公驴)、大供(打扑克先出去)、明个(明天)、鼓捣(弄)、噶拗(别扭)、杠唧(吭唧)、洗白(表白自己的清白)、蚂莲(一种黑色大蝴蝶)、扛旗(打扑克先出去)、夜个(晚上)坐蜡(身陷困境)、蛐蛐(蟋蟀)、馇粥(煮粥)、喀持(用刀刮)、双吧(双胞胎)、太爷(曾祖父)、太奶(曾祖母)、光腚(裸体)、咕唧(象声词)、压根(原来)、坐窝(原来)、余徐(叫牲口往里拐的叫法)、得儿(叫牲口快走的叫法)、放癞(讹人,纠缠)、刺头(无赖)、打眼(显眼)、打炮(找小姐发泄)、伺唤(伺候)、扎管(治病的意思)、魔杖(着魔似的人)、白瞎(可惜)、鼓求(干什么东西)、噶咕(别扭)、犟咕、嘘呼(比较虚)、倒嚼(反刍)、开壶(一天中成交第一笔买卖)、昨个(昨天)、出溜(怎么说呢??出溜滑)、衡八(可能,也许)、打鸣(公鸡早上叫)、白呼(比较能说、北京人叫砍)、下奶(给生孩子的人礼物)、跑圈(母猪发情)、前个(前天)、锃亮(就是很亮)、八成(可能、大概)、唠嗑(说话)、忽悠(呵呵)、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就是姐夫和妹夫)、一码(一样)、八瞎(说谎)、架拢(扇风点火)、悬乎(够呛、没准)骚性(人比较好色)、羽牛(木牛)、妯们(妯娌)、凿流(反正,终究)、横是(可能)、圈拢(同架拢)、邪呼(吓人)、操蛋(混蛋)、田鸡(青蛙)、爬持(爬)、留需(拍马屁)、虎弄(应该是糊弄、骗的意思)、叫叫(口哨)血呼(邪呼一样的)、牛子(呵呵就是男人都有的)、羔子(猪或羊的孩子)、埋汰(脏)、回生(熟东西放时间长了又生了)、老盯(总是,经常)、歉灯(人比较烦人)、咋整(怎么办)、打栏(母牛发情)、养汉(找男人)、当腰(中间)、夹生(不同类的东西却混杂了)、晃常(往常)点炮(打麻将放铳,做坏事被举报)、咋地(怎么地)、反群(母马发情)、连裆(公与母狗交配)、守铺(监守岗位)、喀拉(素质很低)、盯吧(经常)、坐地(当时、马上、原来)、白扯(不行了)、鸡尖(鸡屁眼、吐)、鸡吧(同牛子)、噶答(母鸡生蛋后的歌唱)、人家(别人)瘪子(不饱满)、立马(马上)、搁挤(手拂弄人皮肤使发笑)、扯蛋(说的不着边)、开腚(搽屁股)、走道(走路)、糨子(即老茧)、自各(自己)、约么(大概)、墨迹(翻来掉去的说)、扣梃(打麻将上听了)、拉屎(排大便)、屁流(顽皮)、拉巴(抚养)、喇叭(唢呐)、拉疤(不光滑)、发送、黄了(什么事情不行了)、破闷(哈哈猜谜语)、霸道(厉害)、拔干(大便干燥)、汆稀(腹泻)、寻思(思考)、反蹬(恶心)、送灯(正月士五上坟送蜡烛)、上火(心火)上活(接活,联系活)、上货(进货)、得瑟(做作,哗众取宠,炫耀)、显沛(炫耀)、刺挠(痒)、诡道(精明)、渍扭(别扭)、撒铩(撒手)、溜货(动作敏捷)、叨登(动作快)、带劲(比较好)、尿泡(膀胱)、够戗(快不行了)、毙故(死亡)嘎巴(锅巴)、旮旯(角落)、嚼兴(矫情,难答对)、洋火(火柴)、瞎虻(牛虻)、捋管(也叫打飞机,打手枪)、糗了(米饭成团变质)、歇罕(稀罕)、顺甜(很甜)、老脍(老婆子)、当街(街道上)、尿兴(厉害)、撩骚(调戏妇女,戏弄人)丝耨(米饭变味)、吭哧(呼初气体受阻碍引起声带的震动)、趿拉(不利索)、噶气(嗳气)、皱吧(有褶皱)、挂掌(给马的蹄子钉铁掌))、出蓼(玉米出雄蕊)、可趁(难看)、吧唧(吃东西声音)、咋唬(吓唬)三字部:立量地(利索地)、硬床的、干巴地(就是干巴)、小小子(男孩)、吧吧苦(很苦)、吱吱辣(很辣)、喉喉咸(很咸)、嘎嘎甜(很甜)、佼佼酸(很酸)地溜圆(远)、沙楞地(快点)、干闲啧(没事做)、二椅子(不男不女)、捂吧了(东西捂了)、窜红英(玉米吐雌蕊)、麻溜地(快)、虎巴地(比较呆)、二串子(杂种)、二百五(傻)、撂撅子(向后踢)、呆呵地(呆)、鸡挣个(鸡束子、鸡珍)、妻管严(怕老婆)、出外头(想不到吧、是上厕所)、当目间(中间)、眼目前(现在)、胳勒哈(牛、羊关节)、大肠头(肛门)、坐地炮(矮子)、矬把子(矮子)、鞋拔子(赵本山的脸)、掌柜的(家里的男人)、马大哈(做事马虎的人)、约觉着(估计)、老抱仔(抱鸡蛋生小鸡的母鸡)、穿小鞋(条理人)、仰目脚(躺着)、钢钢硬(硬)、吃伤了(什么东西一下吃多了)、刺目糊(眼屎)、搞破邪(搞破鞋、不正当男女关系)、二五眼(二百五)、燕别蝴(蝙蝠)、风刺楼(风车)、打饱嗝(呃逆)、电风车(鼓风机)、搬不倒(顽强又难缠)、窜辕子(马不拉车,跑了)、挠杠子(跑了)、撂秆子(跑了)、圈进去(进窝,使人受牵连)、灯笼挂(下货,指内脏)、串烟了(饭菜过火的味道)、游荡户(自由不受约的人)、屡杆爬(又叫顺沟溜屁呵呵)、蔫不唧(人动作慢没精神)、一对双(一对双胞胎)、神叨地(精神不正常,象是中邪了)、磕头燎(很细小的彩色蜡烛)、草耙子(一种吸血草蜢)、大马勺(较大的勺子)、大马牙(很大很难看的牙齿)、肿眼泡(眼皮很厚)、红瞎的(较多的红色较难看的颜色)、一撇子(一巴掌)、闹眼睛(得眼病)、卡把裆(裤裆)、老丈人(岳父)、卡扒拉(有一定曲度的小棍子)、八瞎将、狗嗖地(不大方)、烧周年(去世一年拜祭)、狗卵子(骂人的)、老娘们(女人已婚地)、老爷们(已婚男人)、随风倒(墙头草)、起秧子(ML)、猫月子(做月子)狗啃屎、当门街(外面)、黄皮子(黄鼠狼)、山狸子(一种吃鸡的野生动物)、打光棍(单身汉)、光杆撩(单身汉)、老风子(精神病人)、大拇哥(拇指)小拇妞(小拇指)、老鼻子(多)、贼流地(象贼的敏捷)、老要子(鹰)、白扯白(没成功)、坟圈子(多坟的地方)、真咋地(是真的吗?)、驴豁地(倔强)、洋车子(自行车)听蹭了(听错了)、打跑腿(光棍汉)、打旁拐(牲畜不走正道)、拔缯子(布开线了)、水舀子(水瓢)、葫芦瓢(同水舀子)、泡汤了(黄了)、打水漂(黄了)、打连连(墨迹、在身边粘糊)趿拉板(拖鞋)、还怨地(弥补过失作好事)、二流子(流氓)四字部:这个那个(说许多没用或不大有用的)、吭吭哧哧(说话不利索)、踢哩趿拉(走路不利索)、能耐哭瞎(鼻涕眼泪多)、大鼻类呆(鼻涕多)、楞的呼哧(比较楞)、呼哧带喘(大口喘气)楞的忽地(比较楞,卤莽)、哎呀妈呀(惊讶的叫)、大头冲下(倒立)、处决横丧(还是楞)、起誓发愿(认真有表情的说)、可了吧耻(难看)、撒谎撩屁(说谎)抽抽吧唧(干瘦)、吭哧瘪肚(说话费劲)、稀的流地(稀)、干的糊地(干)、粘咕抓地(粘)、赌气冒烟(比较生气)、岗尖岗尖(比较满)稀淌哗漏(有裂口装不好东西)、拉拉巴巴(不光滑)、寡妇扯业(寡妇)、毛了三光(比较楞、不稳重)、甩裆尿裤(不利索)、应时应晌(按时)、着忙慌急(应该是着急忙慌、着急)、八犟眼子(挑准一个地方,说胡话)、捂捂喳喳(支支吾吾)、风风张张(不稳重的快)、嘘头胖脑(虚)、吊儿郎当(不认真,浪荡的人)、蛮讲话地(骂人的说,或不好听的说)、老天扒地(费劲,人很衰老的样子)火赤燎地(快)、蒙天海地(撒谎没边的夸张)、虎了吧唧(楞,智商低下)、吱咋火燎(炫耀,骄傲的叫喊)、咋咋唬唬(说话声音大,不稳重)、二虎车车(同虎了吧唧)、二六八蛋(不误正业的人)、皮皮溜溜(滚刀肉)、抽抽吧蛋(不光滑的样子)、破马张飞、五马长枪、捂了嚎风(三者都是形容人不将道理,说话好激动)、紫了皓青(紫中带青的难看颜色)、旮旯古气(比较希奇古怪的)、鼓鼓求求(摆弄)、旮旯胡同(胡同)、指牌落地(打牌不准反悔)、小肠换气(指男子的斜疝,一种病)、带葫芦子(继子或继女)、大气卵子(即小肠换气)、胎胎歪歪(不直溜,软弱)、血呼大涨(说话太夸张)、眼眶发青(看不顺眼)、稀了吧蹬(稀)、抽抽褶子(褶皱)、大能糊瞎(鼻涕很多很脏)、菜不结籽(好接别人话的人)、粘的呼哧(粘)、水个灵地(很滋润或湿润)、干的拉地(非常多到处都是)、瞎的烘地(没看见,眼睛不好使)、瞎目杵子(眼睛不好使的人的蔑称)、水了吧喳(水分较多摩擦产生的响动)、不是人奏(骂人话,不是男人的儿子)、瞎目唧地(眼睛不好用的样子)。
《东北话》电子版

《东北话》电子版
东北话电子版
介绍
东北话是一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的方言,也是汉语的一个分支。
它在东北地区广泛使用,尤其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特点
东北话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发音:东北话的发音比标准普通话更加浑厚、粗犷,有时会
带有一定的喉音。
东北话的语音饱满有力,给人一种自然豪爽的感觉。
2.词汇:东北话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较多的俚语和方言词汇。
许多词汇在普通话中很少使用,但在东北话中非常常见。
3.语法:东北话的语法结构比普通话更为灵活,有时可以省略一些虚词,使语言更加简练。
使用范围
东北话主要在东北地区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在东北地区的城市、农村、社区,甚至是家庭都使用东北话进行交流。
此外,由于东北地区的迁徙和移民,东北话也在其他地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使用。
电子版意义
发布东北话的电子版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
1.传承:电子版可以将东北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保存下来,方便后人研究和了解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
2.交流:电子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话,并与东北人进行交流。
这有助于增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3.便捷:电子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用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研究和使用东北话。
结论
东北话作为东北地区的特色语言,拥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发布东北话的电子版有助于传承和推广东北话,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希望通过电子版的发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使用东北话。
看图识东北话--东北土话(最全)大合集

看图识东北话--东北土话(最全)大合集白山黑水好土地 3月11日方言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本土语言,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
看图识字,看看你能说出来吧?关注留言,找答案!!有一种情怀叫东北,有一种人叫东北人,有一种话叫东北话!作为一个十足的东北人,我必须有义务的帮助所有人科普东北话及其解释。
让我们大东北的文化遗产继续下去,虽然很多人都已经忘了这些话但是当你看到这些词语一定唤醒你而是记忆。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所有的话在前面必须加上一个在前缀。
在我们东北有一种厕所,叫猫楼。
有一种味道,叫哈拉。
有一种大话,叫扒瞎。
有一种抚摸,叫扒楞。
有一种失手,叫秃噜。
有一种沉默,叫蔫巴。
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有一种脑残,叫山炮。
有一种另类,叫隔路。
有一种浪费,叫霍霍。
有一种解决,叫咋整。
有一种显摆,叫得瑟。
有一种寻找,叫撒摸。
有一种外貌,叫磕碜。
有一种重复,叫墨迹。
有一种状况,叫毛楞。
有一种讨厌,叫膈应。
有一种软弱,叫尿唧。
有一种聊天,叫唠嗑。
有一种疑问,叫葛啥。
有一种掩护,叫打狼。
有一种速度,叫麻溜。
有一种逛街,叫上该。
有一种街道,叫该里。
有一种泥泞,叫稀能。
有一种农村,叫屯子。
有一种挑逗,叫撩哧。
有一种坚强,叫皮实。
有一种口袋,叫挎兜。
有一种家具,叫炕琴。
有一种舒服,叫得劲。
有一种错误,叫岔劈。
有一种能耐,叫尿性。
有一种心烦,叫闹听。
有一种愤怒,叫急眼。
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有一种停顿,叫卡克。
有一种心情,叫憋屈。
有种看见,叫瞅周了。
有种男人,叫爷们儿。
有一种放,叫搁那。
有种朋友,叫铁子。
有种吵架,叫吵吵。
有一种创伤,叫秃噜皮。
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有一种性别,叫二椅子。
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
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
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
有一种运动,叫滚犊子。
有一种害怕,叫胆突的。
有一种不行,叫完犊子。
有一种摔倒,叫卡跩了。
有一种发愣,叫卖呆儿。
有一种执着,叫盯把儿。
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
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
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官话借自日语的词汇(沈阳音):
•
•
马葫芦(日语:マンホール)
——
下水道口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汉语主要来自河北北部(原热河省)移民北迁与部分山 东闯关东的移民,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并且受到东北当地的满语,蒙古语 的影响;形成东北话。
特殊读音
• 取(qiǔ) 暖和(nǎohu) • 暖气(nǎn) 农民(néng) 寻思(xí n) • 俊(zùn) 塞进去(sēi) 干啥(gà há) • 安排(nán) 爱人(nài) 恩爱(nēn nài) • 摁住(nèn) 吃肉(cī yòu) 本人(yí n) • 棉袄 (nao .第三声)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北话有大量区别于其他方言的独有方言词,个别汉语通用词在东北话中的 发音也不同于普通话。 东北官话有来自满语、俄罗斯语和日语的少量词汇: ① 东北官话借自满语的词汇(沈阳音): 埋汰——肮脏 ② 东北官话借自俄语的词汇(沈阳音): 裂巴(俄语:Хлеб) ③ —— 面包(或/黑裂巴/)
• • • • • •
艺术特点
• 第一,生动形象性,由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 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 • 第二,东北方言有着巨大丰富性。 • 第三,幽默感,东北人的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 乐”的调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疙 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处理。所以,二人转文 学里,宁用古语,不用官话,宁用土语,不用僵 硬的概念话。
独特问候
• 东北人注意啦啊,咱这zei,疙(块)儿眼 瞅(看)要降温了,大家出 门多注意啊,别 杨了二正(仰起头,不看脚下的样子,心不在焉的意 思)的可哪(到处) 撒磨(瞎转), 卡(摔)一跤, 埋了八汰(脏 了-吧唧)的。 • 工作上也别 老(总是) 突鲁反仗(乱七八糟), 半拉咔叽(一半一 半……不完整的意思)的,有点敬业精神。虽说这年头挣点钱都不容 易,但也别 老(总)买那便宜 娄搜(修饰词,无意义)的破玩意儿 (破东西),对自己好点儿。 • 家里头家务活也多干点,别总整得屋里屋外 皮儿片儿(皮皮片片,什 么都有,就是乱)的,墙上也 魂儿画魂儿(就是脏,墙上脏的一条一 条的污垢……)的。工作一天回来看着 夺(多么的‘多’,谐音)闹 听(闹心,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