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育教学设计
1下7 智慧广场 表格列举法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第91页内容。
【设计理念】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法、初步学习了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列举法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
这节课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出运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将问题加深进一步引出列举法,最后学习表格列举法,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对比优化、交流辨析等学习活动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学目标】1.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思考,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形成运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运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自主学习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动画片引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视频)谈话:动画片里大象和小朋友在干什么?预设:种树。
谈话:欢欢也在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2.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预设1:欢欢说我从8岁开始种第1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
预设2: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小结:谁能把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完整的给我们读一读?【设计意图:有趣动画片的引入、对改编之后情景图的集中观察和交流,可以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下子产生兴趣,自觉形成感性经验,为进一步观察、交流铺设了一个“场”。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提出疑问。
智慧广场--列举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智慧广场--列举法课程名称: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举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列举法的概念和特点2. 列举法的应用3. 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1. 列举法的概念和特点2. 列举法的应用教学难点:1. 列举法的应用2. 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例或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智慧广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广场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列举法的概念和特点1. 介绍列举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列举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解释列举法的优点,如直观、易于理解和操作等。
三、列举法的应用1. 通过实例或练习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列举法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规律,发现列举法的特点。
3. 让学生尝试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列举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总结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五、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意识。
六、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列举法的概念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提供一些列举法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智慧广场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列举法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规律,发现列举法的特点。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倾听、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意识。
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广场——列举法(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智慧广场——列举法(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列举法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列举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通过列举来解决数学问题。
2. 列举法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列举法在数学中的应用,如分类、排序、比较等。
3. 列举法的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举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列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列举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列举法的操作。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列举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列举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智慧广场——列举法2. 教学内容:(1)列举法的概念(2)列举法的应用(3)列举法的操作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使学生巩固列举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提高题: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_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过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列举法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
这节课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出运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将问题加深进一步引出列举法,最后学习表格列举法,整个过程通过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对比、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
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短片(视频)师:同学们,原来的小鸟开心的生活在天空晴朗、森林茂密的地球上,后来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导致了小鸟失去了他们的栖息之地,没有了家,各种工厂的建立,环境也变得就特别的不好,小鸟最后悲哀的死去。
现在地球上的树木逐年在减少,你们作为地球小主人有什么想说的?现在应该怎么做啊?(指名说出:保护环境,保卫地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关环保的图片,同学们请看!(点击出示情境图)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1、出示信息,抽生读信息。
师导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1)生认真看图思考。
(2)抽生回答交流。
师总结:对!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有4位同学通过给树立“警示牌”的方式告诉大家,要爱护树木,保卫家园。
看着长成参天大树的欢欢高兴地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仔细看!谁能站起来大声读一读?(3)抽生大声读出信息:我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
2、小组合作,理解题意。
师导语: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欢欢说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1)生先独立思考。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递增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学会有序思考问题,体验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掌握基本教学思想方法,会用表格列举的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过程中,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光头强砍伐树木视频。
视频中发生了什么?(光头强在砍树)能说得更加具体一些吗?(光头强砍了很多树,都快砍光了)。
出示下一张 PPT,这是真实的被人们砍伐之后的森林,每一年都有很多的树木遭到人们的乱砍滥发,正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所以我们地球上的树木越来越少。
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植树、爱护树木等)植树是一个很好的主意,爱护树木也很重要,除了要植树,增加新的树木,我们还不能浪费,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树木的事情吗?(一次性筷子等)除了这些,我们学习中用到的铅笔,本子,课本都是用木头做成的,所以爱护树木,也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不浪费开始。
探究新知(一)递增问题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 11岁,引入表格列举法。
出示欢欢植树图片,在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师:这句话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话?谁能解释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大家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那么问题来了:欢欢今年 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8岁、9岁、10岁、11岁分别种了多少棵树)师:对,我们需要知道欢欢8岁、9岁、10岁、11岁分别种了多少棵树(边说边贴 8岁、9岁、10岁、11岁的板贴)师:现在就在你的学习单上,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欢欢 8岁、9岁、10岁、11岁分别种了多少棵树吧!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询问情况。
小学数学_【课堂实录】表格列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75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先来看一段短片。
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地球上的树木一年比一年少了,作为地球的小主人,你们应该怎么办?……爱护树木,保护家园。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对!你真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保护树木人人有责!瞧,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来了4位同学,他们正在给树立警示牌,上面写着“爱护树木”。
看着长成参天大树的欢欢高兴地说“我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师:欢欢刚才说了什么?师:这句话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看啊?生:欢欢8岁种1棵,9岁种2棵,10岁种3棵,11岁种4棵。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
谁听明白了?生:……师:谁再给老师讲讲,什么叫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啊?生:欢欢8岁种1棵树,9岁种2棵树,10岁种3棵树,11岁种4棵树。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师也听明白了!可是,小朋友说得这么快,刚才说9岁时种了2棵树,10岁时种了3棵树,11岁呢?哎呀老师真记不住,怎么样才能让老师清楚地知道几岁时种几棵树啊?生:可以记下来。
师:这个方法不错,还可以怎样办?生:可以画一画。
师:这些方法真不错,这样不仅说得清楚,还可以让武老师看的明白。
二、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小组探究。
小学数学-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
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使用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时,能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点。
【教学准备】《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高兴趣动画片熊出没引入教学,让同学们在歌声中进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熊大熊二在干什么呢?通过课件展示,发现数学信息:我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理解信息出示信息,抽生读信息。
谁来读一读这条信息?重点强调以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多种1棵是什么意思,多让学生读一下。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进而引出熊大的问题:他11岁的时候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解决问题:(1)回忆方法:摆小棒、数一数、画一画、列举法、画简图、线段图出示要求:学生先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方法。
(4)全班交流。
使学生感知每种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做题的时候,要根据题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引出表格列举法。
即将年龄写在前面,植树的棵数写在后边,并且用数字表示棵数,这样看起来就更清晰些,象这种加表格的新的数学方法——表格列举法。
让学生知道表格列举法能更好的梳理题意,对比体会到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提醒学生做题时可以把表格列举在题目下面,也可以列在草稿纸上,最后列出算式。
三、巩固练习1、递增问题:蹦蹦星期一摘了1个松果,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2个,到星期五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2、递减问题:光头强把砍好的圆木堆在一起,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放了6根,往上每层依次少放1根,放了5层。
《一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北城实验小学刘树芬【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91-92页,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设计理念】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过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列举法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
这节课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将问题加深进一步引出数字列举法,最后学习表格列举法,并体会表格列举法的好处,整个过程通过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对比、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数字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 情境导入1、动画导入: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想)那可要认真看哦!(播放熊出没动画相关视频)。
师:动画片中,光头强在干什么?(砍树)。
熊大、熊二呢?(保护森林)。
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现在地球上的树木越来越少,我们作为地球的小主人应该向谁学习呢?(熊大、熊二)。
欢欢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欢欢等4名同学决定为小树立“爱护树木”的警示牌,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家园(出示情境图)2、找出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师:你能找出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吗?生:欢欢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是什么意思?生:意思就是8岁种了1棵树,9岁那年种了2棵,10岁那一年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智慧广场——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程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75页智慧广场。
3棵
11岁
4棵
首先将每一年植树的棵数列举出来,将年龄写在前面,棵数写在后面,求一共再把列举出来的数字加起来。为了看起来更清晰,我们可以给它加个表格。这就是表格列举法。
师:表格列举法清晰快速的向我们传递大量信息,是个常用的数学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梳理、总结,引入表格列举法,让学生体会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你说我讲,学习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师:你能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开始。
生一:数手指
生二:画图(画小树,画圆,画三角形,画竖线)
生三:数字表示
师:大家的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果都是10棵。
2、引发矛盾冲突,学习表格列举法
师:如果让你求15岁时,一共种了几棵树呢?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活动三:自主练习
1、小明背诵英语单词,星期一背诵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到星期五他一共背诵了多少个单词?
星期一
3
星期二
5
星期三
7
星期四
9
星期五
11
3+5+7+9+11=35(个)
一共背诵了35个单词。
2、看图列表格,一共有40根木头。(递减问题)
3、将每个月存的钱数列举出来,然后将5个月的相加,求出一共存了45元钱。
师:遇到什么难题?
生:数太大了,太麻烦了……
师:有些同学已经做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投影)
生:我用数字来表示种的棵数,这样写起来既方便又快。
师:当数据问题的方法——表格列举法。
(教师板书:表格列举法)
8岁
1棵
9岁
2棵
10岁
【教学重点】
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茂密的森林多美啊!由于人们不爱护树木,乱砍乱伐,森林遭到了破坏,树木越来越少,动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园,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因此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欢欢等4名同学在为小树立“爱护树木”的警示牌,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家园(出示情境图)
年级
人数
五年级
30
四年级
25
三年级
20
4、
30+25+20=75(人)
合唱队一共有75人。
5、递增问题,6+8+10+12+14+16=66(页),到周五一共可以看66页,超过书的总页数,可以看完这本书。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表格列举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出示题目欢欢从8岁开始种第1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几棵树?
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8岁种了1棵树,9岁那年种了2棵,10岁那一年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树。
师:问题是什么?
生:从8岁到11岁一共种了几棵。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植树活动为素材引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递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