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PPT
合集下载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

• 20、下列哪项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A.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 B.市域城镇化水平 • C.市域内应控制开发的地域 • D.村镇建设及用地标准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
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 市区、近的区域。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 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
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 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 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 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 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 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 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 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 布局。
镇规划
乡规划
村庄规划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ppt课件

中心区(包括上洋市场)21.5平方公里, 西区 5.7平方公里, 南区(包括高新园区、巨化工业和生活区)12平方公里, 衢江新区 5.6平方公里, 东港园区 17.2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中工业用地面积约21.4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 34.47%,居住用地约14.05平方公里,占22.6%,公共设施用地约6.08平方 公里,占9.77%。
市区旅游规划图
●市区旅游发展规划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布局:构筑市区旅游业 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一 区八点”的总体格局。
一城:通过名城保护、古城 文化、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建设 以及提升中心城区旅游配套服务 水平,构筑休闲文化中心旅游城 市。
一区:以烂柯山为中心的城 郊度假旅游区
八点:重要旅游乡镇节点, 包括石梁、七里、湖南、莲花、 全旺、灰坪、九华、黄坛口等八 个乡镇。
其中包括: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 公里(实测面积为112.5平方公 里,其中中心区25,西区12.5 ,南区24,东区51)。
明确六线的保护范围和综合 管制措施:
城乡建设用地“红线” 水系保护“蓝线” 绿地保护“绿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 基础设施用地保护“黄线” 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等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铁路规划:续设杭长高铁和九 景衢铁路;预留衢宁、衢黄、衢 建、杭金衢城际铁路通道。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 “衢州城区-龙游城区-湖镇镇”、“衢州城 区-江山城区-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 镇-常山城区”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 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
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 培育。
●城镇等级结构:“市域中心 -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 四级。
市区旅游规划图
●市区旅游发展规划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布局:构筑市区旅游业 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一 区八点”的总体格局。
一城:通过名城保护、古城 文化、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建设 以及提升中心城区旅游配套服务 水平,构筑休闲文化中心旅游城 市。
一区:以烂柯山为中心的城 郊度假旅游区
八点:重要旅游乡镇节点, 包括石梁、七里、湖南、莲花、 全旺、灰坪、九华、黄坛口等八 个乡镇。
其中包括: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 公里(实测面积为112.5平方公 里,其中中心区25,西区12.5 ,南区24,东区51)。
明确六线的保护范围和综合 管制措施:
城乡建设用地“红线” 水系保护“蓝线” 绿地保护“绿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 基础设施用地保护“黄线” 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等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铁路规划:续设杭长高铁和九 景衢铁路;预留衢宁、衢黄、衢 建、杭金衢城际铁路通道。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 “衢州城区-龙游城区-湖镇镇”、“衢州城 区-江山城区-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 镇-常山城区”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 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
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 培育。
●城镇等级结构:“市域中心 -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 四级。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报告ppt课件

拔3958.4米;西部黑
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
梢箐口为最低点,海
拔1645米 。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结论
洱源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是23个 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自治县
洱源以农业、工业、资产投资和贸易等 主要的经济产业。
1986版总体规划
主要思路:妥善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确定了“全面保 护古城风貌”的原则。
空间对策:开发西部新区,保护古城。 实施成效:避免了北京的悲剧。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苏州历年耕地面积变化(1949-2003)
450
35
400
30
350
25
300 250 200
20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千 公顷)
15
每年减少耕地面积(千公
150
10
顷)
100
5
50
0
0
-5
221111111111111111009999999999999999009999988888777654319753197531975579
苏州市域三次产业结构比较(2003年,%)
100%
90%
80%
70%
60%
第三产业
50%
第二产业
40% 30%
第一产业
20%
10%
0%
全市 市区 常熟 张家港 昆山 吴江 太仓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26
3)这种推算法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 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
27
3. 递推法 ① 核心: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② 动态修正有关参数进行推算,虽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
回归分析法的严密,但这种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 显得更科学,计算也简单。 未来几年人口预测=现有人数*(1+人口增长率)n
42~52
31~36
17~22
42~52
24
2.职工带眷系数法 1)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2)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
身职工数 Ⅰ =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Ⅱ
注: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平均
1.劳动平衡法: (过去较多采用) 1)它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百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百
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来估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城
市人口发展规模就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
理,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分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和
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劳动构成,再分析城市对劳动量的
需要和可能,求得其相对平衡。
22
二)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各类城市可根据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较核。
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共 41张PPT)

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 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 成品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 城乡气化率 (%) 城市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 (%)
产业结构
降低高耗能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 比重
高耗能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工业企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 (亿 kW· h /万元 ) SO2 年排放量 (万 t / a) 烟尘年排放量 (万 t / a) 由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万 t / a) SO2、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万 t / a) 酸雨发生率和酸雨的 pH 均值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条块分割。
在新时期,大力加强规划环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 发展政策 规划和计划的优化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
持续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措施
一、概述
2、主要任务
1)对规划实施的时间内和规划影响的空间
内的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与
评价
2)规划实施后的宏观影响
展规划不能遗漏。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供水、排水规划、能源规划等。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3)评价重点
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规划协调性、资源
承载及环境影响;区域环境容量、环境影
响减缓措施论证、规划合理性及优化调整
建议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4)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任务由来的阐述应清晰、明了、准确 (2)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要全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项目依据(区
产业结构
降低高耗能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 比重
高耗能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工业企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 (亿 kW· h /万元 ) SO2 年排放量 (万 t / a) 烟尘年排放量 (万 t / a) 由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万 t / a) SO2、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万 t / a) 酸雨发生率和酸雨的 pH 均值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条块分割。
在新时期,大力加强规划环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 发展政策 规划和计划的优化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
持续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措施
一、概述
2、主要任务
1)对规划实施的时间内和规划影响的空间
内的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与
评价
2)规划实施后的宏观影响
展规划不能遗漏。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供水、排水规划、能源规划等。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3)评价重点
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规划协调性、资源
承载及环境影响;区域环境容量、环境影
响减缓措施论证、规划合理性及优化调整
建议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4)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总论章节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任务由来的阐述应清晰、明了、准确 (2)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要全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项目依据(区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23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 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 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26
• 1.2.3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
在此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得到了不断改革和强化;加强了国际合作 与交流,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向世界介绍,汲取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 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92年:颁发《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环保局、 外经贸部)、《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 知》(环保局、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原国家环保局成立“环境工程 评估中心”,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技术支持单位,随后,许多省市也成 立了“环境评估中心”。
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方针政策;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
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各地方、行业主管部门 制订了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共50多个,形成了国家、地方、 行业相配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多层次法规体系。这阶段, 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明显 进展。“六五”、“七五”期间分别完成大中型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445和2592项。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 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 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26
• 1.2.3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
在此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得到了不断改革和强化;加强了国际合作 与交流,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向世界介绍,汲取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 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92年:颁发《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环保局、 外经贸部)、《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 知》(环保局、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原国家环保局成立“环境工程 评估中心”,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技术支持单位,随后,许多省市也成 立了“环境评估中心”。
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方针政策;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
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各地方、行业主管部门 制订了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共50多个,形成了国家、地方、 行业相配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多层次法规体系。这阶段, 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明显 进展。“六五”、“七五”期间分别完成大中型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445和2592项。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PPT文档资料

•.
•19
2.5.5.对外交通系统调查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量调查、机动车调查、居民出行特征调查 等,一般要求针对同一日进行调查。其他的交通调查在组织上相 对较为独立。
(1) 调查方法 针对城市中的铁路、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等对外交通设施,
了解它们的分布、等级、规模、形式等现状和发展规划。调查方 法主要是收集各相关单位的资料,将调查内容分析绘制成图或表。 (2)铁路
候稳定的日子。由于大规模的调查难以频繁地进行,一般在大规
模的调查期间内反复进行小规模•. 的调查。
•9
为了便于比较研究,调查通常选在一年的同一时期。
调查种类 主要交叉口交通量调查 全国交通形势图 首都高速公汽车OD调查 城市OD调查 客流调查
执行机关 警视厅/各县警察 建设省/地方公共团体 首都高速公团 建设省/地方公共团体 建设省/地方公共团体
市内交通:路幅、断面形式、公交系统现状(线路、站场)、停 车场现状(布点、用地面积)、加油站现状(布点、用地面积) 桥梁现状(位置、结构类型、载重)。
2.5.1.调查在规划中的作用
•.
•7
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性,并进而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客观地描述社会事 实,科学地解释社会事实和对策研究。城市规划的偏制、实施和 管理,也离不开对城市现状和未来趋势的了解和把握。
调查周期 每年一次 每3年一次 每年一次 每3年一次 每4-6年一次
调查时期 9月 春、秋 7月 秋 秋
(3)交通调查的内容
城市的交通调查主要内容有:
①土地使用调查:地块用地性质、建筑量的调查,人口、职工、 顾客数等用地活动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城市布局和城市与区域 发展规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 域 定 位
地区生产总值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县 巴东县 宣恩县 咸丰县 来凤县 鹤峰县
财政收入
4 4 3 3 2 2 1 1 0
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县 巴东县 宣恩县 咸丰县 来凤县 鹤峰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概况
三、规划分析
汇
四、环境质量现状
报
五、环境容量分析
内
容
六、环境预测与评价
七、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跟踪评价
八、公众参与与困难、不确定性 九、总结
2009年1月国务院[2009]3号文明确提出打造武陵
经济协作区,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经济工业
两翼
金桂大道以东地区,由枫香坪车站综合区、富硒
产业园(包含红庙经济开发区)、州城行政新区、
规
旅游港、大学城及七里坪物流区组成的东翼和后山
划 概
湾路以西地区,由方家坝保留提升区、松树坪城市
况
居住新区、中央生态区和高桥坝城市产业区组成的
西翼。
一带
沿清江南北向城市生长主轴两侧形成的沿江多功 能区密集带,由六角亭老城区、舞阳坝老城区、航 空路城市次新区、龙凤新城及旗峰新区相串联的城 市功能区组成。
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
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恩
地处鄂西生态文化圈
施
规
划
基
本
情
况
中西部交汇点
湖北省鄂西南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北部 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结合部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湖北唯一城市
恩施市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州
州城全貌
域
特
征
恩施市在恩施州的位置
本次恩施市总体规划范围北起龙凤,南至大沙坝长
中期
208 90 9.2 23900 6400 90 93 84 4 87 58 44 45 — ≥11 ≥44 ≥90 100 95 95 0.9
远期
450 96 16.5 38900 12500 100 100 90 3 92 76 60 60 100 ≥12 ≥45 ≥100 100 100 100 0.8
属性
预期型 预期型 预期型 预期型 预期型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型 预期型 预期型 预期型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州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州域的政治、经济、商贸、金融、 信息、文化、科技的中心,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州8县市中都处于首位 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城市环境 质量的提升,恩施市作为州域中心的地位将不断增强
评
目
为下一级规划制定环境保护基本纲要
标
针对比选方案,根据环保特征确定最终方案
(1)规划评价范围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污染源调查 评价,针对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政策提出环境变趋势与环 境保护策略;
(2)环境容量分析及规划规模、定位、开发时序的环
评
境合理性分析;
价
重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点
(4)对拟议的城市规划详细方案(土地利用、功能区
化和区域城市化进程,响应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国家
项 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和鄂西生态文化
目 背
旅游圈战略构想,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恩施市重新
景 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从战略角度定位恩施新的发展目标,
情 况
形成了《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2030)》,并
在此工作进行的同时进行规划方案的规划环境评价工作,
2008年
58.8 72.2 3.63 10400 2519 — — — 5.17 79.7 33 25.34 24.51 —
9 40 — — — 90 —
近期
129 85 6.5 17325 4095 85 85 80 5 84.5 48.5 36 35 — ≥10 ≥42 ≥70 100 90 90 1.02
约20公里,宽为3公里的地域,由中心城区和龙凤镇区、
规 高桥坝、七里坪、大沙坝等四大组团组成,规划区范
划 范
围总面积139平方公里。
围
重点评价范围是中心城区60km2
城 市 自 然 特 点
中心城区地貌综合分析图
市域地形地貌由清江河谷、阶地、低丘 及山地组成,为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 特征 中心城区南北向为清江河谷地区,东西 向为山地丘陵地貌,山地城市特征显著
5 0
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县 巴东县 宣恩县 咸丰县 来凤县 鹤峰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山 地 城 市 风 貌
规划目标20年,规划方案制定的时间也较长,无 法针对近期工作内容进行详细指导。
建设范围60m2
规
纲要目前没有细化布局,目的指导下一个层次规
划
划。
概
况
城市容量预测:中心内容——人口
纲要主体:城市定位、城市发展定位、经济增长 趋势、经济发展策略
恩施市总体规划拟形成“一带两翼”的城市空间 布局结构。
保证恩施市新一轮战略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地区生态
协同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 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 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规
提出规划未考虑到的环境问题,提出并建议措施
划
环
提出宏观的环境变化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
总纲阶段,包含规划内容:
★居住和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规
划
★排水工程规划
总
体
供电和电信规划
内 容
★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综合防灾规划
★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类别
社会经 济发展 目标
发 展 具 体 指 标
城市建 设发展 目标
指标
全市生产总值(亿元) 二三产业比重(%)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三险覆盖率(%)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市域常住人口(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万) 城市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城乡规划覆盖率(%)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m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 城市工业废气处理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