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锋面系统
高中地理2.1气团和锋面

谢谢
g m T
______Margules锋面坡度公式
tg f T vg , 0
g m T
2
1)锋面的坡度与 f 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冷锋南下时,锋面坡度逐渐减小。
赤道上 f 0, tg 0 , 即无锋面
2)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反比,温度差越大,坡度越小 。
T 0, tg , 90 即无锋面
三维
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
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 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
地面
暖锋所经之处,暖空 气代替冷空气,使该 地区气温升高。
三维
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 当,锋面移动很少
锋面在某一地区来回摆动。
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
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 锋面,然后其中一个追上另 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控制区为干冷天气;与热带海洋气团
春季: 西伯利亚气 团与热带海洋气团
相遇,在华南沿海等地构成阴雨天气;
*北极气团 南侵我国,可造成强寒潮 天气。
势力相当,是锋面 及气旋活动最盛时 期;
秋季:变性的西伯利亚 气团占主要地位,热带 海洋气团退居东南海上
,我国东部地区秋高气 爽。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在长城以北和西北 活动频繁,与南方热带海洋气团 交绥,
§2.3 锋面结构模型
1、大气中的不连续面
• 不连续面:其两侧距离为无限小的两个点上的某物理量A 的数值不相等(即不连续),这样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物理量一 阶导数不 连续
物理 量不 连续
1、不连续面结
构( 极锋理论,
COLD
冷暖气团的交
界面)
2、过渡带锋面
结构(高空急流,
斜压不稳定)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一、锋面系统1. 锋面的定义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
2. 冷锋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进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 暖锋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暖锋雨区在锋前。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表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1、冷暖锋判断法1.平面图判断法。
在下面等压线图中,(1) 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 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
冷气团移动的箭头 A 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 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 根据雨区的位置。
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
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1) 锋面坡度。
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中心天气状况
举例
其它影响
气旋
低
北逆南顺
向上
阴雨亚洲低压沿槽源自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
向下
晴
亚洲高压
(3)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
图示
符号表示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降水位置
举例
冷锋
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锋后
冬寒潮;
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
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锋前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11.27锋面系统

B.大雾 C.台风雨 D.沙尘暴
6.图示时刻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南部是全球沙尘暴频发的地带之一。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 少,风大,是沙尘暴形成和传播的重要条件。近年来,该区域植被覆盖度整体改善, 有利于沙化面积缩小,减少非输入性沙尘暴的发生。下图示意2023年4月9日—11 日该区域沙尘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所学,完成相关任务。 (1)完成下表内容
活动
项目 时段
冷锋
暖锋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阴天、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线之后的冷气团一侧,暖锋降水主要在锋线之前的冷气团一侧。 (3)在两图中会不会出现逆温现象?为什么?
8.该区域沙尘天气最易暴发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近年来,该区域的气候趋于( ) A.暖干化
B.暖湿化 C.冷干化 D.冷湿化
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该地区4—9月降水量 丰富且集中,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在此江北岸山麓形成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名为丹 娘沙丘。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各点( ) ①气温:乙>甲>丙>丁 ②乙地降水概率较大 ③气压:乙>甲>丙>丁 ④近地面空气由乙流向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此时F点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北风 D.南风
高中地理_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课件设计

冷锋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锋面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移动方向一致
冷气团
暖气团
雨区主要位于锋后,冷气团一侧,雨区较窄,降水短而急。
【合作探究一】 观察下图,有一冷锋即将过境城阳一中,探究如下问题:
分析该学校在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提示从气温,气压,天气角度思考)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 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连续性降水
气压↓,气温↑, 天 气转晴
【合作探究3】
思考:请根据示意图探讨冷锋、暖锋的区别?
生活中的地理
结合你生活中的感受及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出下列哪些天气现象 是受冷锋影响的吗?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 ②冬季的寒潮 ③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天气 ④一场春雨一场暖
【拓展延伸】 准静止锋
出现下列天气现象,请你分析原因?
分 冷气团:比所经地区气温低的气团,受其影响的地区气温低、气压高
类 暖气团:比所经地区气温高的气团,受其影响的地区气温高、气压低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一.冷锋系统
【自主学习一】
要求:结合图画思考下列问题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什么是冷锋?冷锋两侧的气团如何运动?冷锋移动方向? 如何根据锋面符号判断冷锋移动方向?冷锋锋前、锋后分别是 什么气团? 冷锋形成降水主要分布在锋的什么位置?降水范围、强度如何?
锋面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掌握冷锋、暖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并绘制简易示 意图。 2、能通过简易天气图,判断天气系统,并分析在其 影响下的天气状况。(重点、难点) 3、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树立天气为生产生活服务 的观念。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学科:地理学段:高中授课年级:高一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解读课标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运用简易天气图”、“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 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认知基础① 通过前两节大气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大气运动可能引起的天气现象,这为知识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②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天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之《锋面系统》说课稿

3.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巩固;
2.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更多实例、增加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案例教学:以实际天气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掌握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地图和气象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锋面系统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多媒体课件:展示锋面系统的形成、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分析气象图表时,学生可能遇到困难;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锋面系统;
2.适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分析气象图表的能力;
3.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课后,我将评估教学效果如下:
1.检查学生的观察报告和课堂练习,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学好地理不但有利于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更关键的是对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远的影响,为大家推荐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
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
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 气
气
压
温
气温
时间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1.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D )
A.天气晴朗,气压下降
B.狂风暴雨
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D.连续性降水
2.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 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 资料,则影响,天气转晴。
气温 气
气
压
温
气压
时间
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想一想,凤庆一中在暖锋过境前、过境时、 过境后三个不同时段会有怎样的天气状况呢?
暖锋移动方向
冷气团 暖 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气团主
动爬升。 过境前:凤庆一中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凤庆一中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凤庆一中受暖
(4)C、D、E三地,表示该锋过境前的是 E ,受 冷 气 团控制,气温 低 ,气压 高 ,天气 晴朗 ;表示该锋过
境时的是 D ,出现 连续性降水 天气;表示该锋过境后的 是 C ,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C地受 暖 气团
控制,气温 上升 ,气压 下降 ,天气 转晴 。
小结
1、冷、暖气团的特点,锋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对 象:高一年级 计划课时:2课时
天气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暖气团的特点,理解锋的概念、分类 和特点;
2、能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 天气变化状况。
第1课时
天气预报
1、气团: 冷气团、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受冷气团控制的地区: 受暖气团控制的地区:
(3)该锋形成的降水在锋 后 (前、后), 位于 冷 气团一侧。
(4)C、D、E三地,表示该锋过境前的是 E ,受 暖 气 团控制,气温 高 ,气压 低 ,天气 晴朗 ;表示该锋过
境时的是 D ,出现 阴天、刮风、雨雪等 天气;表示该锋过 境后的是 C ,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C地受 冷 气
团控制,气温 降低 ,气压 升高 ,天气 转晴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中主动移动的气团代
表的字母是 A ,属于 冷 气团, A A
为 冷 锋示意图,字母B属于 暖 气团。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
西
方向是 自西向东 。
C
BB
东
D
E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E 地, 气压最高的
是 C 地, 出现降水的是 D 地。
气温低,气压高,天 气温高,气压低,天
气晴朗。
气晴朗。
2、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冷气团
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
暖气团
冷气团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 :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1)冷锋
(2)暖锋
锋面符号的朝向代表锋面移动的方向
气温低,气压高,天 气温高,气压低,天
气晴朗。
气晴朗。
想一想,凤庆一中在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 境后三个不同时段会有怎样的天气状况呢?
冷锋移动方向
冷气团
冷 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气团被 迫抬升。
过境前:凤庆一中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凤庆一中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 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凤庆一中受冷
暖气流
暖气团上升的原因:被迫抬升
主动徐徐爬升
符 号:
降 水 特 点:强度大,历时短 连续性降水
锋 面 的 倾 向: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雨 区 位 置:锋后(冷气团一侧) 锋前(冷气团一侧)
(3)准静止锋
冷气团 甲
暖气团 乙
甲、乙两地出现降水的是:甲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冷气团 甲
暖气团 乙
暖气团 丙
冷气团 丁
甲、乙、丙、丁四地中,受冷气团控制的是 甲、丁 , 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乙、丙 。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
冷气团 甲
锋后
暖气团 乙
锋前
暖气团 丙
锋后
甲、乙、丙、丁四地出现降水的是:甲、丁
冷气团 丁
锋前
冷锋和暖锋比较
冷锋
暖锋
主 动 移 动 的气团:冷气团
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
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A )
A
B
C
D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暖锋天气的是( B )
3.下列四幅降水图中,最有可能造成我国北方夏季 暴雨天气的是 ( D )
第2课时
3、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 后的气温、气压、天气变化状况
冷气团
暖气团
受冷气团控制的地区: 受暖气团控制的地区:
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中主动移动的气团代
表的字母是 A ,属于 暖 气团,
为 暖 锋示意图,字母B属于 冷 气团。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
西
东
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C 地, 气压最高的
是 E 地, 出现降水的是 D 地。
(3)该锋形成的降水在锋 前 (前、后), 位于 冷 气团一侧。
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