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 殿堂榭舫 廊轩厅斋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移步易景、曲径通幽,北方之大气、南方之精巧,我们常常感叹园林铺设之妙。
而构成景致的这许多形态各异的建筑: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我们是否认识它们?又如何区分它们?【亭】“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亭,源于周代,是园林中重要的景点建筑。
或建在花间、或设在水畔、或置于山巅、或隐于竹林,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
其建筑特征是“有顶无墙”,以单柱或多柱撑顶,四周敞开,一般无窗,四周设有座位可供人们休息或观景。
也有的亭子中置有一个小桌,供人下棋、饮酒。
亭顶多为攒尖式的,常见的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等。
亭子的柱上也常常挂有楹联,以增加游者情趣。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台】“台,观四方而高者。
”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是指高于地面、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开放性的露台式建筑,多建在高地或临水的池边。
古时的台主要用于操练点兵和观赏戏剧之用,在园林建筑中多与楼廊亭榭相结合,供人眺望山林之景色。
【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楼】“楼,重屋也。
”在园林建筑中多为两层,个别三层。
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最初主要用于观敌瞭阵,后来发展成为供人居住的住宅。
楼的造型多种多样,但园林中的造型是一层为厅堂式建筑,外部设有立柱,用以支撑上层建筑,并形成一种外廊。
楼的二层设有窗。
若楼与楼之间的二层相通,称之为“串楼”。
楼内有廊相通,可绕行一圈的,称为“走马楼”。
【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阁】“重屋为楼,四敞为阁。
”阁与楼的相同点是二者均为“重屋”,也就是说楼与阁都是两层或以上建筑。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释名》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唐] 白居易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说文》云:重屋曰楼。
《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
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
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阁者,四阿开四牖。
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园冶》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四面开窗。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古代建筑称谓

古代建筑称谓
单体建筑:亭台楼阁殿堂厅房桥廊榭舫馆轩(辕)斋塔庙。
群体建筑:寺庵观宫庄宅驿
室外景观:园庭场苑
景观建筑小品:杆、栏、槛、池、涧、隈、坛、坞、岗
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台:用土或砖石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楼:重屋也,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是主人起居之所,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
厅:古代建筑中为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所以很多有观景平台。
房:多为单一功能的房屋,一般作为静修、读书之用。
廊:有顶作为覆盖的通道称廊。
有顶的桥称为桥廊,也可以叫廊桥(遗梦)。
榭:建在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馆: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呼
轩:原指古代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也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和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辕: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
斋:原指古人斋戒时的居所。
也常指雅静的书房、学舍等。
斋、堂、亭、轩、宫、殿、楼、阁名词解释

根据数字来命名,如“五层楼”、“十层楼”、“高层建筑”等。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理位置来命名,如“西湖景致楼”、“海景花园楼”等。
命名方式
使用场景
楼也可以作为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游览。
在商业和工业领域,楼通常被用作仓库、工厂、办公场所等。
楼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城市景观和建筑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斋、堂、亭、轩、宫、殿、楼、阁名词解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斋堂亭轩宫殿楼阁
斋
01
指书房、学舍或僧侣所住的静室。
指佛教、道教等宗教中做功课时所用的房间或厅堂。
指心志清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
含义
以建筑物功能命名
以建筑物位置命名
以建筑物主人身份命名
命名方式
用于宗教仪式、做功课或讲经说法。
命名方式
轩在园林中常作为点缀性的建筑,可独立也可组合成建筑群。
在书房、客厅等室内空间,有时也会以轩的形式进行设计,以体现雅致、清幽的氛围。
使用场景
宫
05
通常指中国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以封闭的空间形态和宏伟的建筑规模为特点。
在秦汉时期,宫成为皇帝居所的专用名词,逐渐演变为皇家建筑的特定称谓。
含义
含义
命名方式
如金銮殿、琉璃殿、翡翠殿等。
以建筑材料命名
以所奉神祇命名
以建筑规模命名
以民间传说命名
如龙王殿、玉皇殿、观音殿等。
如大雄宝殿、大成殿、大觉殿等。
如妈祖殿、关帝殿、文昌殿等。
宫殿建筑
宫殿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宫殿中的大殿通常最为庄严壮观。
使用场景
宫殿、堂、亭、台、楼、阁、轩、斋、榭、廊的介绍

宫殿、堂、亭、台、楼、阁、轩、斋、榭、廊宫殿是居住的处所,古时候私人居住的地方叫“宫”;接待大众,办公集会的场所称为“殿”。
殿像我们现在的客厅,宫则是自己的卧房。
而殿与堂一样,现在多半称之为讲堂、会堂;自己的住宅,则称为宫。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有时也作佛堂。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
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
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轩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斋一般是书房,或者读书的地方。
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
凭藉景而设,除了水边,有的也设于花间。
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于水之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
建筑在南,水面在北,所见之景是向阳的;若反之,则水面反射阳光,很刺眼,而且对面之景是背阳的,也不好看。
另外,榭在临水处多设栏,坐凳栏杆,又叫美人靠、吴王靠,相传是吴越时吴王与美人西施游赏观景之物,这也是文化了。
后来这种美人靠栏杆多经诗词描述,更增其文化内涵。
宫、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

宫、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以下将以颐和园为例,逐⼀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类型。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五公⾥,占地约⼆百九⼗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法⽽建成的⼀座⼤型⼭⽔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座皇家⾏宫御苑。
颐和园布局根据使⽤性质和所在区域⼤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东宫门和万寿⼭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万寿⼭前⼭部分;三、万寿⼭后⼭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积四千余亩,⽔⾯占四分之三。
以下将从东宫门前的坊开始,依次讲述坊、门楼、殿堂、宫室、厅堂、斋、馆、廊、亭、轩、舫、榭、台、楼阁、阙。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
门前是“涵虚”、“奄绣”坊。
(从西往东看为庵秀,从东往西看为涵虚)坊(牌坊、牌楼、华表)⼀种说法是牌坊由棂星门衍变⽽来,⽤于祭天、祀孔。
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衍化为⼀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泛地⽤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另外⼀种说法是,就结构⽽⾔,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种由两根柱⼦架⼀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关于“衡门”,我们⽬前所看到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这种“衡门”后来被运⽤到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上。
从春秋战国⾄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都采⽤⾥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称为坊门。
起先,这种坊门就像“衡门”那样,由两根⽴柱架⼀根横⽊构成的,只是柱侧安装了可开合的门扇。
后来因为门没有太⼤的作⽤,所以就只剩下这种形式,于是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致可分为四类:⼀是功德牌坊,为某⼈记功记德。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

【古建智库】详述“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2017-01-06 13:38:14评论(70)阅读(6839)收藏(8)举报据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都是笼统地称呼为pavilions或者buildings,这说明在外国人眼中,此类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几乎都是相似的,功能基本差不多。
但其实不然,在古代建筑中,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之间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其功能也根据所处的位置、规模的大小、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观赏美感也不一样。
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对造园有深厚兴趣的人也可以从中受益颇多。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亭在园林设计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有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八角等。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即是说,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还有戏台,主要供古时唱戏娱乐之用。
「古琴台」古琴台,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发源之处,又名俞伯牙台。
据说两人在此相遇,后人为纪念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所建。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
「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原本是军事上的瞭望楼,因时有鹳雀栖息而得名。
复建的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你知道“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吗

你知道“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吗?
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却不一定都认识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
楼是指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
楼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重屋为楼,四敞为阁。
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还都设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环阁漫步、观景。
与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小型单体建筑。
多指水榭,是临水而建,供人们休息、观景的建筑。
依靠周围景色建榭,且平台的一部分伸出水面。
廊是连接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
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
似船而不能划动,故而又称之为“不系舟”。
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种建筑,大多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您是不是在为孩子的阅读理解而烦恼呢?关注我们,给孩子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我们:是目前市场上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有系统课程,并用公式化解决孩子阅读理解重点、难点的培训机构。
阅读理解公众号扫码关注加盟咨询、上课请加微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台楼阁殿堂榭舫廊轩厅斋[复制链接]落魄狭
仙来版主
杀狗专业户
UID
264651
帖子
6392
主题
4992
金币
5531
激情
2150
积分
6205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2-12-3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
下面就共同学习和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
亭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扇形等,顶部则以单檐、重檐、攒尖顶为多。
按其所处的位置分,又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
园林中规模最大的是颐和园十七孔桥东侧的廊如亭。
《释名》中说: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亭一般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有墙,具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的特点。
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婷婷玉立的形象,可使山水增色。
亭在园林中必定可以立足观景,它在选址时,其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而且其所选择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所以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
由于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所以旅游者往往以亭为引,这样亭又起到了组织游览的作用。
台
台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
其上可以没有建筑,仅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也可以修建建筑,以台为基础的建筑显得雄伟高大。
建在不同地貌基础上的台分别称为天台(建在山顶)、挑台(建在峭壁上)、飘台(建在水边)。
楼
指两层以上单体大型建筑物,供居住用。
阁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之用。
后也将贮藏书画或供佛的多层殿堂称为阁,例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
殿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廊
有覆盖的通道称廊。
廊通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观赏点之间,
开和层次的组织有重要作用。
从横剖面的形状看,廊可以分为
四种类型:双面空廊(两边通透)、单面空廊、复廊(在双面
空廊的中间加一道墙)、双层廊(上下两层)。
从整体造型及
所处位置来看,又可以分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和桥廊等。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
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
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
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
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
此外,廊柱
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榭
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用以休憩和观赏水景。
水边的敞屋称水谢。
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
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
临水一面特别开敞。
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
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
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
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
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
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
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水具有温柔活泼的性格,
园林中有了水,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在水边,
天光云影、波光倒影、游鱼荷花、霞光月影……都是观赏的重
要内容,它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厅
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国精华之地,
众景汇聚之所。
厅堂是由古代单体建筑拆分而成的园林中的独
立建筑。
在古代建筑中,厅为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堂
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
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一般体形较高大,有良好的观景条
件与朝向,常常为园林建筑的主体与构图中心。
厅的功能多作
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因此厅的特点:
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
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
厅又有四面厅、鸳鸯
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
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
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
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
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
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
起坐。
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
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
所。
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上海豫园,三穗
堂是用作会客之用,点春堂作宴请、观戏之用,玉华堂则是书
房。
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轩
与亭相似,也是古典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
轩是小
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
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
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品远眺。
轩,也有取自杜甫“层轩
皆面水,老树饱经霜”的诗意之说。
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
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
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
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
轩
也多作赏景之用。
舫
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
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
北京颐和园的“清晏舫”等。
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
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
眺。
前端有平硚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
由于防不能动又
称不系舟。
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
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
但是
肪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
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肪就成了古
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
所
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
因为古代
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
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
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
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
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
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园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
而颐
和园之石肪,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
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上海豫园内园假山上
的舫宜作“这里是人间仙境”之解。
馆
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
呼,如颐和园的听骊馆和宜芸馆。
斋
具有高雅绝俗之趣,斋在园林中大多作静修、读书、休息之用。
塔
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
筑。
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
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
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
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
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
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
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
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
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
桥
是园林水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要素。
按桥的形状分,有拱桥、
平桥、亭桥和廊桥等。
建桥的材料多为石、竹、木等。
我国北
方的皇家园林多为壮观的大桥,而南方园林则多为小巧精致的
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