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曲线模式识别及仿真
冷凝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辽宁工业大学开放性实验报告题冷凝器温度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起止时间:2015.11.19 —2015.11.22辽宁工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任务书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注:此表用于申请教学计划外的开放项目,请如实填写,由各院(系)汇总后统办理,报实践教学科一份。
目录第1 章绪论 (1)第2章控制方案介绍 (3)2.1概述 (3)2.2控制原理 (3)2.3实验内容 (4)第3 章系统设计与仿真 (5)3.1 处理延迟环节 (5)3.2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6)3.3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8)第4 章课程设计总结 (11)第1章绪论冷凝器(Condenser) 空调系统的机件,能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大部分的汽车置于水箱前方。
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的装置。
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致冷蒸气。
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
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称为冷凝器。
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对某些应用来说,气体必须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通常盘成螺线管),以便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铜之类的导热金属常用于输送蒸气。
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经常在管道上附加散热片以加速散热。
散热片是用良导热金属制成的平板。
这类冷凝器一般还要用风机迫使空气经过散热片并把热带走。
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
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 水或空气) 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基于MATLAB的炉温控制系统的仿真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大作业题目: 基于MATLAB的炉温控制系统的仿真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F0904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讲师评语:成绩:任课教师:时间:在数字PID算法中,为了避免传统PID控制器算法中积分累积所造成的系统较大超调和不稳定,甚至是积分饱和,人们常常会使用积分分离PID算法加以改进。
本文又提出了变速积分PID算法,并以电锅炉温度控制系统为例,基于MATLAB 并运用仿真分析手段,对两种不同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积分分离算法的上升时间tr较短,而变速积分算法的调节时间ts较短,最大超调量较小,振荡次数较少,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变速积分优于积分分离的结论。
本文以加热炉控制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方案, 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很方便地利用SIMULINK 进行了仿真研究, 结果证明, 这种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PID控制;积分分离;变速积分;MATLAB1 绪论 (4)2 系统描述 (4)2.1 系统过程 (4)2.2 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5)2.3 对象模型的归纳 (6)3 PID控制及仿真 (6)3.1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7)3.2 变速积分PID控制算法 (7)4 基于两种控制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仿真 (8)结论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1)1 绪论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是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进入80年代以来, 几乎所有控制系统的高品质控制均离不开系统仿真研究。
通过仿真研究可以对照比较各种控制策略与方案, 优化并确定相关参数, 特别是对于新控制决策与算法的研究, 进行系统仿真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 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首先应建立系统模型, 然后依据模型编制仿真程序, 充分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并将结果加以显示。
显然, 通常在仿真过程中, 十分耗费时间与精力的是编制和修改仿真程序。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题名称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时间 6 月13日至6月19日指导教师(签字)2011 年 6 月19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1.1设计背景 (1)1.2设计任务 (1)1.3主要参数 (2)1.3.1恒温室: (2)1.3.2热水加热器ⅠSR、ⅡSR: (2)1.3.3电动调节阀: (2)1.3.4温度测量环节: (2)1.3.5调节器: (2)第二章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2.1恒温室的微分方程 (3)2.1.1微分方程的列写 (3)2.1.2 增量微分方程式的列写 (5)2.2 热水加热器对象的微分方程 (5)2.3敏感元件及变送器的特性 (6)2.3.1敏感元件的微分方程 (7)2.3.2变送器的特性 (7)2.3.3敏感元件及变送器特性 (8)2.4 执行器的特性 (8)第三章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9)3.1系统分析 (9)3.2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10)3.2.1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 (10)3.2.2单回路系统框图 (10)3.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11)3.3.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 (11)3.3.2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12)第四章单回路系统调节器参数整定 (13)5.1.1、PI控制仿真 (16)5.1.2 PID控制仿真 (17)5.1.3、PI与PID控制方式比较 (17)第六章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8)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1.1设计背景设计背景为一个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冬季温度控制环节,简化系统图如附图所示。
系统由空调房间、送风道、送风机、加热设备及调节阀门等组成。
为了节约能量,利用一部分室内循环风与室外新风混合,二者的比例由空调工艺决定,并假定在整个冬季保持不变。
用两个蒸汽盘管加热器1SR、2SR对混合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送入空调房间内。
本设计中假设送风量保持不变。
1.2设计任务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控制方案,建立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控制方式和不同的调节规律对室温控制的影响。
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自动化系统控制与优化

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自动化系统控制与优化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自动化系统控制与优化方法。
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背景,详述了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和强化学习等控制技术。
在机械系统优化方面,讨论了参数优化、能耗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等。
此外,我们研究了人工智能在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方面的应用。
通过案例和实验验证,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在机械自动化领域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为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的机械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控制与优化;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强化学习;故障诊断;预测维护在现代工业领域,机械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途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其应用于机械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优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机械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自动化系统控制与优化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1.1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借鉴人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网络,每层神经元之间都有权重和偏置,以模拟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神经网络能够自动学习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因此在处理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非线性、耦合性问题方面具有优势。
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涉及大量的数据,通过调整神经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使得网络的输出逐渐接近于期望的输出。
这使得神经网络能够对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从而实现更为精确的控制。
案例:生产线控制考虑一个自动生产线,需要控制不同步骤的机器和设备以实现高效的生产。
传统的控制方法可能无法处理设备之间的复杂耦合和非线性关系。
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传感器数据来动态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以最大化生产效率并减少故障。
神经网络能够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出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最佳控制策略。
基于模式识别的PID控制在色谱仪温控中的应用

(col f l tcl n fr t nE gneigXh aU iesy C egu6 0 3 , hn) S ho o e r a adI omao nier , iu nvri , hn d 10 9 C ia E ci n i n t
…
卜
、 \
MA X
\
图 1 模式分类 图
根据误差相平 面的定 义与分析 , 考虑模 式与响应 线问 的
关系 , 定义下述 1 5种预定模 式 , 成预定模 式集 M ={ I , 构 ,
气相色谱仪 目前 已经广泛用于石油 、 化工 、 冶金、 环保 等领 域, 是一种 高效、 快速 的分 析技术 , 它可 以在 很短 的时 间内分离 几十种甚 至上百种化学组分 的混合物 , 可以对化 学物质进行 定
种 特 征状 态 。
e=. 缸P e = ke ,
性和定量 的分 析… , 其测 量 精 度 可 以达 到 p b级 ( p 十亿 分 之
高 4倍 以上 。
关 键词 : 相 色谱 仪 ; 度控 制 器 ; 式 识 别 ; 字 PD 气 温 模 数 I 中 图分 类号 :P 7 T 2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 8 9 20 ) 1 0 3 0 10 8 2 (0 7 1 — 0 6— 2
Appia i n o D n r lBa e n M o e Re lz to f r Pr cs l to fPI Co t o s d o c d a ia in o e ie Te pe a ur n r l ri a m r t e Co t o l n G s Chr m a o r p e o t g a hy
华南理工大学2013《自动控制综合》模拟试卷一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考试科目:自动控制综合报考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
试题编号:833一、(15分)下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 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二、(20分)(一)图(a)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k 1、k 2和a 。
1()k s s a 2k R(s)C(s)(a)340.1c(t)t(b)(二)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设输入信号r(t)=2(t),干扰信号n(t)=1t.1、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将不给分。
2、所有答案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用红笔者不给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卷一并装入试卷袋内。
三、(20分)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绘制以τ为参变量的根轨迹(0τ=→∞),并讨论τ逐渐增大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R(s)C(s)10(2)s s +1sτ+四、(22分)(1)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1)k s G s H s k T s Ts ττ-=+均大于0 ,试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2)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3所示。
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3)、设控制系统如图4,要求校正后系统在输入信号是单位斜坡时的稳态误差不大于0.05,相角裕度不小于40o ,幅值裕度不小于 10 dB ,问该用那种校正装置校正?为什么?( 16分) 五、(18分)一非线性系统如下,输入单位阶跃信号(1)在e e- 平面上大致画出相轨迹; (2)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图4 一 (1)K s s + R(s)C(s)L(ω) 1 ω1 10 20 ω2 -20-40 -40 ω图 3 -10 dB(3) 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e ∞。
r(t)0.120.50.5e e m ee ⎧≤⎪=⎨>⎪⎩4(0.51)s s +e(t)m(t)c(t)六、(15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T=1s,a=1,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临界放大系数,K=1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K=1时单位阶跃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0.引言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变化极大,已远远超过人体自身温度控制系统所能适应的范围。
因此,必须对人体周围的微环境温度和湿度,特别是温度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
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各种飞行条件下,维持人体周围(座舱)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从而使体温能在人体自身温控系统的控制下,保持在可适应的范围内。
1.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典型的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对象。
温度控制器反应(座舱,供气管道或环境)所处位置的空气温度.将温度转变为电的或变形等信号。
温度控制器将来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和给定温度值的信号进行比较,针对温度补偿信号(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如电机).控制器中通常包括比较元件(如电桥)和放大器.执行机构接受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活门位置(转角或开启量)做相应的变化,改变通过活门的空气流量或流量比例。
控制对象是需要温度控制的对象,如座舱。
被控参数为控制对象的温度。
2.系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本质。
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就可以用控制理论和数学的方法分析它的性能.根据控制类型,将相应组成部分的微分方程式组合起来,就是系统的微分方程组。
按照系统方块图,如图1,消去中间变量,找出系统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就得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1.座舱微分方程式=—bμc传递函数图1 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2.热电阻传感器的元件微分方程式x=—Kφc传递函数3.电桥方程式因为反馈电阻值变化引起的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方向,总是和由热电阻传感元件引起的电桥输出电压的方向相反,可写出:式中;;式中—反馈电阻灵敏度.为电机输出单位转角变化引起的反馈电阻值变化量。
4.放大器方程式采用电子式放大器,认为无惯性则式中—放大器放大倍数。
5。
电动机微分方程式采用直流他励电动机,忽略转动惯量.则传递函数6。
串级控制在空调水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及仿真

以使 系统在 低负荷 时定温差小 流量 运行 , 省了二次泵 节
组 的输送动 力 , 到节能 的 目的 。温差 控制 回路与压差 达 控制相似 , 是单 闭环 控制 。见 图 3 都 。
速调节 的 目的 ; 如果 扰动的幅值 较大 , 虽然经过副 回路 的
及 时校正 , 仍影响冷冻水供 回水温差 , 此时再 由主 回路进
( 西安建筑科 技大 学 信息 与控制工程学 院 , 陕西 西安 7 0 5 ) 1 0 5
摘 要 : 在对 空调水 系统 中现有的两种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后 , 出于提 高系统节 能效 果的 目的 , 出了将 串级控制方法引入到空调水系 提
统控 制中的思想,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变风量空调实验室 内的冷水系统为对象 , 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 出其主、 副环 的传递函数 ,
i g wa e y t m . s d o h e e r h i h a e , a c d o to sb e p le n c n r li g o e c n ii n n n trs se Ba e n t e r s a c n t e p p r c s a e c n r l e n a p i d i o to l ft o d t i g i n h o
于 是我们 引入 串级 控制 。其 系统框 图如 图 4所 示 。
图 6 空调 水 系统结构 示意 图 图 4 串级控 制原理框 图
串级 控制系 统 比单 回路控 制系统 多 了一个副 回路 , 从 而形成双 闭环 。其主 回路( 外环 ) 是一个定值 控制系统 , 采用最小二 乘法对 主、副对象进 行辨 识 , 于 SS 对 IO
22 温差控制法 .
温差 控制 法根 据二 次泵 的供 回水 温差 控制二 次泵 组 的转速 , 使得 供 回水 温差 维持在 设定值 , 种方法 可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温度定值控制系统模式识别及仿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郭光普指导教师:马安仁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参数辨识的概念及切线近似法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该系统的温控曲线进行模式识别,而后着重介绍了用串级控制和Smith预估器设计一个新的温度控制系统,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关键词温度控制,模式识别,串级控制,Smith预测控制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e boiler the gallbladd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concept and the tangent approximate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ic principle, then controls the curve to this system to carry on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warm, then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designs a new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cascade control and the Smith estimator, and carries on the simulation in the Simulink of MATLAB build simulation model.Key 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Pattern recognition, Cascade control,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1.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工艺操作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安全运行及对控制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在工业生产中,某些生产过程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只有在特定的温度下才能有较好的质量,比如医药化工行业、钢铁行业、种子的培育和鸡蛋的孵化等,都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往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达到生产的要求。
研究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有很大的意义。
而水温定值控制系统由于其具有大纯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采用一般的PID控制达不到工艺要求。
为此,研究一种鲁棒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具有大纯滞后补偿能力的控制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用串级控制和Simth预估控制分别对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概述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方框图如下图1所示:(a)结构图(b)方框图图1 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以锅炉内胆作为被控对象,内胆的水温为系统的被控量。
要求锅炉内胆的水温稳定至给定量,将铂电阻TT1检测到锅炉内胆温度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三相调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即三相电加热管的端电压),以达到控制锅炉内胆水温的目的。
在锅炉内胆水温的定值控制系统中,其参数整定方法与其他单回路控制系统一样,但由于加热过程容量时延较大,所以其控制过渡时间也较长,系统的调节器可选择PD 或PID 控制。
通常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传统PID 控制,控制效果不够理想,其理论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2所示:图2 温度控制系统理论阶跃响应曲线由曲线知传统PID 控制的阶跃响应曲线有较大超调且响应速度较慢,动态性能较差,控制效果不够理想,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t h ()1h (2h3.锅炉温度控制系统曲线模式识别对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系统进行智能仪表控制,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合理整定P、I、D三个参数,待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增加一正的阶跃量,系统会在自动调节下重新达到稳定。
记录试验结果曲线如下图3所示:图3 传统PID锅炉温度定值控制阶跃响应曲线由图3中曲线和图2中曲线比较可知,实际响应曲线和理论曲线不一致。
理论上温度定值控制系统属于二阶以上高阶系统,但实际上为分析与处理方便,往往将其简化为一阶系统。
本试验所得曲线就可近似为一阶曲线,故我们在分析时也可以将其看作一阶系统来处理。
工程上常用阶跃响应曲线求对象传递函数的方法有切线近似法、图解法和两点法,因切线近似法简单且实践证明它可以成功地应用于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所以我们将采用切线近似法将图3所示系统进行模式识别。
3.1 切线近似法的原理具有纯滞后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0+=-Ts Ke s W s τ (1)其阶跃响应曲线的切线近似法原理如下图4所示:图4 有纯滞后对象的切线近似法其中静态放大系数K 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出:()()[]()x y x y y K ∆∞=∆-∞=0 (2)在图4中响应曲线的拐点D 做切线,切线与()∞y 的渐近线交于A 点,而与时间轴交于B 点,由A 点向时间轴作垂线,与时间轴交于C 点,则OB 对应延迟时间τ,BC 对应时间常数T ,即可得到传递函数。
3.2 用切线近似法对试验曲线模式识别利用切线近似法对试验曲线进行模式识别的方法如下图5所示:图5 锅炉温度控制曲线的切线近似法模式识别T τ)(∞y t ADBCO )(t y由前面分析知,本系统可近似为具有纯滞后的一阶系统,通过实验数据观察可知)(∞y 为50,而试验初始值为27.5左右,所以可以确定系统的静态放大系数K 为:()()[]()25.2105.27500=-=∆-∞=x y y K (3)从而根据上述的切线近似法可以读出:s 456075.0=⨯=τ (4)s T 5.262min 375.4625.4449==-= (5) 所以可得曲线的传递函数为:15.26225.2)(45+=-s e s G s(6) 4.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串级控制设计4.1 串级控制的原理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的,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框图如下图6所示:图6 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框图4.2 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的设计由以上分析所得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模式识别的结果和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框图,选择合理的控制器整定值,可以在MATLAB 的Simulink 中搭建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的仿真图如下图7所示:图7 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Simulink 仿真图串级控制系统从主回路来看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对主变量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其控制质量指标与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要求一样。
从副回路来看,是一个随动系统,对副变量的控制质量一般要求不高,只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就行。
因此必须根据两个回路各自的作用对主、副变量的要求去确定主、副控制器的参数。
两步法整定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1、先整定副回路。
在主、副回路均闭合,主、副控制器都置于⊗主控制器⊗副控制器控制阀副对象主对象)(1s D 2一次干扰二次干扰)(1s Y )(2s Y )(1s Z )(2s Z )(1s R )(2s R )(1s E )(2s E 副变送器主变送器-+-+纯比例作用的条件下,现将主控制器的比例带放在100%处。
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方法整定副回路:逐渐降低副控制回路的比例度,得到副变量在4:1递减比下的副控制器的比例度s 2δ和副变量振荡周期s T 2。
2、然后整定主回路。
主、副回路仍然闭合,将副控制器的比例度置于s 2δ值上,将副回路看作主回路的一个环节,用同样的办法整定主控制器:即降低主控制器的比例度,得到主变量在4:1递减比下的主控制器的比例度s 1δ和副变量振荡周期s T 1。
3、按上面得到的s 1δ、s T 1、s 2δ和s T 2值,分别计算主、副控制器的整定参数值:比例度δ、积分时间i T 和微分时间D T 。
4、按先副环后主环,先比例次积分后微分的顺序,将计算出的参数设置到相应的控制器上。
在图7的仿真图中按上面的步骤整定好各参数的值后,可得仿真曲线如下图8所示:图8 锅炉温度控制系统串级控制仿真曲线5.锅炉温度控制系统Smith 预估控制5.1 Smith 预估控制器的原理假定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s s k e s G e s T K s G ττ--=+=)(1)(000 (7) 式中,)(0s G 是广义函数中不包含纯时延的部分。
在这个广义对象上并联一个补偿环节,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 G τ,如图9所示:图9 纯时延的补偿原理图令并联后的传递函数为)(0s G ,即)()()()()(00s G S G e s G s P s Y s =+=-ττ (8) 得到 )1)(()(0s e s G s G ττ--= (9)当上式满足时,图9中并联环节的传递函数与纯时延部分无关,即消除了纯时延的影响。
设对象有纯时延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如下图10所示:图10 有纯时延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利用Smith 补偿法给具有纯时延的对象加上Smith 补偿器,并构成单回路控制系统,即为Smith 预估补偿控制系统,如下图11所示:⊗)(sY图11 Smith预估补偿控制系统原理图5.2 锅炉内胆温度Smith预估控制器的设计Smith预估控制从理论上提供了将含有纯滞后的对象简化为不含纯滞后的对象进行控制的方法。
由以上分析所得到的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模式识别的结果和锅炉内胆温度Smith预估补偿控制系统的原理图,选择合理的PID控制器整定值,可以在MATLAB 的Simulink中搭建锅炉内胆温度Smith预估补偿控制的仿真图,如下图12所示:图12锅炉内胆温度Smith预估控制Simulink仿真图实际中,Smith预估控制模型不是并联在控制过程上,而是反向并联在控制器上。
反向并联的传递函数与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相同,反向并联的纯时延和被控对象纯时延相同,都为s45=τ。
合理整定PID控制器的参数后,运行Simulink可得到仿真曲线如下图13所示:⊗⊗⊗)(sR)(sGc)1)((sesGτ--)(sY)(sDsesGτ-)(+-+-++图13锅炉温度控制系统Smith预估控制仿真曲线6.串级控制与Smith预估控制结果比较由图3 传统PID锅炉温度定值控制阶跃响应曲线与图8 锅炉温度控制系统串级控制仿真图比较可看出,传统PID控制的调节时间很长,而串级控制的调节时间明显比传统PID控制的调节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