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
最新-2018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002精品

最新-2018年全国⾼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002精品2018年全国⾼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效......................。
⼀、本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该题只有1个选项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若该题有2个选项合题意,选对1个得1分,选对2个得2分;选错1个,该题不得分。
⒈最近发现了⼀种新的氧微粒O4。
对于这种新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氧的⼀种新的同位素B.它的摩尔质量为64C.它是氧的⼀种新的同素异形体D.它的氧化性⽐差O3。
⒉下列电池中,可以作为⼼脏起搏器的能源的是A.Li电池B.⼲电池C.Ni钮扣电池D.Ag电池⒊A n+、B n-、C三种主族元素粒⼦具有相同的电⼦层结构,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是A.原⼦序数:C>B>AB.粒⼦半径:B n-< A n+C.C是稀有⽓体的原⼦D.原⼦半径:A⒋下列各组离⼦在溶液中能⼤量共存的是A.H+、Na+、I-、NO3-B.H+、NH4+、Fe3+、SO42-C.H+、S2O32-、Ag+、NO3-D.OH-、SO32-、SO42-、Na+⒌A、B两元素的原⼦分别得到2个电⼦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分别失去1个电⼦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于C吸收的能量。
A、B、C、D能形成最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D2AB.C2BC. C2AD.D2B⒍取等质量的四种有机物:①纤维素、②环⼰烷、③苯、④⼄酸,分别在过量的氧⽓中完全燃烧,其耗氧量由⼩到⼤的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①③②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⒎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还原糖的是(不能与斐林试剂和吐伦试剂反应)A.蔗糖B.乳糖C.葡萄糖D. 麦芽糖⒏从化合物⾹兰素(HOOCH3CHO)的结构式推测,它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可以燃烧B.与FeCl3溶液反应C.可与NaHCO3反应放出CO2D.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⒐下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A.溴⼄烷与NaOH(aq)共热B.溴⼄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C.⼄醇与浓硫酸在140℃共热D.⼄醇与⼄酸在H2SO4催化下反应⒑NO的⾎管舒张作⽤是由于它和⼀种含⾎红素的酶中的铁离⼦配位⽽推动⼀系列变化造成的。
2018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含答案)

2018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題2分,共30分。
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CBBCABAABDDDACA二、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題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该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若该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1个得1分,选对2个得2分;选错1个,该题不得分。
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 案ADACCDADDACDBCBCBD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6 (10分,每题2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均可,未写箭头不扣分)(1)3HgS+2NO-3+12Cl-+8H+→3[HgCl4]2-+3S↓+2NO↑+4H2O(2)3BiO-3+2Cr3++4H+→3Bi3++Cr2O2-7+2H2O(3)10HClO3+3P4+18H2O→10Cl-+12H3PO4+10H+(4)N2H4+4AgNO3→N2+4Ag↓+4HNO3(5)[Ag(S2O3)2]3-+8Cl2+10H2O→AgCl↓+4SO2-4+15Cl-+20H+27 (共8分)(1)(4分)还原产物分别为VO2+和V3+ 2分反应方程式:VO+2+Fe2++2H+→VO2++Fe3++H2O 1分VO+2+Sn2++4H+→V3++Sn4++2H2O 1分(2)(4分)不能稳定存在。
φ○—(P4/PH3)=(4×(-1 18)-1×(-1 82))/3=-0 97(V) 2分由φ○—(P4/PH3)>φ○—(H2PO-2/P4),发生歧化反应,P4不能稳定存在。
2分28 (8分,大小各1分,解释各3分)(1)熔沸点:CH3CH2OH>CH3OCH3。
两种化合物为同分异构体,而CH3CH2OH中存在分子间氢键,CH3OCH3无氢键,因此CH3CH2OH熔沸点高。
化学竞赛辅导练习6---晶体结构

化学竞赛辅导练习6——晶体结构(2018-07-1)一、求晶体的化学式和原子坐标1.(2000)5.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是______。
2.(2005)第2题2-2右图是化学家合成的能实现热电效应的一种晶体的晶胞模型。
图中的大原子是稀土原子,如镧;小原子是周期系第五主族元素,如锑;中等大小的原子是周期系VIII 族元素,如铁。
按如上结构图写出这种热电晶体的化学式。
给出计算过程。
提示:晶胞的6个面的原子数相同。
设晶体中锑的氧化态为-1,镧的氧化态为+3,问:铁的平均氧化态多大?3.2008第5题(5分) 1963年在格陵兰Ika峡湾发现一种水合碳酸钙矿物ikaite。
它形成于冷的海水中,温度达到8o C即分解为方解石和水。
1994年的文献指出:该矿物晶体中的Ca2+ 离子被氧原子包围,其中2个氧原子来自同一个碳酸根离子,其余6个氧原子来自6个水分子。
它的单斜晶胞的参数为:a = 887 pm, b = 823 pm, c = 1102 pm, β = 110.2°,密度d = 1.83 g cm 3,Z = 4。
5-1 通过计算得出这种晶体的化学式。
4.(2008)第8题(9分) 由烷基镁热分解制得镁的氢化物。
实验测定,该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7.6%,氢的密度为0.101 g cm 3,镁和氢的核间距为194.8 pm。
已知氢原子的共价半径为37pm,Mg2+ 的离子半径为72 pm。
8-2将上述氢化物与金属镍在一定条件下用球磨机研磨,可制得化学式为Mg2NiH4的化合物。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立方晶胞的面心和顶点均被镍原子占据,所有镁原子的配位数都相等。
推断镁原子在Mg2NiH4晶胞中的位置(写出推理过程)。
二、画晶胞(同一种晶体可以取不同的晶胞,但习用晶胞有规定,是平行六面体(三维)和平行四边形(二维))5.(2003)第6题(12分)2003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
安徽高中化学竞赛结构化学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习题

一选择题1、下列配合物最稳定的是( d ):A、[Co(NH3)6]3+B、[Co(H2O)6]3+C、[Ti(H2O)6] +D、[Co(CN)6]3-2、红外光谱由分子内部( d )能量跃迁引起。
A、转动B、电子-振动C、振动D、振动-转动3、Ni与CO可形成羰基配合物Ni(CO)n,其中n为( c ):A、6B、3C、4D、54、下列络离子几何构型偏离正八面体最大的是( a ):A、[Cu(H2O)6]2+B、[Co(H2O)6]2+C、[Fe(CN)6]3-D、[Ni(CN)6]45、下列配合物高自旋的是( b ):A、[Co(NH3)6]3+B、[Co(NH3)6]2+C、[Co(NO2)6]3-D、[Co(CN)6]4-6、在羰基配合物中,配体CO的C—0键键长比自由CO的键长(b )(A)变短了(B)变长了(C)没变化(D)无结论7、下列哪个络合物的磁矩最大?------------------------------ ( d )(A) 六氰合钴(Ⅲ)离子(B) 六氰合铁(Ⅲ)离子(C) 六氨合钴(Ⅲ)离子(D) 六水合锰(Ⅱ)离子8、CO的3σ(HOMO)较大一端在C端。
在金属羰基配合物M(CO)n中,与M配位的是. ( B )A.CO 的O端B.CO 的C端C.CO 的任意一端二简答题1.导出B4H10可能的styx数, 并写出对应的结构图.答案 1. B4H10可能的styx数(4012), (3103)2.根据式(6-11)求出B5H11, B6H10可能的异构体数目.2. B5H11: (5021), (4112), (3203)B6H10: (4220), (3311), (2402)3.金属团簇M5(M=Li, Na, K)有21种异构体, 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3. 线型, 折线型(5种), W型, V型, T型, Y型,´型, 方形带心, 梯形, 五边形, 四棱锥, 三角形带叉(2种), 菱形带把(2种), 三角双锥, 四面体含心4.计算下列各团簇的价电子数, 并预测它们的几何构型:Sn44-, Sn3Bi2, Sn3Bi3+, Sn5Bi44. Sn44- 20e , Sn3Bi2 22e 三角双锥,Sn3Bi3+ 26e 八面体,Sn5Bi4 40e 带帽四方反棱柱5.对于电子组态位d4的八面体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试计算:⑴分别处在高、低自旋基态时的能量;⑵当高、低自旋构型具有相同能量时,电子成对能P和晶体场分裂能10Dq的关系。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晶体结构共95页文档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晶体结构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化学《晶体结构》竞赛题解析

晶体结构竞赛题本专辑汇聚了多年省级和全国化学竞赛关于《晶体结构》的考题,有答案和详细的解析,对个别考题不详之处给出订正。
本专辑不仅是参加化学竞赛、高校自招考试必备的知识,也是高考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生在晶体结构方面提高解题技能夺取满分的保证!《晶体结构》省级初赛题1、2017年第23题:下图为Ge 单晶的晶胞,已知晶胞参数a=565.76 pm ,原子坐标参数M 1为(0,0,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为8×73×107/(6.02×565.763)g/cm 3B. M 2(1/4,1/4,1/4)C. M 3为(1/2,1/2,0)D. M 4(1/2,1/2,0)2、2017年第33题:右图是X 、Y两种元素化合物的六方晶胞图,X 用小黑球表示,Y 用大白球表示。
(1)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用X 、Y 表示)。
(2)X 占有Y 围成的何类空隙中?空隙占有率是多少?(3)试写出X 、Y 单独存在时的堆积方式(X 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Y 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并写出该化合物晶体的堆积方式。
(4)试写出该晶体密度的表达式(晶胞参数用a pm ,c pm 表示。
M X 与M Y 表示X 和Y 的摩尔质量)。
(5)试写出该晶体的结构基元化学式并画出点阵形式。
3、2016年第33题:锂、铝和硅三元化合物中,铝原子以ccp 型堆积,硅原子与铝原子以共价键连接。
锂原子占据铝原子围成的所有正八面体空隙。
(1)试画出该三元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图(Al :○,Si :●,Li :)(2)硅原子占有铝原子围成的何类空隙中?空隙占有率是多少?(3)已知晶胞参数为5.93Å,试求Si 与Al 之间的共价键键长和晶体的密度。
(4)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5)指出该晶体的点阵型式。
4、2015年32题(16分):下图是钠铊合金的立方晶系晶胞图,晶胞参数为a=7.488Å(1 Å = 10—10 m)。
高中化学竞赛 无机化学6

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6高中化学竞赛中的无机化学部分,是一个充满挑战与趣味的领域。
在这其中,第六部分的知识更是涵盖了众多关键的概念和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其结构对于理解化学性质至关重要。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共同决定。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轨道上运动,其分布遵循特定的规律。
比如,能层、能级、原子轨道等概念,都是理解电子运动状态的重要基础。
说到化学键,这可是无机化学中的重点。
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共价键则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比如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则较为多样。
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化学竞赛中,对元素周期表的深入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
再来看看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是其中的一大类,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也是重要的考点。
强酸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酸弱碱则部分电离。
盐的种类繁多,有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等。
了解它们的水解规律对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非常关键。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也是竞赛中的重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而化学平衡则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通过勒夏特列原理,我们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在无机化学的实验部分,各种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讲义——晶体结构

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讲义——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化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晶体是指由具有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固态物质,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晶体结构的了解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晶体结构的讲义。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结构由最小的重复单元所组成,这个最小重复单元称为晶胞。
晶体结构中的重复单元之间的关系是平移关系,即晶胞通过平移操作得到整个晶体。
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和金属晶体结构三种。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通常具有高熔点和硬度,如NaCl、CaF2等。
共价晶体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形成,通常具有高熔点和硬度,如钻石、石墨等。
金属晶体由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键相连形成,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如Cu、Al等。
二、晶体结构的表示方法1.点阵表示法:用数学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
有三种常见的点阵表示方法:简单立方点阵、面心立方点阵和体心立方点阵。
(1)简单立方点阵:晶胞内只含一个原子,每个原子都在晶体的角落上。
(2)面心立方点阵:晶胞内含有4个原子,每个原子都在晶体的角落和晶胞的中心。
(3)体心立方点阵:晶胞内含有2个原子,其中一个原子在晶体的角落上,另一个原子在晶胞的中心。
2.坐标表示法:用坐标系表示晶体中原子的位置。
在二维平面上,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或斜坐标系表示晶体中原子的位置。
直角坐标系中,原子的位置可以用x和y两个坐标表示;斜坐标系中,原子的位置可以用a和b两个坐标表示。
在三维空间中,晶体中原子的位置通常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即通过x、y和z三个坐标来确定原子的位置。
三、晶体的常见缺陷与晶体的生长晶体中常见的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1.点缺陷:晶体中原子在其位置上发生的缺失、置换、插入或附加等现象。
(1)缺失缺陷:晶体中缺少一个原子。
(2)置换缺陷:晶体中一个原子被其他原子所替代。
(3)插入缺陷:晶体中多了一个原子。
(4)附加缺陷:晶体中多了一个原子,同时缺少一个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晶体结构6. 0. 01 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根据晶体中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将晶体分成4种基本类型: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6. 1. 01 分子晶体及其物理性质: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由于熔、沸点较低,所以分子晶体一般要在较低的温度下才能形成,而在常温时多以气体形式存在。
分子晶体的硬度较小,导电性能一般较差,因为电子从一个分子传导到另一个分子很不容易。
6. 1. 02 极性分子: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6. 1. 03 偶极矩:极性分子的极性可以用偶极矩μ来度量。
若正电荷(或负电荷)重心上的电荷量为q,正、负电荷重心之间距离即偶极长为d,则偶极矩μ = q d6. 1. 04 偶极矩的单位:当 d = 1.0 ⨯ 10-10 m,即d 为1 ,q = 1.602 ⨯ 10-19 C,即q为电子的电荷量时,偶极矩μ= 4.8 D。
D 为偶极矩单位,称为德拜。
在国际单位制中,偶极矩μ以C•m(库仑•米)为单位,当q = 1 C,d = 1 m 时,μ= 1 C•m。
C•m 与D 这两种偶极矩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3.34 ⨯ 10-30C•m6. 1. 05 永久偶极: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称为永久偶极,偶极矩的矢量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
多原子分子中的大π键及孤电子对,有时也影响分子的偶极矩。
6. 1. 06 诱导偶极: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如下面左图所示。
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矩也可以增大,如下面右图所示。
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6. 1. 07 影响诱导偶极的因素:诱导偶极强度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也与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
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的可分程度。
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6. 1. 08 瞬间偶极:非极性分子在无外电场作用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等原因,其正、负电荷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原来正、负电荷重心的位置。
这种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或大小改变而造成的偶极改变叫做瞬间偶极。
分子的体积大、变形性大,则其瞬间偶极较大。
6. 1. 09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的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
它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力的大小与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F ∝μ2。
6. 1. 10 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称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产生诱导力。
因此诱导力既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6. 1. 11 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
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6. 1. 12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均为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其结合能只有几个千焦每摩,而化学键的结合能一般在102kJ•mol-1数量级。
6. 1. 13 色散力的重要性: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经常是很重要的。
即使在典型的极性分子,如HCl分子间最重要的也是色散力。
瞬间偶极与分子的体积、变形性有关,故体积大、变形性大的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较大。
6. 1. 14 氢键的基本概念:以HF 为例,F 的电负性χ相当大,原子半径r又相当小,共用电子对极大程度地偏向F,而H 几乎成了质子。
这种H 与其他HF分子中χ大且r小的F原子相互接近时,会产生一种特殊分子间力——氢键。
氢键经常用· · ·表示,如F-H · · · F-H。
6. 1. 15 氢键的形成的条件:氢键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与χ大且r小的元素如F,O,N 的原子相连的H 原子。
②在这样的H 原子附近有χ大且r小的元素如F,O,N 的原子。
6. 1. 16 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具有饱和性,这是由于H 原子的体积小,1 个H 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氢键具有方向性,这是由于H 原子两侧的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相互排斥,使3个原子尽量呈直线排列。
除非其他外力有较大影响时,才改变其方向。
6. 1. 17 氢键的强度:键的强度介于化学键和其他分子间作用力之间。
氢键的强度大小和H 两侧的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氢键的键能有如下次序:F-H···F > O-H···O > N-H···N6. 1. 18 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分子间存在氢键时,大大地加强了分子间的结合力,故物质的熔点、沸点将升高。
例如由于HF 分子间有氢键,故HF 的沸点在卤化氢序列中最高,破坏了HCl < HBr < HI的从左到右熔点升高的规律。
H2O 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同族氢化物中沸点亦是最高,呈现反常。
同样NH3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在同族氢化物中熔点也是较高的。
6. 1. 19 4 ℃时水的密度最大:在冰中每个H2O分子通过氢键与相邻的4个H2O分子相连,形成极其疏松的分子晶体骨架。
273 K时,冰开始熔化。
当晶体中的氢键被破坏掉一少部分时,晶体骨架塌陷变成液体。
所以破坏冰的骨架,需要的热量不多,故冰的熔化热很小。
疏松的低密度的冰骨架在解体过程中收缩变成液体。
因此在冰熔化成水时,密度增大。
在温度高于冰点后,尽管热运动增强,但由于水分子的聚合态变小,体积仍随之收缩,故密度继续增大。
温度超过 4 ℃时,热运动和热膨胀因素占上风,水的密度开始变小。
因此4 ℃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还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均因水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造成。
例如水温升高总要伴有氢键的破坏,导致水的比热极大。
又如水的汽化过程更要伴有大量氢键的破坏,故水的汽化热也极大。
6. 1. 20 分子内氢键及其影响:若氢原子两侧的电负性大的元素的原子属于同一分子,则为分子内氢键。
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势必削弱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故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的沸点、熔点不是很高。
存在分子内氢键的HNO3,其分子间氢键被削弱,故沸点为83℃。
而只有分子间氢键没有分子内氢键的H3PO4,其沸点高达407 ℃;6. 2. 01 离子晶体: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
例如,在NaCl晶体中微粒之间的结合力就是Na+ 和Cl-之间的静电引力,即离子键的作用。
6. 2. 02 离子键的形成:Na原子失去1个电子,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离子后,Na+和Cl-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接近并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最稳定。
这就意味着形成了离子键。
6. 2. 03 形成离子键的条件:①形成离子键的两个原子,它们的元素的电负性差比较大。
一般认为∆χ >1.7 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②形成离子键的两个原子,只需转移少数的电子,就应达到稳定电子构型。
③形成离子键时应能够释放较多能量。
6. 2. 04 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得失电子的个数,可以确定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例如NaCl中Na 为 + 1 价,Cl 为 -1 价。
6. 2. 05 离子键作用的实质:离子键作用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力,离子之间引力的大小符合公式:式中q 1,q 2 分别为阳离子、阴离子的电荷量,r 为离子间的距离。
静电引力的实质,决定了一个离子与任何方向的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而成键。
所以离子键无方向性。
且只要是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就会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
6. 2. 06 离子键的键能:以 NaCl 为例,NaCl 中离子键的键能是指1 mol 气态 NaCl 分子,解离成气态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离子键的键能用 E i 表示。
NaCl (g )= Na (g )+ Cl (g ) ∆H = E i键能 E i 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
6. 2. 07 晶格能:NaCl 的晶格能是指1 mol NaCl 晶体解离成气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晶格能用 U 表示。
NaCl (s )= Na +(g )+ Cl -(g ) ∆H = U晶格能 U 越大,表示晶体解离成离子时吸收的能量越多,说明离子键越强。
6. 2. 08 玻恩-哈伯循环:玻恩(Born )和哈伯(Haber )将下面过程NaCl (s )==== Na +(g )+ Cl -(g )设计在如下图所示的热力学循环过程中:Na ( s ) + 21C12 ( g )NaC1 ( s ) ∆H 1 ∆H 2Na ( g ) C1 ( g ) ∆H 5∆H 3 ∆H 4Na +( g ) + C1-( g )F ∝ q 1•q 2 r2 ∆H 6根据盖斯定律,有如下关系∆H6 = ∆H1 + ∆H2 + ∆H3 + ∆H4+∆H5所以有∆H5 = ∆H6-∆H1-∆H2 -∆H3-∆H4其中,∆H1 是Na(s)的原子化热,∆H2是Cl2(g)的解离能的一半,∆H3 是于Na 的第一电离能,∆H4是Cl 的电子亲和能的相反数,∆H5 是晶格能的相反数,即-U,∆H6是NaCl(s)的标准生成热。
故晶格能U可以表示为U= ∆H1 + ∆H2 + ∆H3 + ∆H4 -∆H6以上热力学循环称为玻恩-哈伯循环,它为求得晶格能U提供了一种方法。
6. 2. 09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由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影响这个力大小的因素当然有离子的电荷量q和离子之间的距离r。
而离子之间的距离r将具体体现在离子半径上。
离子的电荷高,则离子键强。
离子半径大,离子间距大,作用力小,则离子键弱;相反,离子半径小,作用力大,则离子键强。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还有离子的电子构型,将在本章6.3节中讨论。
6. 2. 10 离子半径的定义以及离子半径大小的规律:鲍林把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离,定义为离子半径。
并利用有效核电荷等数据,求出一套离子半径数值,被称为鲍林半径。
离子半径的大小有如下规律:①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增加,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大。
②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离子电荷数升高,最高价离子半径减小。
③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阳离子,电荷高的半径小。
④阴离子半径一般较大;阳离子半径一般较小。
⑤周期表中对角线,左上的元素与右下的元素的高价离子半径相近。
例如:Li+76 pm 和Mg2+72 pmSc3+75 pm 和Zr4+72 pm6. 2. 11 离子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无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整个晶体是个大分子,晶体中无单独的N 分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