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

合集下载

古诗蓼萧翻译赏析

古诗蓼萧翻译赏析

古诗蓼萧翻译赏析《蓼萧》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前言】《小雅·蓼萧》是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的一篇周代华夏族诗歌。

全诗四诗,每章六句。

作者不详。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⑴蓼:长而大的样子。

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零:滴落。

湑(xǔ):叶子上沾着水珠。

⑶写:舒畅。

⑷燕:通“宴”,宴饮。

⑸誉处:安乐愉悦。

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

凡诗之誉,皆言乐也。

”处,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

龙,古“宠”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详。

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⑾鞗革:当为“鎥勒”。

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

冲冲:饰物下垂貌。

⑿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

雝(yōng)雝:铜铃声。

⒀攸同:所聚。

【翻译】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

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

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

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

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

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

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

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

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赏析】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

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

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

蓼莪诗经全文翻译

蓼莪诗经全文翻译

蓼莪诗经全文翻译蓼莪诗经全文翻译《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六章,首尾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二章每章八句。

以下是小编带来蓼莪诗经全文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蓼莪作者:佚名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注释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

莪(é):一种草,即莪蒿。

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

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

罄(qìng):尽。

⑹罍(lě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

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

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

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

罔:无。

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

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

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

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

《诗经.小雅》中的名言名句

《诗经.小雅》中的名言名句

《诗经.小雅》中的名言名句《诗经.小雅》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集中反映了古代诗歌的风貌和世风民俗。

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名言名句,下面就为您列举《诗经.小雅》中的一些代表性名言名句。

1.《小雅.蓼莪》:“蓼莪田田,今古以言。

载籥弁扬,在公之宴。

”这是一首描写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的诗歌。

这句话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强调了劳动对社会的贡献。

2.《小雅.巷伯》:“彼巷伯兮,亦是天子。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巷伯之人的身份地位,用天子来比喻其高贵尊贵的地位,折射出古人对君王的崇敬与仰慕。

3.《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这句诗用鹤的啼鸣来形容人的言行有声有色,有影响力,是对有才华、有魅力、有能力的人的称颂。

4.《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阿。

乐只君子,邦家之宝。

”这句话通过描绘南山和北山的美景,反映出君子人格的高贵和仁德的重要性。

5.《小雅.常棣》:“常棣之华,如松之盖。

尔公孙丑,宜予多疑。

”这句话寓意深远,通过常棣之花和松的外貌对比,警示人们不应该只看表面,对他人应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

6.《小雅.斯干》:“斯干之始,于农之蚕。

”这句诗歌反映了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农业对国家的贡献。

7.《小雅.常武》:“常武陈威,自我不息。

”这句话通过描绘常武的形象,强调了战斗中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决心。

8.《小雅.车舝》:“由羊于陵,孝优父母。

”这句话表达了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思想观念,强调了孝的重要性和对父母的敬爱。

9.《小雅.韶》:“韶父慈严,不易令德。

三老瞻卬,万邦咸宁。

”这句话赞美了不管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还是年轻有为的领袖,都能以自身的慈爱和正直的行为感召人们。

10.《小雅.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这句话意味着“凯风”即胜利的风,以其席卷如飓风般的力量将人们心中的障碍和困局一扫而光。

强调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以上是《诗经.小雅》中的一些名言名句,它们代表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给我们的生活启示和带来了思考。

诗经.小雅.蓼萧 诗经.魏风.伐檀 诗经.王风.大车 诗经.鄘风.干旄 诗经.周南.麟之趾 注音

诗经.小雅.蓼萧 诗经.魏风.伐檀 诗经.王风.大车 诗经.鄘风.干旄 诗经.周南.麟之趾 注音

lù xiāo蓼萧lù bǐ xiāo sī,líng lù xǔ xī。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jì jiàn jūn zǐ,wǒ xīn xiè xī。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yàn xiào yǔ xī,shì yǐ yǒu yù chù xī。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lù bǐ xiāo sī,líng lùráng ráng。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jì jiàn jūn zǐ,wéi lóng wéi guāng。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qí dé bù shuǎng,shòu kǎo bù wàng。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lù bǐ xiāo sī,líng lùníní。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jì jiàn jūn zǐ,kǒng yàn kǎi tì。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yí xiōng yí dì,lìng dé shòu kǎi。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lù bǐ xiāo sī,líng lùnóng nóng。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jì jiàn jūn zǐ,tiáo gé chōng chōng。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hé luán yōng yōng,wàn fú yōu tóng。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fátán伐檀kǎn kǎn fá tán xī,zhì zhī hé zhī gàn xī。

诗经小雅蓼莪注释附鉴赏和译文

诗经小雅蓼莪注释附鉴赏和译文

诗经小雅蓼莪注释附鉴赏和译文《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小雅蓼莪注释,希望可以帮到大家!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

莪(é):一种草,即莪蒿。

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

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

罄(qìng):尽。

⑹罍(lé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

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

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

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

罔:无。

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

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诗经小雅蓼莪的原文及译文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蓼萧诗经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蓼萧诗经

注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蓼:(liǎo了)蓼属植物的泛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 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诗·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2.萧:《乐府诗集· 曹操· 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晋陶潜《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 落。”晋刘伶《北芒客舍》:“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这里用为萧条、冷落、 荒凉之意。 3.湑:(xu许)《诗· 唐风· 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诗· 小雅· 裳裳者华》:“裳裳者华,其叶湑兮。”《诗· 小 雅· 车舝》:“析其柞薪,其叶湑兮。”这里用为茂盛之意。 4.写:《诗· 小雅· 裳裳者华》:“我觏之子,我心写兮。”《左传· 昭公四年》:“牛弗进,则置虚命彻。”《礼记· 曲礼上》: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周礼· 稻人》:“以浍写水。”《说文》:“写,置物也。”这里用为放置之 意。 5.燕:通“安”。 《诗· 邶风· 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 小雅· 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诗· 小雅· 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 小雅· 六月》:“吉甫燕喜。”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6.誉:《易· 坤·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易· 蹇· 初六》:“往蹇,来誉。”《易· 蛊·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易· 大过· 九五》:“枯杨生花,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周书· 谥法》: “状古述今曰誉。”《墨子· 经》:“誉名美也。”《说文· 言部》:“誉,称也。”这里用为称颂、赞美之意。 7.处:《诗· 召南· 殷其靁》:“莫敢遑处。”《诗· 小雅· 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 小雅· 采薇》:“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诗· 小雅· 黍苗》:“我行既集,盖云归处。”《易· 系辞下》:“占右穴居而野处。”《庄子· 逍遥游》:“淖 约若处子。”这里用为居住、生活之意。 8.瀼:(rang攘)《诗· 郑风· 野有蔓草》:“野有曼草,零零瀼瀼。”形容露水盛多之意。 9.龙:通“宠”。《广雅· 释言》:“龙,宠也。”王念孙疏证:“龙、宠声相近,故古人以二字通用。”《马王堆汉墓帛 书· 老子甲本· 道经》:“龙之为下,得之若惊。”按:王弼本《老子》第十三章“龙”作“宠”。这里用为荣耀之意。 10.爽:《诗· 卫风· 氓》:“女也不爽。”《国语· 周语》:“言爽,日反其信。”《文心雕龙· 论说》:“伦理无爽。”这里用 为差错、失误之意。

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雅:《蓼莪》相关推荐诗经·⼩雅:《蓼莪》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母,⽣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母,⽣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不如死之久矣。

⽆⽗何怙,⽆母何恃。

出则衔恤,⼊则靡⾄。

⽗兮⽣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我独不卒。

【注释】: ⼈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母。

蓼(⾳陆):长⼤貌。

莪(⾳俄):莪蒿。

蔚(⾳卫):牡蒿。

花如胡⿇花,紫⾚;实象⾓,锐⽽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尽,罍⼤⽽盈。

⾔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母之恩如天,⼤⽽⽆穷。

烈烈:艰阻貌。

发发(⾳拨):疾貌。

榖:养。

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

卒:终。

指终养⽗母。

【赏析】: 《蓼莪》悼念⽗母恩德,抒发失去⽗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清⼈⽅⽟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

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中苦涩的悲悼之情,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母恩德。

充分表达“⽆⽗何怙,⽆母何恃”的.孝⼦之思,⽽⼀旦失去,“出则衔恤,⼊则靡⾄”的失落油然⽽⽣,终于发⽣“鲜民之⽣,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

末两章⼜是景象描绘,南⼭⾼⼤,正⽰⽗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写孝⼦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真⾄性的情咸,却⼜给⼈⽆⽐想象的空间。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蓼莪一词出自《诗经·小雅·蓼莪》,这是一首描述女子纺绩的诗歌。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译文赏析,以探讨其内涵和艺术特点。

《蓼莪》全文如下:蓼蓼者莪,匪莪伊蓼。

郑人实绩,赍我殊缁。

翩彼行者,言观其旂。

有实有虚,邦家之瘁。

民之失德,乃遄其悔。

首先,我们来解读诗的意思和抒发情感。

“蓼蓼者莪,匪莪伊蓼。

”诗的开头以一连串的反问句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这里的“蓼莪”是一种水生植物,代指纺绩女子。

作者通过这样的形象化描写,将女子与自然相联系,并暗示出女子的纯洁与柔弱。

接着,通过“匪莪伊蓼”的反问,表现出女子纺绩的专注和勤劳。

“郑人实绩,赍我殊缁。

”这两句描写了女子纺织的专注和技艺。

其中,“郑人”指的是郑国的人们,他们的技艺超过了普通人。

“实绩”意为纺织的成果,“殊缁”则表达了女子纺织的纺线颇为复杂,需要极大的心思和技巧。

“翩彼行者,言观其旂。

”这两句描述了一个行者经过并观察女子的纺织。

“翩彼”意为行走飞快,形容行者匆匆经过的姿态。

“观其旂”则暗示行者看到了纺织女子的旗帜或标志,从而触发了对她们的思考和共鸣。

“有实有虚,邦家之瘁。

民之失德,乃遄其悔。

”这两句表达了女子纺织的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有实有虚”说明女子的纺织成果既有实物,也有精神上的供养。

“邦家之瘁”暗示着女子纺织对整个国家的贡献,“民之失德,乃遄其悔”则告诫人们要警醒并悔过。

接下来,我们对《蓼莪》的译文进行赏析。

蓼莼者莪,匪莪伊蓼。

郑人实绩,赍我殊缁。

翩彼行者,言观其旂。

有实有虚,邦家之瘁。

民之失德,乃遄其悔。

我们采用一种比较传统的韵文翻译形式,以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同时,力求准确表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译文如下:青蓼茂盛,非同系别蓼。

郑国人纺绩,为我织出独特的丝线。

行走的旅人,喃喃自语看着她的旗帜。

有实物有虚幻,国家的心血所在。

民众道德败坏,急需懊悔反思。

这个译文试图以较为形象的语言表达原诗的寓意,并增添了一些细节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
《诗经·小雅·蓼萧》原文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诗经·小雅·蓼萧》鉴赏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

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

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

故本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

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

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

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

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

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祥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

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

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怎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

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
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

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