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合集下载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母亲感染
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影 响胎儿的肺部发育,增加患RDS 的风险。
诊断的依据和关键指标
呼吸音
呼吸音可呈现湿啰音、哮鸣音等,提 示肺部炎症或水肿。
胸部X线
可显示肺部透明度降低、肺纹理增粗 、肺泡塌陷等特征性改变。
血气分析
可检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值等指标,反映肺部气体交换能力。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 制
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尤其 是早产儿。RDS 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水肿、肺 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多种因素。
by x
定义和概述
正常肺
正常肺部具有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 的稳定,防止肺泡塌陷。
直接补充表面活性物质,帮助肺泡稳定,改善气体交换。
3
氧疗
补充氧气,提高血液氧含量,改善缺氧状况。
2
机械通气
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肺泡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4
抗感染治疗
预防和治疗感染,减少感染引起的肺损伤。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呼吸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机械通气、氧 疗、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等, 改善肺泡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
3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和蛋白质渗出
到肺泡间隙。
胸膜腔积液的形成过程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症反应或损伤导致胸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胸膜腔 。
胸膜液吸收减少
胸膜腔内压升高或胸膜淋巴管阻塞会减少胸膜液的吸收。
胸膜腔积液
当液体渗出量大于吸收量时,胸膜腔内液体逐渐积聚,形成胸 膜腔积液。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是呼吸肌功能衰竭和肺部过度充气。

在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呼吸肌功能受到破坏。

当呼吸肌收缩无力或无法有效地收缩时,呼吸变得缓慢而不规则。

这导致氧气通过肺部输送到血液中变得困难,因为肺部无法有效地扩张和收缩。

肺部过度充气是呼吸衰竭的另一个特征。

当肺部过度充气时,肺部内的气体压力过高,导致肺部扩张过度,无法有效地吸收氧气。

这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威胁到人的生命。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生。

其中一种机制是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可以导致肺部炎症和肌肉损伤,从而导致呼吸肌功能衰竭。

另一种机制是肺泡破裂和气体泄漏。

肺泡破裂是指肺泡破裂成小液滴,导致肺泡中的液体泄漏到血液中。

气体泄漏是指肺部内的气体泄漏到血液中,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是复杂的,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了解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病理生理学~呼衰

病理生理学~呼衰
呼吸衰竭: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氧分压降低或伴有动脉血氧含量增高的病理过程。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一、肺通气功能障碍:1、限制性通气不足2、阻塞性通气不足:①中央性气道阻塞表现为吸气困难②外周性气道阻塞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二、肺换气功能障碍(一般为I型呼衰):1、弥散障碍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失调(功能分流比例降低,死腔样通气比例升高)3、解剖分流增加:I型呼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I型呼衰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一、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酸中毒3、呼吸性碱中毒。二、呼吸系统变化。三、循环系统变化,导致血压下降、心收缩力下降、心律失常等。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1、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五、肾功能变化: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六、胃肠反应
II型呼衰肺性脑病发病机制:1、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肺性脑病:由呼衰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1、肺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动脉压升高,增加右心后负荷2、肺小动脉长期收缩导致和加重右心负荷4、肺部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6、呼吸困难时用力呼吸影响心脏舒缩功能,促使用心衰竭。
提高PaO2时I、II型呼衰给氧原则有何不同,为什么:I型呼衰只有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一般不超过50%);II型呼衰的吸氧浓度不宜超过30%,并控制流速,使PaO2上升到50-60mmHg即可。

笔记《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笔记《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笔记《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一、肺癌(lung cancer)(一)发病概况(二)病因:肺癌与下列因素有关:1、吸烟2、大气污染3、职业因素4、电离辐射(三)肺癌的组织发生:绝大多数肺癌均起源于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源于支气管腺体或肺泡上皮细胞者较少。

因而肺癌实为支气管源性癌。

小细胞肺癌来自支气管粘膜及腺体的Kultschitzky细胞(嗜银细胞),属于APUD瘤。

支气管粘膜上皮可以经过两种途径癌变(1)由基底细胞直接癌变;(2)经上皮增生、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逐渐演化为浸润癌。

(四)病理变化:1、肉眼类型:(1)中央型:癌块位于肺门部,由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发生。

形成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肺组织的界限不清,有时比较清晰。

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

有时癌块内也可见坏死空腔。

(2)周围型:位于肺叶周边部,癌发生在段或亚段支气管,往往在近脏层胸膜的肺组织内形成球形或结节状无包膜的癌块,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较清晰,而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

(3)弥漫型:此型罕见,癌组织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呈肺炎样外观,或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

2、组织学类型:(1)鳞状细胞癌:约占30-50%。

肿瘤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经鳞状上皮化生恶变而来。

肉眼通常是中央型,按组织血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小细胞癌:约占20-25%,肉眼多为中央型,又叫燕麦细胞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和粘液腺内Kultschitzky细胞,是一种具有异源性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3)腺癌:约占35%,发生率在肺癌中占第三位。

肉眼多为周边型,亚型:肺泡细胞癌,又称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可能源于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肿瘤细胞沿肺泡壁扩散,成单层或多层排列。

肉眼多呈弥漫型。

(4)大细胞癌:主由胞浆丰富的大细胞组成,癌细胞高度异型。

此型恶性程度颇高,生长快,容易侵入血管形成广泛转移。

呼吸治疗进修个人总结

呼吸治疗进修个人总结

呼吸治疗进修个人总结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呼吸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为了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我参加了一次呼吸治疗的进修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对呼吸治疗的认识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对这次呼吸治疗进修进行个人总结,并分享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课程内容这次呼吸治疗进修包含了一系列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呼吸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技术、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技术等方面。

其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印象深刻:1.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通过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我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了解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气肿形成机制,学习了哮喘和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这些知识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呼吸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呼吸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技术课程还详细讲解了呼吸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氧疗、雾化吸入、呼吸道清洁、胸部物理治疗等。

这些技术是呼吸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我对如何进行科学而安全的呼吸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技术在这次培训中,我还学习了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技术,包括有创和无创的机械通气、呼吸机的调节以及人工气道的管理等。

这些技术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关键,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学习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我在危重症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呼吸治疗的进修培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以下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收获和体会:1. 深入理解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我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使得我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掌握呼吸治疗的核心技术通过课程对呼吸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进行学习,我掌握了一系列呼吸治疗的核心技术。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疾病是人体健康状态的异常表现,它与人体的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以及对人体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一.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病理条件,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

狭窄的冠状动脉会导致冠心病,使心肌缺血缺氧。

高血压则会给心脏和血管施加过大的负荷,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退化。

心力衰竭则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组织缺氧。

二.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

哮喘是由于支气管痉挛和炎症导致气道阻塞,使呼气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于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肺功能衰竭,使气体交换受限。

肺癌是恶性肿瘤,在肺组织中生长,导致常规肺功能受损。

三.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肝炎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并形成溃疡,导致酸性胃液侵蚀胃壁。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炎症和烧灼感。

肝炎是肝脏受病毒感染后发炎,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四.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影响神经传导。

帕金森病是由于脑部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导致肌肉僵硬和震颤。

阿尔茨海默病则是脑部神经元退化和胶质病变导致记忆和认知功能受损。

五. 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信号传导异常导致血糖升高,引起多种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肥胖症是体重超过正常水平,由于长期高能量摄入和低能量消耗导致脂肪堆积。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机体代谢率低下。

六. 免疫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关节发炎和疼痛。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对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

以下是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
1. 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心脏病理生理学和血管病理生理学。

心脏病理生理学研究心脏疾病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心肌梗塞、心肌病等。

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血管病变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2.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

主要关注气流限制、肺泡损伤和通气血流不匹配等问题。

3. 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疾病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如消化道出血、溃疡病等。

关注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紊乱。

4. 泌尿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泌尿系统疾病对尿液产生和排泄功能的影响,如肾炎、尿路结石等。

关注肾小球滤过、尿液浓缩和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的异常。

5.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对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功能的影响,如中风、帕金森病等。

关注神经细胞死亡、突触传递异常和神经电活动紊乱等问题。

6. 免疫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免疫系统疾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如自身免疫病、感染等。

关注免疫细胞的活化、抗原识别和免疫反应的紊乱。

7. 内分泌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疾病对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的影响,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关注激素合成、分泌和靶器官反应的异常。

以上是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疾病的产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呼吸衰竭的分类与病理生理学特点

呼吸衰竭的分类与病理生理学特点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1
2
氧疗
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缓解缺氧症 状。
机械通气
辅助呼吸,改善肺通气功能。
3
4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药物治疗,例如 抗生素治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缓解
气道痉挛。
支持治疗
提供营养支持、心血管功能支持等, 维持机体基本功能。
肺泡通气不足 1
肺泡通气不足是1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导致氧气交换效率降低。
弥散障碍 2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受阻,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进入血液。
低氧血症
3
由于氧气交换受阻,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引起低氧血
症。
2型呼吸衰竭
主要特征
2型呼吸衰竭以高碳酸血症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它主要由肺泡通气不足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表现为二氧化碳潴 留和氧气摄入不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夜间呼吸暂停 ,造成慢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慢性 呼吸衰竭。
其他
其他原因还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药物中毒、肺癌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肺通气功能受损,引发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肺通气功能障碍 1
肺泡通气不足导致氧气摄入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气体交换障碍 2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进入血液。
慢性缺氧 3
长期低氧血症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功能下降,甚至出现器官衰竭。
慢性高碳酸血症
4
长期二氧化碳留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影响心血管功能,并
增加感染风险。
复合型呼吸衰竭
1型+2型
患者同时存在1型和2型呼吸衰竭的特 征。
急性+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方法有多种,也可以分为阻塞性和限制性等 分类方法有多种,也可以分为阻塞性和限制性等…….
病理生理学能解决的问题: 病理生理学能解决的问题: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机制和后果
1.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s open-ended and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URIs) are extremely common and occur from infancy to old age. 2.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s exposed to many allergens inhaled in air. 3. Inhaled air contains pollutants, airborne particles, and gases, which cause diseases. 4. The heart and the lungs form a functional unit. 5. Inhaled air contains many potential carcinogens.
理解其病理生理必须首先认识到: 理解其病理生理必须首先认识到:开放的系统使呼吸 系统接触大量病原菌、过敏原、污染微尘,甚至致癌物。 系统接触大量病原菌、过敏原、污染微尘,甚至致癌物。 心肺形成一个功能单位,心肺疾病紧密联系。 心肺形成一个功能单位,心肺疾病紧密联系。
一. 呼吸道感染
特点(特别是肺部炎症的特点): 特点(特别是肺部炎症的特点): 易发: 不断接触吸入气中包含的病原菌和其它致炎物质; 易发:1. 不断接触吸入气中包含的病原菌和其它致炎物质; 2. 肺是全身静脉血的滤器,血内的有害物质易阻留在 肺是全身静脉血的滤器, 全身炎症反应时,肺部最易受损; 肺,全身炎症反应时,肺部最易受损; 3. 肺泡巨噬细胞、炎性细胞释放出种种血管活性物质 肺泡巨噬细胞、 和炎症介质,损伤肺组织。 和炎症介质,损伤肺组织。 易觉察: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易觉察: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有各种检查手段。 有各种检查手段。 后果可以很严重:发热,通透性水肿,缺氧, 后果可以很严重:发热,通透性水肿,缺氧, 酸碱平衡紊乱,呼吸衰竭, 酸碱平衡紊乱,呼吸衰竭,ALI和ARDS 和
死亡率较低 (某些特殊的病毒体除外) (Swine flu 死亡率较低 某些特殊的病毒体除外) in 1915, SARS in 2003, A H1N1 flu in 2009?) ?
甲型H1N1流感 流感 甲型
A (H1N1) virus is occurring. 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 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包括 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 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 发冷和疲劳等, 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 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 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 发红等。 发红等。
Aymard M. Vaccine 1995: 47–70.
流感一般症状
Symptoms of influenza
Cough (不适)Malaise Feverishness Sudden onset Chills Headache (厌食)Anorexia (鼻炎)Coryza (肌痛)Myalgia Sore throat (咳痰)Sputum Dizziness (嘶哑)Hoarseness Chest pain Vomiting Diarrhoea Abdominal pain Fever > 37.8°C
ALI:acute lung injury;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 :
1. 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流感
influenza Pathophysiology of influenza
Binding and destruc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from nasopharynx to alveoli
呼吸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
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至少每6秒就 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至少每 秒就 被提醒一次其后果。 被提醒一次其后果。
Every six seconds people with serious respiratory disease are reminded that their breathing is impaired, that they are not getting enough oxygen with every breath, that they cannot enjoy life as they used t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restricted and that their lives may not be as long.
Droplets
LOCAL INFLAMMATORY REACTION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SYSTEMIC BODY REACTION Fever, muscle pain, etc.
Body response
Aymard M. Vaccine 1995: 47–70.
呼吸系统疾病所包括的范畴: 呼吸系统疾病所包括的范畴: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Immune diseases (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diseases (环境介导的疾病) 环境介导的疾病) Circulatory diseases (循环相关疾病) 循环相关疾病) Tumors (肿瘤疾病) 肿瘤疾病)
V 5.32(40) 6.18(46)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水平是呼吸功能活动各环 节正常与否的总结果, 节正常与否的总结果 , 是气体交换完善与否的直接表 呼吸衰竭的定义则以动脉血氧分压的量值为定义。 现 。 呼吸衰竭的定义则以动脉血氧分压的量值为定义 。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 由于肺呼吸储备功能下降,在体力活动、 由于肺呼吸储备功能下降,在体力活动、 发热等因素致负荷加重时, 发热等因素致负荷加重时, PaO2降低或伴有 PaCO2升高,并出现相应体征和症状。涵盖外 升高,并出现相应体征和症状。 呼吸功能障碍的全过程。 呼吸功能障碍的全过程。 发展严重可致呼吸衰竭。 发展严重可致 name Tamiflu ) 对1岁以上甲型和乙 岁以上甲型和乙 型流感病人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型流感病人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Zanamivir (brand name Relenza ) 对7岁以上甲型和乙 岁以上甲型和乙 型流感病人有治疗作用, 岁以上人群有预防作用。 型流感病人有治疗作用,对5岁以上人群有预防作用。 岁以上人群有预防作用
并引起一系列机能障碍、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并引起一系列机能障碍、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呼吸衰竭指数(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 ): RFI = PaO2/FiO2(吸入气氧浓度) 吸入气氧浓度)
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的简单鉴别: 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的简单鉴别: 急性:几小时内发生,机体未及代偿, 低于 低于7.3; 急性:几小时内发生,机体未及代偿,pH低于 ; 慢性:发生几天或更长时间,肾脏代偿, 只轻微下降 只轻微下降。 慢性:发生几天或更长时间,肾脏代偿,pH只轻微下降。 病史和临床表现更重要。 病史和临床表现更重要。 血气变化 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形式和兴奋性变化 循环系统变化-肺源性心脏病 循环系统变化 肺源性心脏病 肺性脑病
A (H1N1) virus 传播快: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 传播快: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 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 ℃ 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 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 呼吸衰竭 综合征、 全血细胞减少、 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 休克及 综合征 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担心出现的情形, 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WHO担心出现的情形,但少见) 担心出现的情形 但少见)
Viral & Mycoplasma Pneumonia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很低 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很低 致死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 致死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 致死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支原 体,一般只感染上呼吸道 对肺泡上皮细胞的侵入导 对肺泡上皮细胞的侵入导 致肺泡壁完整性的破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Nicholson KG et al., eds. Textbook of Influenza.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Science; 1998.
Percentage of cases
流感病毒的致死性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 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 导致静息状态 下动脉氧分压( 下动脉氧分压(PaO2)
低于8 低于 kPa (60 mmHg), ,
或伴有动脉CO2分压(PaCO2) 分压( 或伴有动脉
高于6.6 kPa (50 mmHg), 高于 ,
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治疗 流感的药物治疗 甲型 在美国被批准使用的流感抗病毒药物: 在美国被批准使用的流感抗病毒药物: oseltamivir (奥塞米韦,奥司他韦,达菲,特敏福) 奥塞米韦,奥司他韦,达菲,特敏福) zanamivir (扎纳米韦) 扎纳米韦) amantadine (金刚胺) 金刚胺) rimantadine (金刚乙胺) 金刚乙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