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疾病疑问解答第课笔记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疾病分类总结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疾病分类总结【原文】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原文】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原文】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阳病十八,何谓也?”就是说阳病有十八种,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这个条辨了解一下就行了,什么五劳七伤,妇人三十六病,这些只是一个统计,告诉我们大概有这些问题,没有必要去记,就算是考医师证,也不会去考这些十八病,九十病。
了解一下就行了。
【原文】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牌胃。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这一条就是大致归纳一下疾病的来源,清邪在上面,浊邪在下面,所谓清,质量都是很轻,轻的东西都是往上飘,所谓浊,质量都是很重,重的东西都往下沉。
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打个比方,用巴掌和用一根指头打人,巴掌大,一打肯定是打在皮肤表面,一根指头小,可以直接穿破皮肤进入到里,大邪中表,小邪中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吃的食物到肚子里,肠胃吸收不好,产生宿食,也会产生病。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这些看就可以了,真正在临床上治证的时候,开处方的时候,看就知道,没有必要刻意去背下来。
处方就告诉你,这个人的病是怎么来的。
临证上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依照一个观念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五邪就是我们讲的风、寒、暑、湿、燥、热。
比如说我们看到寒湿在关节上,我们开的药就是能够去寒去湿的药,这样才能去掉关节内的寒湿。
如果寒湿是在身体里面,我们开去寒去湿的药就必须让它能够停留在身体里面。
极寒途经,极热伤络。
这一句要留意一下,地球表面,住到很冷的地方去不好,住到很热的地方也不好。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十一)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十一)
我们前面讲到了从胃到小肠,宿食堵在胃里大黄甘草汤,堵在了十二指肠是调胃承气汤,堵在了小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便像羊屎一样,这是麻子仁丸,一种是放屁很多,这是小承气汤。
如果是堵在了大肠呢?
堵在大肠有四种情况:一、堵在大肠头,二、堵在阑尾,三、堵在升结与横结肠交界的地方,四、堵在横结肠到降结肠这一段,如下图:第一种情况是堵在大肠头这个地方,常常是阑尾被切掉了,堵得很严重的时候,大肠头这个地方会爆裂开,人体会紧急自救,所以会产生一些组织把爆裂的地方包住,但是,病人会感觉到很痛,血液里面没有炎症,这种情况,西医查不出任何问题,中医只要一摸肚子,就知道是腹膜炎。
堵在大肠头这个地方要用薏苡仁,炮附子、败酱草;我们在腹部这一块摸会摸到硬块,我们中医一个基本的概念,当你摸到硬块的时候,只皮肤表面是光滑的,就没有问题,可能就是脂肪瘤或者是宿便
在里面,如果摸起来硬块的表面很粗糙,就像摸到沙布上一样,这就有问题,可能就是肿瘤。
如果是堵在阑尾上面,那就是用大黄牡丹皮汤,怎么确定是堵在阑尾引起了急性阑尾炎,我们在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下两寸的地方叫阑尾点,在这个地方有压痛(见下图),那就可以确诊为,就是用:
大肠里堵到了,我们中医把它称之为阳明热,阳明热出现的时候,小便一定是黄的,嘴巴一定是口渴,而且是燥渴的。
但是有的病人口渴,又不想渴水,这也是一种症状,中医常叫为渴不欲饮,当病人出现渴不欲饮的时候,一定是内有瘀血,所以,大黄牡丹皮汤就是泻热破瘀的。
我们在前面讲到了白芍,白芍是酸味,酸苦涌泄为阴,酸主收敛,重用白芍的时候,收的力量很强,也可以把一些瘀血化掉,所以,我们攻坚的时候,常常会用芍药来活血化瘀。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脉搏)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脉搏)本文档是关于倪海厦讲授的《人纪---脉搏》的笔记总结。
概述:- 课程主题:人纪---脉搏- 讲师:倪海厦内容摘要:- 人纪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脉搏则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节律。
- 倪海厦讲述了人纪与脉搏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他阐述了人纪的纵向特征,即人类社会历史的延续和演变。
- 同时,他强调了脉搏的横向特征,即脉搏作为社会发展节奏的显现。
要点:1. 人纪的纵向特征:-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 倪海厦通过案例和实证研究,展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演进。
- 他提及了人类社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转折,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
2. 脉搏的横向特征:- 脉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感。
- 倪海厦着重强调了脉搏的重要性,并提到了脉搏与社会变革的关联。
- 他论述了脉搏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以及脉搏对社会中心和动力的影响。
3. 人纪与脉搏的互动:- 在讲课中,倪海厦强调了人纪与脉搏的相互关联与共同推动。
- 他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受到人纪的作用,也受到脉搏的影响。
- 倪海厦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人纪和脉搏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结论:- 《人纪---脉搏》是倪海厦讲授的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课程。
- 他通过对人纪与脉搏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节奏性。
- 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让人们对人类社会与脉搏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结语:本文档概述了倪海厦讲授的《人纪---脉搏》课程的主题和要点。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脉搏作为社会发展节奏的重要性。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人纪与脉搏的互相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03)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03)一、任脉与督脉1.任,女子妊也。
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
2.十二经络开始介绍之前,一定要先讲任、督二脉。
因为我们找穴道要以此二脉为基准。
3.任脉是诸阴之会,所有的阴——所有有形之物,都汇集在任脉上。
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
4.我最常跟病人讲一句话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
这是督脉,不能碰。
有人椎间盘凸出,有人去开刀,开完反而更坏。
MAS(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儿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
它可以把诸阳所在的督脉都打烂,这里是我们人身的阳气、精力和体力所在。
脊椎弯的人不长寿。
还有一种症状叫“天柱倾”,就是整个脊柱骨、脖子都歪过去,天柱倾的命在旦夕,大概一两天就走了。
5.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阴电和阳电相通,好像插上了插座。
所以你不管行走坐卧,舌头都顶到上颚,脑筋就会很清醒。
注意看,乌龟就是这样,所以它很长寿。
6.任脉有二十四个穴道。
任脉三八起会阴。
会阴穴在那呢?把腿张开,男人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人呢,在阴道和肛门的中间。
男人和女人的会阴穴位置。
7.道家练气打坐时,把会阴往上提。
8.会阴穴如何急救溺水?在溺水时,病人肺里、胸腔里全是水,呼吸停掉了,气脉都没了,你口对口呼吸也救不回来时,那怎么办呢?下针!下针的时候,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式,小腿跪着。
用三寸长针,进入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
一下针病人的水会喷出去,挡都挡不住。
9.平常没有人会去灸会阴,谁会去灸会阴啊?!下针也很少。
10.中医有一种治疗叫“对侧治疗”,也可以称为“对称治疗”。
百会穴跟会阴正好是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
男人摄护腺肥大、摄护腺癌,还有受伤、高处掉下来,急诊、X光说没事,就是那里痛的,都可以下百会。
这是对称取穴的方法。
11.这世界有几十亿人口,你们将来一定会碰到从来没见过的状况,所以记住法则很重要。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倪海厦人纪-针灸62课笔记一、头部与脑瘤治症1.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头顶痛,撞到头顶或百会处。
近取穴,百会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一般偏头痛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
3.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4.耳朵后面痛,只有三焦经经过耳朵后面,初痛下天井,久痛下中渚穴。
5.印堂、额头痛,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治前额痛的穴道。
6.眉棱骨头(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7.脑后面头痛,或者颈项,在天应穴下针。
近取穴同侧天柱。
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膀胱经母穴。
8.有一种是脑瘤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
处方:等量的全蝎、蜈蚣烤干打成粉,放在胶囊里,息风止痉。
下针百会跟涌泉,消导,百会百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管整个脑,是导、标竿,涌泉再下一针,引它下来。
9.诊断脑部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又名悬钟)会找到压痛点,这是脑部有问题。
10.脑痿缩是虚症,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绝骨穴都会压痛。
差异:实症,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或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痞根穴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二、治眼证及睛中法1.眼睛红肿,赤红肿痛,表湿热,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用三棱针放血,挤一两滴。
2.眼睛很干涩,肝开窍在眼,要让眼睛更好,可扎肝俞,肝募穴期门,太冲,虚实都可。
三、治鼻病:鼻息肉鼻炎1.治疗息肉,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然后近取穴迎香透针内迎香。
2.鼻子不通可用通天穴。
3.鼻窦炎、鼻子化脓、浓涕、鼻塞、喷嚏,可灸上星,涂上凡士林,用米粒灸。
4.鼻子不通,扎胆经风池也很好。
扎风池的时候,冲对侧颧髎下针。
5.肺开窍在鼻,鼻子问题要从肺上治。
肺主皮毛,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扎肺俞,肺募穴中府,俞募治疗,也可。
6.鼻子问题,先下合谷、迎香;还有一点,再下通天,还有再烧上星。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倪海厦教授讲课笔记人纪---针灸1、针灸使用时机及禁忌气血亏虚、重病、大失血、元气衰、同房后、运动后、大汗后、醉酒时不针。
解酒:三棱针在耳穴眼处点刺放血。
针后清淡饮食,忌辣、酒、蒜等。
2、灸法针力不及的时候用灸,气血亏虚之时,用灸法。
热证,流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灸。
久+火,艾:艹,水,性向下;艾条燃烧之时,烟往上走,实则,力向下走(举例:地上一堆艾草燃烧,地面其他地方也有冒烟,可证实。
)灸后不饮茶。
隔蒜灸:放在舌上,治久咳,白色入肺,辛辣入肺;隔盐灸:肚脐;隔姜灸:广泛。
灸的用途:毒蛇、蝎子、破伤风、蜘蛛、疱疹。
铺棉灸的源起蜘蛛网灸。
疱疹:头尾隔姜灸或铺棉灸,薄涂一层凡士林,全蝎磨粉放8-10粒胶囊。
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针灸的禁忌: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3、针灸的急救方法针人中、十宣放血(五指握在一起)、足十宣、针涌泉(双侧1-1.5寸)、百会放血(床沿头低,下放水桶)。
4、火罐的作用:放血、吸脓血蚂蟥(动物天性,喜欢腐烂的东西,吸脓血)5、下针入穴处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筋之间、筋筋之间、筋骨之间;成人留针、小儿不留(<1岁4);春夏下针较浅,秋冬较深;“药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汉书,晕针,效果一般较好,此处所指晕针,非临床因紧张、饥饿、姿势等因素所引起的晕针。
临床晕针处理:先下人中,胸腔的扣子打开,再不醒就十宣放血。
6、十二经纳天干、地支歌诀天干:以十二经配十天干,见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增加:“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行中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地支:以十二个时,辰(地支)与十二条经脉相配,见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VIP专享]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VIP专享]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https://img.taocdn.com/s3/m/00bdc249a58da0116d174920.png)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1、警告启示2、针灸的使用时机3、灸之用法4、针灸的禁忌5、火罐的用法6、穴位的丈量法则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1、针刺入学方法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3、常用的针号概念4、十二经纳天干歌5、十二经纳地支歌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十二经络简介2、任脉与督脉3、奇经八脉简介4、膀胱之募穴5、小肠之募穴6、三焦募穴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
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
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
灸时姜片不用换。
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
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
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
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倪海厦人纪

倪海厦人纪一一一:「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的时候,病人的脉应该是弦紧,结果病人的脉,阳脉濇,阴脉弦, 阳脉是寸口的脉讲的是表,濇代表虚,所以表是虚的,寸、关、尺又叫做上焦、中焦、下焦,寸又可以叫做表,尺又可以叫做里,阳脉寸脉比较浮的时候,就知道病在表,寸脉比较沉下去的时候,就知道表虚掉了,阴脉是指尺的脉讲的是里,阴脉比较弦的时候,第一表示里有水,第二表示病人有痛的感觉,这痛一定是水,最主要是寒,弦的脉摸的时候感觉很细像吉他弦,按下去的时候跳的很强,代表里寒了,里寒代表腹部寒痛,法当腹中急痛,应该是腹中急痛,绷得很紧,抽筋那样,先与小建中汤。
如果不摸脉,如何知道里寒?像小孩鼻子的山根,就是鼻子的尾巴,山根如果是青色的,代表里寒,里不但寒而且痛,十个小孩九个山根青的,小孩体格很差的话,蚊虫咬到皮肤就肿一块,没病的小孩,还不喜欢吃东西的话,根据经方,桂枝汤是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桂枝用三钱的话,白芍用六钱,白芍是桂枝的两倍,因为会腹痛,所以小建中汤和桂枝汤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小建中汤重用白芍,这人本来脾脏的功能就比较差,桂枝汤本来就是健脾阳,张仲景加饴糖在里面,饴糖就是麦芽糖,加饴糖在里面小孩就会喜欢吃,脾脏本来就主湿主热,饴糖很黏稠,药一下去。
脾阳马上就壮起来,就是靠桂枝汤,饴糖的功能一是甜,让小孩爱吃外,一是脾的津液不足的时候靠饴糖在里面;小建中汤一下去的时候,胃口大开,肚子痛就没了,小孩就开始肯吃东西,开始喜欢吃谷类的食物,所以常常小孩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就给他小建中汤。
这个条辨,换个角度讲,当看到病人有伤寒中风的表证的时候,可是这人里虚掉了,最轻剂,刚开始用的就小建中汤;吃了小建中汤好了变成纯表证的时候,再去看证,开桂枝汤或葛根汤或……,这一本经方里面,只有两个专门治疗里虚的方;人如果得到感冒表证的时候,要里实才能发表,如果发现病人是里虚,第一个就是小建中汤,第二就是炙甘草汤;一般的人小建中汤就好了,炙甘草汤是注重在「脉结代」的病人,吃完小建中汤再看病人有没有表证,如果没有就算了,有的话再对证开药,所以先与小建中汤,先把里虚补足,再给他小柴胡汤,如果小柴胡汤吃完,肚子还痛,这就不是里虚,是小肠下方静脉血流不顺畅,就把小柴胡汤里面的黄芩拿掉,改成白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疑问解答: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4课笔记1、椎痛:横的痛阳维脉管,扎外关;带脉痛扎临泣。
督脉旁开半寸华佗夹脊,足三里、临泣。
膀胱经痛简单,用子母补泻,对称治疗。
就是椎痛,如第7椎痛,针后溪(管督脉),当椎外开1寸半膀胱经上下针;如该位置对应俞穴,再配合该经穴位的子母穴。
2、吐伤胆倒,b看成d,针日月(胆募,期门外开4寸),胆俞;用母穴、原穴、络穴都可,中脘也可(腑会)3、梦游:肝藏魂,魂不归肝梦游。
十三鬼穴有效。
一般治肝,属虚症,气血阴阳不平衡。
针肝俞、期门。
补肝的时候强肾补土,魂归肝。
4、湿疹:按经络取郄穴。
生在鼠蹊部,如裤子太紧导致的更换。
鼠蹊部只有肝经经过,肝经郄穴;筑宾穴(下半身解毒)。
中医认为麻痒都是虚症。
生在腋下,扎曲池,曲泽,心包经、心经经过。
大片湿疹按区域用梅花针点刺拔罐。
可用新鲜艾叶煮水洗止痒。
5、骨质疏松,会在环跳发痛(骨病始于环跳)。
无原因的,可针大杼(骨会)、绝骨(骨会)、肾主骨灸肾俞、京门、复溜。
多喝骨头汤,补钙要配伍,不能吃纯钙(生结石),需天然。
其他维生素一样,要取于自然。
6、日夜颠倒者,气血流注时间以当地为准。
上夜班要轮换(长期夜班脸黑,身体不好)。
7、发秃:肝主发生长,肾主色泽(肾其华在发)。
恐伤肾,发白。
做化疗肝伤掉发。
8、一般治疗都是对称治疗,取对侧。
但耳穴判断与治疗取同侧。
9、木舌症:舌硬语不清,在金津、玉液处放血。
用纱布包住,抓舌一翻露出两个经外奇穴,刺血。
针下列缺照海、廉泉。
10、肺病:眼白地方主肺,相生的都是正色,故黑点、黄点没关系,算正色。
青丝、血丝、红点都是有病。
眼白青蓝点是有寄生虫。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5课笔记1、肾结石点,脚上压痛点大部分在对侧,太溪到交信间的压痛点。
有时在同侧,原因可能因病人开过刀,气血会自行绕道。
2、委中放血,脚尖踮起,拿米酒拍拍委中露出青筋,用三棱针放血,放出的毒血会喷出来。
3、关节脱臼,下针大抒、绝骨、肾俞、京门、天应(痛的地方)。
膝关节(环跳,膝五针)4、虚实辨症:新痛为实,久痛为虚,但是对于内科上任何痞块、肿块,无论多久都为实,没长东西为虚,在治疗上有肿瘤身体虚弱的病人时,要虚实结合效果更好,用针泻用灸膏肓、做三里等补元气。
5、脉气的走向,人体左为血右为气,手上的三阴经从身体向手,三阳经从手向身体,顺着脉气走向为补逆为泻。
手阳经经气向上,(做燕翅状),故随翅形向上快速转慢回为补;搞不清用迎随法,再不清用本穴。
例大肠经属金,痛,实,扎二间泻,平补平泻已经是泻了;或扎膀胱经本穴通谷(金生水,水是子)泻大肠经实症。
6、手不能拧毛巾,养老透间使,使6经归位,手能拧毛巾;如果手能拧毛巾但有某个痛点,用经络治疗,对称治疗。
如阳池处痛2月,下中渚(三焦经母穴);下对侧阳池、下脚的解溪(对称治疗)。
X型对称治疗:商丘对阳溪,鱼际对太白,申脉对阳谷。
灵龟八法也是用的人体的平衡。
7、对称治疗,又叫缪刺法: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正常人,上冷下热,如果上热下冷,下人中转化阴阳。
8、背痛,如果是一条经络痛,用子母补泻或对称治疗;如果只剩一点痛,是瘀血,用三棱针放血,用拔火罐吸出瘀血就好。
9、急性扭伤,上半身用手解穴,下半身用脚解穴,也可以用灵龟八法和子午流注。
10、脊椎痛,又叫督脉痛,下后溪,如果不能扭曲、弯曲,针大抒、绝骨、第六椎下的灵台、灵台外开一寸半的督俞。
11、尾椎伤到,当场在承山人字位周围有青筋突起,立即在承山放血,痛立马消,还可以治痔疮,在承山附近找压痛点下针就是阿是穴。
12、带脉痛针临泣,膀胱经痛针委中。
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此处开刀伤断络脉,对侧治疗时气就通不过去,反对其开刀治疗。
13、膝五针一般用在风湿性关节炎或急性扭伤。
膝盖痛,循经取穴,如痛在内侧为脾经,3个月痛大都(母穴),痛几天商丘(子穴)。
对侧;整个膝盖痛才用膝五针。
14、手关节痛,手握不起来,合谷透劳宫穴。
如果是中风使手张不开可合谷透后溪,也可以三间透劳宫,也可以下外关,这里下同侧使气血通。
15、扳机指痛,手指要得扳开,手指第二个指节处,放血,开始是血,然后流出来的是黄水,也可以隔姜灸。
16、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大部分用在内科症。
如气喘,症在肺,肺俞、中府、章门、孔最。
先要强木,阻止病的进程,肝俞,然后强土,脾俞。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6课笔记1、大椎外开五分是定喘穴,浅针,灸也很好。
2、补泻手法一般用迎随法、捻转法,比较强的是插提法,加上呼吸就更强,最强的是烧山火、透天凉。
病人大虚,元气大伤,灸比针好。
灸足三里、膏肓、中脘。
肺经实症,针尺泽、二间(偏历也可,络到)3、止血截法,在出血口上下一寸的地方下针,先下靠躯干侧。
4、脚后跟痛,下针水渠、仆申、大陵穴,一般是肾虚引起的,针复溜、肾俞、京门,金匮里用药是六味地黄丸。
脚凸骨,化骨用川穹,打成粉,用棉布包起贴在凸骨的地方,也可用针报刺。
5、透针,金属肺,肺主气,针灸是在行气。
透针的效果比两针的效果好,为了沟通阴阳,使阴阳平衡。
比如外关透内关。
6、五十肩,手不能往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往后折是小肠经,手不能往上抬是三焦经,在相应的经络上治疗。
未愈,用条口透承山。
如果还痛,用火罐在肩上吸湿。
7、正常人的气血是气与血隔六寸。
气如果跑太快,脉跳就会很快,是热症,需要把气散掉。
还有真热和假热,真热会口渴,假热不会,针灸上实热用子穴泻,假热用母穴补。
8、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如果病人太虚(大量失血),需要先强土,让病人胃口大开。
9、保养眼睛的方法:肝开窍于目,瞪大眼看远处的绿色植物;练五脏排毒法时,发“嘘”时要瞪目;还可以将合谷(气穴)对搓发热补眼睛的气。
10、四肢关节、肌肉的痛,偶尔痛为虚,持续痛为实。
虚证下针后,由虚转实证,说明治疗由里转表,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11、润动(眼皮、肌肉持续跳动)是土不能制水,水累积在皮肤,造成润动,只要消导就好了,下针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
12、心脏病三针:关元、巨阙、天突,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可以了。
心律不整时,下关元效果最好。
13、灸也有补泻,快吹为泻,慢烧为补。
灸完后不要喝茶,喝茶会解灸,十天后再喝;针完不要喝酒、吃辛辣的东西。
14、肚子大减肥,可在天应上下针,也可灸石门(三焦募)、阴交,但有绝育风险。
15、治病要做疗程。
中风昏迷的病人,急救时,用十宣放血,或下人中、涌泉,如果醒过来就不要再放血了。
16,针灸治疗中感冒,治感冒不会引起入里,是表症,可同治,感冒发烧在少商、商阳放血。
病在胆经取阳辅(子穴),膀胱经下束骨。
治病中要防表邪入里。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7课笔记1.治疗心神失眠:心中一滴血,心神不守造成的失眠,灸三毛、下针神门,补复溜,泻神门,让心肾相交。
心藏神,也可下心俞、巨阙。
2.晕眩、头痛:蹲下后站起来,满眼漆黑,则是贫血;如果天旋地转,肾主骨,骨里有髓,脑为髓海,肾是水,肺是水的上源,正常肺水入肾,如果横膈膜有问题,水就停在心下,会有瞑眩,治症时要把胸膈的水排掉,胸膈三焦在管,下针三焦;如果有恶心,加公孙、内关(公孙内关胃心胸)。
3.帕金森:原本不存在,是服用西药(如安眠药、抗忧郁药)后,才发出来的,是人为造成的。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8课笔记1.敬告启示2.针灸之手法与疗程3.癫痫与狂之区别4.眼白辨症与失声治疗5.针之深浅与便秘治疗6.导引手法与标本赋7.皮肤病与孩童惊厥8.临床扎针1目录:9.膝五针治疗膝关节10.踝关节治疗11.腰背痛治疗12.类比法找阿是穴13.膝关节疾病14.眼科治疗15.起针手法16.头痛、恶心17.三叉神经痛、18.红斑性狼疮与膏肓放血19.肩背痛点放血20.腰背痛21.半身瘫痪22.阳陵泉透阴陵泉23.报刺法治疗脂肪瘤、24.脊椎骨痛25.白内障治疗26.膝五针27.踝关节扭伤28.偏头痛29.肩痛与视力不佳、30.脓疮与慢性腹膜炎、肠炎31.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米粒灸的介绍倪海厦人纪-针灸第79课笔记一、针灸之手法与疗程:针灸要求心到(诊断正确)、手到。
初病、体力好的1次针就好;久病、气血亏要做疗程,用隔日针(间隔48小时)才能治好。
在做疗程时虚实会转换。
手法掌握不好时可利用穴道属性做补泻。
二、癫痫狂的区别:癫痫一般是抽筋、吐白沫、角弓反张、不断抖动。
痫会发出怪声。
癫,会晕过去,口吐白沫,急救时口中要先放东西以防咬到舌头。
狂症,发狂奔走、登高而歌、言语错乱,有便秘(大肠的浊气冲破横隔膜,浊气冲到上焦,造成神志不清),要先清大便。
三、眼白辩证与失音治疗:眼白变青,是肝的问题,变黄是脾的问题。
声音的声源来自肺,发声的力量来自小肠、丹田。
讲话太多造成的失音、沙哑,灸关元、膻中。
临床上,拿一次针洗一次手,看病前洗一次手,扎完针后再洗一次手,起针时再洗一次,不可以戴乳胶手套,否则引不到气。
四、飞针引气与针之深浅力道:1、如何判断得气:针好象被吸到,有弹性。
针孔周边粉红色,病人酸麻胀。
2、在取穴正确时,病人无酸麻胀,稍等下,周围拍拍。
3、飞针引气:直针进去引不到气时,这时把针提起来,同方向转,采用补,顺着经络方向边旋转边提起来。
下针要先扎到穴位,胖人深瘦人浅,秋冬下针比较深,春夏浅。
五、阳陵泉和阴陵泉的作用:筋会阳陵泉,所有筋的问题用阳陵泉;关节习惯性脱臼,阳陵泉、大杼(骨会)阴陵泉主要是利小便、关节的湿,小便消导、水肿。
关节里有积水时,两个穴道一起用。
六、加强针力:一般加强针力时,用本穴加强,在病经之表或里经。
如病经在胆经时,先扎胆经的表里经肝经本穴行间,再针胆经的子穴(阳辅穴)或母穴(侠溪穴)。
七、便秘:无论燥矢或是湿淋淋的,针灸时下支沟、照海、天枢穴。
八、导引手法:病灶在第六椎痛,先在第六椎外开1寸半督俞穴下针,这是导,然后在后溪下针,这是引,这就是导引。
如在头上天应下一针,这是导,然后在对侧胆经的本穴临泣下针引气进行泻,再提针到表,补胆经。
九、肝、肺、脾、肾有问题时,治心(心脉不会断)、强脾(把胃口壮回来),这样病就不会恶化。
十、标本赋:标急治标,本病后治。
如便秘引起头痛,先治头痛治标,然后治本便秘。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80课笔记与第79课部分内容重皮肤病:肺主皮毛,如风疹、蚊虫咬伤、药引起过敏的皮肤病,针灸时皮病(湿疹、风疹、癣类)五大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筑宾穴,下针后马上止痒。
内经强调能用针灸的,尽量用针灸,因为汤药都有毒性。
用巴豆和黄连做成饼贴在肚脐上灸时去腹水、胸腔里的水。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81课笔记1、阳白透鱼腰:阳白在眉毛和额头的正中间,鱼腰在眉毛的中间。
阳白下针比较痛,先要把皮拉起来,揉一揉,捏住皮,沿皮刺到鱼腰。
这是眼科治疗的大穴,治疗白内障。
2、治疗眼睛红肿、角膜炎、结膜炎、眼睛湿热时,在攒竹、瞳子髎、眉尾、耳尖用三棱针放血。
3、胆经引起的偏头痛,先下肝经的本穴行间,再下胆经的侠溪(顺为补,顺着胆经往下斜刺),再太阳透率谷(眼睛后方凹的地方为太阳,透到耳朵根部上一寸或者耳尖上五分的地方率谷,先在太阳引到气,再把针提到皮层,捏住皮,沿皮层往率谷方向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