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影响论文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缺铁性贫血的危害缺铁性贫血是什么: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我国儿童青少年贫血90%以上为缺铁性贫血。
防治贫血是儿童青少年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研究在探索国内外有缺铁性贫血防治研究进展,为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临床上将贫血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贫血中的一种,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贫血。
导致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的常见病因有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其中铁缺乏所致的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身体主要经历储铁减少期、红细胞生产减少期)和缺铁贫血期3个阶段。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对铁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铁代谢的特点(膳食铁吸收的限制,需求增加时身体不能迅速增加铁储备等),所以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补充法国BNSWHO血细胞源料铁剂是现在补铁的有效方法,补铁的同时还能增强人体血液循环。
月经不调性失血、外伤、疾病和重金属中毒破坏红细胞等也会导致铁的额外丢失,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筛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的一类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常规和体内铁代谢指标的检查,通常将健康及营养状况良好人群血红蛋白浓度的第3或者第5百分位数作为血红蛋白正常值下限,服用法国BNSWHO血细胞源料可加强体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自我生成,从而治疗贫血。
研究指出,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采取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可直接反映患者体内铁的利用和贮存水平。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情况和危害:缺铁性贫血的国内外流行概况国人是贫血易发人群。
WHO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贫血影响到16.2亿人,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24.8%,贫血患病率为25.4%。
课题研究论文: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160256 临床医学论文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较常见。
许多儿童患有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和早期治疗是促进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1-4]。
为了探讨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xx年8月~20xx年9月收治的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儿88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补铁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综合治疗,分析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xx年8月~20xx年9月收治的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儿88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各44例,其中,常规治疗组年龄1~8岁,平均(5.25±1.13)岁。
男24例、女20例。
病程2个月~1年,平均(6.21±0.45)个月。
母乳喂养34例,人工喂养10例。
临床表现:多汗35例,夜惊23例,烦躁不安17例。
综合治疗组年龄1~8岁,平均(5.21±1.24)岁。
男24例、女20例。
病程2个月~1年,平均(6.21±0.4)个月。
母乳喂养34例,人工喂养10例。
临床表现:多汗35例,夜惊22例,烦躁不安1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补铁治疗,每天补充维生素D 1000~1400 U,给予小儿硫酸亚铁糖浆(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2151,规格:10 mL×10支,江西聚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服用,治疗1个月。
其中,每次服用3 mL,每天2~3次。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干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并对患儿的护理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量、血清铁与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alysis and nursingeffect of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ll the children received intervention nursing, including life nursing, diet nursing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was clinically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hemoglobin content,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nursing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Key words 】 children;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Nursing effect贫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营养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多种贫血的主要原因【1】。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论文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52-02铁缺乏症(id)是临床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且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预计约有1/3的世界人口缺铁[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已居世界四大营养缺陷症(蛋白质-能量缺乏、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首位[2],也是婴幼儿患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体内铁缺乏,致使体内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造成的一类贫血。
ida 的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等铁代谢异常特点。
缺铁性贫血被认为是铁缺乏症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缺铁性贫血在全球普遍存在,特别是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发病人群总数的50%左右。
已有研究表明,重度贫血会使儿童语言和动作发育受抑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且其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较多,如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及孕母严重缺铁均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原因在于胎儿从母体获得铁以妊娠后3个月为最多)、铁的摄入不足(若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不及时给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原因在于人乳、牛乳和谷物中的铁含量非常低)[3-4]、铁吸收障碍(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小儿腹泻不仅会影响铁的吸收,还会使铁的排泄增加,进而致使铁吸收障碍)[5-6]、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使缺铁)等。
施巧玲等[7]通过对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结果示,乳母患缺铁性贫血是婴儿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乳母大多是因为孕期铁缺乏而致缺铁性贫血。
研究认为,孕妇缺铁性贫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将铁转运给胎儿,而是通过增加骨髓幼红细胞膜上tbr数目与胎儿竞争可利用铁,且胎盘的摄铁能力随之相应减弱,致使对胎儿的铁供给产生一定影响,使婴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健康教育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

健康教育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为保健检查小儿提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健康教育的具体效果。
方法:将275例保健检查小儿划分为对照组(n=137)和实验组(n=138),比较两组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并统计两组贫血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贫血总发生率、RBC、Hb、MCV、MCH水平及血清铁含量、铁蛋白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
结论:健康教育对于增强小儿家长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的掌握,保持小儿铁代谢正常有积极效果,能够有效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贫血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小儿常见贫血类型,其与小儿机体营养状态不佳、缺乏铁元素或者铁代谢障碍有关,会使患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幼儿阶段正是机体器官、组织等快速发育的时期,所以会对营养补充产生较高的需求。
若是营养不足,便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因此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家长对这一疾病的重视,积极配合医师、护士工作。
本次研究简要论述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并将其应用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护理中,以分析其最终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数与时间:275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
研究主体:于我院接受保健检查的小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实验组138例,男68例,女70例,年龄范围0-3岁,平均年龄(1.5±0.5)岁,对照组137例,男69例,女68例,年龄范围0-4岁,平均年龄(1.8±0.7)岁。
两组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别,P>0.05。
纳入标准:①健康状态良好;②家长均知情同意;③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贫血;②胎内发育不良;③患有系统疾病继发贫血。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补铁剂进行贫血预防,需详细告知家长补铁剂服用方法、剂量、时间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①发放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应当包括病因、对小儿危害性、防治方法等,可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播放PPT、科普视频等,为家长普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知识,并可采取问答形式考核家长对宣教内容了解情况。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一、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具体影响如下:1. 免疫力下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幼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2. 营养摄取不良:缺铁会导致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而影响幼儿的摄食量,导致营养不良。
3. 生长发育受阻:铁是身体内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缺铁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缺铁会导致雄激素分泌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分裂和组织修复。
4. 智力发育受阻:铁是神经元的重要成分之一,缺铁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二、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缺铁性贫血对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造成影响的重要手段,治疗方法如下:1. 营养补充: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供给,如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菜等。
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食物,这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口服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不过,口服铁剂有时会引起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静脉注射铁剂:对于口服铁剂不能治疗的重度缺铁性贫血病人,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铁剂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静脉注射铁剂具有风险,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有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慢性出血、消化不良等,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三、注意事项下面是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坚持口服治疗:口服铁剂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不能间断或随意停药。
2. 规范饮食:保证幼儿的膳食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注意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等)。
3. 忌食生冷食品:幼儿在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食品,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4.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中轻度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孕妇平均每天需储铁约3.75mg,这样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
若孕期母体铁摄入不足或早产儿、双胎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幼儿期发生缺铁而贫血。
幼儿铁摄入不足: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婴儿在前四个月可以通过乳汁获得一定量的铁,但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动用体内储备铁来满足生长发育需铁量,4个月时体内储备铁已基本用尽,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此时不补充或补充量不足,就会导致缺铁。
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以上和1~3岁分别为10mg和12mg。
婴幼儿的常规食物如人乳、牛乳、谷物均是贫铁食品,蛋黄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
婴幼儿期若没有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常导致铁摄入不足而发生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是人一中生长发育较快的两个高峰之一,相对需要的铁增多,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男女铁的适宜摄入量分为每天15mg和20mg,1~3岁幼儿铁的适宜摄入量12mg,按体重计算铁的摄入量婴幼儿是成人的20~30倍。
婴幼儿期如此大的需要量若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铁的摄入量满足不了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就会发生贫血。
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吸收障碍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种消化道疾病损伤了肠黏膜,使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吸收减少;二是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铁的食物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其铁吸收率高;另一种是存在于植物性和蛋类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因受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卵黄高橉蛋白的影响而不易被吸收。
食物搭配不当也会导致铁吸收量小,导致体内缺铁而发生贫血。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性护理增加母体孕期铁储备:开展孕期营养知识宣传,引导孕妇平衡膳食,注意铁摄入,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有足够的铁储存,确保婴儿出生后,在没有添加富含铁辅食的前4个月内有足量储存铁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方法对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
结果所选56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个月~6岁>110 g/l, 6~13岁>120 g/l), 4例(重度占3例)好转。
结论加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1]。
本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影响小儿的智力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为减少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对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
年龄:6个月~13岁,喂养史:未及时添加辅食42例,其他原因18例;生产史:早产及低体重儿13例,正常出生儿47例;贫血程度: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10~90 g/l)44例,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70/l)13例重度贫血(血红蛋白2. 1. 5 心理护理2. 1. 5. 1 为消除患儿家长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向患儿家长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2. 1. 5. 2 缺铁性贫血临床病程较长,我们应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并交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使家长对患儿治疗有较为恰当的评估。
2. 1. 5. 3 多与家长交谈,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让家长愿意和护士诉说,把护士作为知心人。
同时,护士恰当支持、鼓励和抚慰等手段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使治疗顺利进行。
2. 2 健康教育2. 2. 1 做好疾病知识指导。
首先使家长了解贫血产生的诱因。
同时使患儿父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使患儿父母对缺铁性贫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由于铁缺乏使得红细胞数量减少,继而引发机体出现贫血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该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健康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常表现出智力低下、精神涣散、精神沉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缺铁性贫血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期为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元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0-01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铁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因为铁元素的缺乏而导致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机体发生贫血现象[1]。
缺铁性贫血属于营养性贫血的一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贫血。
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患有该病的患者常会出现四肢无力、疲惫嗜睡、极易感染其他疾病等情况,尤其对儿童的伤害更是较为严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儿童的比重是最大的,并且常会导致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症状。
目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机理的了解、对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与预防进行探索都是非常重
要的。
1 铁元素的作用与来源
铁是地球上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的基本微量元素之一。
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是铁元素主要缺乏的国家之一,铁元素的缺乏致使我国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1.1 铁元素的作用在研究发现,如果把一个正常人中的铁元素全部取出,差不多会形成一颗小螺丝钉。
铁元素在人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铁元素是人体中首要的微量元素。
对于人体来说,铁元素发挥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铁元素可以通过骨髓造血组织进入到幼红细胞中,并聚集在线粒体中,在线粒体的能量供给下参与到血红素的合成过程,最终形成血红蛋白。
其次,铁元素与人体的呼吸作用是息息相关的。
机体从外界获得的氧气,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才能通过血液循环传入到各个脏器组织,而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铁元素。
可以这么说,被机体吸收的氧气,是通过含有铁元素的血红蛋白的运输才能被机体所利用的。
再次,铁元素还参与了肌红蛋白中某些酶类的合成,对肌红蛋白的合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 铁元素的来源铁是人体中必要的微量元素,铁元素在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中铁元素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但是从外界食物中摄取是机体内铁元素的主要来源。
铁元素在食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
形式存在的。
其中,血红素铁是机体最易吸收的铁元素存在形式,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是最高的,而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效率很低。
食物中的铁元素在胃酸的作用下,首先会形成二价铁离子,之后再被肠壁吸收。
与此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对铁元素的回收再利用来获得铁元素。
被破坏的血红蛋白在分解后会释放出铁元素,并且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在凋亡过程中也会释放出铁元素,这些铁元素除了极少量被排除体外外,其余的均被机体循环使用。
2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造成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先天因素胎儿时期对铁元素的需要量是最大的,如果在胎儿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后,即在出现早产、双胞胎以及母体自身缺乏足量铁元素的时候,极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2.2 膳食因素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来自于食物,儿童由于膳食不当,极易造成铁缺乏继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般来说,肉类食品是促进铁元素吸收的主要食物,并且纤维素在促进铁元素的吸收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膳食中植物类食物过多会阻碍铁元素的吸收。
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中含有的草酸可以与铁元素结合,形成极难吸收消化的复合物,影响了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
这也证明了膳食组成主要以植物类食物为主的儿童,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更高。
同时,也有报道指出,水果也是促进铁元素吸收的重要食物。
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非常利于
铁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
所以,不爱吃水果的儿童,其对铁元素的吸收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3 生长因素铁元素的需求与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呈正向关系的。
生长发育越快,对血红蛋白的需求量就会大增,从而使机体利用更多的铁元素。
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重小,机体中的铁元素含量少。
而到了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时期,其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这一时期不对其增加铁元素的补给,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4 吸收和代谢因素儿童在患有胃肠道疾病,尤其在出现长期的腹泻、呕吐和肠炎等疾病时,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对铁元素的吸收效率明显下降。
并且,儿童在患有寄生虫、含铁酶缺乏、肠息肉等疾病时,由于胃肠黏膜受损会造成出血现象。
而如果不对出血进行有效控制,则会造成因缺血而导致的缺铁,最终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也是对人们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种贫血。
在患有缺铁性贫血人群中,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比重最大。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上,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广泛研究焦点问题之一。
一旦婴儿发生了缺铁性贫血,那么其智力的发育和运动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根据相关实验已经证实,在哺乳动物大脑中,铁的含量是相当丰富的。
铁在大脑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参与了大脑中多项基
本生化动能,大脑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和能量代谢中,都能看到铁的身影。
铁元素的缺乏会使儿童发生许多精神症状,主要有:烦躁、精神迟滞、不爱运动,疲惫嗜睡等。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则主要表现为发育不良,生长迟缓;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学龄儿童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涣散、精神不能集中、智力底下、认知和运动能力不强、协调能力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朱渝等人通过给患有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补充铁剂的治疗措施后发现,在患儿服用铁剂后可以有效患者因缺铁性贫血而造成的运功功能发育迟缓。
储晓彬等人通过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长期临床观察后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的几率明显大
于正常同龄人[2]。
lozoff等人通过对大量缺铁性贫血患儿的长期生活观察后发现,患儿经常会出现忧郁、多疑、易怒、孤僻等心理疾病,并多伴有恋母情节。
陈文等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低铁血症的患儿经常会伴有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低铁血症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
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低铁血症会引起机体内单胺氧化酶活力下降,从而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3]。
angulo-kinzler 等则通过临床治疗研究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在清醒情况下,比起健康儿童表现出不愿意运动,疲惫嗜睡等现象[4]。
而通过对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后,这种情况还是不能得到明显改善。
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情况在低铁血症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差
距会被逐渐拉大,致使患有低铁血症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比健康
儿童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流等现象。
[5]
4 结语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更是常见的。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不善与人交流、孤僻、易怒、少言寡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为止,已经有国内外大量学者对缺铁性贫血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不错的研究进展。
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还有很长一
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邹尧,竺晓凡.缺乏铁性贫血[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2):159.
[2] 李炳照,湛建祥,赵家彬,等.实用临床儿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1.
[3] 孙艳萍,俞秧秧,孙杰聪.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01):11.
[4] 黄才千.儿童缺铁性贫血预防策略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91-394.
[5] 王秀丽.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