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措施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及防范措施引言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气设备发生失爆,对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失爆事故的发生,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常见失爆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电线电缆短路•电气设备起火•电气回路过载•电气设备爆炸•其他电气故障防范措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修复电气设备中的潜在隐患•保持设备清洁,防止积尘导致短路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型电气设备•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安装防爆开关、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设备加强电气设备布线与接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布线•合理规划电气设备接地,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保持设备的良好接地,防止电气设备漏电安全使用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类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拆卸设备或进行未经授权的维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停用并报修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制定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提前确定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加强应急演练•及时处理和报告电气设备事故,确保事故不扩大化定期进行技术交流与培训•定期组织电气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流与培训•学习和消化新的安全技术标准与要求•更新设备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结论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矿井下施工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的发生概率,保障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以上所列措施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定期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明确责任人和维护周期,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的检修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修复电气设备中的潜在隐患:定期进行设备的全面检查,发现设备的老化、损坏或磨损等问题时,及时更换或维修。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井下电气设备是指安装在井下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发电机、配电柜、电缆等。
在井下工作环境中,电气设备的管理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不容忽视。
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定期检查是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定期检查应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排定,重点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有损坏、接线是否松动、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等。
检查时应注意使用专用工具,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定期检查的频率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一年。
其次,维护保养是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
设备清洁应定期进行,以防止积尘、湿气对设备的影响。
润滑工作主要是对设备的轴承、齿轮等部位进行润滑,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紧固工作是指定期检查设备的螺丝、螺母等连接部位,并进行必要的紧固工作,以防止设备的松动。
另外,故障处理是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排除故障的工作。
故障处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根据设备的故障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故障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通过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确保井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电气设备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只有做好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井下工作的顺利进行。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三大保护

• 对于电子式高压综合保护器,按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
流值(5A)的1、2、3、4、5、6、7、8、9倍分级整定,
其整定值按公式(14)选择:
•
n≥ I QC K X I e
K Ib ge
.....(14)
• 式中: n----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5A)的倍数。
• Ige----高压配电装置额定电流,A。
• 式中: IR----熔体额定电流,A。
•
IQC、∑Ie----含义同公式⑶。
•
1.8~2.5----当容量最大的电动机起动时,保证熔体不熔化
系数。对不经常启动和轻载起动的可取2.5;对于频繁起动和带负
载起动的则可取 1.8~2。
第一节 过电流保护
• ②对保护电缆支线的装置按公式⑽选择:
•
I
QC
• R、 X ----短路回路内一相电阻,电抗值总和,Ω。
•
Xx ----根据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的系统电抗值, Ω。
•
R1、X1 ----高压电缆的电阻、电抗值,Ω。
•
Kb ----矿用变压器变比。
•
Rb、Xb ----矿用变压器的电阻、电抗值,Ω。
•
R2、X2 ----低压电缆的电阻、电抗值,Ω。
• (一)、一般规定
• 1、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 1)选择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电流时,需要计算两相短路电流值,可按 公式(1)计算:
•
I = (2) d
2
UN2
R 2
X
(2 1)
X X xX1
K X X 2
b
b
2
R R1
K R R 2
b
b
2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接地与漏电保护

工业技术INDUSTRY TECHNOLOGY由于矿山开采环境恶劣,井下电气设备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产生故障。
影响了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进行,严重时还会造成雷管提前引爆等重大安全事故,给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笔者针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运行问题,介绍了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并提出了相应的接地和漏电保护措施。
一、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1.接地保护的原理。
接地保护主要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部分的金属外壳同接地系统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将故障设备上的漏电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无接地保护人体接触漏电电气设备模型如图1所示,有接地保护人体接触漏电电气设备的模型如图2所示。
在图1情况下,未采用接地保护,当电源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相接触时,接地电流I d 通过人体和电网形成闭合回路,为简化计算,假设各相对地绝缘阻抗均相等,那么漏电设备对地电压U d 为U d =3UR r /|3R r +Z |。
(1)式(1)中,U 为电网相电压,R r 为人体电阻,Z 为电网每相对地绝缘阻抗。
由于绝缘阻抗是绝缘电阻与分布电流的并联阻抗,所以当电网分布范围不大,接用电气设备不多、且绝缘电阻较高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不高;但当电网分布范围大,接用电气设备较多时,绝缘电阻将明显下降。
在图2情况下,采用了接地保护,在电路中,接地电流通过人体电阻以及接地电阻R d 以及电网对地绝缘阻抗形成回路,其中接地电阻与人体电阻相关联,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U d 为U d =3UR d /|3R d +Z |。
(2)式(2)中,R d <<|Z |,所以设备对地电压大大减小,只需要适当的控制R d ,就可以将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防止人体触电。
2.接地保护在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对于井下的电气设备主要是通过将井下的各供电点的接地极用公共母线连接起来,形成保护接地网。
在该系统中,公共母线主要采用铠装的电缆金属钢带帮铅套,接地总线主要采用橡套电缆。
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C、开关主回路,控制回路及负荷电机的接线方式与实际电压相符;
D、电流整定与实际负荷相符。
rarr;低压侧馈电开关rarr; 真空磁力起动器,逐段试送,逐段观测,正常后方可试送下一级。
三、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按lt;lt;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及lt;lt;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安装、使用。
2、由分管技术员,组织电气设备安装作业人员学习lt;lt;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lt;lt;停送电制度、lt;lt;井下电气设备完好标准,
3、停送电须专人联系,不得电话或他人传达,停送电实行监护制度,
4、电工在进行千伏级电气作业时,必须穿戴合格的绝缘靴、绝缘手套,监护人备好与工作电压相符的验电器、以及万用表、接地线、停送电警示牌。
5、进行127伏及以上电压作业过程中严禁单独作业。
6、单机、联合试运转时,除操作、监护、联系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离开试运转设备5米以外。
7、刮板链预紧,电气设备测试检修情况下,需要停电的,必须将操作隔离手把打到零位,上好闭锁,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警示牌,并
设专人看管。
8、停送电、试运转出现电气故障,在检修测试过程中,严禁带电作业,特别是各种开关不准开盖后送电操作,严格执行停、送电监护制度,同时必须正确使用测试仪表,选择合适的挡位和量程。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1.安全培训:所有参与电气设备安装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了解井下电气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和程序。
这些培训应该包括井下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了解,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的训练。
2.检查设备:在进行安装之前,必须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性能稳定。
检查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设备的电缆和线路,确保它们完整且无损坏。
如发现任何问题,必须进行修理或更换。
3.绝缘保护: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时,必须使用绝缘材料和绝缘手套,以防止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
所有电气元件和设备的绝缘材料必须通过测试并合格,以确保其绝缘性能。
4.排除外来电源: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时,必须确认待安装设备不会受到外来电源的影响。
可以通过安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将安装区域与外来电源隔离。
5.防止触电:需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以防止人员在接触设备时发生电流通过身体的情况。
此外,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接触裸露的导线或接线端子,以防触电。
6.增强通风:井下的工作环境通常会高温潮湿,容易导致电气设备过热,甚至火灾。
因此,在安装电气设备时,要确保通风良好,以降低设备温度,减少火灾的发生。
7.定期维护:安装完成后,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任何故障或损坏都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8.灭火设备: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时,必须配备灭火设备,以应对突发火灾。
例如,灭火器和灭火系统可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9.应急预案: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疏散逃生方案。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熟悉这些应急预案,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总之,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和伤害。
因此,矿山企业需要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煤矿井下供电三大保护

“三大保护 三大保护 ”
7)综合保护。电动机综保和照明综保等。 综合保护。电动机综保和照明综保等。 其中短路保护 保护接地和漏电保护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 短路保护、 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 其中短路保护、保护接地和漏电保护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 它们是缺一不可的。 它们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避免井下电网所造成的各种危害, 煤矿安全规程》 为了避免井下电网所造成的各种危害,《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 设计规范》对井下用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及管理方面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设计规范》对井下用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及管理方面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在煤矿 井下供电系统中主要采取使用三大保护装置的措施。 井下供电系统中主要采取使用三大保护装置的措施。
井下电气保护
井下电气保护的类型
1)过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过载(过负荷)保护、断相。 过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过载(过负荷)保护、断相。 2)漏电保护。包括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漏电保护、漏电闭锁。 漏电保护。包括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漏电保护、漏电闭锁。 3)接地保护。包括局部接地保护、保护接地系统。 接地保护。包括局部接地保护、保护接地系统。 4)电压保护。包括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 电压保护。包括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 5)单相断线(断相)保护。 单相断线(断相)保护。 6)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漏电保护
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漏电保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 • • • 能够防止人身触电。 能够防止人身触电。 能够不间断地监视井下采区低压电网的绝缘状态, 能够不间断地监视井下采区低压电网的绝缘状态,以便及时采 取措施,防止其绝缘进一步恶化。 取措施,防止其绝缘进一步恶化。 减少漏电电流引起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 减少漏电电流引起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 防止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弧烧穿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防止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弧烧穿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或其外壳的温度升高,超过危险值,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或其外壳的温度升高,超过危险值,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从 而提高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 而提高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 预防电缆和电气设备因漏电而引起的相同短路故障。 预防电缆和电气设备因漏电而引起的相同短路故障。特别是在 使用屏蔽电缆的情况下,相间短路必然先从接地漏电开始, 使用屏蔽电缆的情况下,相间短路必然先从接地漏电开始,致 使漏电保护装置首先动作,将故障排除, 使漏电保护装置首先动作,将故障排除,因而可防止短路事故 的发生。 的发生。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在煤矿井下安装电气设备是一项具有很高风险的任务。
由于矿井环境的限制,这项任务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安全。
以下是一些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的安全技术措施:熟悉安全规定和流程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安装人员必须先熟悉所有相应的安全规定和工作流程。
这包括以下方面:•熟悉煤矿安全规定和手册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了解所有与安装有关的关键点和步骤。
•确保所有工具和设备经过检查,并遵守所有相关的安全要求和标准。
在煤矿井下工作的人员必须始终遵守所有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保证周围的工人不受到任何危险。
确保安全的工作区域安装电气设备需要一个安全且整洁的工作区域。
为了确保安装人员的安全以及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清除安装区域中的所有杂物,以确保其干净且没有碰撞的危险。
•确保所有安装区域的入口和出口是正确地标识和警示的,以免闲杂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安装人员需要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衣物和装备,如安全鞋、安全帽、安全手套等。
规范安全电气设备的连接在安装电气设备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相关的电气组件和设备。
任何有缺陷或损坏的元件必须进行维修或替换。
以下是一些安全电气设备连接的规范:•离线安全:在连接任何电气设备之前,必须将其与电源断开,并确保其电压为零。
•安全防护:使用符合电气安全要求的电器、电缆、接线盒等设备,并安装防护设备以避免意外碰撞和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地线连接: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正确连接设备的地线,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人员的安全。
•确认负荷限制:在安装电气设备之前,需要确定设备的负荷限制,以确保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注意维修和保养安装后的电气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和设备。
•定期清理设备的油脂和杂物,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和修复任何零部件损坏,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梓县蔡家塘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措施矿长:张昌兵总工程师:陈全编制人:陈常中二零一一年一月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措施(1)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不得超过其控制用的断路器在井下使用的开断能力,并应校验电缆的热稳定性。
(2)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
井下由采空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
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项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3)井下配电网络(变压器馈出线路、电动机等)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必须用该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的分段能力和动、热稳定性以及电缆的热稳定性;必须正确选择熔断器的熔体必须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
保护装置必须保证电网路中最大容量的电气设备或同时工作成组的电气设备能够启动。
(4)矿井高压电网,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20A。
地面变电所和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
煤电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1)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手动合闸时,必须事先同井下联系。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有可靠的漏电、短路检测闭锁装置时,可采用瞬间1次自动复电系统。
(2)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3)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1)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1个总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²、厚度不得小于5mm。
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2)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①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②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③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④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局部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²、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2)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²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²的扁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²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一、漏电保护随着煤矿井下用电设备数量的增多和电压的升级,供电与用电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漏电故障具有危害大、发生率高、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不易察觉等特点,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漏电保护设施可以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漏电发生,保护设施可以有效控制故障的发展和事态的恶化。
(一)漏电故障1、漏电的原因(1)电缆、电气设备自身的原因。
现象有:①电缆在井下长期运行中,绝缘老化、受潮,导致绝缘性能下降。
②电动机工作时,绕组绝缘受热膨胀,停机后的绕组绝缘冷却收缩,长期使用的结果是绝缘材料出现缝隙,潮起容易侵入,导致对地绝缘电阻降低。
(2)操作、维修不当。
现象有:①采掘机械迁移时,对电缆防护不周,导致电缆受到挤、压等外力,影响其绝缘性能。
②对检修后的电气设备送电时,由于内部残留有多余的零部件或遗留金属工具,导致带电部分和外壳之间的电气距离过小或二者直接接触。
③过载保护的动作值整定不适,导致过载长期存在而使绝缘受损。
(3)施工、安装不当。
现象有:①电缆与设备连接时,相线与地线接反。
②电缆冷补或热补时,操作工艺有误或使用的材质地下,影响绝缘性能。
③将电气设备安设在有淋水或其他易使设备受潮的地方。
(4)管理不当。
现象有:①购入并使用质量低劣的设备、电缆,其绝缘性能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②电缆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埋压,没有及时处理。
2 、漏电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1)产生过电压或造成相间短路。
当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时,由于接地电流不大,往往不能产生稳定的电弧,当电流经过零点而暂时熄弧后,在故障相的电压恢复上升道足够高的时候,电弧又立即重燃,这种间接性电弧现象会导致电磁能量的振荡和积聚,并在鉴权相及系统中性点间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危及电网与设备的绝缘。
在持续过程中,单相接地还可能发展成两相接地短路。
(2)造成人身触电。
漏电故障具有隐蔽性,如果保护功能不完善,容易导致人身触电。
(3)提前引爆雷管。
当漏电发生在爆破作业场所附近,且漏电电流足够大时,有可能提前引爆雷管,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4)引爆瓦斯。
在660V系统中,漏电电流达到42mA时,其产生的电火花的能量足以引爆超限的瓦斯。
3、预防漏电故障的措施(1)严禁电气设备及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
(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装置要完好,连接方式要正确。
(3)维修电器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检修结束要认真检查,严禁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4)避免电缆、电器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等机械损伤。
(5)不在电气设备中增加额外部件,若必须设置时,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6)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7)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应能连续监测电网的绝缘状态,并且只监视电网对地的绝缘电阻值,而不反映其内容的大小。
当电网绝缘电阻降低到规定值时,快速切断供电电源。
当电网的绝缘电阻对称下降或不对称下降时,其动作电阻值不变。
其动作电阻值不应受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并具有自检功能。
漏电保护装置的检测电路的电阻应足够大,不应降低电网对地的阻抗和不增加人身触电危险。
漏电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既不能拒动,也不能误动。
漏电保护装置应能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减小人体触电电流。
漏电保护装置在电网送电之前应能对电网的绝缘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漏电,将电源开关闭锁。
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应有选择性,以缩小停电范围。
将漏电保护装置与屏蔽电缆配合使用,当相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时,由于通过屏蔽层接地,而屏蔽层外部又有绝缘外护套保护。
因此,在漏电火花还未外露之前,漏电保护装置就已经动作,切断电源,从根本上杜绝了在空气中出现漏电火花的可能性,即实现了超前切断。
(二)漏电保护1、漏电保护方式漏电保护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从漏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常见的漏电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附加直流电源保护方式和零序电流保护方式。
2 、漏电闭锁。
漏电闭锁是指在开关合闸前对电网进行绝缘监测,当电网对地绝缘电阻值低于闭锁值时开关不能合闸,其闭锁作用。
3 、漏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漏电继电器动作电阻值是以网路绝缘电阻为基准确定的,即当低压电网绝缘水平下降到对人触电有危险时,漏电继电器应动作,并切断电源。
因此,把这个对人身触电有危险的电网极限绝缘电阻值,定位漏电继电器的动作电阻值。
对漏电保护和漏电闭锁装置按表整定。
漏电保护装置及漏电闭锁的动作电阻整定值4 检漏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和检修(1)值班电钳工每天应对检漏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实验,并作记录。
检查试验内容有:观察欧姆表指示数值是否正常;安装位置是否平稳可靠,周围是否清洁,无淋水;局部接地级和辅助接地极安设是否良好;外观检查防爆性能是否合格;用试验按钮对保护装置进行跳闸试验。
(2)电气维修工每月至少进行1次详细检查和修理,除了(1)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检查:各处导线、元件是否良好;闭锁装置及继电器动作是否可靠;接头和触头是否良好;补偿是否达到最佳效果;防爆性能是否符合规定。
(3)在瓦检员配合下,对运行中的检漏保护装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
(4)检漏保护装置每年升井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检修后必须在地面进行详细的检查、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
(5)检漏保护装置的维护、检修及调试工作,应记入专门的运行记录簿内。
二、过电流保护(一)过电流故障过电流故障是指实际通过电气设备或电缆的工作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值。
常见的过电流故障有短路、过负荷、断相三种。
1 短路的危害与原因在煤矿井下发生的故障有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
短路属于最严重的过电流故障,对故障点周围的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短路点电弧中心温度达2500~4000℃,短时间可能会烧毁设备或电缆,引起电气火灾,甚至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造成短路的原因主要有:(1)绝缘击穿。
由于绝缘老化、受潮、或接线头工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可能导致电缆绝缘击穿。
(2)机械损伤。
如对电缆或电气设备防护不当,致使其受外力作用。
(3)误操作。
如:将未停电线路当成停电线路进行短路接地;对刚检修完毕的设备送电时,忘记拆除短路接地线。
2 过负荷的危害与原因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或电缆的实际工作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值,而且超过了允许的过负荷时间。
在煤矿井下,过符合主要针对电动机,长时间的过负荷会导致绝缘性能下降,进而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它是造成井下中小型电动机烧毁的主要原因。
造成电动机过负荷的主要原因有:(1)电源电压过低。
电源电压过低,会造成电动机工作电流加大。
(2)机械性堵转。
如电动机轴承损坏或电动机所带负荷被卡会造成过负荷。
(3)重载启动。
重载启动时,启动时间长,会导致电动机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