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点小学体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五年级体育上册课文理解必考知识点清单-部编版

五年级体育上册课文理解必考知识点清单
-部编版
本文档旨在列举五年级体育上册课文中的必考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进行复和备考。
以下是各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解重点:
第一篇:《体育启蒙和布林运动》
- 了解体育的定义和起源
- 理解布林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篇:《运动中的触觉》
- 视频中介绍了触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阐述触觉对身体协调和运动技巧的影响
第三篇:《力与刚柔》
- 研究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 分析了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运动产生的影响
第四篇:《速与直线运动》
- 掌握速度和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关系
- 理解速度对运动成果的影响
第五篇:《曲线与运动半径》
- 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要素
- 探究曲线运动半径对速度和方向的影响第六篇:《跳远与身体协调》
- 研究跳远的技巧和要领
- 探讨身体协调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第七篇:《投掷与目标准确性》
- 了解投掷运动的规则和技巧
- 强调目标准确性对投掷成绩的重要性
第八篇:《篮球运动——运动精神的体现》
- 研究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术动作
- 理解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合作和运动精神的意义
以上是五年级体育上册课文理解必考知识点的清单,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大家成功!。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
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体育活动与营养》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体育活动与营养》教案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体育活动与营养引言:体育与健康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通过体育活动和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为学生们打下健康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结合体育活动和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一堂活动丰富、有趣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活动对健康的好处。
2. 掌握几种常见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技能。
3. 了解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
4. 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并合理搭配饮食。
二、教学重点:1. 体育活动对健康的益处。
2. 常见体育活动的规则与技能。
3. 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PPT或展板。
2. 手绘的运动器材及饮食图例。
3. 餐盘与食物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了解体育活动的好处)。
a.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快乐的表情和出色的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b.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想一想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激发他们思考。
2. 引入体育活动,并介绍规则和技能。
a. 选择几种常见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和跳绳,并介绍它们的规则和技能。
b. 通过PPT或者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这些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技能,并让学生模仿动作或进行简单的练习。
c. 强调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等,并解释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3. 引入营养知识,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a. 展示各种食物的模型或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
b. 介绍不同种类的食物对身体的作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
c. 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并解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获取足够的营养。
4. 搭配饮食小游戏。
a. 在教室中准备餐盘和食物模型。
b. 分发纸和铅笔,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
c. 要求学生根据营养需求选择食物,并在餐盘上演示合理的搭配。
d. 每个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的选择,评判合理性。
部编版三年级体育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体育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汇总第一单元健康与体育运动1. 知识点- 什么是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好处有哪些?- 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2. 重点内容- 了解体育锻炼的含义和重要性-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研究正确的运动姿势,防止运动伤害- 学会安全健康地运动,注意运动中的安全问题第二单元球类运动1. 知识点- 网球的发球、接球及规则- 篮球的传球、投篮及规则- 足球的带球、传球及规则2. 重点内容- 掌握网球、篮球、足球的基本规则- 学会正确的发球、接球、传球、投篮、带球等技巧-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球类运动技能水平第三单元传统体育项目1. 知识点- 功夫基本功:拳、腿、步、身法- 健身气功: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 竞技健身:跳绳、柔力球、重量举2. 重点内容- 学会功夫基本功,并结合动作表现形式- 感受健身气功的独特魅力,掌握其基本动作- 学会竞技健身的基本技巧,健康快乐地锻炼身体第四单元跳绳1. 知识点- 跳绳前的准备活动- 单人跳绳及基本动作- 双人跳绳及基本动作2. 重点内容- 熟练掌握跳绳前的准备活动,减少运动伤害- 学会单人跳绳的基本动作,并能自由组合- 学会双人跳绳的基本动作,并与搭档协同配合第五单元小组游戏1. 知识点- 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集体协作的能力提高- 棒球小组游戏及规则- 接力小组游戏及规则2. 重点内容-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协作的能力- 研究棒球、接力小组游戏的基本规则- 学会团队配合,体验小组游戏的快乐以上为部编版三年级体育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精选.pdf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教育知识点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教育知识点复习
提纲
1. 体育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 体育教育的概念
- 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
2. 小学体育知识点
2.1 运动技能
- 常见的运动技能及其要素
- 体操、游泳、田径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
2.2 体育器材和场地
- 常见的体育器材和其用途
- 小学体育场地的要求和规划
2.3 体育规则和比赛
- 常见的体育比赛项目和规则
- 比赛的组织和裁判要求
2.4 体育教学方法
- 体育教学的步骤和原则
- 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技巧
2.5 体育健康知识
- 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
3. 小学体育课程设计与评价
- 小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 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4. 国家体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体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 体育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5. 体育教育教材和研究资源
- 精选的体育教材和参考书籍
- 在线研究资源和专业网站推荐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您复小学体育教育的知识点,着重于概念、技能、设施、方法、课程、法规以及研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的教师招聘考试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具体复习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体育教师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体育教师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判断题。
(判断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o分)1.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2.念动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
( )3.发展体能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法、间歇法、分解法。
( )4.足球比赛中,防守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拉扯对方队员即判罚点球。
( )5.判断越位时是看同队队员接球的瞬间。
( )6.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神经组成。
(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数增多。
( )8.人体正常的安静时体温变动范围在36.5℃一37.5℃之间;在运动中体温则可高达40℃以上。
( )9.肥胖症指的是体脂过多,男子体脂跨越20%,女子体脂跨越30%则称为肥胖症。
( )10.在篮球比赛中,当一名队员在场上获得控制一个活球时,他的队员在30秒内尝试投篮。
( )16.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是( c)A.政治的需要B.经济的需要C.学生、社会的需要D.家庭的需要7.体育包括(a )A.群体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B.活动训练C.学校体育D.课外体育活动28.有8支足球队参加单镌汰制竞赛,需要进行的场次及轮次是(a )A.7场3轮B.4场3轮C.8场3轮D.7场2轮9.在奥运会上首次设立女子足球竞赛项目是在(b )A.1992年B.1996年C.1984年D.2000年10.称为竞技排球的是(b )A.软式排球B.沙滩排球C.4人制排球D.妈妈排球11.投掷铁饼时,下列哪种因素可使投掷成绩提高(b )A.顺风B.顺风C.无风D.横风12.在技术训练实践中,表象法又称为( )A.念动法B.再现法C.回忆法D.默念法13.4400米接力比赛,为部分分道跑,运动员跑完几个弯道后切人里道( )3A.4个B.3个C.2个D.1个14.田径竞赛编排的主要方法是( )A.蛇形编排法B.斜线分组法C.抽签法D.随意排列法15.促进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有( )A.慢速长距离训练B.高强度持续训练C.间歇训练D.以上都是16.篮球场地的篮圈距地面的距离是( )A.3.10米B.3.08米C.3.05米D.3.米17.4100米接力比赛共有接力区( )A.4 B.3 C.2 D.118.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是( )A.耐心B.爆发力C.意志力D.以上都不是419.中枢神经系统对活动与身体姿势的调控是经由过程它产糊口动参数得以完成的( )A.肌肉收缩B.内脏器官C.腺体D.心脏20.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最多的项目是( )A.游泳B.田径C.体操D.射击三、填空题。
部编版小学体育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小学体育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
点汇总
第一章跑
- 了解长跑、短跑和接力
- 知道长跑、短跑和接力的起点和终点
- 知晓长跑、短跑和接力的规则
- 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
第二章跳
- 熟悉跳高、跳远和三级跳的基本动作及技能
- 了解跳高、跳远和三级跳的起点和终点
- 知晓跳高、跳远和三级跳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第三章投
- 了解投掷的基本概念
- 掌握飞盘和铅球的投掷姿势和技巧
- 熟悉投掷项目的起点和终点
- 规范进行投掷项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游泳
- 知道游泳的基本姿势和技巧
- 了解仰泳和蛙泳的动作及技能
- 熟悉游泳项目的起点和终点
- 掌握游泳中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
第五章步行、倒立和健美操
- 理解步行的基本步法和技巧
- 掌握简单的倒立动作
- 了解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 进行适当的身体拉伸和舒展运动
第六章探究活动
- 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并有自我表现机会- 了解和会跳一个陌生的民族舞蹈
- 感受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 锻炼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第七章运动会准备
- 认识运动员的标志和仪器
- 了解赛场的设备及场地
- 熟悉教师指挥比赛的口令
- 预和练赛场运动项目
以上就是本学期小学体育四年级上册的复习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体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2.动作示范的方向有正面示范、(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
3.铅球成绩的丈量方法是钢尺的(前端)对准铅球落地的近沿,钢尺通过(中心点),丈量落地最近点至抵趾板内沿的最近距离。
4.体育教学的科研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组成。
5.头手倒立时,两手与前额的着地点应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形状。
6.排球的进攻战术主要有(边一二)、(中一二)、(后排插上)、(两次球及其转移)等。
7.篮球比赛时,半场人盯人防守的原则是(盯人)为主,(人球)兼顾。
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9.体育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的特殊教育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0体操中的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和(利用器材保护)。
11在接力比赛判定运动员是否在接力区完成传接棒动作,应以运动员的(接力棒)为准。
12曲线行进主要包括(圆形行进)、(螺旋形行进)和(蛇形行进)。
1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4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行政班、(男女分班或合班)、(按兴趣爱好分组)、小班化教学。
15课程资源的种类有(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
1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心脏功能增强,表现在心肌收缩(强)、心脏容量(大)、安静状态频率(低)、大强度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快)。
17体质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
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生理功能) 18跳远按起跳后空中动作不同,分(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等姿势。
19推铅球技术的重点是(最后用力),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时出手的(角度)和出手时的(初速度)。
20正式比赛篮球场地规格长度为(28*15)米,3分线的划法是以(篮圈中心投影点)为圆心,(6.25)米为半径画半圆,然后由两切点分别与端线作垂直连接。
21排球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场地向上至少7米无障碍空间。
22排球击球手型:(叠指法),(抱拳法)。
击球点:腹前约一臂距离。
击球部位: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桡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的位置23有氧代谢是在氧供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氨肌酸)或(脂肪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分解代谢。
24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25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动力定型三个阶段。
26评定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
27在体操练习中,撑的姿势主要包括:(俯撑)、(仰撑)、(侧撑)、(蹲撑)、(跪撑)(摆臂)与(蹬地)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
28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的,即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水平五相当于(高中),水平六相当于(发展性阶段)。
29悬垂动作握杠时,两手大拇指向外握杠,两臂外旋为(反握)30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是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
31田赛项目中,成绩的最小计量单位是1CM.32标准田径场跑道宽度是1.22米或1.25米.33田赛远度项目,前三轮试掷(跳)结束后,成绩优的8名运动员进入后三轮的试掷(跳),后三轮试掷(跳)的顺序应按成绩倒排序。
34篮球运球时,应以肘关节为轴,五指自然分开,掌腕控制运球。
35直腿后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后倒时胸要贴近腿。
36青春期是人由小孩变成成人的过渡时期,不应加强负重的、力量性的和憋气的体育项目练习。
37体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38跑步速度的快慢应该取决于步频与步长39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由年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组成40体育教学过程5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41体育课的类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
理论课分为讲授课、考核课;实践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
42体育课内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分组轮换与不轮换)43急救包扎法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其中绷带包扎法有环形、螺旋形、反折螺旋形、8字形。
44在田径全能比赛中,如果总分相等,则以得分较高的单项数量多者为胜。
如仍然相等,则以任何一项单项的得分高者为优胜。
45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主要有: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部分组成。
46排球拦网技术的全过程是由准备姿势、移动、起跳、空中拦击球和落地五个环节组成。
47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指人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悬垂、攀爬、滚翻、平衡等方面的能力。
48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习领域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49 评定身体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根据练习的、、和缓冲性。
50 跳高教学,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作为主要环节。
51 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指导、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
52 标枪出手时,应使标枪沿纵轴的顺时针方向自转。
53 篮球抢篮板球是较为复杂的一项技术,它是由抢位、起跳、空中抢球动作、获球后的动作等几个环节组成。
54 跳跃项目助跑因项目不同有直线助跑和曲线助跑两种。
55支撑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两种56篮球快攻的发动时机有:掷界外球时、抢获后场篮板球后、抢断得球后、跳球获球后。
57 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
58 武术的基本功包括踢腿、腰功、肩功、桩功、步型、、、等。
59 判定运动员的终点名次,应以其躯干的任何部位抵达终点后边缘垂直平面的顺序为准。
60 马拉松全程跑距离为42.195千米,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61 正式足球比赛,两队各有 11 名队员参加,分为上下相等的两个半时,中场休息 5 分钟,各队均可替补 1-2 名队员。
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作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相互交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整理运动:是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手翻:用手或手头支撑地面或器械,经过头部的翻转的动作称为手翻。
额状轴:通过身体重心左右的连线。
又叫横轴。
矢状轴: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
又叫纵轴。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
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支撑:手、臂或身体其它部分撑在器械上,但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的一种姿势。
倒立:在支撑中,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垂直静止姿势。
悬垂:是手握器械时身体其他部分接触器械或地面,但肩轴低于器械轴的一种姿势.田赛、径赛: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称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赛跑项目称径赛。
排球边一二战术:二传手站位在2号位与3号位之间,五名队员将球传给二传手,二传手再将球传给3号位或4号位队员进攻。
中一二战术:3号队员担任二传手,其它五名队员将来球传给二传手,再由二传手将球传给2号位或4号位队员进攻。
后排插上:由站在后排的二传队员在对方发球击球后,或由本队队员将对方进行的球防起后,或对方和第三次击球不可能进行强有力的进攻时,迅速插到网前担任二传,将球传给前排三个进攻队员中任何一个队员扣球进攻,其它两个队员佯作进攻掩护。
两次球及其转移:当场上队员将一传垫到网前可以直接将球扣或吊入对方场地区,或佯扣而将球幌传转移,组织其他前排队员的进攻。
单淘汰:输一场即失去继续比赛资格的赛制。
体质: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
身体素质: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能力。
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种,指人体肌肉工作时,肌肉抗阻能力。
耐力素质: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称为对抗疲劳的能力速度素质:指人用最短时间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
灵敏: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柔韧:指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的能力。
速度: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了反应速度和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又包括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超越器械:在投掷运动中,器械未出手时,身体赶超于器械之前,称为超越器械。
终身体育:人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队形:为协同动作而采用的队伍排列形式和图形变化。
翼:队形的左右端。
列、路:左右排成一行称为列,前后排成一行为路。
基准学生:被指定作为动作目标的学生。
距离:学生(单个或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做距离。
间隔:学生(单个或成队的)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间隙叫做间隔。
伍:二列或二列以上队形中前后重迭的学生叫一伍。
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叫队形宽度队形纵深:从第一列到最后一列的纵长叫队形纵深。
三维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重力性休克:运动员在疾跑后突然站立不动,下肢肌肉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他们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血管中,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骤减,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重力性休克。
脑震荡: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震荡所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和功能障碍,不久即可恢复,多无明显解剖病理改变。
挫伤:又称撞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
如冲撞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溺水:是全身淹没在水中,呼吸道为水堵塞或由于咽喉痉挛引起的窒息性疾病。
中暑:因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体温急剧升高,出现出汗、口渴恶心,无力。
极点: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练习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运动员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骨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变化,这种状态称为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