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消毒关键点与灭菌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毒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其栽培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灭菌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菌种和培养基的纯净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一、灭菌方法1. 热力灭菌: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通过高温将培养基或容器中的微生物彻底杀灭。
热力灭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一般采用高温烘箱,在160-180摄氏度下进行一定时间的烘烤。
湿热灭菌则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通常在121摄氏度下进行20-30分钟的处理。
不同的灭菌器具和材料对应不同的灭菌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利用化学物质的特性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在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是将有机溶剂酒精喷洒在培养容器内壁,通过蒸发和扩散将微生物杀灭。
化学灭菌方法操作简单,但需注意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否安全。
3.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主要通过紫外线辐射和电离辐射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的目的。
紫外线灭菌器在食用菌栽培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消毒培养箱、工具和生产环境。
电离辐射灭菌技术主要用于一些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种的灭菌处理。
二、消毒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与灭菌方法相似,通过高温将容器和工具中的微生物消灭。
高温消毒的温度和时间相对较低,一般在70-80摄氏度下持续烘烤或加热20-30分钟。
高温消毒主要用于对一些不耐受高温的器皿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2. 消毒液消毒:消毒液消毒常用于对容器、器皿和工具的消毒,同时也可用于对工作环境进行表面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包括漂白水(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酒精等。
消毒液消毒的过程需要将待消毒物品浸泡在所选的消毒液中一段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充分杀灭。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食用菌灭菌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将食用菌种植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杀灭,以保证食用菌的安全和生长品质。
食用菌灭菌常用的方法有:1. 高温灭菌法:高温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在菌棒生产中,可以使用高温箱将菌棒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灭菌。
常见的高温处理温度为60-80摄氏度,持续处理时间为2-4小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霉菌、细菌和一些寄生虫,但对于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可能效果较差。
2. 高压灭菌法:高压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通过将食用菌种植基质置于高压容器中,进行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高压处理条件为3-10兆帕,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杀灭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和厌氧菌,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灭菌方法。
3. 蒸汽灭菌法: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霉菌和一些病原体。
常见的蒸汽灭菌条件为115-121摄氏度,持续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容器等物品。
4.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过氧乙酸、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器皿等物品。
5. 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是一种无污染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紫外线进行辐照,可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紫外线辐照条件为254纳米波长,辐照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操作台、空气过滤器等设备。
食用菌灭菌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有害微生物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食用菌灭菌时,还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选择合适的灭菌剂和处理条件也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灭菌是重中之重的步骤之一,在选择灭菌和消毒的方式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实际的过程不同来选择,今天小编就介绍两种方式:一、化学灭菌与消毒化学灭菌与消毒,即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杀菌或抑菌的方法。
一般用于杀死微生物的药剂称杀菌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药剂称抑制剂或消毒剂。
实际上两者并无严格区别,因为杀菌剂在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消毒剂在高浓度时,呈现杀菌作用,所以统称为杀菌消毒剂。
化学药剂的杀菌消毒作用因其本身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杀菌剂主要用于接种室、接种箱、菇房、用具、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手等消毒,有时也用于培养料的辅助消毒。
理想的杀菌剂应杀菌力强,价格低,能长期保存,无腐蚀性,对人无毒或毒性较小。
常用杀菌消毒剂有酒精、甲醛、高锰酸钾、漂白粉、硫黄、石灰、气雾消毒盒、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
要使杀菌消毒剂充分发挥杀菌效力,必须使化学药品成为气态或液态,才能获得与消毒物品的最大接触面积。
(一)气态消毒法气态消毒法是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呈气体状态扩散到空中,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只需把消毒的空间密闭即可;另一种方法是把要消毒的物品放在特殊的容器中,先抽净物品孔隙里的空气,再通入杀菌气体。
这种方法杀菌彻底,且毒气不易外溢,但必须有一定的设备,如真空熏蒸消毒机等。
一般用于剧毒药剂熏蒸和不耐热物品的彻底消毒灭菌。
(二)液态消毒法液态消毒法是将杀菌消毒剂按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待消毒灭菌的溶液中,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喷雾、擦拭、浸泡、涂抹或加入培养基中等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二、干燥灭菌利用干燥使微生物脱水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方法。
水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微生物都含有较高的水分。
许多微生物的营养体在空气中干燥时,逐渐死亡。
食物、药品等经过适当干燥,便可长期保存。
食用菌烤干或晒干后,杀灭不耐干燥的微生物的营养体,同时造成不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干燥条件,从而能保存较长时间。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处理与消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处理与消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过程中,灭菌处理和消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灭菌处理是为了消除或杀死菌群,如细菌、真菌和病毒,并确保菌培养的无菌条件。
消技术则是用于控制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常用的灭菌处理和消技术的应用。
一、灭菌处理灭菌处理在食用菌类栽培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杀灭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微生物,创造无菌环境,保证菌丝体的纯净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灭菌处理方法:1. 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式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蒸汽灭菌利用高温蒸汽的热效应,将菌群彻底杀死。
干热灭菌则通过高温空气的热效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药剂来灭杀微生物。
最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是使用气体灭菌剂,如二氧化硫、乙烯氧化物等。
这些气体能够渗透到材料的内部,杀灭菌落并保持无菌环境。
3. 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辐射破坏微生物的核酸,从而杀灭菌群。
这种灭菌方法广泛应用于培养皿、试管、操作台等小型物品的灭菌处理。
二、消技术消技术是为了控制和防止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技术:1.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食用菌类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栽培过程中,要做到定期清洁和消毒菌房、器具和工具,确保无菌环境。
同时,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病虫害防控:病虫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
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如及时清除感染的菌块,使用合适的农药等,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菌的健康生长。
3. 菌种选择和筛选:菌种的选择和筛选对控制病菌和病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菌种,如耐病性较强的菌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菌种筛选标准,可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质量。
4. 增强抗性:通过提高食用菌的抗性,如引入耐病性基因等方式,可以增强食用菌的耐病能力,减少病害对菌群的影响。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灭菌技术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灭菌的目的是在培养基或培养环境中完全消灭或抑制菌群的生长,以确保食用菌的良好发育和高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灭菌技术与方法。
一、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通过将培养基或培养环境置于高温条件下,如蒸汽、高压锅等,利用高温的热量来杀灭菌群。
高温灭菌法简单易行,对食用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灭菌时间会导致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损失,从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产量。
二、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培养基或培养环境进行处理,以达到消灭或抑制菌群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灭菌药剂包括过氧化氢、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些药剂能有效消毒,具有广谱杀菌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要严格控制,过高的浓度可能对食用菌产生抑制效应,过低的浓度则无法有效杀灭菌群。
三、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是利用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效应来杀灭菌群。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γ射线和X射线,紫外线辐射则主要利用紫外线照射效应。
辐射灭菌法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彻底杀灭菌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辐射剂量要适当控制,过高的辐射剂量可能对食用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食用菌生长和发育。
四、生物灭菌法生物灭菌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抗菌效应来杀灭其他菌群。
比如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来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
生物灭菌法相对较为安全,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但是需要选择适当的生物灭菌菌种,并控制其使用的浓度和方法。
五、预灭菌法预灭菌法是在食用菌栽培中,通过预先对种子、菌棒或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预灭菌法可以有效消灭菌群,预防那些难以消除的杂菌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高温、化学药剂或辐射等方法进行预灭菌处理。
综上所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包括高温灭菌法、化学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生物灭菌法和预灭菌法。
亿昌菌业:食用菌生产如何高效控制污染

亿昌菌业:食用菌生产如何高效控制污染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环境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都会遭受杂菌肆虐和病虫的危害,造成产量降低,更有甚者前功尽弃。
食用菌污染控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原料污染控制
食用菌生产原料,通常为一些工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尤其在夏天这个高温高湿的季节原料最容易变质(即杂菌污染),采用这些原料一定用做到灭菌彻底。
二、灭菌措施:1、要用新鲜干燥,未生过霉的原料。
2、使用前在阳光下摊晒2天,晒死部分杂菌。
3、熟料栽培的伞类真菌,在料中(以干料重计)加人0.5%的速效灭菌剂-亿昌增抗剂拌料。
90℃灭菌3小时,杀菌率100%!微孔破洞,不易污染;抵抗杂菌,全程无忧!高压灭菌,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料放在灭菌锅中(不能堆放,放时瓶与瓶,或袋与袋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使其受热均匀,达到灭菌彻底。
其次,高压灭菌时锅中的冷空气要排尽。
常压灭菌,袋料袋装锅时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字型排垒在灭菌锅里,这样便于空气流通,灭菌时不易出现死角。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在加入速效灭菌剂-增抗剂后,起效温度65℃,当温度升至90℃~100℃时只需进行短时间灭菌,培养袋就达到彻底无菌状态杀菌率100%。
- 1 -。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这些消毒方法您用对了吗?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这些消毒方法您用对了
吗?
在自然界中,空气、水、土壤、动植物体内外,以及各种物品上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制备食用菌菌种,要用有效的方法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食用菌生产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消毒。
消毒可分为:低温消毒、沸水消毒和化学药剂消毒三种方法。
1.低温消毒
低温消毒就是在60-75度的温度下消毒。
低温消毒可把大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杀死,如培养料的发酵过程既是一个低温消毒过程,可以有效杀死生料中的有害杂菌及害虫。
2.沸水消毒
沸水消毒就是在沸水中煮沸30-40分钟,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
若要杀死细菌的芽孢或霉菌的孢子,则需延长煮沸时间达2小时以上,主要用于金属接种器具、针筒等的消毒。
3.化学药剂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是利用化学药物进行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常用于消毒的消毒剂有:用于熏蒸,空气消毒的主要是37%-40%的甲醛原液;用于喷洒地面、墙壁消毒的有:5%的石碳酸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1%-2%的来苏尔、波尔多液(1:1的硫酸铜、石灰稀释配置成100-200倍的溶液)等。
注意:操作者进入菇房时尽量将甲醛气体排尽。
(2)用于接种室、器械、菇木表面等消毒剂:接种时台面、器械、菇木表面、接种人员的手等常用70%-75%的酒精消毒,不可用无水乙醇及95%的乙醇。
此外,还可以用5%的甲醛、0.25%新洁尔灭、0.1%的升汞溶液、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消毒。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老师二〇一九年三月目录绪论 (1)一、消毒与灭菌等相关概念 (1)1. 1消毒 (1)1. 2灭菌 (1)1. 3无菌操作 (2)二、消毒剂与灭菌工具设备 (2)2. 1常用消毒剂 (2)2. 2常用灭菌工具与设备 (2)三、消毒灭菌方法与注意事项 (3)3.1接种室和接种箱的消毒 (3)3. 2试管母种(一级种)的灭菌 (3)3.3原种栽培种的灭菌 (3)四、操作相关的注意事项 (4)4.1操作过程事先做好接种室、接种箱或净化台的消毒处理 (4)4.2注意事项 (4)4.3原种栽培种接种操作 (4)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摘要:食用菌生产的环节很多,包括菌种制作、播种、栽培、生产管理、成品采收、产品贮藏等。
在这诸多环节中,防污染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防止污染的关键在于生产环境消毒、培养基灭菌、接种操作、培养管理等技术环节。
我将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做介绍。
关键词:食用菌消毒灭菌绪论中国是食用菌生产的大国。
食用菌产业己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食用菌不仅改善了人们的膳食结构,而且大量出口,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
目前,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展现了喜人的前景。
食用菌产业具有两大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关键在于消费水平的发展变化。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需求量稳步上升,市场波动相对稳定。
而技术风险相对突出。
在食用菌生产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污染导致减产,严重的污染甚至导致绝收,给菇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因而影响菇农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食用菌生产的更大发展。
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污染,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
一、消毒与灭菌等相关概念1. 1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全部彻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生产应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
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
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
灭好的菌袋或菌瓶进入接种室内。
接种室内事先应经过消毒。
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2%过氧化氢银离子或75%酒精消毒。
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在食用菌生产中,一旦杂菌污染将直接造成培植失败,所以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的微生物。
虽然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但大多数的食用菌生产者并不十分清楚消毒灭菌的科学原理和各种消毒方式的优缺点,所以无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消毒制度,导致日常消毒工作比较随意,消毒效果不理想。
食用菌生产消毒需要先了解各个环节的消毒要求和消毒方式的优势,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一、组培实验室
食用菌培养实验室和接种间是最关键环节,无菌接种工作室和无菌超净工作台是必需的,它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组培操作和无菌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几率。
实验室和接种间每1-2周进行一次杀孢子工作,均匀喷洒杀孢子剂杀灭空间内的霉菌等杂菌,控制整理菌落水平。
臭氧和紫外线是比较常见的微生物控制方式,是日常控制微生物的有效方式,但需要注意这两种方式主要是控制,其对孢子的杀灭效率有效,应每1-2周采用专用杀孢子剂处理一次。
关于甲醛熏蒸。
甲醛熏蒸是常用的空间消毒方式,但甲醛属于剧毒,对人体有强致癌效应,应谨慎使用。
生态灭菌方法为3%过氧化氢银离子溶液,均匀喷洒,10ml/m3。
可以达到彻底杀孢子剂的效果,过氧化氢银离子无色无味,生态型孢子剂,对人体和植物没有任何危害。
二、操作台与器具灭菌
无菌操作台、接种机、接种枪等器具需要严格消毒灭菌。
目前常用的是75%酒精,浸泡或擦拭方式消毒。
酒精的具有较好的杀菌效力且没有残留,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方式,但酒精只有在75%浓度下才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酒精易挥发,浓度下降后杀菌效力急剧降低,所以酒精的实际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存储和成本也较高。
与75%酒精对比,使用2%过氧化氢银离子溶液的杀菌效力更高,对真菌、霉菌、细菌等杂菌均具有高效杀灭作用。
过氧化氢银离子持久稳定,成分下降对杀菌效力几乎没影响,也是生态无残留的,可以完全代替酒精。
过氧化氢银离子可以通过浸泡、喷雾、擦拭等多种方法消毒,在杀菌效力、存储和使用成本上比酒精更具优势。
三、预冷车间(冷却室)消毒
灭菌后的料瓶或料袋应采用高压灭菌,然后进入冷却室内冷却。
料袋在冷却过程
中容易被外界空气中的杂菌污染,所以预冷车间(冷却室)需要严格消毒。
传统消毒方式为甲醛熏蒸或者氯类粉剂烟雾消毒,甲醛熏蒸效果要更好一些,但甲醛剧毒,熏蒸后需要较长时间通风,这容易带来二次污染,也耽误正常的生产。
可以采用2%过氧化氢银离子溶液,剂量10ml/m3,均匀喷洒,达到熏蒸消毒效果,杀菌效力要优于甲醛和粉剂烟雾,且过氧化氢银离子没有任何毒性和残留,消毒完毕后可立即进入和使用,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四、出菇房消毒
采用2%过氧化氢银离子溶液,剂量10ml/m3,均匀喷洒。
五、人员手部消毒
2%过氧化氢银离子溶液,直接洗手或者喷洒到手部。
六、过氧化氢银离子—食用菌生产消毒理想选择
过氧化氢银离子来自德国,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完全溶解与水。
过氧化氢银离子是食品级消毒剂,没有任何毒性和残留,能够彻底杀灭霉菌、酵母菌、细菌等等各种类型微生物,是食用菌生产过程消毒的理想选择。
七、过氧化氢银的起源和发展
过氧化氢银离子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BUDICH成功研制,名称为Oxytech/奥克泰士,其开发目的是解决传统杀菌产品效力低、具有毒性和残留的问题。
Oxytech/奥克泰士的出现标志了杀菌行业从低效、毒性的境况开始走上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Oxytech/奥克泰士在2015年由济南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到中国并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厂、农业种植、制药工业、食品加工、日化产品生产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