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方法

合集下载

消毒灭菌的原理

消毒灭菌的原理

消毒灭菌的原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过程。

一、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结构或改变其生存条件而达到灭活目的。

1.高温灭菌法:利用煮沸、辐射、烘烤等方法杀死微生物。

2.干燥法:利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将微生物干燥至死。

二、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达到灭活目的。

常用的有季铵盐类、有机酸类、过氧化氢类和双链季铵盐类等。

其作用机理是改变细菌表面蛋白,使之失去活性,达到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有过氧乙酸、甲醛、双氧水等。

它们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和刺激作用,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

1.氧化剂:是指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酶系统,使其失去活性或活性丧失殆尽,从而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 1 —1 —。

灭菌

灭菌

二、灭菌原理——各类微生物存活的环境

酵母菌
酵母菌的生长条件必须有充足的氧气和较高的湿度,在含糖量较高,pH 中性或偏酸性的培养基中, pH高能抑制酵母菌生长。在抗生素生产 中易于存活在如下环境: (1)种子制备过程中的无菌室环境、空间、无菌器材以及操作者本人消 毒不彻底,造成种子制备过程中倒瓶、合瓶移种等操作中带菌。 (2)无菌糖液贮罐及补料罐、计量罐、无菌补料管路等设备的渗漏,造 成酵母菌侵入,同时还涉及含糖量较高的物料消毒不彻底等因素。 (3)含糖较高的培养基中以及寄生于这种原料所使用的设备之中,如贮 糖罐、计量罐、补料罐。 (4)发酵罐本身搅拌密封处的泄漏,使发酵液外溢,使酵母菌繁殖,有 可能通过搅拌的泄漏点,把酵母菌带入发酵罐内。 (5)各种物料和发酵液倒流空气管路,造成空气系统的污染构成死角, 同时在管路中培养,繁殖大量酵母菌。
几种饱和蒸汽
序号 1 2 3 4 5 饱和温度(℃) 127.2 133.3 138.8 143.4 147.7 饱和压力(MPa) 0.25 0.3 0.35 0.4 0.45
二、灭菌原理
灭菌效果 取决于蒸汽的温度及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温度越高,灭菌 效果越好;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大,细菌升温速度越快,其致 死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热量释放速度大,灭菌效果好。 蒸汽放热量:汽化潜热+显热。 汽化潜热:蒸汽变为同温度与压力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热量值很 大。 显热:由于物料温度发生变化(降低)所放出热量。其值相对潜热 而言很小。 灭菌程度 灭菌的彻底与否是以能否杀灭热阻大的芽孢细菌为标准的。10-3 的概率。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 形或柱形结构,对不良环境及条件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芽孢杆菌

消毒灭菌的方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护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酒精棉球或酒精喷雾对常用物品进行消毒,比如手机、门把手、桌面等。

此外,酒精还可以用于消毒伤口和皮肤,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具有易燃性,使用时要远离火源。

其次,热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热水可以迅速杀死细菌和病毒,对于一些耐热的物品,比如餐具、玩具等,我们可以选择用沸水进行消毒。

将物品放入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便可达到消毒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消毒需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烫伤。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比如紫外线消毒、漂白粉消毒等。

紫外线可以快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适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漂白粉在稀释后也可以有效消毒,但需要注意稀释比例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害。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消毒产品,比如消毒液、消毒片等,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消毒。

这些产品通常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清洁和消毒各种物品和场所。

总的来说,消毒灭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消毒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消毒灭菌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见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车间的一些金属器皿可以用此法进行消毒灭菌。

咱们涂抹的时候剪刀要在酒精灯上灼烧就是要达到灭菌的目的。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可以适用于车间的金属器械消毒杀菌)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备注:车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90℃以上的沸水进行消毒。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微生物室使用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有关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的叙述

有关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的叙述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随着人们对健康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消毒灭菌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

一、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放入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杀死微生物。

高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结构,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高温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干热消毒和沸水消毒。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线照射物品,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常见的紫外线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灯消毒和紫外线箱消毒。

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1. 氯化物消毒:氯化物消毒是指使用含氯化合物的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氯化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氯离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氯化物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2. 过氧化氢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是指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物品进行消毒。

过氧化氢消毒的主要机制是过氧化氢可以氧化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过氧化氢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溶液、氧化亚银等。

三、生物消毒灭菌方法1.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指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生物消毒的主要机制是利用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或酶类分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生物消毒剂包括酶类消毒剂、微生物消毒剂等。

2. 离子消毒:离子消毒是指使用离子化合物对物品进行消毒。

离子消毒的主要机制是离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使其失去生命活力。

常见的离子消毒剂包括银离子消毒剂、氢氧化铜等。

总之,消毒灭菌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物品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效果。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毒与灭菌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一)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二) 灭菌方法:(1)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①在主体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将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内;②将顶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壁的方管中,盖好并拧紧顶盖;③将灭菌器的热源打开,开启排气阀排完空气后(约在水沸腾后10-15min)关闭排气阀;④压力升至102.9kPa(1.05kg/cm 2),温度达121℃时,维持到规定时间(根据物品性质及有关情况确定,一般20-30min);⑤需要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位后开盖取物;⑥液体类物品,待压力恢复到零位,自然冷却到60℃以下,再开盖取物。

(2)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①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柜室内,关闭柜门并扣紧;②打开进气阀,将蒸汽通入夹层预热;③夹层压力达102.9kPa(1.05kg/cm 2)时,调整控制阀到“灭菌”位置,蒸汽通入灭菌室内,柜内冷空气和冷凝水经柜室阻气器自动排出;④柜内压力达102.9kPa(1.05kg/cm 2),温度达121℃,维持20-30min;⑤需要干燥的物品,灭菌后调整控制阀至“干燥”位置,蒸汽被抽出,柜室内呈负压,维持一定时间物品即达干燥要求。

⑥对液体类物品,应待自然冷却到60℃以下,再开门取物,不得使用快速排出蒸汽法,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炸。

二、紫外线消毒(一)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他液体的消毒。

(二)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射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3.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
食品加工设备在每次使用后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消 毒,以确保食品不受污染,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包装消毒
食品包装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以杀灭 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储存环境消毒
食品储存环境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菌的 滋生和传播,保证食品安全。
环境领域消毒灭菌应用
公共场所消毒
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空调系统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菌 的传播,预防疾病感染。
超声波消毒灭菌法
超声波清洗机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和消毒,适用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等。
超声波雾化器
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消毒液雾化后对空气进行消毒,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适用于手术室、ICU等。
02
化学消毒灭菌法
气体消毒灭菌法
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
使用环氧乙烷气体对物品进行消毒。
甲醛气体消毒法
使用甲醛气体对物品进行消毒。
过氧化氢气体消毒法
使用过氧化氢气体对物品进行消毒。
液体消毒灭菌法
含氯消毒剂
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消 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使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对物品进 行消毒。
酒精类消毒剂
使用酒精类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
固体消毒灭菌法
01
02
03
干热法
使用干热法对物品进行消 毒。
压力蒸汽灭菌法
使用压力蒸汽对物品进行 灭菌。
低温蒸汽甲醛熏蒸消毒法
01
02
适用范围
优点
常用于医院内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 的消毒灭菌。
具有穿透性强、消毒灭菌时间短、效 率高、环保等优点。
03
缺点
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甲醛的用量和使用 时间,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 该方法不适用于对甲醛过敏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的消毒灭菌对细胞与胚胎工程研究与应用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一)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 ºC~150 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 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

灭菌时间为30 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
到除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目前,常用微孔滤膜金属滤器或塑料滤器正压过滤除菌,或用玻璃细菌滤器、滤球负压过滤除菌。

滤膜孔径应在0.22~0.45 μm范围内或用更小的细菌滤膜,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和孢子等因大于滤膜孔径而被阻,并利用滤膜的吸附作用,阻制小于滤膜孔径的细菌透过。

5.化学消毒剂消毒法
用于那些不能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灭菌的物品、空气、工作面、操作者皮肤、某些实验器皿等。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高锰酸钾、70%~75%乙醇、过氧乙酸、来苏尔水、0.1%新洁尔灭、环氧乙烷、碘伏或碘酊等。

其中利用70%~75%乙醇、0.1%~0.2%氯化汞、10%次氯酸钠、饱和漂白粉等进行实验材料的灭菌;利用甲醛加高锰酸钾[(2 mL甲醛+1g高锰酸钾)/m3]或乙二醇(6mL/m3)等加热熏蒸法进行无菌室和培养室的消毒。

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特别是用在皮肤或实验材料上的消毒剂,须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才能达到安全和灭菌的目的。

6.抗生素抑菌法
主要用于培养液,是培养过程中预防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以及作为微生物污染不严重时的“急救”措施。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等。

(二)不同种类物品及培养物的消毒灭菌方法
1.无菌操作室灭菌
培养材料进行培养、观察或更换培养液时,必须从各方面防止任何污染物进入培养液或容器,所以无菌操作室的灭菌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无菌操作室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因此长期停用后的无菌操作室应进行熏蒸灭菌,熏蒸是用高锰酸钾+甲醛[(2ml甲醛+1g高锰酸钾)/m3]进行无菌室的灭菌。

经常使用的无菌操作室,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地面卫生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进行空气灭菌。

对超净工作台,每次操作前用紫外灯照射30 min,然后用70%~75%酒精擦拭。

2.培养液灭菌
培养液在制备过程中带有各种杂菌,分装后应立即灭菌,或在24小时内完成灭菌工序。

目前常用过滤除菌法除去培养物操作液和培养液中的细菌。

或对培养液中耐热组分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在无菌室加入经过过滤除菌的不耐热溶液,混匀后分装备用。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将分装好的培养液放入底部有一定量(淹没加热管)凉水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增压至0.35~0.4 kg/cm2时排净灭菌器内冷空气,以便使蒸汽能到达各个消毒部位,保证消毒灭菌彻底。

然后继续加压加热,当压力表读数达到1.0~1.1 kg/cm2为121 ºC,保持15~20 min即可。

由于消毒灭菌效果取决于温度而不是压力,所以在一定压力下保持较长的消毒灭菌时间是必须的。

在121 ºC的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高度耐热的芽孢杆菌,因此许多培养液的消毒灭菌压力、温度一般保持在1.0~1.1 kg/cm2、121ºC。

消毒灭菌时间与需要消毒灭菌的培养液量密切相关(表2-3),时间不足达不到灭菌效果,时间过长培养液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遭到破坏,影响培养液成分。

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热源,只有当灭菌器内压力降为零时才能打开放气阀,排除剩余蒸汽,取出培养液。

不可在压力较高时打开放气阀,引起减压沸腾,使容器中液体溢出。

培养液组成中如含有遇热易
在无菌场所,固体培养液在40ºC左右琼脂即将凝结前,加入经过过滤除菌的不耐热溶液,混匀后冷却备用。

液体培养液在冷却到室温后再加入过滤除菌溶液。

过滤除菌时,使用孔径为0.22~0.45μm或更小的细菌滤膜。

过滤除菌可利用抽滤装置或注射过滤器进行,所用器皿均应进行高压消毒灭菌,温度不应超过121 ºC。

3.玻璃器皿、塑料器皿和器械灭菌
玻璃器皿可进行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但在蒸汽灭菌后最好及时烘干水分。

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器皿可用75%酒精浸泡,使用前在无菌操作台面上晾干的同时,用紫外线重复杀菌。

实验室还可以用环氧乙烷灭菌袋对塑料器皿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器皿要充分散气2~4小时后才可使用。

无菌操作所用的各种器械,一般采用干热或高压蒸汽灭菌,或用75%酒精浸泡,然后在无菌操作台面上晾干的同时再用紫外线重复杀菌;在使用期间可多次对其进行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

4.培养材料的消毒灭菌
采自动物机体的实验材料,携带着微生物及杂质,接种前须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对内部已受微生物侵染的材料应予以淘汰。

从动物机体采集的某些组织块,须用消毒剂进行浸泡处理,进行表面消毒。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氢(10~12%,浸泡5~15 min)、过氧乙酸(0.05%,浸泡30 s~1 min)、酒精(70~75%,浸泡2 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