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579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一、背景介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
随着全球贸易增加,货物、资本、信息和人员的流动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将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积极影响1.市场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开放和互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开放了市场,吸引了外国投资,促进了出口和就业。
2.技术进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这将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水平和生产效率。
例如,苹果公司在中国开设生产基地,使得中国工人可以学习到高端制造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国际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进了国际合作。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与发达国家一起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和技术,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经济。
三、消极影响1.资源浪费全球经济一体化增加了物流和运输成本,使得许多商品只因低成本而被出口进口商更换。
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必然会发生。
2.社会不稳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将失去就业机会,而这些人口将会加剧社会压力,甚至导致不稳定。
3.依赖性经济依赖性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头号消极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依赖国际市场的需求,但这种依赖关系可能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化而崩溃,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结论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可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仍然有很多机会。
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的好处,同时避免其坏的方面。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发展的冲击与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发展的冲击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
经济活动和信息流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频繁,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更是在这种趋势下面临着深刻的冲击和挑战。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全球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经济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吸纳外资和吸引国际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
其次,全球分工的深度化提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大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输,使我国能够更快地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更高端的产业。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冲击与挑战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些冲击与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竞争,在全球市场上加入竞争的压力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的新竞争对手。
其次,全球分工模式的改变使我国传统出口产业遭受巨大压力,使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严重的出口压力和低利润的困境。
再次,全球经济风险的传递使我国难以脱离全球经济波动和风险,经济发展也处于一定的波动中。
三、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的对策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国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其中包括: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于科技产业的投入,从而推动我国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要通过城镇化的发展来加强我国的内需市场,并且通过新能源、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来减轻对传统产业的依赖;三是要通过加强人力资本的建设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同时也要更好地整合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无论对我国带来机遇还是挑战,我国都不能被动应对,而应当积极适应,通过打造更加灵活、健康和有活力的全球竞争力,保持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所带来的机遇的把握。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已经从以往的各自独立的经济体,逐渐演变为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一体化,既是全球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现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愈发接近,国家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市场共享的模式愈发普遍,科技和产业进步更是加速了全球经济交流,加剧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第二章: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利与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进入世界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为中国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
第一,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交易更加灵活、高效。
这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开发全球市场。
第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紧密,促进了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也让中国能够参与全球贸易链的纵向分工,从而获得超过中国经济实力的经济优势。
第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独特成本已经得到了证明,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弊端,如全球化在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分配不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加强国家监管,打造诚信市场。
我们应该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获取更多的机会,尽量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影响。
第三章:如何发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为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经济合作平台。
中国应该与世界各国积极合作,建立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关系。
第二,积极参与全球市场,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打造出一个智者和创新者等一系列高价值增长节奏的新兴企业环境。
第三,坚持推动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向市场和服务取向发展。
中国政府应该为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此打造更多的智力高地,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核心。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各国经济体系相互联系,在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和合作。
本文将讨论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一、拓展市场和增加贸易机会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内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拓展出口和进口渠道。
通过互补优势的贸易,国内企业能够获取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增加了国际分工合作的机会,国内企业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内企业能够借助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更好地实现规模效益。
企业规模的扩大将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企业扩张和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
三、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国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以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内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四、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优化配置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全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和产业分工,国内企业可以获取更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国内企业还可以将生产环节进行全球分配,使得各地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国内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时,可能遇到技术壁垒、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等问题,需要加强自身实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国内经济也面临着国际市场波动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风险,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内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特征。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也在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更开放、更自由、更多元化的贸易环境,这为中国的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概念的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正在向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将继续保持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可以借助全球化的机制,来开拓国内市场和吸取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推动国产升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还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对于全球的重要性不断地增强。
中国的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的投资,从而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少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有可能会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上的竞争加剧。
许多国家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品质也日益提高,这让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也让中国的国内市场从国际市场中受到了挤压,进口商品带来的竞争使得中国企业的生产受到了较大冲击。
三、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间,中国必须组织好内部和外部资源,同时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协调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
首先,中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路径,继续开放市场,提高经济全球化的水平。
其次,要加强内外市场的协调,对本土企业提供与外资企业同样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引入外资也应该以本土企业利益为最大前提,通过合作、学习、转化、创新,来推动本土企业发展。
最后,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规制和制度,争取在全球规制的制订和实施中占据重要地位,支持和参与多边主义,维护国家自主权和国际合作秩序。
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物流管理李超指导老师林鲁生摘要: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
是客观的历史趋势,它将不断加强。
21世纪经济一体化将获得新进展。
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安全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如何正确选择中国的经济安全战略显得尤为紧迫。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带来世界经济动荡.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我们应主动参与,趋利避害,制定相应对策。
关键词:双刃剑最优配制资本流信息流Economic integration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Logistics Management Li ChaoHealth instructor Lin Lu ShengAbstract: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an objective historical trends, it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 21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be new progress. China, as one of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ts economic security of the same to a certain ext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brought about by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all kinds of negative impact. According to the Worl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starting from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correct choice of how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strategy is particularly urgent. On the one h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promote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progress,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bring about world economic turbulence. Economi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face of the objectiv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end, w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articip ate in, Trapped inside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Key words: double-edged sword optimal prepa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of capital flow引言:经济全球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各国资源最优配置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冲击和风险。
论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论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联系紧密,形成一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深入发展,加强了我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在全球分工中,我国优势产业得到了更多的市场空间,提高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我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推动我国改革和开放。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改革。
全球化交流也拓宽了我国视野和思路,推动我国加入到世界各个领域的合作和协调中,从而推动了我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步伐。
3、增加了我国就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让我国在全球经济系统中成为一份子,同时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了竞争力。
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业务规模,增加就业机会,为我国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4、全球风险传导影响。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金融市场波动和汇率风险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商务产生不利影响。
5、加大了资源压力和环保压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进程,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国内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样就导致了与国内资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这种情况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应与时俱进,加强对全球化趋势的把握和对应对策的制定,并和其他国家保持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拓展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和合作方式,以实现共同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政策制定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政策制定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全球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这一趋势下,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政策制定留下的问题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机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可以从多个方面受益。
一方面,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国际竞争也可以刺激国内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外来投资和技术,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比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种投资和合作项目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挑战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对中国制定政策和管理经济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波动和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中国需要更为敏锐地判断风险和机遇,及时调整政策,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就需要中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以更好地适应全球竞争的环境。
三、中国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较大,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呈多元化态势。
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扩大共赢合作,将是中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
2.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长期解决之道,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持,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透明度和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制定有效政策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专题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其渊源可以溯及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其间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扩张,一方面把世界上的落后国家与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另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究其根源和实质而言,是资本主义的扩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操控国际市场价格等手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压榨。
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二、知识结构1、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起源(1)原因: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2)方式:商贸往来(3)表现: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贸易扩大;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出现;(4)影响: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中国引入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等作物品种。
2、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起步(1)原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2)方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表现:机器生产方式确立和推广;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资本主义市场扩大;(4)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2)方式:资本输出;(3)表现: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
(4)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1)原因:新技术革命的推动;美苏“冷战”的结束;(2)方式:经济体制的趋同;(3)表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4)影响: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三、重点问题分析(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市场发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
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侵略开辟了一定的市场。
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世界市场。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通过加强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对外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等手段占领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同时抬高技术产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和原料价格,恶化第三世界国家的对外贸易条件,继续操纵、控制国际市场。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世界市场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状况也决定于市场,英美两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就是明证。
总之,离开了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就无法生存,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国内市场,又需要世界的市场。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1)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央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初期到50年代)。
(1)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被削弱。
(2)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1)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2)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4、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苏联等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美、日、西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四、巩固练习1、下列能够反映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主要途径的活动是: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②荷兰在亚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③英国对印度居民进行经济剥削和野蛮掠夺④英法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自然经济不足以抵抗资本主义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当时所有其他社会制度C、资产阶级要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世界各地D、廉价的商品必然会征服各民族的仇解心理3、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较前相比,最大不同是A、暴力基础上分开B、商品输出,军事征服C、资本输出、瓜分狂潮D、将其拒入战争轨道4、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全球展开扩张活动,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突出表现是A、1825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B、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6、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B、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失去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各国建立D、亚非拉广大地区域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7、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从本质上说是为了A、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B、进行资本原始积累C、进行资本输出D、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8、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表述,错误的是A、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最早成为“世界工厂”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总产值开始跃居世界第一位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D、二战后七十年代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9、下列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B、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C、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D、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持续发展经济面建立的10、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速的根源是A、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B、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C、联合国职能的加强D、世界各国经济差距缩小11、国际经济的秩序的存在拉大的了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差距,这一差距中最主要是A、经济力量的差距B、军事力量的差距C、科技水平的差距D、发展模式的差距12、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C、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D、自由竞争取代宏观调控13、1989年亚太经全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诞生。
这些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B、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14、我国某遗址考古现场发掘物品中有一瓷质烟斗,据此判断该遗址年代A、不早于汉朝B、不早于唐朝C、不早于宋朝D、不早于明朝15、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业通过通商口岸大量出口,其客观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使中国关税收入大增B、使农民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使清政府的贸易递差得到扭转D、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16、下列各项不能反映通商口岸成为“传统中国接触外部世界和面向文明的前沿地带”的是A、外商企业设立B、西方工业品输入C、教会学校兴建D、京师大学堂创办17、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外不平等条约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更广B、索取中国赔款数额更多C、攫取输出资本的权力D、开放口岸深入腹地18、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有①世界各国经济有机联系起来②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③各地区经济的区域性消退④经济管理制度日益国际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9、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表现在①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②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③导致经济大国发展不平衡加剧④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0、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是因为A、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起决定作用B、可以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C、可以促进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可以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90年代,洋布代替土布的日益扩展,手织业受到的打击在不少地方已十分严重。
“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许多地区的广大农民,不仅放弃了纺纱,而且也放弃了织布,他们的穿衣不再靠自给,而是依赖市场变为洋布的买主,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家庭手织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新编中国清代史——经济史》材料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他所有的经济活动,“完全是极卑鄙的利益驱使。
”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夺路权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请回答:(1)据材料一,洋货充斥中国市场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2)据材料二,列强为何要“资本输出”?除修筑铁路外,还有哪几种资本输出的方式?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3)据上述材料,列强经济侵略方式有何变化?为什么?22、概述二战后世界市场问题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的重要意义。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如何对待世界市场问题?专题十四参考答案1、D2、D3、C4、A5、B6、C7、C8、B9、D 10、A 11、C 12、D 13、D 14、D 15、B 16、D 17、C 18、C 19、C 20、D21、(1)原因:洋货价廉物美和列强在华享有许多特权。
危害: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大批破产、失业,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原因:“完全是极卑鄙的利益驱使。